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1日漏签0天
甘交院单车旅行者...吧 关注:108贴子:3,41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甘交院单车...吧
>0< 加载中...

关于远征的六点思考——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作者:张旭)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兰漂一族岁月
  • 初三年级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暑假快到了,远征的季节即将来临,网上看到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一名同学的帖子,转发过来供大家参考。 @骑行北理(370376721) @骑行北理(601035494)
关于远征的六点思考
想要远征和曾经参加过远征的人,希望你们能读一读我的这篇文章,是很长,但从开头到结尾,没有一句话是未经思考就写上来的。
我自信地认为,这篇文章中的几点思考,还是能经得起很多人深入探讨的。这是我个人对远征的思考,所以里面很少有站在除我之外的角度的话语,所以我尽量纯粹地暴露出我的思想,为的是得到各位车协人同样纯粹的评判。语言略显晦涩,因为毕竟剥掉了无用的赘言,尽量让每个字、每句话都能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写东西不变的追求。
1L帖子简介+你凭什么去远征
2L你为什么去远征
3L你怎么让你的远征充满色彩
4L远征给予我们的两个方向的
5L你依靠什么走完全程
6L远征与社会实践的思考
你凭什么去远征
这里不探讨车协中参加远征的选拔、资格问题。只是从微观个人层面上说明一下,在我的眼里,一个人有了怎样的准备以后才可以去碰触“远征”。
远征与父母。很多想去远征的人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所有去过远征的人应该都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关于远征和父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角度不同,深度不一。但这里只是强调去思考,而不是给定角度、强调思考到什么样的深度。这样的问题,只要去思考、去体验,就会不断深入、不断收获。
假设以下三个命题成立:父母爱我,我爱父母,我爱远征。


  • 兰漂一族岁月
  • 初三年级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爱父母,我爱远征。如果选择了远征,是不是就代表骑行在心目中比父母的地位还要重要呢?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推理。
父母爱我,我爱父母。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解释太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些东西,差的太远,你如果不承认,那就是你体会太少。简单的例子,你敢保证你每天都思念你的父母么,但我敢保证,你的父母肯定每天都会思念你。
父母爱我,我爱远征。你是考虑自身的价值实现,还是考虑父母的担忧。
上面三个小角度是写文章时临时蹦出来的,并不深入。下面是我的意见
父母一定爱我,我也一定爱父母,远征我一定要去。
我们总要自己去闯荡,而我们也一定会吃苦、受伤,这对我们来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样的,也是父母的一种人生经历,所以丰富自己的同时,也是丰富了父母的人生。没有担忧的人生不叫人生,我们将来为人父母以后也要有这种经历。
我相信每个骑车的人都有一种对远方的渴望,但同时心里更有一种对家的眷恋,这是一种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在路上的人的共有的无须解释的情感。
远征路上,应该时刻怀揣着一种顾虑,一种对自己、对父母负责的顾虑。这也是我骑车必戴头盔的原因。骑车时自己可以获得快乐,但父母却在千里之外为自己担心,所以我向父母保证骑车必戴头盔,来减轻哪怕一点点他们的忧虑。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因为比起受伤,我更惧怕看到当我头破血流时父母泪流满面的样子。你们骑车为什么不戴头盔,我真想骂你们这帮自私鬼,你们想一想要是出事以后,父母会有多难受,说什么骑得慢一点、精力集中一点就好了,胡言。你可以试想一下,就算你全身穿着盔甲零速度侧摔一下你父母心里也不好受。
劝说父母的时候要注意(个人经验,借鉴时候需谨慎)
①根据父母的不同性格,有差别的劝说。可以先搞定一个,再去说服另一个。
②只可劝说,不可顶撞,不可威胁。都是成年人了,你要是敢顶撞、威胁父母,没有人会喜欢你,还远征,先做个人罢。


