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吧 关注:8,169贴子:68,369

【银雀山古墓出土《孙膑兵法》部分竹简,原文附译文及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来自造贴厂吧专用绿易



IP属地:四川1楼2014-09-02 16:44回复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国家。在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古代兵书是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兵书的种类繁多,内容包括战史、谋略、阵法、 阵图、军制、兵策、天象地候、疆防、将帅、后勤等等。古代兵书除兵家专 著外,还散见于历代王朝的政书、史料中的军事部分,文史家论兵等大量军 事学资料。
    中国兵书,虽然卷帙浩繁,但在流传中也多有散失。除战乱兵荒外,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焚毁兵书,不准民间随意抄藏。
    纵观历史,在古代文化经典中,凝聚人类韬略最丰富、最集中的著作就 是兵书。古代兵书在人类文明发达、社会进步的现代仍具耀眼的异彩。
    为了当代大众的需要,不少有心人选取了中国古代兵书精华,奉献于读 者。让人们从千百年来人类生死搏杀的经验中,开悟智谋。
    中国传统兵法著过,粗略统计约有 1300 余种,但世传者仅有 200 多种, 而其中称得上精品的却为数不多。《孙膑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法专著精品 之一。可和著名的《孙子兵法》、《姜太公兵法》、《鬼谷子兵法》、《诸 葛亮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齐名。
    然而,由于《孙膑兵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并且长期失传,直至 1972年从西汉古墓中出土其部分竹简,所以其流传不如其他兵书广泛;又因为其 距今久远,所以文字表述上和当令的语言文字表述差别很大,一般人很难读 懂。为了让这部兵法精品在当今社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竭尽绵薄之力, 对《孙膑兵法》作一译、解,以各广大读者研究。
    由于这部兵书是根据出上竹简整理而成,残缺较多,译成现代文困难较大。我们本着忠实原文,兼顾明白、流畅、易懂的原则,做了必要的处理。 在解析方面,为了给读者理解和运用兵书提供一些启发,我们选用了大量战 例,并做了适当的点评,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孙膑兵法》内涵极其丰富,不但对军事人员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对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们也大有裨益。我们在解析中,作了一点联系伸展,便是希 望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相信,只要人们善于从这部兵书中吸取营养, 并能将其精髓运用于自己的事业,定将获益匪浅。
    洁华、兴玉、战生、冀华、张帆、郭蕊、郑晖等人,参加了本书的编选资料、整理稿件等项工作。经过共同努力,把《孙膑兵法》译、解奉献在读 者面前。


    IP属地:四川2楼2014-09-02 16:44
    回复
      2025-08-27 09:1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孙膑及《孙膑兵法》
      孙膑,齐国人,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春秋时期著名兵法家孙武的 后代。其生卒年月已无从查考,只知在孙武之后一百多年。他活动的时代大 约是在公元前 380 年至公元前 320 年左右,在吴起之后,与商鞅和孟子同时 代。当时中国正值战国中期,诸侯割据兼并十分频繁。少年孙膑意识到,战 争的胜负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于是,他便下决 心学习军事,他想,只有这样,才能有一番作为。孙膑投于自号鬼谷子的王 栩先生门下,学习兵法。与他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的还有庞涓、苏秦和张仪。 鬼谷子将孙武的《孙子兵法》13 篇传授给孙膑。孙膑得到这部兵书高兴 极了,便日夜不停地研读、背诵。三天之后,鬼谷子一篇篇考问,孙膑全都 对答如流,背诵一字不差。鬼谷子十分高兴地称赞说:“孙武子后继有人了!” 孙膑的同窗好友庞涓,学成之后当了魏国的将军。本来他在下山之前曾 和孙膑约定,他一旦站稳脚跟,便替孙膑引见。但他当了魏国将军,打了几 次胜仗,名声大振之后,便把当初的约定抛到了脑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孙膑来了,定会影响他的地位。 墨子有个门生叫禽滑厘,云游天下时到了鬼谷,见孙膑热情招待他,便很喜欢孙膑。后经一番交谈,更发现孙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劝孙膑下山一展才华。孙膑把和庞涓的约定告诉了禽滑匣,禽滑厘答应下山后替他打听 关于庞涓的情况。
      禽滑厘到了魏国,把孙膑的情况向魏惠王作了一番介绍。魏惠王把庞涓召来,对他说:“听说你有一位同学叫孙膑,据说他是孙武子的后代,只有 他知道孙武子 13 篇兵法的秘诀。你为什么不把他请来呢?”庞涓借口说孙膑 是齐国人,怕孙膑心向齐国,不敢推荐。魏惠王说:“不是本国人就不能用 吗?”庞涓不好再反对,便派人送信去把孙膑请到了魏国。
      孙膑到了魏国,魏惠王接见后,便要封孙膑为副军师,让他跟正军师庞涓一起执掌兵权。庞涓找了些借口,说服魏惠王,让孙膑当了个客卿。庞涓 装作很关心孙膑,套出了孙膑的家庭情况。


