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46贴子:111,047

回复:每天理解一首杜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瞿塘两崖》赏析
《全唐诗》卷229_82
瞿塘两崖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97楼2017-07-28 06:31
回复
    竖排文字图片阅读的好方法:【把文字图片复制到画图板上阅读!
    1、放鼠标线到要阅读的文字图片上,右键-复制图片-左键点【电脑左下角】开始图标-程序-附件-画图板
    2、到《画图》板内-点击【左上角第一行第二个】方框图标【把箭头鼠标转换成“选定”的十字标-【放十字标到画图板上】右键“粘贴”!【要阅读的文字图片就被复制到画图板上了!】
    :3、画图板-小型化-鼠标箭头控制画图板右侧的滑动键条上下移动阅读!画图板变小后,屏幕左侧可显示杜甫诗句或文字图片中的杜甫诗句(诗句后已包含注释号标);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这种竖排文字图片的阅读!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99楼2017-07-28 11:07
    回复
      杜甫《瞿唐怀古》赏析
      《全唐诗》卷234_10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0楼2017-08-01 22:17
      回复
        杜甫《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赏析
        《全唐诗》卷229_34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寒江流甚细,有意待人归。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1楼2017-08-02 07:15
        回复
          杜甫《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赏析
          《全唐诗》卷229_35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
          山木抱云稠,寒江绕上头。
          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

          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2楼2017-08-02 07:36
          回复
            杜甫《阁夜》赏析 1
            《全唐诗》卷229_40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处起渔樵。【有作:夷歌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城上有白帝祠,郭外有孔明庙),人事依依漫寂寥。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3楼2017-08-02 10:06
            回复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2104楼2017-08-02 10:20
              回复
                杜甫《阁夜》赏析 2
                《全唐诗》卷229_40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家闻战伐,夷歌处起渔樵。【有作:野哭家闻战伐,夷歌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有作: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阁夜》。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⑴,天涯霜雪霁寒宵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⑶。
                野哭千家闻战伐⑷,夷歌数处起渔樵⑸。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jì):雪停。【4、星河:星辰与银河。4、星河:星辰与银河。
                5、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8、】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星河:星辰与银河。
                野哭句: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几家:一作“千家”。
                夷歌句: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歌谣。,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徒然、白白的。
                白话译文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创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歌首先点明时间。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同“影”。“短景”指冬天日短。“天涯”即天边,指夔州。“”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个“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诗能见到如此景象,可以说,真是彻夜难眠,感慨万千。
                颔联写道:“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星河”指天河。“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州在瞿塘峡西口,为三峡的起点。上句“五更鼓角声悲壮”是说,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那声音更显得悲壮凄凉。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5楼2017-08-02 19:06
                回复
                  杜甫《阁夜》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
                  《西清诗话》云: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瀛奎律髓》
                  悲壮”、“动摇”一联,诗势如之。“卧龙跃马俱黄土”,谓诸葛、公孙,贤愚俱尽。……感慨豪荡,他人所无。
                  《唐诗品汇》
                  刘云:第三、第四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三、四二句只见奇丽。若上句何足异?评诗未易,以此。
                  《唐诗直解》
                  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视。
                  《唐诗镜》
                  三、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意尽无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鼓角,阁上所闻;星河,阁上所见。野哭夷歌,是倒装法。周启琦曰:杜《刈稻咏怀》云:“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说诗者何必多喙。单复曰:结语愈缓而意愈切。
                  《杜臆》
                  此诗全干起结着意。而向来论诗止称“五更”一联,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卧龙”句终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发,非笑诸葛也。
                  《杜诗解》
                  一解写“”……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首四句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诗详注》
                  卢世【氵寉】云:杜诗,如《登楼》、《阁夜》、《黄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读者宜知其关系至重也。
                  《瀛奎律髓汇评》
                  查慎行:对起极警拔,三、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尤壮阔。纪昀:前格凌跨一切,结句费解。凡费解便非诗之至者。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何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
