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共名将吧 关注:884贴子:93,240
  • 4回复贴,共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简要沿革(三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步兵第58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纵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58师,该师前身是1933年5月闽东“霍童暴动”组成闽东红军游击3支队,2月24日组成闽东独立2团,连江游击13支队扩为13团,1934年10月两个团合编为红军闽东独立师。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1939年5月6团与无锡、江阴游击队合为江抗2路,10月26日与丹阳游击纵队(原管文蔚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改为),在扬中合为新四军挺进纵队,1940年7月改为苏北指挥部1纵,1941年1月20日改编为新四军1师1旅,1944年12月由1团、特务2、3团组成苏中军区教导旅,1945年4月组成苏浙军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4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解放战争中参加大小战斗89次,歼灭敌人4万余人,有2200余名指战员牺牲。该师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该师战斗力强,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有百旅之杰的美称。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在长津湖战斗中,第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顽强阻击敌军的冲击,最后与敌同归于尽,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师番号,抗美援朝作战中,先后歼敌11952人,击落、击伤敌机26架,缴获和击毁坦克和汽车313辆,各种火炮67门。1979年3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共毙敌629人,俘虏敌军3人,58师牺牲64人,伤165人。1985年10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58旅,不久即改装机械化步兵,成为我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
步兵第59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纵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59师,该师前身是1939年5月,6团东进阳澄湖地区,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9月主力西撤后,余部以36名老江抗伤病员组成特务连,“沙家浜连”于11月6日成立“江抗东路司令部”,即著名的“沙家浜部队”。5月扩为1、2支队(相当于营),10月以苏州江阴民抗队、无锡、青浦、昆山、嘉定、太仓游击队扩为3--7支队,11月整编为3个纵队,1941年2月新江抗改为新四军新3支队,该部于1941年3月编入新四军6师18旅,10月北上进入苏中地区,归新四军第1师,1942年4月兼苏中1分区,1945年6月改为苏中军区教导1旅,同年8月改称苏中军区教导旅,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2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9师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师番号,1985年10月步兵第59师撤销,175团(沙家浜团)调归60师,师部改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高炮旅部。
步兵第60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纵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该师前身是1941年5月成立凇沪游击队第5支队,宗德指挥部3大队,1942年8月19日整编为3、4、5支队,1943年12月22日改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纵队,同年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3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师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全师先后共伤亡1万余人,其中牺牲营团干部12人,连以下干部战士2600余人。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师番号,1954年12月20军60师防化学连改编为喷火连,全军第一个喷火连。1955年1月,第60师与华东军区海、空军共同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该师成为全军唯一的参加过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部队。1985年10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60师,1998年9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60旅。1998年是济南军区第一支奉命参加抗洪的部队,为60师的师史画上了圆满地句号。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9-16 23:39回复
    步兵第95师——1949年3月,由华东军区胶东纵队新编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5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8年3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和东海军分区特务第2团合编组建的胶东军区新编第5师,1948年6月,编进华东军区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该师曾参加潍县战役,与华野第13纵队一起在东线沽河地区阻击青岛国民党军西援。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第5师随纵队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95师编成后在1949年5月参加青(岛)即(墨)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了很大的锻炼。警备青岛期间,严守军纪、热爱群众,被授予“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模范”。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担负福州市警备和各县剿匪任务。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步兵第95师调归军委空军。1951年2月14日,以步兵第95师师部和284、285团团部为基础在北京南苑组建空14师,归华北空军建制,下辖第40、42团。经过整训,11月,该师入朝参战,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2架。回国后参加国土防空,1958年9月到福建轮战,在10月10日的空战中,42团涌现出空军著名英模人物杜凤瑞。1964年9月,国防部授予杜凤瑞生前所在中队为“杜凤瑞英雄中队”荣誉称号。原95师283团机关在1951年4月组建空17师时改编为第51团,1953年12月该团调归海军建制,编为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
    步兵第96师——1949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批准山东军区组建步兵第96师。12月,胶东军区奉命调3个团即山东警备第2、4、5团集结,警备4团前身系1948年12月在即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绥靖区警备旅第1团。1950年1月1日,步兵第96师在胶东崂山正式成立,归第32军建制。1950年3月随军南下入闽,96师师部驻建阳,各团分散在福建军区第1、2军分区境内各地剿匪及护路。1950年8月,该师实行地方化,师部兼第1军分区机构。第286、第287团分别归第1、第2军分区建制,第288团先直属军部,后归第2军分区指挥,股匪肃清后又配属第28军84师,担任连江北茭至长乐梅花地段海防任务。96师287团3连班长金道漠在剿匪战斗中表现英勇无畏,被华东军区授予“剿匪模范”称号。1950年10月,32军番号撤消,第96师调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福建军区96师与苏南军区86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96师将所属第286团、287团、288团三个团缩编为两个团,即:新286团、287团。原288团缩编为两个营分别编入前两个团。师炮兵营此时并入第29军第85师炮兵团。师部机关这时一分为二:一部与原86师师部机关合并组成铁道工程第7师师部;一部留在福建负责组建建阳军分区机构(1956年7月,该军分区随地方行政区划之变动而撤销)。1952年5月30日,铁道工程第7师正式建师,原96师286团、287团改编为铁道工程第7师第19团、20团。1952年11月下旬,7师入朝参加铁路抢建,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7师。