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46贴子:111,061

回复:每天理解一首杜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王命》赏析 3
《全唐诗》卷227_68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1楼2016-11-21 22:56
回复
    杜甫《征夫》赏析 1
    《全唐诗》卷227_69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作品赏析
    《诗》:“骍骍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①,衔枚有荷戈②。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题曰征夫,伤征人之丧败也。(,) 上四哀阵亡者多,下四叹援师不至。千山空多,言有险莫守,衔枚荷戈,望官军来救。吾道如何,自慨进退失据矣。【卢注】官军未通蜀,仍望严武也。
    漂梗,注见一卷。
    ②《周礼》:“军旅令衔枚,禁无嚣。”《汉书·高帝纪》:“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颜师古注:“枚状如箸,横衔之,结纽而绕项以止言语也。”《诗》:“荷戈与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2楼2016-11-22 05:17
    回复
      杜甫《征夫》赏析 2
      《全唐诗》卷227_69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3楼2016-11-22 05:24
      回复
        杜甫《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赏析 1
        《全唐诗》卷227_82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
        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

        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

        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

        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作品赏析  
        【鹤注】此广德元年,松州被围时作。【卢注】《图经》云:岷山巉绝崛立,捍阻羌夷,全蜀依为巨屏。
        夷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①。
        筑城依白帝②,转粟上青天③。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铠铤④。
        西南背和好,杀气日相缠⑤。
          (此章记西山时事。首联言地之逼,次联言守之难,三联言战之急,末联言战之故。荒山顶,望可见。雪岭边,近易侵也。依白帝,拟其高。上青天,状其险。蜀将,会讨之师。羌兵,服属之夷。背和尚杀,故须同仇以敌忾。《杜臆》:筑城、转粟,见谋国者之失算。高适谏之不听,则有分其过者矣。
        ①【钱笺】《元和郡县志》:岷山,即汶山,南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顶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之南首也。李宗谔《图经》:维州,南界江城,岷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高山,积雪如玉,东望成都若井底,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冲。
        ②黄希曰:白帝,西方之帝也,旧引夔州白帝城,非是。
        ③《汉·韩安国传》:“转粟輓输。”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适《请减三城戍兵疏》:“平戎以西数城,邈若穷山之巅,蹊隧险绝,运粮于束马之路,坐甲于无人之乡。”
        《东西两川说》:仍使羌兵各系其部落。铠,头盔。鋋,小矛。
        ⑤蔡琰《笳曲》:杀气朝朝冲塞门。

          其二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①。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②。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次章记松州之围。上四叙寇边之事,下四叹安边无策。戍卒防秋,而犯边者屡至。侵火井,彼深入矣。闭松州,此被围矣。行军遣使,和战两疲,贼垒漫山,长驱莫遏也。)
        ①鹤曰:《唐志》:火井在邛州,有火井县。《九域志》云:有火井在蓬州。蓬与果、巴州为邻,而邛与雅州为邻,雅去羁縻罗岩州不满三百里,此当指邛而言。松、维二州,唐属西川,自广德元年后吐蕃复置行州,以首领为刺史司马矣。
        ②蔡邕乐府:“海水知天寒。”
          其三
        子弟犹深入①,关城未解围。
        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②。
        辩士安边策③,元戎决胜威④。
        今朝乌鹊喜⑤,欲报凯歌归⑥。
          (三章,忧松州将陷也。上四言时势之危,下四望和战有成。铁马瘦,米船稀,见兵疲粮尽矣。军幕、使裘,战和无益,而犹云辩士、元戎者,盖思两者之中,得一以济,庶可却敌而凯旋耳。)
        ①公《东西两川说》:兼差堪战子弟向二万人,足以备边守险。
        ②《寰宇记》:蚕崖关在导江县西北四十七里。《寰宇记》:灌口镇在导江县西六十里。《方舆胜览》:淳熙五年,胡元质奏曰:唐之季年,吐蕃入寇,必入黎文。南诏入寇,必入沈黎。吐蕃、南诏合入寇,必出灌口。沈、黎两州去成都尚千里,关隘阻足以限隔。惟灌口一路,去成都止百里,又皆平陆,朝发夕至。威、茂两州即灌口之蔽障。希曰:《唐志》:彭州导江县有蚕崖关。《寰宇记》:灌口山,在西岭有天彭关。又云:有灌口镇在彭州九陇县,然则蚕崖、灌口盖在彭州也。庾信赋:“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③《庄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范睢传》: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④《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史记》:“决胜千里之外。”
