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2,112贴子:12,607,392

浅析明皇帝冕服变化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衮服镇楼

大家对Q版大明衣冠一定比较熟悉,肯定也发现衮冕有好几张不同图片,有过疑惑。本人一开始也如此,后来才知道明代冕服历经多次变化。


IP属地:四川1楼2014-11-23 15:45回复
    明代冕服历经多次变化,虽然大体不变,但有明显差别。
    这里以《明史·舆服制》为资料来源做个冕服变化梳理。本人纯属业余,资料难免有疏漏,有问题之处欢迎各位共同讨论。
    明代冕服始定于洪武元年,其后又两次改定。永乐三年再次进行修订,并沿用至嘉靖初年。总共经过3朝修改,4次明显变化,变化主要在于下裳的颜色(蔽膝颜色随之而变)、十二章的位置、鞋的颜色。这里结合Q版大明衣冠图片做个简单整理。


    IP属地:四川2楼2014-11-23 15:46
    收起回复
      一、洪武初定衮冕制式
      1.定衮冕功用
      洪武元年,学士陶安请制五冕。太祖曰:“此礼太繁。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
      三年,更定正旦、冬至、圣节并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这里太祖明确了冕服的使用场合和日子,用于天地、宗庙的祭祀)
      2.定衮冕之制(太祖一朝冕服制式经过两次制定)
      明史原文:
      (1)十六年,定衮冕之制。
      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前后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十有二就,就相去一寸。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
      衮,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
      白罗大带,红里。
      蔽膝随裳色,绣龙、火、山文。
      玉革带,玉佩。大绶六采,赤、黄、黑、白、缥、绿,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
      白罗中单,黻领,青缘襈。
      黄袜黄舄,金饰。


      IP属地:四川3楼2014-11-23 15:46
      收起回复
        十二章本身有个等级排序,亲王郡王的章纹以此顺序递减。
        根据这个描述可以知道,洪武十六年,玄衣上是前六章,裳上是后六章。蔽膝上从中选了龙、火、山三章。此外下裳、蔽膝、袜、舄皆为黄色。
        如此图:

        (不过我对此图仍有疑问,明史上只说了前六章在玄衣上,没说具体位置。此外对于星辰的样子,我见过两种,撷芳主人如何确定是哪一种呢。不知道他是不是参考到《中东宫冠服》)
        [img pic_type= width= height=]file:///C:\Users\liuchang\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628164067\QQ\WinTemp\RichOle\V05CT5M[Q@G@2W3GD]H~~(L.png[/img]


        IP属地:四川4楼2014-11-23 15:50
        收起回复
          顶!难得有人发些有营养的贴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23 15:52
          收起回复
            这次修改对冕服各部分,从布料、材质、尺寸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十二章未变。大带边缘在腰部为红色、在下垂部分为绿色。下裳变为红色、蔽膝相应改为红色,其上三章火龙顺序调换,火在上。袜舄红色。
            从视觉上来说主要在于下半身衣料改为红色。
            Q版衣冠如下图:


            IP属地:四川7楼2014-11-23 15:53
            收起回复
              永乐版冕服规定更为详尽。对冕冠材质、配件都做了详细规定。玉佩规定尤其详尽。
              增设了玉圭,上有四个山纹。
              玄衣上由六章增为八章,增加火和华虫二章。同时对章纹位置进行详细规定,包括肩、背、袖、三个位置。
              下裳四章,正面左右各一列自上而下排布。蔽膝随裳色,章纹变化,改为织藻、粉米、黼、黻四章,两列纵向排布。
              袜舄皆赤色。
              与上次相比,主要视觉变化在于肩背袖的章纹增加。
              如图:


              IP属地:四川9楼2014-11-23 15:56
              收起回复
                永乐版Q版图


                IP属地:四川10楼2014-11-23 15:58
                回复
                  三、嘉靖再改
                  嘉靖再改冕服,中间历经和大臣的多次讨论。这里简化讨论内容,另直接奉上讨论结果。
                  嘉靖向张璁要求重新把革带用上(不仔细看还没注意到以前原是没有革带的)。
                  嘉靖还认为上衣太长了,遮住了下裳,想改短些,露出下面的六章。另外古代天地对应玄黄,所以下裳应该改回黄色,蔽膝同色。今后革带把用上,系上玉、佩绶。蔽膝上把山去掉。杨一清等也认为,衣裳应该恢复祖制两者各六章。
                  最终讨论结果原文:
                  冠以圆匡乌纱冒之,旒缀七采玉珠十二,青纩充耳,缀玉珠二,馀如旧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洪武间旧制,日月径五寸,裳前后连属如帷,六章用绣。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系于革带,大带素表朱里,上缘以朱,下以绿。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中单及圭,俱如永乐间制。朱袜,赤舄,黄条缘玄缨结。
                  PS:从嘉靖与大臣的讨论来看,嘉靖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君主。


