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城”遗址是云梦的“城市之根”。
“楚王城”位于云梦县城关镇周围,为周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传为楚昭王避难入云(梦)中所筑,故名。据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载:“云梦有楚王城在县东,左传定公四年吴入郢,楚昭王奔郢城,因以名。”及至清康熙年间张奎华编纂《云梦县志》时,却写成了“楚王城,吴入郢,昭王奔云梦所筑。”此后光绪十四年《德安府志》、云梦人程怀璟编纂的《云梦县志略》等地方史志都袭用此说。然而据1992年对楚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可知,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昭王筑城说”不攻自破,因楚昭王是春秋时期人。事实上,《春秋左传正义》、《元和郡县志》、《旧唐书.地理志》等古籍仅载有“云梦城”或“云梦古城”,只是到了明清之际,才出现了“云梦楚王城”的说法。
“楚王城”遗址是周、秦、汉三代延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周长约9700米,面积2.1平方千米。现存夯土城墙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河宽43.6米,古城总体呈东西长、南北宽不规则长方形,中间一道南北向城垣(即中城垣),将该城一分为二。据初步考察,古城门按东西南北开设,东城门设在丁字口(又名金子口),面朝曲阳湖,另外三门各有一坡斜对城门,分别为珍珠坡、季堵坡(睡虎地)、黄土坡。古城内分布有新石器时期到汉代以后的居住遗迹,城外四周分布着东周至秦汉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墓葬区。其中残存的东城占地约0.8平方千米,除少数地方被城区覆盖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城垣、护城河、烽火台、建筑台基、排水道等遗迹清晰可见。城内有丰富的文化层,城址的东北部为核心地带,其夯土台基属宫殿建筑基址。城周分布着大量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早、中期楚墓群,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战国末至汉初古墓葬区,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赵许东汉墓地,并在曾店镇中份村中份郭湾东发现汉代云梦楚王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家族墓群(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意思的是,“楚王城”为古安陆县治所。安陆境内为古云梦泽,建城时以地势高平,少水患为名即“安于陆地”之意。因《水经注》曾载有“(郧城)因冈为墉,峻不假筑”的地形地貌与今安陆城不相符,佐证《春秋大事年表》中:“云阝、郧、云三字通用。”郧国故城在今今安陆相邻的云梦境内。据《左传.宣公四年》载:斗伯比“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引西晋杜预注释:“云阝或郧。梦,泽也。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秦置安陆县。据1975年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记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安陆”是为安陆一名最早的记载,汉、晋时期,“楚王城”一度成为江夏郡城。据《元和郡县志》:“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故城”的记载。又《太平寰宇记》安州云梦县:“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县东南也。”这从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将秦汉魏晋六个朝代的安陆县治所都标志在今云梦城,南朝“南司州安陆郡”才标志在今安陆市可见一斑。换言之,从秦到东晋安陆县城一直在今云梦境内。而云梦县名最早见于《隋书》,云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分安陆县南境置云梦县。
“楚王城”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物宝库,出土了秦代竹简、东汉陶楼、关内侯印、战国卧鹿立鸟木雕,陶器、青铜、铁器、漆器等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云梦因此被学界誉为“简牍界的圣地”、“中国漆器艺术之乡”。
规划中的云梦县楚王城核心景区占地约1.073平方千米(1610亩)。为“八区两轴一廊”。八区即:门景服务区,楚文化展示区,遗址保护展示区,旅游商业区,旅游接待区,文化演艺区,禁苑生态休闲区,贵族庄园区。两轴:文化轴、商业轴。一廊即绿色生态廊。
附:云梦楚王城景区
“楚王城”位于云梦县城关镇周围,为周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传为楚昭王避难入云(梦)中所筑,故名。据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载:“云梦有楚王城在县东,左传定公四年吴入郢,楚昭王奔郢城,因以名。”及至清康熙年间张奎华编纂《云梦县志》时,却写成了“楚王城,吴入郢,昭王奔云梦所筑。”此后光绪十四年《德安府志》、云梦人程怀璟编纂的《云梦县志略》等地方史志都袭用此说。然而据1992年对楚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可知,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昭王筑城说”不攻自破,因楚昭王是春秋时期人。事实上,《春秋左传正义》、《元和郡县志》、《旧唐书.地理志》等古籍仅载有“云梦城”或“云梦古城”,只是到了明清之际,才出现了“云梦楚王城”的说法。
“楚王城”遗址是周、秦、汉三代延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周长约9700米,面积2.1平方千米。现存夯土城墙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河宽43.6米,古城总体呈东西长、南北宽不规则长方形,中间一道南北向城垣(即中城垣),将该城一分为二。据初步考察,古城门按东西南北开设,东城门设在丁字口(又名金子口),面朝曲阳湖,另外三门各有一坡斜对城门,分别为珍珠坡、季堵坡(睡虎地)、黄土坡。古城内分布有新石器时期到汉代以后的居住遗迹,城外四周分布着东周至秦汉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墓葬区。其中残存的东城占地约0.8平方千米,除少数地方被城区覆盖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城垣、护城河、烽火台、建筑台基、排水道等遗迹清晰可见。城内有丰富的文化层,城址的东北部为核心地带,其夯土台基属宫殿建筑基址。城周分布着大量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早、中期楚墓群,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战国末至汉初古墓葬区,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赵许东汉墓地,并在曾店镇中份村中份郭湾东发现汉代云梦楚王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家族墓群(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意思的是,“楚王城”为古安陆县治所。安陆境内为古云梦泽,建城时以地势高平,少水患为名即“安于陆地”之意。因《水经注》曾载有“(郧城)因冈为墉,峻不假筑”的地形地貌与今安陆城不相符,佐证《春秋大事年表》中:“云阝、郧、云三字通用。”郧国故城在今今安陆相邻的云梦境内。据《左传.宣公四年》载:斗伯比“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引西晋杜预注释:“云阝或郧。梦,泽也。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秦置安陆县。据1975年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记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安陆”是为安陆一名最早的记载,汉、晋时期,“楚王城”一度成为江夏郡城。据《元和郡县志》:“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故城”的记载。又《太平寰宇记》安州云梦县:“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县东南也。”这从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将秦汉魏晋六个朝代的安陆县治所都标志在今云梦城,南朝“南司州安陆郡”才标志在今安陆市可见一斑。换言之,从秦到东晋安陆县城一直在今云梦境内。而云梦县名最早见于《隋书》,云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分安陆县南境置云梦县。
“楚王城”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物宝库,出土了秦代竹简、东汉陶楼、关内侯印、战国卧鹿立鸟木雕,陶器、青铜、铁器、漆器等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云梦因此被学界誉为“简牍界的圣地”、“中国漆器艺术之乡”。
规划中的云梦县楚王城核心景区占地约1.073平方千米(1610亩)。为“八区两轴一廊”。八区即:门景服务区,楚文化展示区,遗址保护展示区,旅游商业区,旅游接待区,文化演艺区,禁苑生态休闲区,贵族庄园区。两轴:文化轴、商业轴。一廊即绿色生态廊。
附:云梦楚王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