                  《唐宋诗醇》
                  音节雄浑,波澜壮阔,不独“五更鼓角”、“三峡星河”脍炙人口为足赏也。李因笃曰:壮采以朴气行之,非泛为声调者可比。
                  《网师园唐诗笺》
                  五更”二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与“锦江春色”同一笔力。
                  《读杜心解》
                  天涯”、“短景”,直呼动结联。而流对作起,则以阴晴不定,托出“寒宵”忽“”。三、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霁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则“”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再著“动摇”字,直闪蒙胧眼光也。……彼定乱之“卧龙”,起乱之“跃马”,总归黄土,则“野哭”、“夷歌”,行且眨时变灭,顾犹以耳“”目“”,寄虚愿于纷纷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与几何?曰“漫寂寥”,任运之旨也。噫!其词似宽,其情弥结矣。
                  《杜诗镜铨》
                  吴瞻泰云:“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关锁极密。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前四写景,后四言情。笔力坚苍,两俱称惬。千古绝调,独擅之。
                  《批点唐诗正声》
                  全首悲壮慨慷,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尤婉曲。
                  《昭昧詹言》
                  起二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夜,三、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切阁夜,并切在蜀。东坡赏此二句。此自写景,钱以为早摇民乱,不必如此解。五、六【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情。
                  《十八家诗钞》
                  张云卿云:勿学其壮阔,须玩其沉至。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6楼2017-08-02 19:07
                  回复
                    杜甫《阁夜》赏析 3
                    《全唐诗》卷229_40
                    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赏析
                    一个深冬的夜晚,大雪初霁,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中的“”,即夔州西阁。
                    开头两句,用流水对起题,写出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感慨,意境开阔雄浑,感情沉郁悲凉,笔法曲折顿挫
                    第一句是说,岁暮季节,白天过得很快,仿佛被人催促一样。这一句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点明时间,并为下句描写“寒宵”作为过渡,实际上包含的情感很丰富。“岁暮”,是一年行将完结的时候。时光流逝本来已使人有岁月不居、人生几何之感,更何况是“岁暮”,是衰年多病,久客天涯!“短景”的“”,原指日光,这里引申指白天。冬天日短,故曰“短景”;“短景”又曰 “催”,则不但写出时光流逝之速,而且写出了诗人的特殊心理感受,包含有许多感慨在内。
                    天涯霜雪霁寒宵”第二句直点本题。七个字为全诗勾画出一个充满着清静凄冷气氛的特定环境。大雪初霁,天宇澄澈,明月辉映,积雪千里,这是一幅雪后山城的夜景图。这幅画图的形象是生动优美的,意境是清幽寂静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环境往往使人感到宁静、舒适,但对作客天涯、忧国忧民的诗人来说,却引起他深深的忧思。 “天涯”,本来指极远的天边,这里指夔州。称夔州为天涯,就含有羁旅万里、久客不归之意。“寒宵”与上句“短景”呼应,点明时间上的推移。“霜雪”“寒宵”,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两句仅十四个字,却一波三折,层层递转,包含着无限情意。
                    三、四两句紧承“寒宵”,写深夜见闻。这两句写景,曾被苏东坡誉为“后无来者”,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五更鼓角声悲壮”,写深夜所闻,是说严冬雪夜,静寂无声,忽然从远处的山城传来了声声悲壮的鼓角之声。“五更”,点明时间已由初夜而至夜尽,见出诗人独坐时间之久,思绪之多。“鼓角”,暗示出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鼓角”而以“悲壮”来形容,则不仅写出它在雪后初晴、夜静更深之时益加凄厉嘹亮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这是一种加倍渲染的手法。
                    三峡星河影动摇”,写深夜所见,冬天的三峡,水清流急,千山万壑,银装素裹,所以虽是深夜,却如同白昼,银河星斗,倒映江中,水流盘旋,波光闪烁,这确是一幅生动的三峡夜景图。而在这幅凄清幽美的图画之中,却渗透著诗人极不平静的心情。“人心不欢,而‘鼓角声悲’也;人心不宁,而‘星河影摇’也”。(王嗣奭【shì】《杜臆》卷八)诗人确实把忧国忧民的主观感受点染到这客观景物上去了。两句不但阔大雄浑,景象幽美,而且寓情于景,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
                    野哭”两句,进一步写夜间阁中所闻,写得更加沉痛悲哀。杜甫于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四月到达夔州,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外寇入侵,军阀混战,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即以蜀州为例,梓州刺史段子璋,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举兵叛乱在其前;成都尹郭英义,兵马使催旰,沪州牙将杨子琳,相互残杀在其后。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就是对这种战乱局面的生动概括,它形象地反映出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而曰“千家”。正见死者之多,灾难之重,而用一“”字,村落之荒凉自可想见。“夷歌”,指蜀州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谣,当地的渔者樵夫之歌。“夷歌几处起渔樵”,则由广大人民的痛苦写到自己,通过渔者樵夫的悲歌,暗喻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咏怀》之一“五溪衣服共云山”一句用笔相同,同时,又是惜它来烘托环境气氛。盛弘之《荆州记》上有一段关于巴东渔歌的记载,其歌辞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闻猿鸣而泪下,渔夫樵子生活之艰辛、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这里的“夷歌”,指的可能就是这一类民歌。隆冬寒宵之中,渔樵于三峡之上,水深流急,山高路滑,它所表达的情调当然也是悲苦的。哀痛的“野哭”,悲苦的“夷歌”,有力地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烘托了诗人悲戚的心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最后两句触物起兴,抒写心中的无限感慨。“卧龙”,谓诸葛亮。因夔州西郊有武侯庙而引起联想。写“跃马”,即指公孙述基于下述史实:西汉末年,自恃蜀中地险众附,趁时局动荡之际,跃马称帝,筑紫阳城,自号“白帝”,城在夔州城东,城中有白帝庙。“终黄土”,即都不在人世之意。 “人事”,即“世事”,指当前政局动荡,人民痛苦,这是就国家方面说;“音书”,指漂泊天涯,音书断绝,这是就个人方面说。两句意思是说,像诸葛亮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像公孙述那样横行一时的叛逆者,同样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离开人世,成为黄土。既然历史这样贤愚不分,是非混淆,那么,我又何必为目前的 “人事”和“音书”而耿耿于怀呢?两句由夔州卧龙跃马的祠庙触景生情,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郁愤与不平,曲折婉转,无限凄恻!但是,诗人这种对国家“人事” 的强烈关心,这种忧国忧民的痛苦,是难以排遣的,也是不可排遣的,所以,尽管表面上说得消极、颓唐,实际上仍然异常愤激。它是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的曲折表现,是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完全失望的心情的流露。浦起龙说它“其词弥宽,其情弥结”,是完全正确的。