2025-08-11 13:0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兰漂一族岁月
  • 初三年级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弯过快、因为身心疲惫;你可能因为摔车留下各种伤痕,可能擦破胳膊、可能膝盖淤血、可能脑震荡。可能摔下悬崖,可能断胳膊断腿、可能高位截瘫、可能死掉。可能被坏人打劫,可能被揍晕、可能车子和行李被抢走、可能被砍、可能被杀掉。可能被疯狗追咬,可能钱物被偷。可能呼吸困难、可能在无人区手机没电、可能食物吃光饥肠辘辘、可能口干舌燥不想前行、可能浑身脏臭不能洗澡,可能肌肉酸痛想要放弃。可能地图出错,可能走错路口,可能住不上旅店、可能风餐露宿。
以上的这些,肯定还不完全。但上面这些,随便拿出一条来就可以断送整个远征。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体验,为什么还要去远征,为什么还要去吃这些苦?因为,只要死不了,这些伤口都会愈合,都会结晶,都会硬朗身躯,都会强健人格。但这些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受再多的苦也无所谓,可要时刻小心,千万不要死掉。
上面说了这么多,应该可以是当做去远征的理由了。用另一个角度来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远征?因为不得不去。因为,如果不去,会怎样怎样,又会写出好几大段文字来。这里就不再展开了。知道一本书的名字,四个字——《不去会死》。日本人写的,自行车旅行的,我没看过,但我每当想起我为什么要去远征,我就会想起这四个字。
大家也可以这么想一想,当你问自己为什么要去远征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可以试着去回答如果不去远征,你会怎么样。当然,千万不要用“不去会死”来吓唬父母。
寒假的时候看过一个这样的真实故事:冬天,下着雪,一个人徒步走在青藏线上,去拉萨。他是个神经病,只是不断的走着。我看到这个故事,我心里挺难受的。妈妈看我难受,就问我怎么了,我让她看这个故事,并且调侃问道:“妈,你知道这人为什么得神经病了吗?”我妈说不知道,我就若有其事的说,“因为这个人的妈妈不让他骑车去西藏,所以他就疯了。”当时我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哈哈。再此告知各位同学,开玩笑没关系,千万不要跟父母说这些火药味太重的话。
远征要做的事 (你怎么让你的远征更有意义)
毋庸置疑,即使你什么也不干,一路上只是吃饭、骑车、睡觉,这么长的一段路走下来,你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但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花如此大的成本进行一次青春的远征,为什么不让它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呢?要让青春充满艳丽的色彩,再张扬也不过分。
下面说几个我的小想法
①日记。如果你仅仅写今天做了些什么那就没啥值得炫耀的了。记录那些感动,那些带有奇异色彩的事情。路边一朵花、一块田,都可以是笔下生动的描绘物。有闲情者,可以写几首诗。这么大的人了,没写过诗,挺遗憾的吧。管他压不押韵、和不和谐呢?路上


  • 兰漂一族岁月
  • 初三年级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的一切都是珍贵的,哪怕是一首破诗。
②照相。相片可以是全程的回忆,可以让你在任何时候看到这些照片都激动不已。但我觉得拍照的原则是这样的:美景要碰,不要找。当你费尽心思去找一种美丽的时候,成本太高。偶然的相遇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③邮戳。这东西看个人爱好了。没有试过,如果有人想试,出发前千万不要忘了带一本厚本子。
④界碑。我是比较喜欢这东西的,看到不同编号的国道、省道、县道就想拍张照,看到村头的村碑也想拍张照,静止的石碑里有流动的风采。
⑤每天听一首励志的歌。这是在出发之前就要准备好的。每天一首,每天把感受写一写。还是那句话,路上写的东西,再烂也是宝贵的。
⑥其他。你还可以有更多的想法、更疯狂的设想。比如说,要跟路上见到的每一个骑友照张相;把路上吃到的每一盘菜都照下来;每到一个省份,取一抔土装到小瓶瓶里,直到以后收集了全国各省份的土。
更多创意想法,欢迎大家补充。
因为远征我们会获得的两个方向
远征,要找两个方向。出发前要有一个方向,路上,要思考、锤炼另一个方向。
远征之前,我们会确定一个目的地,就是那个我们朝思暮想的远方。这是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是指在远征路上我们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从而确定的人生道路的方向。
这里不做过多的说明,毕竟我也没有深刻的体会。等到有体会了再补充。
你依靠什么走完全程
一、依靠对目的地的渴望。总是感觉动手设计路线的人对远征的渴望是最深刻的。
每个参与远征的人都参与路线设计是不现实的,但每个设计路线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心里有一个明确的起点,有一个明确的终点,更重要的,他们清晰地知道,从起点到终点,该循着一条怎样的路。
二、依靠兄弟姐妹情深。一帮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协同合作,朝着目标前进,是一件很鼓舞人心的事情。
上面说到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补充的,这两种力量一般是共同起作用。但不同的人,会有差别,力量源会不同。
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不同的力量源,收获也不同,各取所需。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甘交院单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