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大乐寿寺原名献县观音寺,座落在献县东方屯村南三里处,该寺始建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北齐历六帝二十八年,是佛教鼎盛时期,当时‘京师邺城大寺略计四千’,文宣帝把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供养僧尼,可见他对佛教的重视。
公元552年,文宣帝从邺城择一名叫【法慧】的高僧来到献县发展佛教,这位高僧便在城南选一风水宝地建起了一座规模宏伟的观音寺。
由于该寺座落在南北官道一侧,水旱两路交叉过寺,交通方便,来往车船络绎不绝,不少皇家贵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贫民百姓,凡在此路过者大都入寺观光,朝拜祈福,因此也留下不少的民间传说,计有【窦建德三进观音寺】【唐太宗派人清剿观音寺】【宋徽宗夜宿观音寺】【裴道姑入寺认亲】【乾隆为观音寺题匾】【纪晓岚作诗赠银】等。
鼎盛时期的观音寺可以与任丘的鄚州大庙相提并论,民间传说有, ‘鄚州大庙天下一枝花,赶不上观音寺的四月初八’
观音寺在历代战乱中不断毁坏,也不断重修,今天复建的献县大乐寿寺就是在当年观音寺的旧址上,待大乐寿寺竣工之后,必将是河北平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元552年,文宣帝从邺城择一名叫【法慧】的高僧来到献县发展佛教,这位高僧便在城南选一风水宝地建起了一座规模宏伟的观音寺。
由于该寺座落在南北官道一侧,水旱两路交叉过寺,交通方便,来往车船络绎不绝,不少皇家贵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贫民百姓,凡在此路过者大都入寺观光,朝拜祈福,因此也留下不少的民间传说,计有【窦建德三进观音寺】【唐太宗派人清剿观音寺】【宋徽宗夜宿观音寺】【裴道姑入寺认亲】【乾隆为观音寺题匾】【纪晓岚作诗赠银】等。
鼎盛时期的观音寺可以与任丘的鄚州大庙相提并论,民间传说有, ‘鄚州大庙天下一枝花,赶不上观音寺的四月初八’
观音寺在历代战乱中不断毁坏,也不断重修,今天复建的献县大乐寿寺就是在当年观音寺的旧址上,待大乐寿寺竣工之后,必将是河北平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