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乐老年吧 关注:22,455贴子:1,027,092

背下这148句古诗词,你可提高一个层次···,您能找出它的出处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季羡林说:背下这148句古诗词,你可提高一个层次,不止在文学方面。
诸位看官,劳您大驾能帮我找出诗词的出处吗?权当做个游戏如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 )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 )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 )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 )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 )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 )
您,就是您,您能填对多少,别说您都填困了。


1楼2014-08-27 14:57回复
    寻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您能找对出处又能白话翻译就更美了。
    在这儿先向诸位老师行礼致敬,您吉祥!


    2楼2014-08-27 15:05
    回复
      本来我不知道的,
      后来问了下老师,
      才知道了一点点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27 15:32
      回复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 )
        出自《诗经·鄘风·相鼠》,意思是: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 )
        出自 《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IP属地:山西4楼2014-08-27 15:33
        收起回复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 )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 )
          出自《尚书·大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IP属地:山西通过百度相册上传5楼2014-08-27 15:44
          收起回复
            7.满招损,谦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9.多行不义必自毙。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楼2014-08-27 16:32
            回复
              7.满招损,谦受益。
              出处《尚书·大禹谟》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最早《国语·周语下》就有: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这是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而且成为民间流行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时,郑武公死,长子庄公继位。其弟共叔段图谋篡位,在封地内招兵买马,修整军备。郑大夫祭仲深表不安。谏庄公早除共叔段,以绝后患。庄公答曰:“‘多行不义必自毙’,汝可拭目以待。”不久,果如其言,共叔段狂妄自大,蚕食边邑,且欲攻郑都。庄公见时机成熟,便出兵攻共叔段,逐出郑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以喻多作恶事者,必自速其亡,常用此语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IP属地:山西8楼2014-08-27 18:03
              回复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出自于《左传》。“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经》。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吃饭去。。。。。


                IP属地:山西9楼2014-08-27 18:33
                回复
                  不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27 19:40
                  回复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之。


                    12楼2014-08-27 22:45
                    回复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楼2014-08-28 23:26
                      回复
                        没人能下功夫找出它们的出处吗?还是懒得搭理我这老雕虫?


                        14楼2014-08-28 23:31
                        收起回复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IP属地:美国15楼2014-08-29 07: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