      IP属地:四川3楼2014-09-02 16:45
      回复
        大约半年后,庞涓耍了一个花招,以搜出孙膑给在齐国的家人的书信为借口,向魏惠王进谗言,说孙膑私通齐国,随之对孙膑处以“刖刑”,即把 孙膑双膝的膝盖骨剜了,并在孙腹脸上刺了字。但庞涓掩饰得很好,把一切 刑罚责任都推在魏惠王头上,而对孙膑,表面上又装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 这一来,孙膑受了他的害,心里还十分感激他,老觉得欠他的情。庞涓便趁 机让孙膑把孙武子的 13 篇兵法默写下来。亏得庞涓派去伺候孙膑的一位老人 同情孙膑,悄悄把真象告诉孙膑,孙膑才恍然大悟。
        孙膑为了摆脱庞涓的魔爪,便装起疯来。庞涓为了试出孙膑是不是真疯, 竟让人把孙膑扔到猪圈里。孙膑将计就计,把猪粪往嘴里塞,装得十分逼真。 庞涓完全相信了,便放松了监视。后来,孙膑得到禽滑厘帮助,巧施掉包计, 逃出魏国,回到了齐国。
        孙膑到达齐国都城时,齐国大夫田忌亲自到城外迎接。到了田忌家中, 稍事休息整理,田忌便用车送孙膑去见齐威王。威王听他谈论兵法后,只恨 没有早点得到他,当即便要封他官职。孙膑说:“一则我没有功劳,不该受 封;二则庞涓如果知道我回到了本国,定会来生事。不如我暂不露面,大王 有用我的地方,我定当竭尽全力。”孙膑便在田忌家中住了下来。田忌很赏识孙膑的才华,以上宾的札仪,殷勤款待他。 孙膑第一次展露才华,是帮助田忌赢了一场马赛。田忌常跟齐国的贵族子弟赛马,下的赌注很大,田忌也输过一些钱财。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 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尽管下大赌 注,我保证您赢!”田忌深信不疑,便和齐王及贵族子弟下了千金赌注。临 场比赛时,孙膑告诉田忌:“先用您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您的上 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再用您的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田忌照孙膑 说的办法出赛,结果一负两胜,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齐王非常惊奇,问 田忌取胜的办法,田忌说:“今天的胜利是孙膑出谋划策的结果。”田忌又 趁机推荐孙膑,齐威王便把孙膑当做老师,向他请教兵法,不久,又封他为 军师。
        在孙膑辅佐下,没用几年,齐国便强盛起来。在对抗当时十分强大的魏 国时,孙膑接连打了两个漂亮仗,使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一次,在赵国 向齐国求救时,田忌出任救赵军主将。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来了个“围魏 救赵”,在桂陵地区设伏,把庞涓带领的魏国大军打得大败。第二次,韩国 向齐国求救,孙膑仍担任主将田忌的军师,他用“减灶计”把庞涓的精兵诱 入马陵道,一举消灭了这支魏军,迫使庞涓自刎而死,随后又打败魏军后续 部队,俘虏了魏太子申。孙膑运筹帷幄,连胜强敌,威名远扬。齐国也日益 强大,成了一方霸主。
        孙膑以残废之身,协助齐威王和田忌打了许多胜仗,帮助齐国强大起来。


