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院承担设计总承包任务的辽宁省科技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历时三年,近期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
沿沈阳市浑南新城主轴线向南,在新城中心位置,市民广场一侧,业主希望建造一座科学技术馆来完善新城区功能并填补东北地区大型科普展教类项目的空白。建筑师通过建筑本体的语言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创造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场所来教育、启发、刺激和鼓励人们,去获取超越所有实体、社会和心理界限所需要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将这些元素最终反映在设计之中。通过“建筑自身就是一项科技的展示”的理念将诸多的要素——过去与未来、自然与人工、智慧的逻辑与奇妙的宇宙等碎片还原成建筑整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102508M2,建筑主体地下一层,功能包括4D影院、球幕影院、动感影院、巨幕影院、儿童剧场、梦幻剧场等;地上主体三层,主要功能为儿童展厅、临时展厅、生命科技展厅、工业技术展厅、地球家园展厅、节能环保展厅、人工智能展厅等;建筑局部六层,主要功能包括科研报告、科研开发、教育培训、接待住宿等。建筑西侧为构成新城主轴线的市民广场,设计以共享空间前置、功能空间后置的方式使建筑与城市形成内部与外部有效的结合,使建筑的整体通过空间节奏的变化融入到城市空间之中。以展厅向上走、影院向下走的流线布置方式形成功能布局上的有效分区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筑主体形象以金属、玻璃、石材等材料构成,以平面与曲面等形态组合,表达自然与人工在科技主题下的应用。建筑立面采用模数化进行材料标准尺寸的控制,并以模数化将虚实体块进行前后的进退,以此表达二维的设计在三维的实体中的实现。球体外观以20面球体方式划分,共计3700块球面三角形,以4个标准三角形图案通过向心旋转、排列组合等方式组成81种图案,以参数化的方式编程导入球体表面,以有序的方式表达无序的外观效果。球体内部空间表达地球、宇宙等主题,展示主题通过荧光喷涂、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立面通过雕刻的形式展现科技在自然材料上的附着,雕刻数字选择为圆周率、黄金分割、地理坐标表达项目科技、美学和唯一性的内涵。











辽宁省科技馆项目是上海院继上海科技馆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必将成为市民欢迎,青年受教的科普文化基地。据悉,项目于近期还荣获了国家工程建设行业质量最高荣誉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沿沈阳市浑南新城主轴线向南,在新城中心位置,市民广场一侧,业主希望建造一座科学技术馆来完善新城区功能并填补东北地区大型科普展教类项目的空白。建筑师通过建筑本体的语言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创造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场所来教育、启发、刺激和鼓励人们,去获取超越所有实体、社会和心理界限所需要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将这些元素最终反映在设计之中。通过“建筑自身就是一项科技的展示”的理念将诸多的要素——过去与未来、自然与人工、智慧的逻辑与奇妙的宇宙等碎片还原成建筑整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102508M2,建筑主体地下一层,功能包括4D影院、球幕影院、动感影院、巨幕影院、儿童剧场、梦幻剧场等;地上主体三层,主要功能为儿童展厅、临时展厅、生命科技展厅、工业技术展厅、地球家园展厅、节能环保展厅、人工智能展厅等;建筑局部六层,主要功能包括科研报告、科研开发、教育培训、接待住宿等。建筑西侧为构成新城主轴线的市民广场,设计以共享空间前置、功能空间后置的方式使建筑与城市形成内部与外部有效的结合,使建筑的整体通过空间节奏的变化融入到城市空间之中。以展厅向上走、影院向下走的流线布置方式形成功能布局上的有效分区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筑主体形象以金属、玻璃、石材等材料构成,以平面与曲面等形态组合,表达自然与人工在科技主题下的应用。建筑立面采用模数化进行材料标准尺寸的控制,并以模数化将虚实体块进行前后的进退,以此表达二维的设计在三维的实体中的实现。球体外观以20面球体方式划分,共计3700块球面三角形,以4个标准三角形图案通过向心旋转、排列组合等方式组成81种图案,以参数化的方式编程导入球体表面,以有序的方式表达无序的外观效果。球体内部空间表达地球、宇宙等主题,展示主题通过荧光喷涂、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立面通过雕刻的形式展现科技在自然材料上的附着,雕刻数字选择为圆周率、黄金分割、地理坐标表达项目科技、美学和唯一性的内涵。












辽宁省科技馆项目是上海院继上海科技馆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必将成为市民欢迎,青年受教的科普文化基地。据悉,项目于近期还荣获了国家工程建设行业质量最高荣誉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