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至12日,古琴“梅庵琴派”第四代传人洪晨携9名学生,先后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及巴黎玛丽贝尔皇家剧院,为世界人民弹奏“中国国乐之父”——古琴。悠远的琴声在世界级音乐厅内回响,完美的演绎使得一名法国官员、一名法国教授当场成为古琴“粉丝”。
据了解,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其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洪晨告诉记者,作为古琴史上最年轻的流派,梅庵琴派独辟蹊径,糅合山东地方小调,形成了“快、强、刚”的独特弹法。南通人徐立孙师承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成为其众传人中成就最高的。1929年,徐立孙在南通创办了“梅庵琴社”,大量吸收学生学琴,使得梅庵派古琴艺术迅速流传。
为了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宣扬,洪晨于2007年创办了大雅琴苑,并于2010年开始面对市民开设免费学堂,4年来共招收了近200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0多岁了。“近年来,学生们对古琴技艺的学习热情越发高涨,古琴技艺在民间的逐渐普及让我感到很欣慰。”
今年6月,南通大雅琴社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邀请,先后赶赴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参加演出。经过为期2个月的排练,9位古琴演奏者身着汉服,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洪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琴音色深沉,不仔细聆听很难入境。“一开始,我担心在近千平的大厅内,古琴声会受到影响,但是金色大厅独特的声学设计,将古琴的声线完美呈现,我们都没有用麦克风,音效却非常棒。”一曲音韵畅达的《释谈章》佛曲弹奏完毕,现场观众一时沉浸在乐曲肃穆的寂静中,回味良久。
8月12日,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举办的“第二届法中校园艺术周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盛典”上,洪晨携众学生穿上带有南通元素的蓝印花布旗袍或马褂,登上巴黎玛丽贝尔皇家剧院的舞台。全场演出结束返场时,两位头发花白的法国老人登上舞台,激动地同洪晨握手。散场后,洪晨一行在剧院外再次遇到了这两位老人,他们热情地邀请洪晨一行合影,其中一名老人用中文称赞道:“你们的演奏很不一样,很棒!”据其随从翻译介绍,两位老人分别是法国政府顾问Jean Cloud及法国大学教授、权威汉学家Bernad Liang。因为一场演出,两位法国老人成了中国古琴的“粉丝”。
2014-08-20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