        IP属地:四川4楼2014-09-02 16:45
        回复

          【上编】擒庞涓
          [原文]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 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
          “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 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 示之不知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
          ??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 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 曰:“齐城、高唐。”
          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 所□阵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 夫可杀也。”
          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夹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 唐当术而大败。
          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 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译文]
          魏国国君惠王准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便派出大将庞涓统领八万大军到达卫国的茬丘。
          齐国国君威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将田忌带领八万军兵开到齐国和卫 国边境。庞涓攻打卫国,形势十分危急。田忌将军要救卫国,但有种种难以 克服的困难,一时无计可施,便和谋士孙膑商议。孙膑指出,不能直接去救 卫国。田忌一听,十分着急,便问道:“如果不去救卫国,那怎么办呢?” 孙膑说:“请将军南下攻打魏国的平陵。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 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艰难攻克。我军可以故意在 这里用兵,以便迷惑敌军。我军攻打平陵,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 进军途中还要经过魏国的市丘,我军的运粮通道很容易被切断。我们要故意 装出不知道这种危险。”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
          接**陵时,田忌又请来孙膑,问道:“该怎么攻打平陵呢?” 孙膑说:“大将军,您难道还不明白我们的计谋吗?” 田忌说:“分兵齐城、高唐。” 孙膑说:“请派两位将领带兵从齐城、高唐攻击环涂地区魏军。环涂是魏军屯驻之地。我军派出前锋发起猛烈进攻,主力部队却按兵不动。环涂的 魏军必定会反击,两位将军可能打败仗,甚至牺牲。”
          于是,田忌分兵两路,从齐城、高唐直向平陵进击。果然不出孙膑所料, 夹、环涂两处魏军从后面夹击齐军,两路齐军大败。
          田忌急忙召孙膑问计:“我军没攻下平陵,反而失去齐城、高唐,遭受 很大损失,现在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请立即派出轻装战车,往西直捣魏国都城城郊,激怒庞涓。 庞涓必定回兵救魏国国都。我军只需分出少数兵力和庞涓交战,显出我军兵 力单薄的样子。”田忌一一照办。
          庞涓果然丢掉辎重,昼夜兼程回救魏都。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埋伏, 一举战胜庞涓。所以,人们赞叹说,孙膑用兵真是绝了。


