牡丹鹦鹉吧 关注:225,804贴子:2,387,334

【科普】紫罗兰/闪光/派特/肉桂/华乐的介绍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均转载自cpb宠物鸟论坛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2-06 18:56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2-06 18:57
    收起回复
      2025-05-16 20:06:24
      广告
      紫罗兰介绍
      (注:本篇文章是对面类小鹦而言 ,不适用于闪光小鹦。)
      简单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紫罗兰小鹦的羽色原理。白面紫罗兰小鹦于1980年起源于丹麦,紫罗兰这个基因,它本质上改变了羽髓海绵区的结构(髓质的直径变粗),使得该结构区域可以吸收原本吸收不到的波长比较长的光线。最终,羽毛的颜色呈现出紫罗兰色。紫罗兰基因最鲜明的特点是会使臀部(腰部)的颜色变成鲜艳的亮紫蓝色。
      说到紫罗兰小鹦,大家必定也会联想到白面蓝小鹦,因为很多人都会纠结于这两种颜色的区别。其实白面蓝小鹦只是个统称,实际有很多基因,或者不同的基因组合都可以达到视觉上是蓝色的效果,例如Whitefaced blue(turquoise),Aqua turquoise, D turquoise等等。
      为什么提到白面蓝小鹦,因为紫罗兰这个基因的遗传性是:半显性(不完全显性),它可以和白面类的其他基因得到很好的复合,如Aqua violet,turquoise violet,cinnamon violet,violet pied等等。
      关于上文说提到的那些英文的名词,后面我会提供一些图片让大家看,不过Whitefaced blue(turquoise),Aqua turquoise, D turquoise ,Aqua violet,turquoise violet,这部分的基因组合,从外表上看都可以归类为蓝紫系列的白面小鹦。
      关于纯度
      紫罗兰这个颜色很迷人,也正因为这个基因与其他基因有很好的复合性,所以广受大家欢迎。进而使大家在热议紫罗兰的“纯度”。关于“纯度”,大家是以绿毛多不多,是不是银顶来判断,实际上紫罗兰只要和其他基因复合或者是单条基因时,就有可能出现绿毛。或者与金顶配对时,后代就会出现金顶的情况。在国外国内培育者的实践下,发现紫罗兰基因和一个深色因子(Dark Factor)组合时,可以达到比较深紫的效果。
      小提一下 深色因子(Dark Factor),这个基因并非增加黑色的色素,而是改变羽支内结构排例的方式,造成了颜色变暗的效果。原本的绿色表现型,若是加了深色因子,就会变成较深的绿色,或是橄榄绿。原本蓝化的表现型,若再加了深色因子,就会变成较深的蓝色,像是钴蓝(重蓝)。同理紫罗兰加了深色因子,会变成深紫色。而同时出现两条深色因子时,会表现为墨色,如墨金/银顶。
      如果你有经常浏览外文网站,你就会发现,单单对白面紫罗兰小鹦来说,并没有“纯度”的说法。实际上紫罗兰小鹦也只是培育复合品种的一个材料。其核心价值是把紫罗兰的紫色在与其他基因组合时,通过不断与紫罗兰配对把紫色更强更深色的体现出来,如:紫罗兰闪光,紫罗兰肉桂,紫罗兰派特。所以并不用太在意“纯度”,只要白面亲鸟中有一只是紫罗兰,那基本上后代就有机会是紫色,可以通过自己培育来提纯,这样会收获更多喜悦。
      原文地址:http://www.52cpb.com/post/topic.aspx?tid=117037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2-06 18:58
      收起回复
        紫罗兰美图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06 19:00
        收起回复
          闪光介绍贴:
          闪光小鹦(Opaline),1997年起源于美国,第一只闪光小鹦是由一对 带黄化基因的绿桃公 配绿桃母 孵化变异而来,之后在美国的小鹦专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研究下,最终能够稳定遗传下来,成为一个独立品种。
          闪光小鹦,属于面类小鹦,同样是没有白眼圈的,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面类的面具颜色扩展到脑后,达到整个头部是同一个颜色,还有尾巴的尾羽是一个颜色(面类小鹦的尾羽有几种颜色),而且闪光小鹦的尾羽跟头部的颜色是一致的。
          另外,面类小鹦的腰色和体色是可以分开独立遗传的,可以不同颜色。但闪光小鹦的腰色基本是跟体色一致的,是共同遗传的。举例说明一下:面类小鹦的肉桂品种,蓝紫色的腰是其鲜明的特点;但闪光小鹦的肉桂品种,腰色一定也是肉桂色的。
          说到闪光小鹦,属于面类小鹦,所以它也有3种大体的颜色。面类有红面、金面、白面,所以闪光小鹦就有红头、金头、白头;细致再提一下白头,由于白面类的小鹦,有分金顶和银顶,所以白头也有两种:一种偏黄,一种偏白。而且跟面类一样,越成熟,颜色就会越鲜艳。(比较纯的白头,在一岁半以后会整个头是雪白的。)
          关于闪光小鹦雏鸟,在出生时,绒毛和面类是不同的颜色,丰羽后头部的颜色会比较暗淡(以白头为例,小时候头部是灰黑色的),有些鸟友可能一时难将其与面类小鹦区分,这时可以看尾巴的颜色,闪光小鹦的尾羽只有一个颜色。在6~7个月换第一次毛的时候,就很容易从外面区分出来了。
          原文网址:http://www.52cpb.com/post/Topic.aspx?TID=105620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2-06 19:03
          收起回复
            闪光美图: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06 19:04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12-06 19:05
              收起回复
                派特介绍贴:
                我们平日里常说的花桃,学名:pied,中文简称:派特。
                派特有两种基因,显性派特(Dominant pied)& 隐性派特(Recessive pied)。
