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帝国2吧 关注:44,434贴子:21,953
  • 4回复贴,共1

无视股市,分享一些个人经营实业的体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融帝国这款游戏实在小众,可能是之前的版本单机不了,在小众里都是小众,网上的攻略总共只有那么几篇,都是被转载来转载去的,大部分还是开局的操作和对BUG的利用,对游戏概念的解释非常少,所以我对游戏的接触没有多久,但是也能补全一些心得体会。不过网上已经有的部分,我会全部简化。
金融帝国2被分在模拟经营类游戏中,但在游戏里股市的收益远远大于实业,这是因为游戏给予了玩家在企业管理中现实中不可能有的权限,导致玩家对股价的操纵达到了极限,如果通过股市敛财,则会很快因为难度过低而丧失游戏兴趣,因此建议玩家第一时间贷款回购所有股份(一千万开局只能回购10%)或者干脆关闭股票。
首先介绍游戏里AI是如何作弊的,在人物分类里的第一个就是我们控制的PLAYER,在人物里的专业可以看到各个属性,这些属性对企业提供各种加成,除了最下面一项,PLAYER其他全是0,而那一项的效果是可以加速该系列产品的科研速度。总体上我们玩家控制的角色就是个渣渣,比最渣的AI角色还要多一个渣的那种。而我们就是要在此种情况下和AI赛跑。比AI发展的更快,成为血量超厚的渣渣,在市场饱和后把攻防都强过玩家的AI都给耗死,最终统一江湖。
1.贷款。通货膨胀建议开反向,和通货膨胀其实是一样的,通胀改所有的物价,反向通胀改所有的钱,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物价变动。一个公司的资本可以分为三部分,物业,现金和贷款。现金和贷款可以直接看到数字,物业通过净资产+现金-贷款可以算出来。
贷款的上限=净资产,所以贷款在资本中的比重在0%到50%之间,现金的比例很低,物业占大头,所以我占在物业的角度算收益。
对贷款来说,游戏里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比如通货膨胀5%,利率8%,借100万,1年后给了8万利息,但是贷款额度变成95万了,实际给了3万利息。当我们准备投资的时候,预期回报率减去3%就是实际盈利了,比如一个厂加一个店加前期亏损4000万,估计月利润400K(年利润480万),回报率12%,真实回报率9%。
相反如果通货紧缩5%+利率3%,实际贷款利率8%,此时的真实利率非常高了,放缓扩张攒钱还贷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此时贷款额度很高,可能根本攒不出钱,就此崩溃或者被AI越甩越远(或者所有的AI也一起完蛋了),而如果很快还完,也不用着急扩张,把现金放在手里银行会给你发钱,5%的通货紧缩就是5%的利息,小心上游产业的AI倒闭没钱补缺,高真实利率=经济危机,游戏过程中通胀基本是正的,所以大部分时候尽量不要留太多现金在手里。
总体上说,低真实利率期扩张,高真实利率期还贷等科研。可以看央行态度和金钱供需比例估算未来的通胀率。如果你的资本回报率比真实利率还低,那就尽量降低贷款在资本中的比例。同时你的真实利息决定AI要和你刚正面的时候该不该认怂,可千万别在通货紧缩的时候被1%的利率给骗了。
2.畜牧业,畜牧产品是所有产业中门槛最低,做强最难的一种,因为没有科技的设定,提高品质唯有靠部门等级,而AI人物的特性中农业一项可以把部门升好几级。品质比你高几十,可以说早期农业高的AI要是和你竞争绝对扛不住,除非请高农业的运营主管(中低资金开局就别想了,高资金不融资也够呛)。不过AI开局经常弃肉类市场,所以还是可以捞一笔,但是你只是来捞一笔的,不要投资太大。如果请了高农业的主管,后续可以发展农产品占质量比重高的产品。
3.制造业,这里主要提一下自己造的东西不是一定要自己卖的,部分产品可以靠电脑帮你卖,运费比重低是电脑进货的前提,品牌比重越低越符合这样做的收益,品牌比重高的话还是自己卖划算,而品牌比重低的话,电脑容易进入市场搅局,建了很多零售店投资太大就不得不和电脑刚正面了,而只有工厂可以成本价和电脑耗,他亏的比你多多了。决定做供货商先在列表里看一下零售店,在零售店的黄金期是卖不掉货的,开局设定的港口货的数量和质量决定黄金期有多长。城市越少科研成本比重越高,这方法就不适用了。
4.零售业,早期黄金期资本回报率非常高,所以零售开局是最好的,中期卖产品协定的货和房地产差不多,卖没有产品协定AI生产的货被提价无提示,从AI拿货有一定风险性,大型超市种类全无所谓
5.自产自销,自产自销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
运营成本:不同部门的维护费是不一样的,制造部效率一定不能浪费,广告部维持费最低。运费太高的产品,工厂可以考虑和店挨着。
品牌成本:品牌一部分来自广告一部分来自质量和价格,广告的效果是除以人口后算的,小城市安心把广告拉低吧。
质量成本:第一个是科研,尤其是开了科技破坏的情况下,9科研部门维持的等级比3科研部门高,但是成本多了很多。第二个是原料,矿产质量比重高的自己提供,其他优先用AI的,量大了以后再自产。
价格:价格战爆发的时候肯定亏钱,你以为是成本价,那是你漏算了科研费,有的还漏算了广告费。


1楼2014-09-11 23:48回复
    其实跟AI打价格战,是为了收购AI公司做准备,也是为了抑制AI发展,
    比如,你在卖微型照相机并且垄断市场,有个AI本身是做照相机起家的,然后它垄断数码照相机市场,那么几年后,它就会进入你的微型照相机市场,跟你打价格战,你可以在此之前,就进入它的数码照相机市场,以成本价来抑治AI的发展,这样可以保证你的微型照相机市场,不会被AI侵食,
    这虽然有些两败具伤,但是你可以保证主力产品垄断市场,不会被侵食
    再比如,有一家AI是化妆品专业,它目前只垄断香水市场,几年后,它必然会垄断整个化妆品市场,你可以先进入香水市场与它打价格战,抑制它的发展,再进入染发水、口红、眼睫膏


    IP属地:江苏3楼2014-09-12 10:53
    收起回复
      2025-05-19 14:18:08
      广告
      我插一下,如果不是为了收购AI,一定不要价格战,除非你已经有巨大的资金做保障,或者有多个行业垄断,能给你很高的利润。
      我有一次跟AI打价格战,因为手里钱不是很多,但我垄断了肉类产品,家具产品,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我请了个100研发的科技主管,然后进军手机,电脑行业。9部门研发很快就追上AI科技,然后价格战开始,没想到噩梦也开始了。
      因为研发成本过高首先利润开始降低,甚至为负,手上没有大量现金,不敢过多贷款。眼看着就要灭掉一家AI的时候就突然传来他被善意收购的消息,然后另一家有钱的AI继续跟我价格战,然后在快要倒闭的时候又被另一家善意收购,然后又有AI进入家具行业,然后没多久我就破产了。


      IP属地:广东4楼2014-09-17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