          IP属地:四川6楼2014-09-02 16:46
          回复
            [威王问]
            [原文]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
            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 孙子曰:“有。”
            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 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 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 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夸,以助其急者。□□ 毋动,以待敌能。”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 威王曰:“击穷寇奈何?”
            孙子[曰]:“??可以侍生计矣。” 威王曰:“击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
            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 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 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
            孙子曰:“素信。”
            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
            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沮洳将患军?? 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 寒也。
            □??”??“奈何?”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 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
            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 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然则其 急者何也?”
            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 也。??骨也。”
            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 孙子曰:“有。倅险增垒,净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 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 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
            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 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 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之 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 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IP属地:四川9楼2014-09-02 16:47
            回复
              〔译文〕
              齐威王和孙膑谈论用兵问题时,问孙膑:“如果两军旗鼓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阵势都十分坚固,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时,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回答道:“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级将领带领去试探敌军,要做好试探失败的准备,不要只想取胜,试探的军队要用隐蔽的行动,攻击 敌阵侧翼。这就是取得大胜的方法。”
              威王问:“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规律吗?” 孙膑说:“有。”
              威王问:“在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时,该怎么办?”
              孙膑向齐成王行礼后回答道:“真是英明君王提的问题。在本方兵多势 强的形势下,还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安邦的根本。在这种 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叫做‘赞师’,即是故意让本方军队队形散乱, 迎合敌方心理,引敌方和本方交战。”
              威王又问:“如果敌方兵多,敌强我弱,又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要采取退避战术,叫做‘退威’,避过敌军的锋锐。但要做 好后卫的掩护工作,让自己的军队能安全后退。后退军队持长兵器的军兵在 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弓箭,作为应急之用。??我方军队要按 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击。”
              威王问:“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而又不知放军兵力多少时,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叫??”威王问:“如何追击穷寇?” 孙膑说:“??” 威王问,“对势均力敌的敌军该怎么办?”
              孙膑回答道:“要迷惑敌军,使其兵力分散,我军抓住战机,在敌军尚 未发现之时,给以突然袭击。但是,在敌军兵力没有分散时,要按兵不动, 耐心等待战机。千万不要中敌军疑兵之计,盲目出击。”
              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兵力为一比十时,有攻击敌军的办法吗?” 孙膑回答道:“有!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 威王问:“在地利和兵力都相当的情况下,却吃了败仗,又是什么原因呢?”
              孙膑回答,“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没有锋锐。”威王问:“怎样才能使 得军兵听命?”
              孙膑答道:“靠平时的威信。” 威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你讲的用兵的奥妙真让人受用无穷啊!” 田忌问孙膑:“用兵的忧虑是什么?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不
              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地利的原因是 什么?失去人和的原因是什么?请问,这六项有没有规律可循?”
              孙膑回答道:“有。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让敌军落入困境的办 法是据险。所以说,几里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由此可见,用兵的 忧虑是不得地利,困敌的办法是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有 障碍物。??”
              孙膑说:“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上不动,坐待敌军来攻,千方百 计引诱敌军。”
              田忌问:“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怎样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呢?” 孙膑回答说:“严明军纪,同时又明令悬赏。” 田忌问:“赏罚是用兵中最要紧的事项吗?” 孙膑说:“不是。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会死忘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赏赐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 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又问:“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 孙膑回答:“也不是。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 兵用命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从防备,诡诈能让敌军落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 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
              孙膑说:“充分了解敌情,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利用好地形??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而不消极防守,这才是用兵最 要紧的。??”
              田忌再问孙膑:“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
              孙膑说:“有办法。利用险要地形增加堡垒,约束士兵,不许轻举妄动, 不要被敌军的挑衅所激怒。”
              田忌问:“敌军兵多而且勇猛,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
              孙膑说:“有。要增加堡垒,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申军令, 约束士兵,避敌锐气,使敌军骄傲,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疲劳,然后出 其不意,攻其无备,消灭敌军力量,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田忌问孙膑:“采用锥形队形有什么作用?用雁形队形有什么作用?选拔强壮士兵作什么用?使用发射强弩硬弓的士兵起什么作用?用飘风一般快 速机动的队形起什么作用?普通士兵又起什么作用?”
              孙膑说:“采用锥形队形,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摧毁敌军的精 锐部队。运用雁形队形是对敌时便于本方相互策应。选拔强壮士兵是为了决 战时拿敌军将领。使用发射强弓硬弩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持 久作战。使用飘风式机动快速队形??。普通士兵则是配合作战,保障战斗 胜利。”
              孙膑又说:“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用普通士兵去完成 关键任务。”
              问答完毕,孙膑走出来。他的弟子问他:“威王和田忌问策的情况怎么 样?”
              孙膑说:“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可以算懂得用兵之 道,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战争规律。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其国家必然 昌盛??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灭亡。齐国 已传了三代,应该有忧患意识啊!” [解析]
              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和田忌问答的形式,详尽地论述了用兵的一系 列战略和战术原则,从用兵的主导战略思想,到两军对垒时各种情况下的战 略、战术,孙膑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准确实用,足以为用兵将领解决诸多 疑难,提供有益的指导。


