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46贴子:111,061

回复:每天理解一首杜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哭严仆射归櫬》【《哭严仆射(ye)归櫬(chèn 榇)》】
《全唐诗》卷229_1
哭严仆射归榇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46楼2017-03-11 08:35
回复
    杜甫《哭严仆射归榇》
    《全唐诗》卷229_1
    哭严仆射归榇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杜甫《哭严仆射归榇》赏析 2
      【鹤注】当在渝忠时作。《通典》:唐左右仆射【ye】,本副尚书令,自尚书令废,仆射为宰相。开元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天宝元年复旧。《严武传》:永泰元年四月薨,年四十,赠尚书左仆射。【射 shè ;射 yè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①。
    老亲如宿昔②,部曲异平生③。
    风送蛟龙匣④,天长骠骑营⑤。
    一哀三峡暮⑥,遗后见君情⑦。
      (上四叙归,下四哀仆射。武本华阴人,故返于旧京。老亲犹在,而部下人稀,此归路之可哀者。风送舟行,而军营长寂,此去后之可哀者。至想到平日交情。尤足伤心酸鼻所以一哀而日暮也。)【榇(櫬) chèn :棺材。古代多以梧桐木做棺,故为梧桐的别称。】
    ①陶潜诗:“平生去旧京。”
    ②《国史补》:武卒,母哭且曰:“吾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③《汉书·李广传》:“行无部曲行阵。”
    ④《褚少孙集》:“风雨以送之,流水以行之。”【钱笺】《西京杂记》:汉帝及诸王送死,皆珠糯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皆缕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朱注】《霍光传》:赐壁珠玑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任昉《求立太宰碑表》云:“珠襦玉匣,遽饰幽泉。” 哀李光弼诗亦云“零落蛟龙匣”,雨字断为匣字无疑。
    ⑤《老子》:天长地久。骠骑营,朱注引霍去病为是。旧注引晋齐王攸迁骠骑将军,当时罢营,兵士数千恋攸恩德不忍去,以比军士思严如天长地久。按:上文有“部曲异生平”句,此说不合。
    ⑥《曾子问》:尽一哀,反位。
    ⑦黄生注:凡曰遗音、遗迹、遗风、遗爱,皆留遗之遗,遗后亦犹是也。刘后村《诗话》:故人感知己之遇,季布奏事彭越头下,臧洪、卢谌皆不以主公成败而二其心。叔季所谓宾客,方翕翕热时则趋附恐后,及时异事改,则掉臂而去,至有射羿者。世传严武欲杀子美,殆未必然。观“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之句,极其凄怆,至置武于《八哀诗》中,忠厚蔼然,异于“幕府少年今白发”之作矣。李义山过旧府有寄诸掾诗云:“莫凭无鬼论,终负扎孤心。”犹有门生故吏之情,可以矫薄俗。
    -----------仇兆鳌 《杜诗详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47楼2017-03-11 10:46
    回复
      杜甫《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全唐诗》卷229_5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杜甫《闻高常侍亡(忠州作)》赏析 1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48楼2017-03-11 15:29
      回复
        杜甫《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全唐诗》卷229_5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杜甫《闻高常侍亡(忠州作)》赏析 2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①。
        虚历金华省②,何殊地下郎③。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④。
        独步诗名在⑤,只令故旧伤。


        创作背景
        《唐书》:广德元年,召还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赠礼部尚书。【鹤注】诗云“蜀使忽传亡”,当是永泰元年成都作。原注谓忠州所作,非。不应正月已卒,六月始闻也。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①。
        虚历金华省②,何殊地下郎③。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④。
        独步诗名在⑤,只令故旧伤。
          (此诗将生前死后,逐句配说。其归朝、历省,乃为常侍时事,若折槛、诗名,则概论生平才节也。上下界限,仍见分明。不相见,不得面别也。虚历二句【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言生虽未展,死实不亡。唐史称负气敢言,权贵侧目,当至德时,陈江东利害,继又抗疏陈西山三城戍,故云“致君丹槛折。”)
        ①庾信诗:“蜀使何时回。”
        ②王洙曰:《后汉·班固传》:王凤荐班伯,召见宴暱,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汉宫阙记》:金华殿,在未央宫白虎殿右,秘府图书皆在焉,故王思远《逊侍中表》云:奏事金华之上,进议玉台之下。
        ③王隐《晋书》:苏韶仕中牟令卒,韶伯父承第九子节,夜梦见韶,言颜回、卜商,今现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鬼之圣者项梁成,贤者吴季子。
        丹槛,用朱云上书事。白云,用陶潜《停云》思友意。
        ⑤曹植诗:“仲宣独步于汉南。”
        -----------仇兆鳌 《杜诗详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49楼2017-03-11 15:42
        回复
          杜甫《旅夜书怀》
          《全唐诗》卷229_9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1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0楼2017-03-11 21:18
          回复
            杜甫《旅夜书怀》
            《全唐诗》卷229_9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2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于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名岂文章著】属自谦,六【官应老病休】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
            【本篇未完 受5000字限】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1楼2017-03-11 22:20
            回复
              【续】
              最后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名家点评
              《鹤林玉露》
              诗要健宇撑柱,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服虔”、“入”与“归”字,“贫”与“老”字,乃撑柱也;……“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与“”字,乃斡旋也。撑柱,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
              《瀛奎律髓》
              老杜夕、暝、晚、夜五言律近二十首,选此八首洁净精致者。多是中二句言景物,二句言情。若四句皆言景物,则必有情思贯其间,痛愤哀怨之意多,舒徐和易之调少。以老杜之为人,纯乎忠襟义气,而所遇之时,丧乱不已,宜其然也。
              《唐诗品汇》
              刘曰:等闲星月,着一“”字,夐觉不同(“月涌”句下【月涌大江流】)。
              《四溟诗话》
