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183贴子:268,463

从秦陵出土兵器看秦朝的武器装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 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本文从秦陵出土的各种兵器及数量来窥探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及军队建制。 秦俑坑中,具体地体现了秦代军事的完整内容,军阶、兵种、装备、队列、教练、指挥系统以及兵器种类。它的意义在于不仅对研究秦代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兵种组合、兵器系列等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而且对研究古代军事史,上溯周至春秋战国,下考两汉及后世,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系。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8-23 06:18回复
    关键词:秦陵青铜兵器 武器装备
    引言: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扫平了华夏大地上纷争不已的各诸侯国,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归一……中国从此进入了封建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8-23 06:23
    回复
      2025-08-27 22:3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我们将从这些出土实物着手,具体而大胆的对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进行推测和阐述。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8-23 06:25
      收起回复
        二号俑坑试掘方内出土有矛、弩机、钺及残剑等青铜兵器15件,各类铜镞1464件。三号俑坑出土殳30件、矛一件、镞四支和镞形器一件。在秦俑坑发掘试掘方内仅出土铁矛一件、铁镞一件和铁铤铜镞二件。 另外,在秦俑坑发掘试掘方内还出土大量的弓弩、箭、弓囊等遗迹。秦俑坑出土的各类兵器是秦代兵器的集大成者。这些兵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短兵器有剑、金钩;长兵器有矛、戈、戟、钺、殳、铍等六种,除一件为铁矛外,其余均为铜兵器;远射兵器有弓弩遗迹及铜弩机、铜镞等遗物。从这些兵器出土的位置、数量和陶俑手势分析,军阵的前锋和阵表的陶俑多持弓弩,阵中出现弓弩与戈、矛、戟等兵器相杂,以便长以救短,短以护长。一二三号俑坑均遭人为严重破坏,许多兵器已损毁或散失。现出土的兵器仅是发掘方内原有兵器中的一部分,这就为研究秦俑兵器带来了困难。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8-23 06:48
        回复
          加上一二号俑坑都未能全部发掘,所以,秦俑坑中有多少兵器?其种类有多少?其配备情况如何?这些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另外秦陵附近出土的铁兵器还有三百多件。
          1998年秦始皇陵发现一座面积约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据发掘报告称,在试掘的一百多平方米面积内,出土了一百多副石甲胄,其中胄约有四十多项。目前已经修复的胄(编号为“K9801T4G4胄1”,简称“胄1”。),可称为“秦帝国第一胄”,由74个石质甲片以铜条编缀而成,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一顶秦胄,它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秦胄的形制。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8-23 07:03
          回复
            据说刚出土的兵马俑和青铜器都说带色彩的,只是不久就氧化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23 07:57
            回复
              这一历史现象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有人据此认为,秦俑坑出土的兵器工艺落后,仅是用来作为仪仗的陈列品。从这点来看就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最锋利的兵器是青铜兵器而不是铁制兵器? 原因是这样的,秦代正逢青铜兵器和铁兵器交叉的时期。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实际上,战国末年和秦代,由于冶炼兵器的工艺还处于初级阶段,人们仅熟练掌握了生铁的冶炼技术,但生铁性脆,强度不够,只能铸造工具。所以铁农具在战国中晚期得以广泛利用。战国后期人们还发明块炼钢和铸铁柔化处理工艺,但此时块炼钢生产费时费工,生铁铸件性质脆硬,铁兵器还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即使最早发明使用铁兵器的楚国,出土的铁兵器也十分罕见,且质量不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8-23 08:57
              回复
                青铜中含锡的比例不同而硬度不同。纯铜的布氏硬度为35;若加5~7%的锡,硬度就提高到50~65;加7~9%的锡,硬度就提高到65~70;加9~10%的锡,硬度就提高到70~100;含锡达17~20%最为坚利。而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剑含锡量高达18~20%,经测定,其硬度为HRb106度,约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其他兵器也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而配以不同的合金比例。和商周时代相比,锡的含量高,这是秦人对《考工记》中的金之“六齐”合金配比的发展。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8-23 09:04
                回复
                  2025-08-27 22:31: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先进的表面处理及加工工艺 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使人们揭开了秦兵器工艺的“秘密”,并将因此改写世界冶金史的工艺篇。这些青铜兵器都是铸件,再经过锉磨、抛光等细加工,表现出了秦代工艺的新进步。如为增强青铜兵器防腐性能力,用铬酸盐处理器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黑色保护层。经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地质科学院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及激光分析发现,其厚度10至15微米。这种防锈的铬盐氧化层在满城汉墓中也有发现,汉代以后此种工艺失传。因为有了这种防锈保护层,从而使这些青铜兵器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出土后仍然是光亮如初。 这在西方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先进工艺。这种技术在德国最早发明于1937年,而美国直到1950年才发明出来,并先后列为专利。而我国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已创造出了类似的工艺,这不能不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8-23 09:09
                  收起回复
                    又如铜铍的两面满布着不规则的云头状的花纹。这些花纹既非铸成,又不是刻划而成。因为花纹仅在器表,而表层下又不见刻划痕迹,却隐现于器表,和器表的金属组织融为一体。有人推测可能是利用硫化处理法,这可称之为我国冶金史上的又一大奇迹。再如铜剑本身,在放大镜下观察,两刃乃锷的磨纹垂直于中轴线,纹理平直没有交错,剑身光亮平整,组织严密,没有沙眼。经测试,其光洁度在6~8花之间,好像采用了简单的机具加工,不像是手工锉磨。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4-08-23 09:13
                    回复
                      太厉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8-23 09:14
                      回复
                        1998年开始发掘的石铠甲坑占地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城垣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甲胄实物的出土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按照画样、切割、磨边抹棱、钻孔、抛光、连缀等六道制作工序,在现代高科技工艺条件下加工石铠甲,一个人需要3616年时间才能完成,或者说是616人花费一年时间才能完成。但在秦陵地区出土的铁工具并不十分锋利,那么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秦人如何完成钻孔、抛光等高难度工艺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迷。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8-23 09:17
                        回复
                          3.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 我国在东周时期,已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在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兵器制造工业上,战国晚期的秦国体现得尤其突出。其精密的规范管理章程、责任到人,青铜兵器产品也都具有统一、严整的尺寸与生产质量标准。 春秋时期的典籍《礼记·月令》篇(约成书于公元前620年前后),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记载(这段记载另见《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成书于公元前240年前后,由秦王嬴政的相国吕不韦主编),也就是说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政府中负责质量的官员职位“大工尹”,目的是为了考查质量,如质量不好就要处罚和治罪。 如前所述,秦俑坑出土的铍、戈、戟、矛等大量兵器器身都铭刻有制造管理者、工厂和工匠的名字。 秦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剑,剑身的8个棱面游标卡尺测量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铜剑,剑剑如此。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4-08-23 09:24
                          回复
                            这批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打磨痕纹理细腻、来去无交错,且全部垂直于剑身中脊线,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此外,在秦俑坑中发现的多件青铜铍,尽管在制造时间上前后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竟然能够完全一致,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8-23 09:27
                            回复
                              2025-08-27 22:25: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帮顶赞,不错


                              IP属地:湖北19楼2014-08-24 0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