        ⑤《西京杂记》:乌鹊噪而行人至。
        凯歌,见前《赠高适》诗注。抱忧国之怀,筹时之略,而又洊逢乱离,故在梓阆间有感于朝事边防,凡见诸诗歌者,多悲凉激壮之语。而各篇精神焕发,气骨风神,并臻其极。此五律之入圣者,熟复长吟,方知为千古绝唱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西山三首》之“西山”,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某一具体的山脉,唐代有“岷江西山”与“弱水西山”地域范围。岷江西山与弱水西山是唐王朝与吐蕃王朝进行角力的重要一环,《西山三首》正是二者在关系交恶、西山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产生的,它表现了诗人对西山战事、朝廷安边之策的独立思考。】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4楼2016-11-22 23:11
        回复
          杜甫《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赏析 2
          《全唐诗》卷227_82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6楼2016-11-23 17:53
          回复
            杜甫《遣忧》 赏析 1
            《全唐诗》卷234_20


            遣忧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作品赏析
            【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上出幸陕州,吐蕃入京师,焚烧一空。闻而心伤,故曰遣忧吴曾《漫录》:唐顾陶大中丙子岁编《唐诗类选》载此诗,世所传杜集皆无之。
            乱离知又甚①,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②。
            纷纷乘白马③,攘攘著黄巾④。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乱离一句,直摄通章。禄山之(,) 后,再陷吐蕃,故云又甚。代宗出奔,未知复国,故云难真。受谏二句,推致乱之由。白马四句,伤世乱之极。《杜臆》:若早能受谏,则无今日之乱,至临危而忆古入,亦已晚矣。【卢注】旧以受谏句指柳伉一疏,此在长安既陷之后。按是年四月,郭子仪数为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上狃【狃 niǔ :因袭,拘泥:狃于习俗。狃于成见。】于和好而不纳。至还京,劳子仪曰:“用卿不早,亦已晚矣。”代宗之劳子仪,犹明皇之思九龄也。不忍明言,故托之古人。白马,指侯景。黄巾,指张角。是时高晖以城降吐蕃,王献忠胁丰王珙以迎吐蕃,吕太一乘机作乱,故云纷纷攘攘。末二亦借隋形唐,盖讳言也。
            ①《诗》:“乱离矣。”【 mò :病,疾苦:民瘼(人民的痛苦)。 】
            ②孙楚《牵府君碑》:“临危运奇。”【钱笺】《剧谈录》:明皇幸蜀,妃子既死,一日登高山望秦川,谓高力士曰:“吾取张九龄言,不至于此。”遣使祭之,吹笛为曲,号《谪仙怨》。
            ③《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侯景传》: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
            ④《史·货殖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自称天公,其部帅有三十六万人,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杜甫《遣忧》赏析 2
            《全唐诗》卷234_20
            《遣忧》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沦陷之时,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遣忧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点评鉴赏
            《能改斋漫录》
            余家有唐顾陶大中丙子岁所编《唐诗类选》,载杜子美《遣忧》一诗云:“乱离知又甚……焚烧似太频?”世所传杜集,皆无此诗。
            《唐诗归》
            钟云:模写计晚狼狈,古今同慨(“受谏”二句下【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杜臆》
            知又甚”、“苦难真”,写初闻变光景甚肖。……隋氏宫室能留至于今,而今反不留,则王室之乱甚于隋矣,所以深痛之也。
            《瀛奎律髓汇评》
            冯班:落句妙。何义门:前后一片说“忧”,只腰联略见“遣”意。纪昀五、六亦太率易。结处不斥唐而托之隋,风人之旨。
            《杜诗镜铨》
            李子德云:情深词婉,《国风》之遗。张云:“知甚”、“难真”,是在远遥测之情,非身历不知。邵云:语味深浑(“受谏”二句下【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字妙,是一肚皮热泪语。【乱离知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7楼2016-11-23 23:30
            回复
              杜甫《遣忧》赏析 3
              《全唐诗》卷234_20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8楼2016-11-24 06:43
              回复
                杜甫《巴山》赏析 1
