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吧 关注:15,457贴子:14,232
  • 7回复贴,共1

【转】 明代大学士的排名及首辅的确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代大学士的排名及首辅的确定》
甄鹏
摘要:大学士是明代的核心官职。学界对大学士的排名规则以及首辅的确定缺乏深入研究。文章认为明代大学士拥有宰相的核心特征,具有宰相之实。大学士的排名遵从四个规则:排位首看加官;加官同,看殿阁;官职同,看任职先后;同时任命,看列名先后。根据这些规则,总结出了仁宗以后历任首辅名单。明代大学士排名之严格,是前代以及随后的清朝所没有的。明朝的内阁与首辅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士;首辅;内阁;宰相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楼2014-10-05 21:09回复
    二、大学士的排名规则
    排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学士与其它官职的排名;第二,大学士内部之间的排名。第一个问题关系到大学士作为一个整体时的地位。朝位班次本以品级、衙门排列,井然有序。大学士地位上升后,与部臣发生了位次上的争议。
    《明史》记载:“自弘治六年二月,内宴,大学士丘浚遂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其后由侍郎、詹事入阁者,班皆列六部上矣。”又载:“嘉靖以后,(大学士)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2](卷72,职官一)这两条记载互相矛盾。原因在于位次之争都是个例,几经反复。嘉靖年间正式确定内阁与锦衣卫单独列班,居文武朝臣前。阁臣与部臣的位次之争得到了解决。具体时间在嘉靖九年。[9]
    本文重点讨论大学士的内部排名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它遵守如下规则:
    第一,排位首看加官。品级高者在前,同品则按照官职和衙门次序排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是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太子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正二品。师保的排序为师、傅、保,六部的排序为吏、户、礼、兵、刑、工。三孤在太子三师前,太子三少在六部前。
    如嘉靖五年五月,费宏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为少师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高于太子太傅,故宏“居一清上”[7](卷1,费宏传)。嘉靖十年九月,李时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翟銮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2](卷193,李时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5楼2014-10-05 21:11
    回复
      2025-08-28 15:26: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加官同,看殿阁。四殿二阁的排位自高而低依次是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翰林学士低于殿阁大学士。翰林以殿阁大学士之外的头衔进内阁须额外注明,例如“入”、“直”内阁等。
      嘉靖五年七月,费宏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高于谨身殿大学士,故费宏地位高于杨一清。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夏言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严嵩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夏言取代严嵩成为首辅。
      然而,殿阁排序有时出现例外。隆庆元年四月,陈以勤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官位在前,殿阁衔却低于张居正。当两条规则发生矛盾时,以第一条规则为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6楼2014-10-05 21:12
      回复
        第三,官职同,看任职先后。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夏言、严嵩同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任华盖殿大学士在前,故地位高于严嵩。
        第四,同时任命,看列名先后。“(天启)三年正月,(朱国祯)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并命。阁中已有叶向高、韩爌、何宗彦、朱国祚、史继偕,又骤增四人,直房几不容坐。六月,国祯还朝,秉谦、延禧以列名在后,谦居其次。” [2](卷240,朱国祯传)再如泰昌元年十二月,方从哲致仕,刘一燝、韩爌都是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但刘列名在前,是首辅。
        此外还有一条补充原则:同时任命,看报到顺序。万历三十五年,叶向高、李廷机同时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列名于前。按照规矩,叶向高理应排名在前。由于二人关系很好,李又比叶早报到半年,二人互相推让。结果皇帝听从了叶向高的意见,并赞扬他的美德。[6](神宗实录卷440)任命顺序与报到顺序两规则发生矛盾时,原则上以前者为准,后者一般需要皇帝的特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7楼2014-10-05 21:12
