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落吧 关注:2,013贴子:69,456
  • 48回复贴,共1

《黑鞑事略》中的蒙古骑兵战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鞑事略》中记:“其行军,尝恐冲伏,虽偏师,亦必先发精骑,四散而出,登高眺远,深哨一二百里间,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左右前后之虚实,如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可战,某处可营,某方有敌兵,某所有粮草,皆责办于哨马回报。”又说,“鞑人未尝屯重兵于城内……,城内并无一兵,只城外村落有探马星散摆布,忽遇风尘之警,哨马响应,四散刺探,如得其实,急报头目及大势军马也。”
“其阵利野战,不见利不进,动静之间,知敌强弱,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摧坚陷阵,全藉先锋,衽革当先,例十之三,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四五,断不聚簇为敌所包,大率步以整而骑宜分,敌分亦分,敌合亦合,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谓之鸦兵撒星阵,其合而分,视马策之所向;其分而合,听姑诡之声以为号。自迩而远,俄倾千里。”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相地势,查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撞,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即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面八方,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射中镝,则两侧具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敌或见,则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搅敌军,鲜有不败。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其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稍久,敌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或其兵寡,,是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敌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诚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或因喜败而巧计取胜,只在乎彼纵此横之间,有古法之所未言者。其胜则,尾敌袭杀,不容捕逸。其败则,四散奔走,追之不及。”


1楼2014-08-24 10:24回复
    主要战术
    利用轻骑兵的骚扰造成一定杀伤并诱使对方追击,等对方疲劳过度或部队脱节不能互相支援时用己方重骑兵将敌军各个击破


    2楼2014-08-24 10:26
    收起回复
      2025-08-24 20:3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俺很喜欢游牧的战略,战略层面从早期的西徐亚人开始就很成熟了,比如西徐亚人对抗波斯入侵就是轻骑不断骚扰补给线和营地,诱敌深入,伺机捕杀小股被分割的敌人,辎重队粮草队,等波斯人不堪其扰,斗志被磨损,甚至对敌人骚扰感到麻木出现懈怠,再集合所有骑兵(以重骑为主力)一举冲垮敌人,这种战略通常要具有高机动力以及大纵深消耗的,让敌人在长期追击又追不上,不断被骚扰被消耗的过程中身心疲惫不堪,士气大降,再一举发动总攻
      弓箭说穿了,只是游牧比较常用的一种远程武器而已,也有游牧用弩,投矛,投石,火枪的,到了近代很多火枪轻骑兵也适用这种战略
      具体到战术层面,游牧弓骑的战术就是一边射击一边引诱敌人追击,拉开敌人阵型,以密集的箭雨杀伤消耗敌人(西亚的各种突厥,后来的古拉姆,马穆鲁克,东边的蒙古人相当注重),动摇敌人,等敌人阵型被拉开到松散,彼此间呼应联系减弱,容易被切断分割包围了,再以重骑兵进行决定性冲击,争取一举冲垮敌人,特别是蒙古人经常假装败退,欧洲人不清楚这些东方式的诈退立刻追上去,就进了蒙古人设计好的火力包围圈,被一阵箭雨消耗过后就被冲垮
      俺玩全面战争,俺对付这些游牧通常就两种办法,同样的优质骑兵机动力对攻,相互分割包围,集中力量逐个围歼逐个击破,或者守阵地,用阵地的密集远程火力更大程度消耗对方(比如大量的弓弩火枪或者投石机火炮),阵地外围再布置优质重步兵,配拒马,绊马索,陷坑,对方骑兵远程火力拼不过俺就寻求近战,又被俺阵地外围完虐,战役就胜利了
      嘛,不过俺觉得还是胡斯战车阵最好,打游牧杠杠的,战车阵围城几层圆圈防御,战车防御本来就是厚实木料加步兵大盾(凯特盾kite或帕维斯pavis),除非对方上火炮,不然轰不开,战车上远程近战,弓弩手铳兵,刀斧手齐备,还可以用马随时拉着战车跑,毫无疑问的移动木堡要塞啊,多少精锐重骑兵就算勉强冲进去,外围战车阵也可以立刻弥补漏洞把阵里的敌人围歼