                《全唐诗》卷234_22
                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作品赏析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十一月在阆州作。阆居巴子之国,故曰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陕城来①。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②。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③。
                  (此章,在巴山而慨朝事也。上四忧在君上,下四责及人臣。盗贼二句,述中使之言。【顾注】甘棠树、望仙台,俱属陕州近境,时天子在陕,故有天寒地阔之感。吐蕃入寇,征兵不应,官吏奔散。曰群臣安在,讥文官不能从,武将不能御敌也。)【 hù :随从:扈从。扈驾(随从帝王的车驾)。披,带:“扈江离与辟芷兮”。 姓。】
                ①《唐书》:陕州陕县有陕城宫。《水经》:河水又西径陕县故城南。注: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括地志》:邵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九域志》:邵伯甘棠树在陕州府署西南隅。
                ②《三辅黄图》:望仙台,汉武帝所建,在华州华阴县。《长安志》:望仙台,在鄠县西三十里。狼狈,注见前。
                ③阮籍诗:“梁王安在哉。”
                -----------仇兆鳌 《杜诗详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9楼2016-11-24 10:29
                回复
                  杜甫《巴山》赏析 2
                  《全唐诗》卷234_22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0楼2016-11-24 10:42
                  回复
                    杜甫《江陵望幸》赏析 2
                    《全唐诗》卷232_29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2楼2016-11-24 11:08
                    回复
                      杜甫《发阆中》赏析 2
                      全唐诗:卷220_33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4楼2016-11-24 19:48
                      回复
                        杜甫《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赏析 1
                        《全唐诗》卷220_36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5楼2016-11-24 21:49
                        回复
                          杜甫《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赏析 3
                          《全唐诗》卷220_36
                            押东韵
                          题注: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引用典故:乘骢 五马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
                          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
                          幕前生致九青兕,骆驼𡾋峞垂玄熊。
                          东西南北百里间,髣髴蹴踏寒山空。
                          有鸟名鸲鹆,力不能高飞逐走蓬。
                          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
                          春蒐冬狩侯(一作候)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①。
                          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②。

                          ① 彝兼侍御,故云一马骢
                          ② 时代宗幸陕,诏徵天下兵,无一人应召者,故感激言之
                          评注
                          《杜臆》
                          禽兽毙尽,百里山空,已无剩语,而忽入“鸲鹆”,法奇而意足。
                          《杜诗详注》
                          胡夏客曰:《冬狩行》因校猎之盛,思外清西戎,内匡王室,视他题他篇之忧国者,尤为切贴矣。
                          《唐宋诗醇》
                          大义凛然,及今诵之,如见其壮颜异色。申涵光曰:“草中狐兔尽何益”二句【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即贾生不猎猛敌,而猎禽兽意。
                          《读杜心解》
                          讽章(彝)之旨,最为深切。起四句,明提出猎,暗击勤王。次十句,详校猎之事,是题面。……后九句,借军容以讽勤王,是本旨。“老翁” “厌见”,插入自己,生动。……“草中”句,撇开前幅。“不在咸阳”,点醒主题。
                          《杜诗镜铨》