              IP属地:四川10楼2014-09-02 16:47
              回复
                [原文]
                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
                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囗囗囗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 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
                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 不得众不胜。
                孙子曰:胜在尽囗,明赏,选卒,乘敌之囗。是谓太武之葆。 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以下为散简、缺文)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 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 姓弗畏。
                [译文]
                孙膑说:“用兵取胜的关键在于选拔士兵。士兵的勇敢在于军纪严明, 士兵的作战技巧在于指挥得当,士兵的战斗力强在于将领的信用,士兵的品 德在于教导。军需充足在于速战速决,军队的强大在于百姓休养生息,军队 受损伤在于作战过多。”
                孙膑说:“品德高尚是用兵的深厚基础。讲信用,就是要对士兵明确颁示奖赏。能够进行殊死战斗的士兵是用兵的王牌。??” 孙膑说:“常胜办法有五条:将领得到君王充分信任,得以全权指挥军队时,可以取胜;将领懂得用兵规律,可以取胜;将领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可以取胜;军队上下左右同心同德,可以取胜;将领能够充分了解敌情,并 能利用地形,可以取胜!”
                孙膑说:“常败的原因也有五条:将领受君王控制而不能独立指挥,不能取胜;将领不懂用兵规律,不能取胜:将领不和,不能取胜;将领不能得 到广大士兵拥护,不能取胜。”
                孙膑说:“取胜在于??明确赏格,选拔士兵,趁敌军??这是用兵取胜建立奇功的法宝。” 孙膑说,“得不到君王的信任是无法统兵作战的。??”
                ??一是信,二是忠,三是敢。什么是忠?就是忠于君王。什么是信?
                就是对悬赏讲信用。什么是敢?就是敢于抛弃不正确的东西。如果不忠于君 王,就不敢领君王的兵打仗。如果对奖赏不讲信用,就不能得到士兵的拥护。 如果不能抛弃错误的东西,士兵就不会敬服。


                IP属地:四川12楼2014-09-02 16:48
                回复
                  2025-08-27 09:1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文]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囗囗囗囗
                  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囗战, 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磨者也。孙 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 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
                  (以下为散简、缺文)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 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译文]
                  孙膑说,“世上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所以,必须三项条 件齐备才能作战。如果不能三项条件齐备,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可作战。能 够把握时机出战。可以一战而胜,不必让士兵打第二仗。没有计划就去作战, 却又能取得小胜利,那是由于天时符合。”孙膑说:“打十仗能取得六次胜 利,那是掌握了星辰变化的规律。打十仗能取胜七次,那是掌握了太阳运行 的规律。打十仗能取胜八次,那是掌握了月亮运行的规律。打十仗能取胜九 次,那是??。打十仗而能取胜十次,那则是将领善于用兵,而士兵的素质 又胜过敌军的缘故了。??”
                  ??不能取胜的情况有五种,而且这五种之中有任何一种,都不能取胜。
                  所以说,用兵作战是有一定规律的,有的人用兵能杀死许多敌军,却不能俘 获敌军将领和士乓;有的人用兵能俘获敌军将领,却不能占据敌军营房;有 的人用兵能占据敌军营房,却不能捉住敌军统帅;有的人用兵遭致全军覆没 的失败,却能杀死敌军将领。所以说,只要掌握了用兵的规律,敌军想要生 存也就不可能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4-09-02 16:48
                  回复
                    八 阵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 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 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 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 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译文]
                    孙膑说:“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能自己为自己宽心。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 侥幸了。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 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所谓懂得用兵 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 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 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条件,选用合适的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分为三部分,每阵要有先锋,先锋之后要有后续兵力, 所有军兵都要等待将令才能行动。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出击,用三分之二的兵 力守卫。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故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完成歼敌任务。敌 军兵力弱而且阵势混乱时,就先进精兵去攻击敌军。敌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 时,就先用一些弱兵去诱敌。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 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断后。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 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险阻还是 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 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IP属地:四川14楼2014-09-02 16:48
                    回复
                      地 葆
                      [原文]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纪纲则得,阵乃不惑,直者毛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 也。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阵之 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 流,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 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 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溪、川、泽、斥。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 天离、天隙、天柖。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囗也。春毋降,秋毋登,军 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
                      [译文]
                      孙膑说:“就地形的一般状况而言,向阳的地方是表,背阴的地方是里, 大路为纲,小路为纪,掌握了大小道路的分布状况,布阵用兵就可以自如了。 大路畅通的地区有利于运动作战,而小路难行的地区就不便于运动作战了。 凡是用于作战的地方,日照的条件都很重要,对于四面八方风向的变化,千 万不能忘记观察了解。渡河涉水,向山陵进发,处在河流下游,在死地扎营 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种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用兵时要特别注意。 适于南面布阵的山是生山。运于东面布阵的山是死山。向东流的水是生水, 向北流的水是死水,不流动的水也是死水。就五种地形对用兵的优劣比较而 言,山地胜过丘陵,丘陵胜过土山,土山胜过小土丘,小土丘又胜过有树林 的平地。五种草的优劣依次是:知母草、荆棘、灵寿木、茅草、莎草。五种 土壤的优劣比较是:青土胜过黄土,黄土胜过黑土,黑土胜过红土,红土胜 过白土,白土又胜过青土。五种可能导致作战失败的地形是:山溪、河流、 沼泽、盐碱地??。五种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地形是:似天井般四周封闭的 洼地,四周是高山、易进难出的地方,草木丛生有罗网的地方,两面高山夹 峙的狭窄山沟,沼泽地区。这五种地形犹如军队的坟墓一般,都是凶多吉少 的‘杀地’,不能在这里驻扎??。春天不能在低洼地扎营,秋天不能在高 处扎营。驻军和布阵时,都不要改变右前方的有利地形,要选择右翼有丘陵 或高地作屏障,而不要左翼有屏障。”