      来自iPad3楼2014-08-24 15:43
      收起回复
        事实上游牧的战略适合所有机动力很强,士气高昂的部队(不论步骑),游牧的战术适合所有注重远程火力和机动力,冲击力具备的部队,想玩好游牧的战术战略,不是精锐的部队还做不到,因为首先要求指挥官有良好的大战略和全局意识,很清楚战略各个阶段会对敌人造成的影响,能准确判断是继续骚扰还是发动总攻的时机,对战争走向完全预判准确,善于发现把握时机,可谓后世游击战的鼻祖
        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需要军队整体有相当大的耐性,要像老练的猎人一样一点一点引诱敌人,消耗敌人,慢慢的,耐心的把敌人引入死亡的包围圈再发动决战,这种漫长,一点一点消耗对方的游斗过程,不适真正团结一心,如臂使指,指挥优良的精锐部队还做不到
        有些货老是看不起游牧的战术战略,只说明他们的无知狭隘


        来自iPad4楼2014-08-24 15:53
        收起回复
          亚帝的弩炮,指的就是ballista,是一种既可以发射石弹,也可以发射4英尺(一点2米左右)的弩箭,算是古希腊,古罗马很常用的攻城器械,此外亚帝也有使用扭矩投石机的记录
          亚帝其实给俺的感觉就是他一向很重视效率的,火力压制掩护,投矛手,弓手掩护,骑兵破骑是他对付游牧的很常用手段,在他那个时代,他就十分重视火力压制动摇对手确实思想超前
          亚帝最喜欢的就是轻步兵(投矛手,投石手,弓手)和骑兵在两翼,通常是轻步兵掩护配合骑兵,骑兵杀手的战车也经常是轻步兵对付,轻步兵远程兵也很多,也负责远程火力,轻步兵和骑兵预备队的轻骑兵们就负责左中右三路之间的侧应掩护,重装长枪方阵在中路,所以亚帝打对方骑兵,打对方远程兵种的时候,经常也是轻步兵和骑兵配合,重步兵就负责正面肉搏战的主要牵制了
          而且因为亚帝右路的友伴骑兵确实很强,很多时候根本都不需要掩护亚帝的阵型,就是右翼主攻的包卷阵,他对波斯的正规大战都是右翼逼退对方左翼,然后右中二路包卷中路,击溃敌人主要部分中路以后就大局已定,大流士居然没有一次有针对性的保护好自己的左路


          来自iPad5楼2014-08-26 18:40
          收起回复
            俺觉得亚帝最了不起,最超前的,就是他差点要创造出混编方阵了,就是各兵种再也不是各自成块作战,而是所有兵种混编的方阵,如果他成就这一点,确实是开天辟地的军事改革


            来自iPad6楼2014-08-26 18:43
            收起回复




              来自iPad7楼2014-08-26 18:45
              回复
                @上帝最爱卢西弗
                还有这段亚帝算古典攻城好手了




                8楼2014-08-27 10:59
                收起回复
                  2025-08-24 20:3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俺一直很好奇,这些上古投石手(slinger)的石弹是如何穿盾又穿甲的,据俺所知,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和汉尼拔都很喜欢雇佣的巴里亚利(Balearic,西地中海小岛)投石手所用的弹弓弓弦也就是撮紧的动物毛发,最多用动物肉熬炼的胶质之类的东西加固增加其连接度和韧性,而且他们还不像罗马时代的投石手开始用铅弹了,有时候都是经常捡满地的不规则,不均匀的石子,这种弹弓,这种弹药,也就巴里亚利岛民这种几乎都是牧羊人,从小训练弹弓的估计才能用的好,但实在还是无法想像这种东西击穿盾牌,击穿铠甲这种弹弓俺都想要,现代工艺估计都做不出来,感觉就算是普通的木盾,外面裹一层厚皮革,就不应该被这种弹弓发射的石弹击穿~~~
                  @土豆征服者


                  9楼2014-08-31 15:38
                  收起回复
                    @上帝最爱卢西弗
                    如果是对付这种


                    10楼2014-09-01 09: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