1953年11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1984年1月1日,7师集体转业正式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第17工程局(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步兵第97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3团、11师19团和国民党军第180师起义后重建的第539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7师,师部由渤海纵队机关一部及直属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师部合并组成。国民党军38师历史较早,参加过长城抗战、华北抗战、临沂阻击战、枣宜会战等,是西北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97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嘉定,随军担负警备任务,涌现出著名的反特英雄刘振德。1950年10月改编为公安第14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4师与公安13师合并为新的公安14师,原公安14师师部改编为文化速成中学。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7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1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7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1旅1949年4月由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济南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1、2、3团。1952年5月,步兵第97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2师,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
    步兵第98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11师17团和国民党军第38师第112、第113、第114团各一部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8师,师部由渤海纵队第7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7师是渤海区第3个第7师,成立于1947年10月5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为纵队主力师。98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吴淞,随军担负警备任务。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950年5月15日,以98师293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第5舰队1个大队的支援下,进剿滩浒岛黄八妹匪部,16日攻占该岛,肃清残匪。7月6日,98师293团和294团第3营及师炮兵两个连,在华东海军和渔轮的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至8月24日,攻占全部列岛,歼敌395人。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5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公安15师与公安17师合并新公安15师,1955年7月改编为长江口要塞区。1956年12月10日该要塞区撤消,以其为基础组建守备15师,归上海警备区建制领导。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8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8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2旅1949年4月由徐州警备司令部警备第3、4、5团编成,旅部由徐州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4、5、6团。1952年5月,步兵第98师改编为水利工程建设第2师,归中央水利部建制领导。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9-16 23:59
    回复
      2025-05-21 08:27:16
      广告
      步兵第99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2团、11师18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538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9师,师部由渤海纵队第11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11师是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机关以渤海1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有一定战斗力。99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宝山,随军担负警备任务。1950年11月98师改编为公安第16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3年2月公安16师由上海调往浙江海门,1955年7月改称大陈守备师。1957年1月公安16师改编为守备16旅,1958年1月守备16旅改编为台州军分区,1959年1月台州军分区改为守备16师,1962年4月,再设台州军分区,由守备第16师兼,番号为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下辖3个守备团。1964年11月,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改称台州军分区,1975年4月,台州军分区机关、直属分队调至安徽安庆,改称安庆军分区至今。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99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3旅改编重建步兵第99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3旅1949年4月由鲁中南警备旅改称,旅部由新海连市警备司令部兼,下辖警备第7、8、9团和炮兵团,分别由滨海军分区警备第1、第16团,海防第2团和新建炮兵营编成。1952年5月,步兵第99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5师,拨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业部建制领导,后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步兵第100师——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第34旅101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32师394团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100师,师部由起义的国民党军77军132师师部和部分77军军部人员组成。国民党军第132师是国民党军西北军系统的老部队,起源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开始,132师官兵奋起抵抗,师长赵登禹阵亡,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退守保定后该师编入第77军,参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平汉路北段沿线阻击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岳会议后整军,132师编制为3个步兵团。在以后的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中均表现出色,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下辖第394团和第395团,官兵6500人,担任徐州东北韩庄、贾汪地区守备任务。1948年8月,132旅恢复师的编制。淮海战役初期,毅然参加第3绥靖区的“11·8”起义,有力推动了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34军100师成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整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4月参加渡江作战,南京解放后,100师随军担负该市警备任务。1949年8月,调归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担任第3警备区(嵩山、卢湾、徐汇、长宁、龙华等地)的警备任务。1950年6月,100师师部与淞沪警备司令部高射炮指挥所合并改编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师,其所属部队拨归空军等单位。1951年1月,以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和华东高炮第12团为基础,补充其他单位和部队组建炮兵第63师。原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为炮兵第63师机关及直属队。1951年3月该师入朝参战,回国后转战东南沿海,参加了援越抗美,累计大小战斗近千次,击落击伤敌机1600余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是我军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防空劲旅。1985年整编为第54集团军高炮旅,跨入新世纪改装为防空旅,现驻守在河南荥阳。原100师299团在1950年6月于南京组建空军第4混成旅轰炸第12团,后发展为空军航空兵第36师。该师曾出色完成我国第一次空投原子弹试验和第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任务,现在是空军重点建设部队,也是空军仅剩的三大轰炸机师之一。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0师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改编重建步兵第100师,归山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警备第4旅1949年4月由胶东军区在即墨组建,又称青岛警备旅,旅部由胶东军区抽调干部组成,下辖警备第10、11、12团和炮兵团,分别由南海军分区第1团、即东独立团、即西独立团改称和由军区炮兵营扩编。警备4旅参加过解放青岛的战役。1952年4月,第100师师部上调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同年8月1日以师直、炮兵团及步兵第97、第98、第99、第101师所属各炮兵团合编为华东军区炮兵第12师;该师原辖之第298、299、300团改为警备团,归山东军区建制领导。1955年5月,炮兵12师带炮兵第4、11、22、24团和火箭炮兵第204团归济南军区建制。1982年12月,炮兵12师奉命归陆军第67军领导指挥。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随济南军区第67军赴滇轮战。回鲁后撤消番号和建制,大部整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炮兵旅,一部改为济宁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一部编进陆军第26集团军炮兵旅。