                    《阁夜》确实是一首好诗,前人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胡应麟说它“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指七律)”(《诗薮·内编》卷五)。卢世洱说它:“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引)。所谓“不止为一事”,指诗中所描写的丰富的社会内容而言;所谓“不止了一题”,是指诗中所反映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而言。全诗通过诗人寒冬雪夜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乱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当然,由于作者衰老多病,飘零无依,所以诗中也流露了凄凉孤寂甚至消极的情绪。这固然和诗人的阶级局限有关,也因为当时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势衰败江河日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是深深地打上时代印记的。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是很成功的。开头两句即点题,“霁寒宵三字统摄全篇。三、四两句扣题写三峡夜景;五、六两句转笔写时局、境遇,结尾两句兜回全篇。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曲折变化而环环扣紧。“题云《阁夜》,而诗及晓景,及知为‘人事’‘音书’之故,彻夜不寐(黄生语)。诗中描画寒宵雪夜的图景,抒发诗人孤独忧伤的心情,也很有特色。出现在诗人笔下的景色,不是事物的刻板记录,而是饱和着诗人丰富感情的艺术形象,蕴含著诗人无限的情思。宋人叶梦得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寄者。”(《石林诗话》卷下)叶梦得所说的“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就是指这两句诗意境雄浑而又含蓄深刻,富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最后还有一个颔联两句是否用事的问题。前人对此曾争论不休。宋人蔡绦说:“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祢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定有迹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引)清人纪昀则说:“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瀛奎律髓)刊误》)施鸿保又说:“下句或用《汉武故事》,上句悲壮,第是常语,不必定用《祢衡传》也。“(《读杜诗说》卷十八)今按《史记·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皆星名)动摇,角大,兵起。”又《汉书·天文,乞》:“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考,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前人曾有杜诗无一字不有来历之语,此说虽属迂腐,但用典入化,确是杜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例如《禹庙》诗中“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两句,胡应麟、浦起龙就都称赞他用事入化,却又妙在写景于无意有意之中,指出“此乃老杜千古绝技。” 所以本篇三、四两句也应如此看待,既是用事,又是写景,妙在 “水中着盐”不露痕迹。这样理解,能帮助人们进一步领会杜诗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7楼2017-08-02 21:08
                    回复
                      杜甫《瀼西寒望》赏析 1
                      《全唐诗》卷229_42
                      瀼西寒望 【ráng xī hán wàng】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过去的20天,上海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长期不雨,高温奇热!气温(气象台测气温的百叶窗箱内温度!)长期徘徊在27~40度C之间,甚至有几天超过40度!太阳地、马路上的温度达到六七十度。据报告是多少多少年不遇的酷暑高温天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8楼2017-08-03 21:57
                      回复
                        杜甫《瀼西寒望》赏析 2
                        《全唐诗》卷229_42
                        瀼西寒望 【ráng xī hán wàng】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夔人以河涧水通江者为瀼,大昌县西有千倾地,水分三道,其一南流奉节县,为西瀼水。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1。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词句注释
                        1、太虚:天空。
                        作品赏析
                        水色”两句【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是写早起远望的情景。水色含群动,朝阳初照水面,日光闪动。朝光切太虚,照映水中的日光,又折射到天空。
                        猿挂”两句【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时相学,写猿类互相戏狎。炯自如,写群鸥悠闲自得。
                        这里写都是峡中冬日情景。
                        名家点评
                        爱新觉罗·弘历在《唐宋诗醇》中评:发端甚工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09楼2017-08-03 21:58
                        回复
                          杜甫《白帝楼》赏析
                          《全唐诗》卷229_76
                          白帝楼
                          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
                          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
                          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10楼2017-08-04 06:31
                          回复
                            杜甫《白帝城楼》赏析
                            《全唐诗》卷229_73
                            白帝城楼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
                            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11楼2017-08-04 07:28
                            回复
                              杜甫《西阁曝日》赏析
                              《全唐诗》卷221_30
                              西阁曝日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託。【有作:衰气欻有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鹤。【有作:翩跹山鹤】
                              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有作:知苦聚散】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12楼2017-08-04 0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