                  IP属地:四川11楼2014-11-23 15:58
                  收起回复
                    这次变化主要在于冕冠、衣裳的十二章数、增加革带、上衣长度缩短,下裳的颜色,蔽膝章纹。有改回洪武制的意思但又有所不同。
                    冕冠的旒加两种颜色,成七色。
                    衣裳如洪武祖制各分六章,上衣长度缩短,且下裳改为黄色从天玄地黄之意。蔽膝章纹与洪武相比,去掉山纹,上一龙,下三火。
                    红袜赤舄。
                    增加革带,前有玉,后无玉用佩绶掩盖。
                    如图:


                    《大明会典》中的嘉靖时期冕服插图


                    IP属地:四川12楼2014-11-23 16:00
                    收起回复
                      @錦凌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23 16:02
                      收起回复
                        简洁版主要变化:
                        1.洪武十六年,玄衣上是前六章,裳上是后六章。蔽膝上从中选了龙、火、山三章。此外下裳、蔽膝、袜、舄皆为黄色。
                        2.洪武二六年再修改。这次修改对冕服各部分,从布料、材质、尺寸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十二章未变。大带边缘在腰部为红色、在下垂部分为绿色。下裳变为红色、蔽膝相应改为红色,其上三章火龙顺序调换,火在上。袜舄红色。从视觉上来说主要在于下半身衣料改为红色。
                        3.永乐版冕服规定更为详尽。对冕冠材质、配件都做了详细规定。玉佩规定尤其详尽。
                        增设了玉圭,上有四个山纹。
                        玄衣上由六章增为八章,增加火和华虫二章。同时对章纹位置进行详细规定,包括肩、背、袖、三个位置。
                        下裳四章,正面左右各一列自上而下排布。蔽膝随裳色,章纹变化,改为织藻、粉米、黼、黻四章,两列纵向排布。袜舄皆赤色。
                        与上图相比,主要视觉变化在于肩背袖的章纹增加。
                        4.嘉靖版冕服变化主要在于冕冠、衣裳的十二章数、增加革带、上衣长度缩短,下裳的颜色,蔽膝章纹。有改回洪武制的意思但又有所不同。
                        冕冠的旒加两种颜色,成七色。
                        衣裳如洪武祖制各分六章,上衣长度缩短,且下裳改为黄色从天玄地黄之意。蔽膝章纹与洪武相比,去掉山纹,上一龙,下三火。
                        红袜赤舄。
                        增加革带,前有玉,后无玉用佩绶掩盖。
                        再总结:
                        总结说来,冕服变化配件逐渐增多。颜色变化主要在下半身,历经黄、红、黄的变化。章纹历经六六——八四——六六变化。上衣长度最终变短露出下裳章纹。


                        IP属地:四川14楼2014-11-23 16:08
                        回复
                          我有个问题啊,就是皇帝的常服(不知是不是,如图)腰带为什么不系紧,松嗒嗒的不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23 16:13
                          收起回复
                            最后Q版大明衣冠上还有这样几张图,与明史的记载不同。我觉得有问题,与大家讨论。



                            这三幅都有革带,且上衣偏短,则判断应该是嘉靖之后。但第一三图蔽膝和下裳的颜色不相同,不符合明史记载。另嘉靖制规定下裳、蔽膝应用黄色,第三幅又不符合记载。
                            最后还有一张流传较广图片,问题在于革带。嘉靖制规定革带用玉,这版革带虽然华丽,但不符合记载。且蔽膝与下裳颜色不同。


                            IP属地:四川18楼2014-11-23 16:22
                            收起回复
                              另外撷芳主人说他有参考明代《中东宫冠服》,惭愧本人在网上找不到资料。另附撷芳主人关于冕服文章的豆瓣地址(见回复)
                              下面的图是撷芳主人根据《明宫冠服图》又称《明中东宫冠服》绘的图,大家应该能根据上面的帖子判断出这是哪一版冕服。



                              IP属地:四川20楼2014-11-23 16: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