        回复
          三、历任内阁首辅
          按照以上规则,本文统计了自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大学士初兼师保之官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亡这一时期的首辅。依次是:杨士奇(1424.9-1444.3)、杨溥(1444.3-1446.7)、曹鼐(1446.7-1449.8)、陈循(1449.8-1457.1)、徐有贞(1457.1-1457.6)、许彬(1457.6-1457.7)、李贤(1457.7-1466.3)、陈文(1466.3-1466.5)、李贤(1466.5-1466.12)、陈文(1466.12-1468.4)、彭时(1968.4-1475.3)、商辂(1475.3-1477.6)、万安(1477.6-1487.10)、刘吉(1487.10-1492.8)、徐溥(1492.8-1498.7)、刘健(1498.7-1506.10)、李东阳(1506.10-1512.12)、杨廷和(1512.12-1515.3)、梁储(1515.3-1517.11)、杨廷和(1517.11-1524.2)、蒋冕(1524.2-1524.5)、毛纪(1524.5-1524.7)、费宏(1524.7-1527.2)、杨一清(1527.2-1529.9)、张璁(后改名张孚敬)(1529.9-1531.7)、翟銮(1531.7-1531.9)、李时(1531.9-1532.3)、张孚敬(1532.3-1532.8)、李时(1532.8-1533.4)、张孚敬(1533.4-1535.4)、李时(1535.4-1535.7)、费宏(1535.7-1535.10)、李时(1535.10-1538.12)、夏言(1538.12-1539.5)、顾鼎臣(1539.5)、夏言(1539.5-1541.8)、翟銮(1541.8-1541.10)、夏言(1541.10-1542.7)、翟銮(1542.7-1544.8)、严嵩(1544.8-1545.12)、夏言(1545.12-1548.1)、严嵩(1548.1-1562.5)、徐阶(1562.5-1568.7)、李春芳(1568.7-1571.5)、高拱(1571.5-1572.6)、张居正(1572.6-1582.6)、张四维(1582.6-1583.4)、申时行(1583.4-1591.9)、王家屏(1591.9-1592.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8楼2014-10-05 21:13
          回复
            天顺元年正月英宗复辟,徐有贞以兵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高榖辞师保后为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按照加官则徐有贞在前,按照殿阁则高榖在前,考虑到当时处于政变的非常时期,这一矛盾可以理解。按照实际情况,徐有贞自陈循充军后当为首辅。
            嘉靖五年,《宰辅年表》将杨一清排名于费宏前,有误,理由见前文。《宰辅年表》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遗漏了费宏担任过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嘉靖十二年,《宰辅年表》将方献夫排名于李时前,有误。嘉靖十一年八月,张孚敬致仕,《宰辅年表》记载李时的官职是“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按照《明史·李时传》、《世宗实录》、《首辅传·李时传》,当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与方献夫的官职相同。《首辅传》载:“俄而孚敬复用,时居次。” [7](卷2,李时传)《世宗实录》自嘉靖十一年五月方献夫入阁到十三年四月致仕这段时间,都将李时列于方献夫前。由此可知,嘉靖十一年八月张孚敬致仕后李时为首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0楼2014-10-05 21:14
            回复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朱赓死,继任首辅的应当是叶向高而不是李廷机。理由是二人官职相同,而且此前一个月李就养病不到内阁办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退休。万历二十六年十月至二十九年九月,赵志皋在家养病,那么首辅为何不是沈一贯呢?原因在于:赵志皋官职排名于沈一贯之前,且他在养病前已继任首辅。《明史》承认这两种情形的不同,分别记载:“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 [2](卷218,沈一贯传);“明年,首辅赓亦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2](卷240,叶向高传)
              天启四年,《宰辅年表》将顾秉谦排名于朱国祯前,有误。前文已分析过。韩爌致仕后,朱国祯继任首辅,当时内阁中地位最高的是孙承宗。然孙承宗出镇,主要负责军事。他一直兼任兵部尚书,其尚书衔、殿阁衔与师保衔不成比例。这可看作他不能作为首辅的标志。
              崇祯十四年,《宰辅年表》将张四知排名于谢升前,然张的官职却低于谢。查《明史·张四知传》,张担任过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时间当在崇祯十三年五月姚明恭罢相之前,《宰辅年表》失载。今从《崇祯实录》,按照“范复粹、张四知、谢升” [6](崇祯实录卷14)的顺序排列,张四知地位高于谢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1楼2014-10-05 2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