                下面由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派特的产生,是因为黑色素部分缺失,且不均匀的分布在整片羽毛上,进而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斑状或其他形状的羽毛色块。
                显性派特(Dominant pied)
                第一只显性派特 诞生于美国三十年代早期。随后,关于显性派特的详细描述与介绍也于美国六十年代发表了。这种派特可以从拥有比较多的深色毛慢慢培育到以浅色毛为主甚至是几乎没有黑色素的淡色"高趴",但培育的过程比较漫长。
                显性派特,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显性遗传,它有单基因和双基因的区分。从外表上,二者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基本难分辨出单基因和双基因,但二者在遗传方面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最常见的派特是绿色系列的派特。派特可以和其他不同的基因一起组合,形成新的羽色效果。
                隐性派特(Recessive pied)
                隐性派特起源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从外表上看是一只几乎全黄色的鸟。对于隐性派特的产生,可以解释为黑色素95%或以上 缺失。
                一只隐性派特,它飞羽的颜色和腿、脚趾以及脚趾甲的颜色,都会受影响,从原始种的灰色完全稀释到肉色或者粉红色。在大多数情况下,隐性派特的腰部(背部)也是会因黑色素的大量缺失而受影响,表现为很浅的绿色。
                在基因上,隐性派特会间接影响黑色素的分布,而且也有单双之分。单基因的鸟可以从腹部(靠近大腿)有比较多杂色毛来判定。
                接着解释一下几个跟派特有关联的词:低趴、中趴、高趴。
                每一只派特都是独一无二的,基本上找不到两只一样花色的派特。由于黑色素缺失而产生了派特,那么黑色的缺失程度的多少也会从外表上直接影响毛色、花色。所以产生了一个词来形容它:“趴度”。
                低趴:通常是指身上深色毛为主或者居多,浅色毛较少的鸟;
                高趴:顾名思义,跟低趴相反,指浅色毛为主或居多,深色毛较少的鸟;
                中趴:比低趴和高趴难定义,一般是指深色毛或浅色成斑状或其他形状,飞羽大部分是黄或白,羽色浅色毛比低趴多,但又没达到高趴的成色的鸟。
                又要稍微提一下显隐派特的问题,比较高趴的鸟,会有可能是显派也有可能是隐派。这二者的从毛色、腰色上来可以判定,也可以根据腿、脚趾以及脚趾甲的颜色来断定。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趴度并不是衡量一只花桃品质的所有因素。比如从遗传上来说,一只双基因的低趴派特 就一定会比 一只单基因的高趴派特 的可遗传性好,但如果从外表上却不然。
                图一显性,图二隐性
                原文网址:http://www.52cpb.com/post/topic.aspx?tid=106864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2-06 19:07
                回复
                  2025-05-16 20:00:24
                  广告
                  肉桂介绍贴:
                  于生日前际,献上肉桂小鹦 的介绍帖。欢迎点评及拍砖。另,对于某些质疑我开介绍帖是用心良苦的朋友,一笑置之。
                  “肉桂”这个名词相信对于热衷小鹦基因的朋友,并不陌生,但还是有些朋友云里雾里,弄不清是什么。说到“肉桂”,大家是否能联想到这些名词:“蓝腰、栗色眼、葡萄色眼、灰褐色翅膀”等等,更深一层次有可能是“美桂、澳桂”。没错,这些都是肉桂的特征或简称。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它吧。
                  先就“美桂、澳桂”开始吧。
                  “美桂”,全称“美国肉桂(American Cinnamon)”。以下简称“美桂”。这种鸟诞生于美国,所以其饲养者为其取名“美国肉桂”。美桂基因,属于黑色素突变的一种,然而它并不是减少黑色素的量。而是本质上抑制色素转变成黑色素,使其成为棕色素。
                  所以“美桂”小鹦,它的羽毛上不会发现任何黑色或灰色的色素,但这靠肉眼分辨不出来,需要借助显微镜。美桂的飞羽是灰褐色,脚趾和脚趾甲是粉色或肉色。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出生时0~8天,眼睛是栗色或葡萄色的,略深于红色,但不及黑色。看清楚哦,是“出生时”,因为随之长大,黑色素沉淀,眼球颜色会加深,成年后是基本“黑色”的。(下面会提供图片参考)
                  小提一下色素,黑色素在影响羽色作用上,之所以看起来是黑色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太阳光;而棕色素会反射一部分太阳光,传递给肉眼的视觉效果就是棕色的。不同的羽色基因,反射和吸收不同太阳光的能力都不一样,越是淡色的羽色,它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就越强。
                  “澳桂”,全称“澳洲肉桂(Australian Cinnamon / Pallid) ”,顾名思义,起源于澳大利亚。以下简称“澳桂”,澳桂基因也属于黑色素突变的一种。不同于美桂基因的是它直接减少了多达60%的黑色素的产生。因此澳桂的羽色及脚趾、脚趾甲等,都比美桂的要浅色。大致概括的来说,就是美桂是深色的肉桂,而澳桂是淡色的。
                  澳桂的飞羽,是浅灰褐色或淡灰色,脚趾和脚趾甲是浅粉色或肉色。在出生0~8天,也是栗色眼/葡萄色眼,“眼色”的变化与美桂大致相同,随着日龄的增长、黑色素沉淀,在成年后变成“黑色”眼珠。澳桂的腰部会存在比较多色素,所以澳桂通常都有蓝色、紫色等鲜艳的腰色。如是澳桂闪光品种则另议,特点有别于面类的澳桂。