              子美星随平野阔,月大江流”,句法森严,“”字尤奇。可严则严,不可严则放过些子,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诗薮》
              “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 sǒu :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薮泽。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薮。 指民间、草野:辞朝归薮。 古同“”,搜求。】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星垂”二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壮远,意实凄冷。
              《唐诗训解》
              眉批:夜景之近而小者(“细草”二句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夜景之远而大者(“星垂”二句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范德机曰:作诗要有惊人语,险诗便惊人。如子美……“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兰田关”,“星垂平野阔,月浦大江流”……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到。
              《唐诗直解》
              写景妙,传情亦妙(“星垂”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写景妙,传情更妙。
              《杜诗解》
              看他眼中但见星垂、月涌,不见平野、大江;心头但为平野、大江,不为星垂、月涌。千锤万炼,成此奇句,使人读之,咄咄乎怪事矣!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茧斋诗谈》
              星垂平野阔,月浦大江流”,气象极佳。极失意事,看他气不痿薾,此是骨力定
              《唐宋诗醇》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写荒凉之景,如在目前。若此孤舟夜泊,著语乃极雄杰,当由真力弥满耳。李白“山随平野”一联,语意暗合,不分上下,亦见大家才力天然相似。
              《唐诗别裁》
              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杜诗镜铨》
              邵子湘云:警联不易得(“星垂”句下【星垂平野阔】)。
              《唐诗选》
              此二句与后二句俱用单字起,是句法(“月涌”句下【月涌大江流】)。
              《网师园唐诗笺》
              字写得广大,几莫能测(“星垂”二句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诗矩》
              前后两截格。“一沙鸥”何其渺;“天地”字,何其大。合而言之曰:“天地一沙鸥”,语愈悲,气愈傲。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三、四【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雄大而有骨,不入虚,此居可辨。五、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亦大峭健,必无时弱。且二联一景一情,肉骨称适,章法最整。首联必多对起,又每用“独”字,此老杜所独。【 xiāo :空虚:枵腹。外肥中枵。布的丝缕稀而薄:枵薄。】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2楼2017-03-11 22:21
              回复
                杜甫《旅夜书怀》
                《全唐诗》卷229_9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3
                注释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平野阔: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大江流: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
                【点评】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浣花溪草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只得携家小取水路东下。此诗即为行船经过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一带时所作。作者身世浮沉,前途难卜,故诗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牢骚情怀为主旨。然而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观此篇中自然景观之雄浑与诗人情志之自豪,愈发令人相信杜甫人格与诗格的高度一致。此诗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颇与《登岳阳楼》,《登楼》、《登高》等五、七律抒怀名篇有相似之点。试看诗中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情因景生,气势夺人心魄,艺术感染力十分强大。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颈联二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著,与作者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因为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情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值得参考。
                末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本篇未完 受5000字限】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3楼2017-03-12 08:41
                回复
                  【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高的意思。“”,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两个“”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阅读理解】
                    1.首联在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
                    答:首联细致的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奠定了凄凉孤独的感情基调。
                    首联有自比之意,诗人借景自比,借景抒情,表现出自己地位低下,孤独无依之感。
                    2.诗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夸张的修辞 把诗人所处的背景夸张地放大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比喻,有了前面的夸张,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沙鸥,在广阔平野,这样反而更加剧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
                    3.尾联中哪个字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试作分析。
                    答:“”字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字就烘托出诗人流所,写出虽然诗人相当有名气,但是又病又老的时候,孤独又一次袭上心头。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4楼2017-03-12 08:41
                  回复
                    杜甫《放船》
