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3002(db)
在41年5月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头一周,德军装甲部队遭到苏联T34-76坦克的迎头痛击。虽然当时的苏军T34坦克数量还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大清洗素质和装备也远远不足,但是它还是显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任何一款德军当时的坦克。它机动性出色、机械性稳定、火力强大,倾斜的前装甲设计有效增强了防护力。德军与T34的几次交手一直处于下风,尤其是在OREL之战,德军第四装甲师的惨败让德军几乎患上了T34恐惧症。
在指挥战斗的海因茨·古德里安看到了这一幕,要求立即展开军事报告,研究东线坦克战中出现的危机。德军随即组织了专家团对战地进行考察,还对俘虏的T34进行研究,调查小组的结论是直接研制新的坦克,将T34坦克的优点整合进去。其中包含以下3点:
首先,武器悬挂于车体前部,火炮采用长身管,炮弹发射速度提高,穿透力更强。
其次,悬挂系统采用交大路轮和宽履带大幅改善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第三.采用倾斜装甲,以较薄的装甲取得优秀的防护性。
1941年11月末,豹式坦克委员会委托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奥格斯堡-纽伦堡(MAN)机械厂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该坦克重约30吨,初步命名VK3002,试验车将安装由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装备75毫米L70长管火炮的炮塔。12月9日,武器验收部将VK3002的自重具体设定为32.5吨。42年春戴姆勒奔驰公司率先完成试验车VK3002(DB)型,采用倾斜式装甲,炮塔安装在车体前部,主武器从炮塔延伸出来,并装备较大的方形火炮护盾,这都和T34非常相似。但是与T-34稍微不同的是,它的自重有35吨装甲厚度也增加到了80毫米,行动距离达到195公里,但由于采用了相对狭窄的履带,地面压力达到每平方厘米0.83千克.
VK3002(DB)吸收了T34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节省工时(凭借简单的结构,只要10万个工时就可完成),比他对手MAN的方案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实这一优势已经凌驾于技术之上,达到生产力的层面。希特勒本人非常喜欢VK3002(DB)的款式,但是武器验收部门却表示应该采用竞争对手MAN工厂的设计,非常牵强的3个理由:
1、外形和T34类似容易造成识别问题
2、主武器伸出车体太长,容易造成下坡时插入地面
3、底盘上炮塔座圈设计太小,莱茵金属的炮塔无法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