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3,884贴子:690,692
  • 14回复贴,共1

【空军之翼】歼8战斗机详细资料之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553 总线的冗余度设计,提高了子系统和全系统的可靠性。总线本身(包括总线控制器、双绞线、偶合器等)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10,000 小时,在全系统中基本可忽略其故障率,比歼-8Ⅱ原有联结方式好得多。同时可以省去歼-8Ⅱ设备间复杂繁琐的点对点联结,仅此一项可令全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约5%,并节省空间、耗电。数字传输方式与传统的模电方式相比,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保密性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充分发挥火控设备性能。字差错率小于千万分之一。在后勤维护方面,标准的接口、插卡非常容易拆卸,可以方便的通过数字式工具进行测试/虚拟。经测试仅地面测试一项,就可比以往减少 30% 的维护工时。


1楼2014-11-28 12:45回复
    “和平典范”以1553B 标准为基础的航电系统,比歼-8Ⅱ原有系统提高了一个台阶。其火控/导航状态分工清晰明确,信息处理速度快,维护升级简便,扩展性强。此外西方武器系统基本上都符合1553 标准,中国引进的一些先进武器只需进行相应改进,即可自行加装到“和平典范”上。更重要的是,1553 标准决定了不同厂商的航空电子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解决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些问题。尽管“和平典范”计划夭折,中国仍确立了1553 的标准地位,同时开发了更先进的光纤1553 接口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新型光纤总线的研究。日前中国已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53B 总线协议接口芯片。


    2楼2014-11-28 12:46
    回复
      2025-08-28 09:2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新型火控计算机是“和平典范”的大脑,尽管没有具体型号的信息,但基于雷达、显示系统等已知材料,可以推断其基本情况。它与惯导计算机、火力瞄准计算机、雷达处理机、外挂管理计算机组成了飞行火控系统,是系统核心。该计算机负责控制包括机炮、空空导弹、航空炸弹等各种武器的发射提前量、发射区、弹道、弹着点、提示信息等,选择、设定和发射外挂武器。在作战时,火控计算机进行科学的飞机能量管理计算,在战斗时确保战斗机在最佳格斗飞行状态,平时则可增大续航时间和距离。
      在空空作战时,火控计算机可为歼-8Ⅱ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


      3楼2014-11-28 12:46
      回复
        “和平典范”选用的LN-39 惯性导航系统是利顿公司80 年代初的拳头产品,为F-16 早期型号采用。其精度优于歼-8Ⅱ原有产品,工作稳定,平均故障周期长。外挂武器管理系统改变了歼-8Ⅱ以往外挂单一、弹种难以扩充的缺陷,采用了微处理机和标准接口技术,可管理控制多种中美制航空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改装的各个西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高,组成的全系统的可靠性比原有系统有了革命性的提高。电子设备的改进还提高了歼-8Ⅱ的续航性能,如起降时可采用优化的飞行路线、高度,从而降低起降消耗的燃料,这对航程不算大的歼-8Ⅱ很有好处。
        由于电子设备的变化,歼-8Ⅱ原有的电源标准、功率输出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必需改用美方相应的电源系统。同时增强了冷却手段,避免系统过热。


        4楼2014-11-28 12:46
        回复
          89 年后,“和平典范”最终夭折,但影响是深远的。中国技术人员切实的学习掌握了美方设备和军企人员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了西方先进航空技术的整体性、可发展性和前瞻性。这一尝试虽没有直接成果,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战斗机技术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和道路。因此,笔者认为实施“和平典范”的结果,应该说是成败各半,从长远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


