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本身。
《旋风》是1:1的后场除去卡。
首先要明确,在OCG环境,《旋风》一直不是单纯的后场除去卡。
或者说,并不是单纯为了清坑排坑而投入的。
面对稳固的大量后场防线,单纯3枚《旋风》并不能稳定起到帮助战术展开的作用。
而少量的后场的话,则可以通过操作来规避。只要操作正常,卡差上并不会受到太大损失。
《旋风》的最大作用是除去战术性后场。
这里我们可以翻翻手抄网的例子。
以国内大会为例:
2012.9.1
这个表是《旋风》大量应用的时代,投入率和《大风暴》差不大多。
研究当时的主流可以发现,基本所有的竞技卡组都存在永续类战术性后场。
【次世代海皇水精鳞】的《深渊死球》
【发条】的《发条制造业》
【代偿机甲齿轮】相对较少,但是也有《活死人的呼声》和《血之代偿》
【炎星】的各类《炎舞》
【暗黑界】的《暗黑界之门》
【兔入魔】的《侵略的侵食感染》
以及末尾【甲虫装机】的《活死人的呼声》,【魔导】的《魔导书院 拉迈松》等等。
基本上所有的卡组都存在永续类支持系统运作的后场。
这类后场在场面上每存在一个回合都会带来威胁。
最好的例子就是《发条制造业》和《暗黑界之门》。
而《深渊死球》和《炎舞-天玑-》如果能被阻抗也是最好不过。
此外,难以被其余类型后场对策反应的《神之警告》也存在2枚。
这些因素导致了《旋风》的大量投入。
2013.3.1
超主流时代。
稳定之后基本上没人在主卡投入《旋风》。
作为Side对策【魔导】比较常见。
这个环境没什么好讨论的。
2013.9.1
【征龙】独大,【水精鳞】【入魔】【到来HERO】紧随其后。
这个表的《旋风》投入率还算不错。
稳定的【陷阱型征龙】是不会投入的,主要投入的是后面3者。
这个环境的战术性后场仍然存在:
【征龙】的最强power卡《龙之溪谷》
【兔入魔】的《侵略的侵食感染》。
【到来HERO】满编投入的《活死人的呼声》
另外环境内《魔族之链》的投入率不错,是【水精鳞】对抗【入魔】的强大武器。
《旋风》对抗【到来HERO】对于覆盖后场直接发动也能有概率起到消减资源的作用。
而【到来HERO】本身作为高速OTK卡组,对于后场去除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早期的【到来HERO】会并用《夜摄》投入6张左右的后场对策。
但是之后改为使用《王宫的铁壁》,《旋风》的投入率也降低了。
2014.2.1
AF时代。
主卡组的《旋风》就是个笑话。
2014.4.1
【影依】1期。
大量freechain后场,使得《旋风》的价值非常低。
【影依】自带系统内永续除去,也不是很需求。
虽然【星因士】满编投入《活死人的呼声》,但是意义不大。
投入率极低。
2014.7.1
【影依】2期。
第一个P召唤主题【机壳】登场。
核心运作点是P区怪物《机壳档案 工具》。
和《技能吸收》有着非常好的相性。
也正是目前争议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