                          王阮亭云:一题便是《春秋》书法。(“观成功”)三字便含末意。接入突兀(“飘然时危”句下【飘然时危一老翁】)。张上若云:以流寓一老,正词督强镇为敌忾勤王之举,真过人胆力,真有用文章。
                          《昭昧詹言》
                          前段叙猎,且叙且写,有起棱,有闲情。“飘然”以下一段,转笔如虎,入自己作议,托谕讽谏高远,此作诗归宿。元遗山《赤壁图》,蓝本于此。
                          《诗法易简录》
                          (结语)叠一句大声疾呼,沉痛迫切,响彻云霄,必如此方与起笔奔放之势相称。
                          《十八家诗钞》
                          微旨以文外曲致出之,故尔妙远。
                          《唐宋诗举要》
                          吴曰:文外曲致,以寓微意(“肉味不足”二句下【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观此是“见羁”而谀之耳(“何为见羁”句下【何为见羁虞罗中】)。使君见此,喜耶?怒耶?必不敢以示之,便不必作(“为我回辔”等句下【为我回辔擒西戎】)。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7楼2016-11-24 22:45
                          回复
                            杜甫《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赏析 1
                            《全唐诗》卷220_23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作品赏析  
                            原注:章留后同游,得开字。
                              依朱注编在广德元年之冬。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①。
                            如闻龙象泣②,足令信者哀。
                            (首述山寺荒残之象。前佛,露石龛者。世尊,坐殿中者。)
                            ①黄希曰:诸经皆以佛为世尊
                            ②《维摩经》:菩萨势力,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翻译名义集》: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最大。杜修可曰:《传灯录》云:龙象乃鳞毛类中最巨者,故经称僧之出类者曰龙象,非指佛象也。③【远注】信者,指佞佛之徒。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①,临江久徘徊。
                            山僧衣蓝缕②,告诉栋梁摧③。
                            公为顾宾从④,咄嗟檀施开⑤。
                              (此记入寺施舍。大官豪侈之状,僧家乞怜之态,摹写逼真。)
                            ①《诗》:“崇牙树羽。”
                            ②周弘正诗:“山僧尽凋散。”《高僧传》:“带索蓝缕。”《字林》:“南楚人贫衣被敝丑,谓之蓝缕。”
                            ③《晋阳秋》:谢尚收涕告诉。
                            ④《魏氏春秋》: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⑤《石崇传》:为客作豆粥,咄嗟立办。晋孙楚诗:人命皆有极,咄嗟不可保。《文选注》:《大品经》:不施不悭,是名檀波罗蜜。《大乘论》:“檀越者,檀施也,谓此人行檀能越贫穷海故。”薛梦符曰:佛书:信施檀越。王简栖《头陀寺碑》:日行不舍之檀,施诸群有。黄希曰:佛书注:梵语檀波罗蜜,华言布施,此合华梵之语而云檀施
                            吾知多罗树①,却倚莲华台②。
                            诸天必欢喜③。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④。
                            穷子失净处⑤,高人忧祸胎⑥。
                              (此借修寺托讽。发愿布施,意在祈祐神天,若移此奉佛之心,以抚恤军士,岂非弘济才乎。盖穷子多行秽不净,高见者宜防祸于未萌,穷子指士卒。朱注谓讽章不修臣节,如穷子离净处而甘粪秽,将来自蹈祸机,如子璋、知道之破灭也。恐无此当席骂主之理。)
                            ①《西阳杂俎》:贝多,出摩伽陀国,树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等,一多罗婆力叉贝多,二多梨婆力叉贝多,三部闍婆力叉贝多。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汉翻为叶。婆力叉汉翻为树。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宝护,亦得五六百年。《翻译名义集》:“贝多形如此方棕榈,极高,长八九十尺,花如黄米子。”《嵩山记》:嵩高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一年三花。
                            ②《文殊传》:世尊之座高七尺,名七宝莲花台。《大智度论》:“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如此莲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③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金刚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④王康琚诗:“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补注】旧本,“穷子”二句【穷子失净处】,在“抚士卒”【以兹抚士卒】之下。黄白山将上下互调,独有体贴。盖“穷子”原就佛徒言,“以兹抚士卒”,方推到章留后,语微婉而有致。若将“穷子失净”接在士卒下,讥讽章氏,恐太切直。前注指“穷子”为士卒,终觉未当。