          5楼2014-11-28 12:46
          回复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后,歼-8Ⅱ改进型的指标已远超出“和平典范”水平,发展出了歼-8ⅡM 等若干改进型。新的改型具备了一定的超视距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其中突出了综合火控系统的研制,力图实现“和平典范”未尽的任务。新的歼-8Ⅱ改型,通过脉冲多普勒雷达、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空中受油技术、组合式自卫电子对抗系统、新型外挂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改进和气动设计等一系列改进,最终将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笔者认为,尽管我方未能获得原定数量的APG-66 雷达,但此雷达为多国所采用仿制,我方进行研究借鉴并无困难。而俄罗斯的ZHUK 雷达更是歼-8ⅡM 型的外销标配。同时通过中国科研人员的长期努力,在上述方面,乃至中距空空导弹、空中加油技术、惯导/GPS 综合导航技术、高速光纤总线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展。这都是“和平典范”从未触及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6楼2014-11-28 12:47
            回复
              总而言之,“和平典范”是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影响深远。同期国产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更是以西方标准贯穿始终,真正发起了自行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冲击。因此,美国给予的先进装备,并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深入体验并再次肯定了先进的军工设计生产思想和体系,才是这次国际合作中我方的最大收获。


              7楼2014-11-28 12:47
              回复
                歼-8F即歼-8Ⅱ战斗机的改进型。
                七十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这是因为,十几年来局部战争实践表明,超音速歼击机的空战大多在中、低空和接近音速的速度进行,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即转弯(即盘旋速率)、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
                为了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飞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


                8楼2014-11-28 12:47
                回复
                  2025-08-28 09:1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3月18日,歼8Ⅱ设计定型,在沈阳召开隆重庆功大会。当时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和国防科工委,空、海军领导参加了大会,可见军方希望之高。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
                  发展重点是武器系统、火控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为给大口径雷达天线提供空间,采用两侧进气方式,这也是该机与歼-8最大的外观区别。这一改进为歼-8Ⅱ火控系统未来的改进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最终雷达采用了208型单脉冲火控雷达,208型是在歼-8使用的204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是中国第一种具有拦射能力的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平面搜索距离为40千米,配备有连续波照射器,理论上可以导引超视距发射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9楼2014-11-28 12:47
                  回复
                    208雷达具体由780厂研制和生产。研制任务于198O年由总参谋部提出,当时即明确指出可选用国产204雷达进行改进,目的是使歼8Ⅱ具有一定的拦射能力。1981年7月21日,空军司令部等单位汇报了204改雷达战术技术要求。9月,在北京召开了204改雷达方案审定会,后将204改雷达改称208雷达。年底780厂与601所、112厂签订了首批研制五部208雷达,提交两部成品的协议书,开始了208雷达的研制工作。上级强调特别要在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降低使用高度以及在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狠下功夫。


                    10楼2014-11-28 12:48
                    回复
                      1984年6月,由于有60多项元器件和材料无着落,175项元器件不能按合同期限交货,科研和定型试飞雷达样机很难按计划完成。1985年,郑州航空兵十九师进行了208雷达的科研试飞,发现了截获率低,且在跟踪状态易丢失目标等问题。1986年5月19日,208雷达随歼-8Ⅱ转到630所,准备进行设计定型试飞,仍然存在空中掉高压、截获不稳和不能牢固跟踪三个主要问题,未能进入定型试飞。到1987年5月18日,攻关试飞结束,终于解决了上述三个主要问题,随即设计定型试飞。1988年3月24日,航定委以(1988)航定字第13号文批准208雷达设计定型。实践证明,“机载火控雷达在配套飞机上的调整试飞是不可少的阶段,必须抓早,抓好,走捷径是不行的。”


                      11楼2014-11-28 12:48
                      回复
                        在歼-8Ⅱ的机体材料方面也有较大突破。625所按计划在飞机垂尾和1至5框段前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这是中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该所还为批生产机种提供制件,使飞机减重近30%,同时配套的防雷击、防静电火焰喷铝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此625所在1985年荣立首飞集体功。


                        13楼2014-11-28 12:48
                        回复
                          未完待续


                          14楼2014-11-28 12:48
                          回复
                            歼8老了,改改将就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28 15:02
                            回复
                              2025-08-28 09:09: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歼8还行,现在改成了2代半,软肋机动性都有提高,在高空高速甚至接近3代机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1-28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