                      IP属地:四川15楼2014-09-02 16:48
                      回复
                        行 篡
                        〔原文]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虽其宜也。私公之财壹 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 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 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 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
                        [译文]
                        孙膑说:动用民力去作战的问题,必须仔细斟酌。斟酌的目的是为了真 正选拔出有德有才的人。运用阴阳变化配合的规律,是为了聚集民众的力量 去对敌。要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才能恰当地使用那里的民力。私 人和公有的财物要统一安排使用。民众之中,有的人财物很多却贪生怕死, 有的财物少却不怕死。只有明智的君王和贤明的人,才能正确处理,适当动 用民力,使得牺牲生命的人不怨恨,被征用财物的人也不生气。??百姓都 会尽自己的力量。如果亲近的人不肯尽力,那就不可能让别人尽力了。如果 征用财物过多,就会伤害民众,从而导致民众对君王不满。征用财物少?? 君主就会得到全国的拥护。应该让百姓积累财物。我主张让百姓积累财物, 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时间用兵作战??


                        IP属地:四川17楼2014-09-02 16:49
                        回复
                          杀 士
                          [原文]
                          孙子曰:明爵禄而??
                          (以下为散简)
                          ??杀士则士??
                          ??知之。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当战毋忘 旁毋??
                          ??必审而行之。士死??
                          〔译文]
                          孙膑说:要事先明确颁示赏赐官职的等级和财物的数量??要善于了解人。了解人才能信任人,不要让人因不得信任而离去。有必胜的把握才可出 战,但不可让敌人事先得知??
                          ??付诸行动必须慎重。??
                          〔解析〕
                          这是一篇残缺严重的文章。不过,仅从标题和两小段残缺文字,我们仍可窥其一“斑”,而这一“斑”也很有一些启发意义。 文章的标题“杀士”,即肯于拼死效命的战士之意。文章把这个问题作
                          为专题加以论述,可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古今中外,一支军队要能取胜,一个国 家要强大不败,的确必须有一批或者说大批忠贞不渝,肯为 之牺牲一切,乃至献出上命的忠诚人士。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特别突出的作用,甚至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