                  原文网址:http://www.52cpb.com/post/topic.aspx?tid=125609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2-06 19:09
                  回复
                    补图,派特,图一显性,图二隐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2-06 19:09
                    收起回复
                      肉桂美图: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12-06 19:10
                      收起回复
                        华乐介绍贴:
                        “华乐”是什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种呢?
                        知道的朋友,会第一反应是“红眼睛”!没错,华乐种就是除了黄化和白化品种以外,拥有“红色眼睛”的品种。而且华乐品种的“红眼睛”跟黄化与白化的“红眼睛”又是有区别的噢:黄/白化品种的眼睛虽然是红的,但是强光下,依然可以看见深色的瞳孔;而“华乐”的红眼睛,强光下是看不出深色瞳孔的,因为它瞳孔的颜色和眼球基本是一个颜色的。(下面再用图片补充说明)。
                        “华乐”是一个独立的可遗传变种。现目前,虎皮“华乐”比较多见了,玄凤的“华乐”也慢慢出现了,而牡丹和小鹦的“华乐”是比较少见的高贵品种哦!如果你喜欢红色的眼睛,淡雅的色彩,那“华乐”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紧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乐这个基因吧!
                        华乐(fallow),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Recessive)。
                        从基因变种上来说它是属于黑色素突变的一种,它抑制部分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又产生一种近似棕色的色素。不过华乐基因并非让黑色素变成棕色素,而是让鸟身上本来就有的棕色素更明显。因此可以说“华乐”基因有淡化体色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华乐”品种看起来都很淡雅的原因。
                        华乐品种,它们的脚和眼睛都不存在黑色素,因此“红眼睛”成为华乐品种的最鲜明特征,但粉色的脚与脚趾也是它们的特点哦!“华乐”身上存在黑色素较多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腰部/臀部,因此“华乐”可以拥有蓝色、紫色、绿色、墨色等等腰色。
                        有部分“华乐”远看,很多人会以为是“肉桂”,但近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红眼睛,和“肉桂”的眼色是截然不同的。“肉桂”是伴性遗传(Sex-linked Recessive),其羽色原理是抑制棕色素转变为黑色素。
                        第一只华乐起源于德国,浅色种诞生于德国东部;深色种诞生于德国西部 博多·奥克斯先生的鸟舍。是不是有鸟友看得有点糊涂了,华乐还有分浅色种和深色种,其实这两种只是体色上的深浅区别,其他基本上是一样的,特点也一致,可以自己培育慢慢来改体色。
                        依据玩家们的不同喜好,“华乐”的培育方向也有所区别。有部分玩家会把“华乐”向深色系列改,如紫罗兰华乐,蓝华乐等等;另外一部分则把它们向浅色系去改,如肉桂华乐,淡系列的华乐。另外,“华乐派特”是很多玩家们的最终追求哦!
                        关于培育
                        华乐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所以华乐 x 华乐,子代100%是华乐;
                        或者华乐 x 普通种,子代100%带华乐基因的 普通种。
                        其他携带基因的情况:
                        普通种(带华乐基因) x 华乐,子代50%华乐、50%带华乐基因的普通种;
                        普通种(带华乐基因) x 普通种(带华乐基因),子代25%华乐、25%普通种、50%带华乐基因的普通种。
                        以上配对结果仅适用于 面类华乐,闪光华乐不尽相同。
                        华乐基因基本可以和其他全部基因都很好的复合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现有的全部牡丹和小鹦品种,都可以培育出华乐种哦!
                        其他进阶的羽色培育可与我讨论。
                        原文网址:http://www.52cpb.com/post/topic.aspx?tid=122456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12-06 19:13
                        回复
                          =========end========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12-06 19:14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2-06 21:50
                            回复
                              2025-05-16 19:54:24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2-06 21: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