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输不起。
幼时发脾气是常事;不为别的,只为在某些方面上往往落后于人。识字慢了,我就拒绝继续,非当时一同学习识字的朋友暗地里让着我不肯罢休;衣服穿得慢了,我窝火地坐在床上大喊大叫,爹妈哄都难哄;打牌输了一局半局,我带着怒气把牌扔满一地,恨不得从此以后再不碰扑克。其实直到现在,但凡不能让我感到游刃有余的事情,我都不会做得长久,只不过放弃的方式与十几年前相比平和了许多。
——世上存在一种行为叫做半途而废甩手走人。
不做就不会输。
为了不输,我甚至不需要赢。
母亲不止一次地指出,我太轻易地就会选择退缩。荒废了的声乐、小提琴、电子琴,不去争取的竞赛名次、重点班名额、奖学金,等等的一切一切,都属于因为困难而被我放弃的事物。她甚至不止一次地用旁人的例子或者自己的行动向我证明,只要争取,没有什么得不来的。然而我就是这样冥顽不化地不肯向前,哪怕失败对于我并没有任何副作用。
不是怕丢面子。为了掩饰自己对失败的恐惧,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刻意强调自己的懒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三句话离不开“麻烦”和“我懒”的人从而回避办事了,还有什么面子可丢?
我是害怕一次又一次经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绝望。我在捍卫自己赖以生存的信心;毕竟,本人真的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成就可以拿来炫耀。
——然后这种畏手畏脚的心态又让我更加难以成事。
所谓输不起的恶性循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