                          IP属地:四川18楼2014-09-02 16:49
                          回复
                            官 一
                            〔原文〕
                            孙子曰:凡处卒利阵体甲兵者,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乘削以伦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闾,授正以乡曲,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齐 兵以从迹,庵结以人雄,邋军以索阵,茭肆以囚逆,陈师以危□,射战以云 阵,御裹以羸渭,取啄以阖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
                            用□以正□,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阵用刲, 险□□□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陈临用方翼,汜战接厝用喙逢,囚险解 谷以□远,草驵沙荼以阳削,战胜而阵以奋国,而??为畏以山胠。
                            秦怫以透迤,便罢以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 袭国邑以水则,辨夜退以明简,夜警以传节。
                            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乒以必舆,火输积以车。 阵刃以锥行,阵少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御裹也。修行连削,所以结阵也。云折重杂,所权趮也。猋凡振陈,所以乘疑也。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 龙隋陈伏,所以山斗也。□□乖举,所以厌津也。□□□卒,所以□□也。 不意侍卒,所以昧战也。遏沟□陈,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敌也。剽阵车,所以从遗也。椎下移师,
                            所以备强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禅蘩避,所以莠也。筒练剽便, 所以逆喙也。坚阵敦□,所以攻槥也。揆断藩薄,所以眩疑也。伪遗小亡, 所以聭敌也。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佰奉离积,所以 利胜也。刚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过□也。□者,所以御□也。??者,所以厌□
                            也。胡退侍入,所以解困也。
                            〔译文]
                            孙膑说:一切治理士兵,布阵统兵,用兵作战的将领,任用官员必须选用称职的人,在他们受命任职的时候,要授给他们彩色绶章以及相应的车辆、服装,以后他们升职或降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物品。??要按照州县籍贯 给士兵编队,从乡里中选人任带兵官职。用不同颜色的旗帜和不同的图形作 为各部队的标帜。用金鼓传达命令。行军时要队形严整,依次行进。向敌军 讨战时可以用散乱的队形,以便引诱迷惑敌军;可以像绳索一样绵亘不断布 阵围困敌军;部署重兵威慑敌军;可以使用楼车布阵进行弩战;用防御阵形, 防止军兵疲困;长距离驰援时,各部队要彼此靠拢;激战时要交替使用各种 部队。
                            ??用轻装的部队去消灭溃散的敌军;攻坚用雁行阵;??面向丘陵地 布阵用圭形阵;??在平坦的地方交战,撤退前先发动进攻以迷惑敌军,撤 退时要部署兵力作后卫掩护;??两军混战、犬牙交错时,要善于运用精锐 部队,循隙觅缝攻击敌军;??在杂草荆棘丛生的地方作战,要开辟出畅通 的道路;战胜归来,要保持军队阵形严整,军容威武,以振国威;??要抢 占山地右翼以威慑敌军。


                            IP属地:四川20楼2014-09-02 16:50
                            回复
                              2025-08-27 09:04: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强 兵]
                              [原文]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
                              [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 □□行之教奚??[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 孙子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于??”
                              [译文]
                              齐威王问孙膑:“??齐国的许多谋士对我讲强兵的策略,各有各的主张。??有的人提出施行仁政,??有的人让我把粮食发放给百姓,有的人 主张保持安定,??”孙膑说:“??这些都不是强兵的最紧要的策略。” 威王问:“??”孙膑说:“富国!”威王说:“富国??积蓄起比我以前 更雄厚的国力,比宣王更雄厚的国力,借以战胜诸侯
                              [解析]
                              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问答的方式,论述强兵的战略。作者借威王之 口,提出了人们对强兵问题的各种主张,诸如施仁政以得民心、散发粮食以 得民心、保持安定,由于原文残缺,虽无从知道还有些什么主张,但从行文 关系,可以看出,所有当时的各种主张都提出来了,孙膑一一予以否定,最后提出“富国”二字,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唯有“富国”才能“强兵”,“富国”是“强兵”的唯一正确途径。孙膑使用排他法对自己的主张 进行论证,把其他主张一一排除。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论证方法,可以给人以 深刻印象。


                              IP属地:四川21楼2014-09-02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