                            ⑤《法华经》:“譬如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长大复加困穷。父求不得,穷子佣赁,遇到父舍,受雇除粪,污秽不净。其父宣言,尔是我子,今我财物,皆是子有。穷子闻言,即大欢喜。” 王融启:“闭三乘于穷子,发二于四蒙。”【 (諦) dì :仔细:谛听。谛视。谛观。谛思。道理:真谛。妙谛。】
                            ⑥骆宾王诗:“高人傥有访。”《枚乘传》:“福生有基,生有。”
                            岁晏风破肉①,荒林寒可回②。
                            思量入道苦③,自晒同婴孩④。
                              (此自慨而含讽意。上文檀施抚卒,告章之意已完,此下颇难措语,兹将己意伴结,讽谕在离即之间。言当此寒尽春来之候,方欲如婴孩之自适,岂能与山僧辈为此入道之艰苦乎。此章前三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唐吴少微侍:“岁晏风落山。”
                            ②谢灵运诗:“荒林纷沃若。”
                            ③《金刚经》:“虚空可思量否。”《洛阳伽蓝记》:灵觉寺宝明,尝作陇西太守,弃官入道
                            ④《老子》:“若婴儿之未孩。”郭璞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汉武内传》:延陵阳形有婴孩之貌,仙宫以青真小童为号。
                            朱鹤龄曰:章彝事,二史无考,但附见《严武传》云,武再镇剑南,杖杀之【指:杖杀了章彝】。在东川,与往来最数,然《桃竹杖》、《冬狩行》语皆含刺,他诗又以指挥能事、训练强兵称之。大抵彝之为人,将略似优,乃心不在王室。是冬天子在陕,彝从容校猎,未必无拥兵观望、坐制一方之意。窥其微而不敢诵言,因游寺以讽谕之。世尊尘埃,咄嗟檀施,岂天子蒙尘,独能宴然罔闻乎。“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欲其用此道以治兵敌忾,无但广求福田也。而其词意含蓄,此之善于忠告乎。【杜鹃理解是含蓄忠告章彝!】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杜甫《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赏析 2
                            《全唐诗》卷220_23
                            请教杜甫《山寺》(野寺根石壁)的注释翻译。
                            杜甫 山寺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译文
                            坐落于偏僻地方的庙宇呀,就建造在山间石壁上,所有的佛龛表面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先前的佛像已经看不清本来面目,所有雕像都被那专生在潮湿地方的青苔覆盖全身。
                            不知是哪年哪月建造的大殿虽然还存在,佛祖身上却也满是尘埃。
                            此情此景,使我犹如听到了天神的哭泣,足以使我这个佛教信徒心生悲哀。
                            州官【梓州刺史章彝】骑着紫色的骏马,被大队随从捧拥着自西东而来。
                            随从们执掌着旗帜、节钺等排出了很远很远,经过江边时人马走了好长时间,老百姓见了赶紧跑回家中不敢出门。
                            寺庙里的僧人闻讯赶快出迎,但身上穿的却是褴褛的僧衣,诚惶诚恐地告诉州官:庙宇已很残破,大殿梁朽快要倒塌了……
                            使君大人要用这所寺院来接待远来的宾客,连忙吩咐给这所寺院拨些款项用以修缮,就算是布施吧。
                            我听说多罗宝树本是生长在佛祖讲经说法的莲花台旁,听着佛祖的经,有很多人都信奉佛祖的教导,
                            天上诸神也极为欢喜,就连魑魅魍魉这些家伙都不再挑剔、猜疑。
                            以佛法来教化兵丁民众,谁不说这是颇具高超管理技能的人才?
                            世间不太平,穷人失去了栖身之所,连富贵之人也在忧虑是否存在遭受祸害的苗头。
                            快到年关了,身上无御寒衣物,冷风刺肤,寒风漫卷荒林、万木为之廻动。
                            心中细思量、自己笑话自己:踏上仕宦之路后,不也是几无积蓄,贫苦得好象一个婴孩一样的一无所有么?
                            【杜鹃 整理、编译该译文】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8楼2016-11-25 22:01
                            回复
                              杜甫《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赏析 3
                              《全唐诗》卷220_23





                              【选引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书籍
                              萧涤非主编廖仲安张忠纲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甫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9楼2016-11-25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