      步兵第101师——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1师,其中301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5团,该师前身是1947年1月,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77团、81团和纵队骑兵团两个大队及部分地方武装组成的淮北挺进支队(又称淮北支队),归华东军区建制,是重建淮北根据地的主要依靠力量。1947年5月,蒋坝战斗中,77团1营2连被敌包围,激战一天,战士们英勇顽强,奋力突围。后支队在1948年1月授予该连“石工连”荣誉称号,1964年9月,福州军区改“石工连”为“石工堤连”,赞誉该连的战斗精神向洪泽湖石工堤一样坚强。1948年3月28日,淮北支队改为淮北军区独立旅, 1948年5月29日又改称江淮军区独立旅。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警备南京。1949年10月,101师调归福建第10兵团,1950年1月,该师师部改编充实为到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所属部队调归第28、29军,用以重建在金门战斗中损失掉的3个步兵团,101师3个团分别组建84师251团、82师244团、85师253团。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1师,1950年11月华东军区警备5旅改编为步兵第101师,归山东军区建制。1952年5月15日,101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3师,拨归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建制领导。1953年1月,农业建设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工程第10师,拨归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1953年11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1984年1月1日,铁10师奉中央军委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现为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
      步兵第102师——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第34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2师,其中304团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32师396团,该师前身是1944年12月以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第18团为基础重建新四军第6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4旅,1948年2月改称淮南军区第34旅,1948年5月29日改称江淮军区第34旅。该旅前身是一支新四军老部队,长期战斗在淮南路西地区,是恢复淮南解放区的主要依靠力量,为重建淮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参加了攻打铜城、伏击天长增援之敌、长山头遭遇战等战斗及淮海、渡江等大战役。1940年4月起担负警备南京任务,7月归南京警备司令部建制领导。1949年11月,102师师部调归华东特纵,1950年1月改编为炮兵第3师师部,原102师所辖部队于1950年调归华东空军、特纵及公安第13师。炮兵第3师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长期战斗在台海前线,参加过炮击金门作战。1985年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炮兵旅。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2师,1950年10月11日华东警备9旅改称102师,1952年5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4师,1955年11月该师撤消。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9-17 00:00
      回复
        步兵第103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55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7师与103师合编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3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南警备19团、特务团、鲁中警备5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7师,1950年2月26日师直改为浙江第六军分区(台州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3师番号,103师改编为浙江第3军分区(衢州军分区),1955年2月,军分区机关移驻建德梅城,改称建德军分区。1959年1月27日,建德军分区奉命撤销。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3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3师,以浙江军区第5(温州军分区)军分区和原35军103师(兼衢州军分区)抽组,该师后兼温州军分区,1952年6月25日103师番号撤消。
        步兵第104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161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1949年2月由鲁中南纵队46师与104师合编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4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7月由鲁中警备1、2、4团组建的鲁中南纵队46师,1950年1月16日104师兼任浙江军区绍兴军分区。1951年2月5日撤消104师番号,104师改编为浙江第10军分区(绍兴军分区)。1952年6月,绍兴军分区番号撤销,其机关改编为浙江省公安总队部。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4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4师,以浙江军区第6(台州军分区)军分区抽组,可以看出,这个新104师师部实际上就是第一个105师师部。1952年5月104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6师。
        步兵第105师——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起义之国民党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独立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5师,1950年3月第105师与第六(台州)军分区合并为第六军分区,撤消105师番号,师部沿革为台州军分区机关。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2个105师,1951年2月26日重建105师,以浙江军区所属原35军103师、104师(兼绍兴军分区)抽组。1952年5月改为公安第17师,隶属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1955年7月。公安第17师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驻守洞头岛,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公安第17师番号仍保留)。1957年1月,公安第17师改编为守备第17旅,公安第17师番号撤销。1958年1月,守备第17旅旅部与温州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温州军分区机关,守备第17旅番号撤销。 1975年3月温州军分区机关调往江苏改为陆军第74师新师部,1976年5月撤消番号和建制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9-17 00:06
        回复
          我是70师210团3营7连现在找之前的战友好难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10 2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