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俾斯麦的防护设计的话题,吵得不可开交,其中德棍们的言论自然是愚不可及+转进如风,不过反对德棍的一派也存在错误观点,所以不妨听听英国海军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报告封面镇楼:

报告中的核心内容:




英国人对提尔皮茨号的防护设计做出了一下判断:
A)提尔皮茨号的主水平装甲,是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的,而不是像英王乔治五世级那样,是与主装甲带的上缘相连的。
B)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的幅度相对较小。
C)提尔皮茨号的主炮发射药库是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的。
在双方均无法有效穿透对方装甲时,有如下几种方法可对提尔皮茨号造成伤害:
1)如果英王乔治五世级与提尔皮茨号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则英舰炮弹的落角大约会是18度左右,此时炮弹将能绕过主装甲带,落入其与主水平装甲所隔出的区域(即穿透上部装甲带后砸到主水平装甲上)。即便炮弹无法穿透主水平装甲,也将对主水平装甲以上的区域造成大幅破坏,并有可能对水线区域造成一定损伤。
2)在22,000码距离上,英方炮弹在击中水面时不可能发生跳弹,且有很大几率能够形成水中弹,绕过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对其水下部分造成严重损害。
3)由于提尔皮茨号的发射药库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见插图,发射药库的区域是有横向划线的),因此只要在主水平装甲上形成穿孔(Penetrated),碎片和火花就有可能进入发射药库;而英王乔治五世号的发射药库则位于舰底,因此炮弹只有在穿透(Perforated)主水平装甲后,才有可能对发射药库形成威胁,此外英舰发射药库的周围还覆盖有防破片装甲,这又为其多添加了一重保障。
在面对自22,000码距离上射来的英国炮弹时,俾斯麦级的侧向被弹区域中只有20%左右是由主装甲带覆盖的,11.5%由上部装甲带覆盖的,22.5%属于水下区域,其余46%都是上部建筑与露天甲板区域,也就是说处于主装保护范围之外的区域是相当大的。
报告封面镇楼:

报告中的核心内容:




英国人对提尔皮茨号的防护设计做出了一下判断:
A)提尔皮茨号的主水平装甲,是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的,而不是像英王乔治五世级那样,是与主装甲带的上缘相连的。
B)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的幅度相对较小。
C)提尔皮茨号的主炮发射药库是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的。
在双方均无法有效穿透对方装甲时,有如下几种方法可对提尔皮茨号造成伤害:
1)如果英王乔治五世级与提尔皮茨号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则英舰炮弹的落角大约会是18度左右,此时炮弹将能绕过主装甲带,落入其与主水平装甲所隔出的区域(即穿透上部装甲带后砸到主水平装甲上)。即便炮弹无法穿透主水平装甲,也将对主水平装甲以上的区域造成大幅破坏,并有可能对水线区域造成一定损伤。
2)在22,000码距离上,英方炮弹在击中水面时不可能发生跳弹,且有很大几率能够形成水中弹,绕过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对其水下部分造成严重损害。
3)由于提尔皮茨号的发射药库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见插图,发射药库的区域是有横向划线的),因此只要在主水平装甲上形成穿孔(Penetrated),碎片和火花就有可能进入发射药库;而英王乔治五世号的发射药库则位于舰底,因此炮弹只有在穿透(Perforated)主水平装甲后,才有可能对发射药库形成威胁,此外英舰发射药库的周围还覆盖有防破片装甲,这又为其多添加了一重保障。
在面对自22,000码距离上射来的英国炮弹时,俾斯麦级的侧向被弹区域中只有20%左右是由主装甲带覆盖的,11.5%由上部装甲带覆盖的,22.5%属于水下区域,其余46%都是上部建筑与露天甲板区域,也就是说处于主装保护范围之外的区域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