                    《全唐诗》卷234_39
                    放船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无径入,独鸟怪人看。【有作:村荒无径入】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杜甫《放船》赏析 1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5楼2017-03-14 21:10
                    回复
                      杜甫《放船》
                      《全唐诗》卷234_39
                      放船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有作:村无径入】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杜甫《放船》赏析 2
                      【鹤注】当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①。
                      江市戎戎暗②,山云淰淰寒③。
                      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④。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⑤。
                      (上四放船暮景,下四泊船暮景。帆以御风,幔以蔽日,曰收曰卷,日将晚矣。市暗、云寒,行舟所见。荒林、独鸟,停舟所见。无径入,林已昏也。怪人看,鸟将宿矣。自放而泊,夜色未阑,正见行舟之速。)
                      ①庾肩吾诗:“离舟卷幔城。”
                      ②《诗》:“何彼穠矣。”注:“穠,犹戎戎。”张衡《冢赋》:“乃树灵木,戎戎繁霜。”【黄注】戎戎,市中晚烟之盛也。
                      ③董斯张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注:“群队惊散貌。”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孔氏曰:读淰为闪者,淰从水,闪从门中人,言水中之形状忽有忽无,如人在门,或见或不见也。
                      ④何逊诗:“独鸟赴行楂。”
                      ,尽也。胡应麟曰:诗用叠字最难。叠字中最譬语,对属尤不易工。如“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下句稍逊。不若“山市戎戎暗,江云淰淰寒”,铢两既敌,而骈偶天成。昔人有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为的对者,彼特常格常语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杜甫 【另一首】《放船》
                      《全唐诗》卷228_3
                      放船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6楼2017-03-14 21:18
                      回复
                        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全唐诗》卷229_18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有作:地偏初衣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赏析 1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7楼2017-03-14 22:08
                        回复
                          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全唐诗》卷229_18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有作:地偏初衣裌】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赏析 2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鹤注】永泰元年八月,仆固怀恩及吐蕃、回统等人寇,故诗云“万国皆戎马。”【远注】郑十八,名贲,云安人。


                          寒花开已尽①,菊蕊独盈枝②。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③,山拥更登危④。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⑤。
                          (上四九日,自伤飘荡。下四云安,慨世乱离。人指诸公,曰频异,忆去年也。郑方携酒,曰暂随,念将来也。初衣夹,见地气之暖。更登危,见山城之高。)
                          ①张正见诗:“霜雁排空断,寒花映日鲜。”
                          ②沈佺期诗:“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囊。”
                          ③陶潜诗:“心远地自偏。”《说文》:“,无絮衣。”《秋兴赋》:“藉莞蒻,御衣。”
                          ④《风俗通》:“九日登高,以禳灾厄。”《记》:“孝子不登危。”
                          ⑤《商书》:“酣歌于室。”
                          -----------仇兆鳌 《杜诗详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8楼2017-03-14 22:26
                          回复
                            杜甫《答郑十七郎一绝》
                            《全唐诗》卷229_19
                            答郑十七郎一绝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屐迟。【有作:花残步迟】
                            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杜甫《答郑十七郎一绝》赏析 1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jī :木头鞋,泛指鞋:木屐。屐履。】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59楼2017-03-15 11:39
                            回复
                              杜甫《答郑十七郎一绝》
                              《全唐诗》卷229_19
                              答郑十七郎一绝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迟。【有作:花残步迟】
                              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杜甫《答郑十七郎一绝》赏析 2
                              【鹤注】郑十七、郑十八,兄弟也。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履迟。

                              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①。
                              (此访郑后,郑赠诗而答之也。上二叙景,下二言情。)
                              ①小陆,陆云也,比郑十八。当时,郑庄也,比郑十七。
                              -----------仇兆鳌 《杜诗详注》-----------
                              jī :木头鞋,泛指鞋:木屐。屐履。】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60楼2017-03-15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