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论三国吧 关注:272贴子:3,266
  • 7回复贴,共1

探索赤壁之战的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分析赤壁之战的实际情况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确立了三国分立的形势,统一的步伐到此停止。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关东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占据江东的孙权与占据荆州部分地区的刘备联军。那么,在此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争论,本文根据历史的记载和一些分析、推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其实,对于孙刘联军的兵力,历史上没有什么争论。主要的争论是曹操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参加了本次战役? 

            一.        战前双方态势 
            曹操方面:北方的袁氏集团已经全部覆灭,东北亲袁氏的乌桓少数民族集团也在远征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北方唯一的危险仅剩下了关中地区的马腾、韩遂集团。在南方则有东南的孙权、南面的刘表对曹操构成威胁。西南的刘璋以及汉中的张鲁则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构成对曹操的直接威胁。其中马腾集团在当时表面上仍是归顺的,对曹操威胁最大的是荆州的刘表集团。由于得到了刘备的支持,其势力正逐步增强:在曹操进行官渡战役前,刘表消灭了归顺曹操的长沙太守张羡(领长沙、零陵、桂阳郡),占领了三郡;203年又派刘备向北进攻,击败过夏侯敦军。因此曹操的当务之急就是消灭刘表集团。 
            自200年官渡战役胜利后,曹操又经过7年的征战,才依次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和高干的残余部队,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刘表方面: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先是答应了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联盟要求,但又在官渡大战时保持中立。而后又派兵攻打和偷袭曹军,结果是两头不落好。总的来看,刘表满足于保住荆州的地盘,做一个地方割据军阀。 

            孙权方面:经过多年的经营,兼并了东南地区的各个小割据势力,已经稳固地占有了江东的大部地盘。199年又击败了刘表的大将黄祖,势力延伸到了长江的中游地区,最远已经占领了巴丘(湖南岳阳,由周瑜驻守)。200年孙策去世,孙权以20岁的年纪接过了整个孙氏集团的领导权,经过数年的整顿,在208年再次击败了黄祖,重新占领了长江中游的南岸地区。 

            根据军事历史地理学的分析,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西通益州,东连扬州,北进可直达中原地区,是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屏障。自下游进攻荆州很困难,而自荆州顺流而下进攻下游地区则比较有利。因此荆州成为几大军事集团所必争的战略要点。  
 
 



IP属地:四川1楼2008-02-01 16:36回复
    三. 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 

     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 
     战役进程简介: 
     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 
     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 
     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孙刘联合。 
     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 
     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 
     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 

     第三阶段:交战。 
     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 
     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 
     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 
     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 
     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 
     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 
     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 
     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IP属地:四川3楼2008-02-01 16:36
    回复
      2025-08-27 14:05: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 新的观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就局部的赤壁之战而言,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4.5万比3万,曹军占优(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就不是曹军兵力占优了)。但曹军的2.5万水军是新投降的,军心不稳、士气和战斗力都不高,而战斗力强的2万中原陆军又不善水战还得了瘟疫(可能是血吸虫病)。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暂不涉及)。 

       为什么以善于用兵著称的曹操会只带很少的部队去进攻呢?分析原因是: 
       第一, 
       曹操根本不是想与孙权军作战。曹操历来的战法是先挑弱的打。曹操很明白,在当时根本没有战胜孙权军的把握:其自己训练的水军还没有达到实战的水平,仅仅依靠新投降的荆州水军是打不过孙权的(年初,孙权刚刚击败了刘表大将黄祖的水军)。 
       第二, 
       曹操知道,如果不能在刘备弱小的时候将其消灭,必成心腹大患。因此,曹操此次作战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两路夹击江夏的刘备(《三国志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由于刘备仅有1.5万人,加上刚刚在当阳遭到惨败,曹军的两路大军9万人是完全可以将其消灭的。 
       第三, 
       曹操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想到孙权会如此迅速的帮助刘备出头,来迎击曹军的进攻。刘备的防地在孙权的西面,曹军本应先遭遇刘备军,而后才能与孙权部队相遇。根据当时的实力分析以及以后的历史发展,都证明:没有刘备的帮助,孙权凭自己的实力一样能够守住江东的地盘;而刘备如果没有孙权上前挡住曹军,他必然是被消灭或流亡到苍梧之类的偏僻地区,再想东山再起就基本不可能了。这也就是刘备为什么天天派人站在樊口(当时刘备的驻地)的长江边上,盼望着周瑜军早日到来。因为如果是曹军先来,刘备就只能自己与曹军作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 
       曹操为防止孙权可能帮助刘备,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给孙权写劝降书,夸大自己的兵力,企图吓住孙权,使其至少暂时不敢帮助刘备来迎战;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自保;另外曹操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进攻,也是为了赶在孙权帮助刘备之前就将其消灭掉。


      IP属地:四川6楼2008-02-01 16:37
      回复
        曹军在此次作战中损失如何呢?分析认为: 
         第一, 
         曹操的西路有4.5万人参战。此战中,水军2.5万基本全军覆没是没有问题的:战船全部烧光(周瑜烧的加上自己烧的),水军又是新投降的,估计除了被烧、杀死和俘虏的以外,其余的都四散逃命了;2万中原陆军是曹操的精锐,不会溃散,估计被烧、杀、病死、被俘以及逃跑途中践踏而死的有4~5千人,总计3万人。 
         第二,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曹军损失大半即三分之二左右。这与上面的分析很吻合——4.5万的三分之二大约为3万。 
         第三, 
         如果这个“大半”是指曹操全军,那就太不可思议了:首先荆州和北方的防御部队根本就不在作战地域,也就不会有损失;其次,曹操的北路军还没有与孙刘联军交战也不应有什么损失。 
         第四, 
         而如果是曹操全军22万人损失大半,将只剩下7万多人,估计曹操就该得到与前秦符坚一样的下场了。之所以曹军很快又恢复了元气,在荆州和淮南一线打退了孙权军趁势发动的反攻,第二年就再一次大军南下,并在2年后就西进关中消灭了马超、韩遂集团,就是因为赤壁之战并没有对曹操的陆军造成重大的损失。 
         第五, 整个荆州战役的损失还包括:水军的运输船队,以及后来江陵攻防战的损失数千人。 
         所以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实际损失为3万人,整个荆州战役的损失为3.5万人。即使这样,这也是曹操一生中损失最大,失败最惨的一次战役了。 

         为何曹操在损失了3万人后就放弃了南进的想法回北方了呢?主要原因是: 
         第一, 
         曹操撤到江陵后,统计损失发现:进攻江东必须的水军损失了2.5万人,仅剩下不到1万新投降的水军是无法再向江东进兵了。这是停止进攻的最关键原因。 
         第二, 精锐的陆军虽然损失不大,但经过此战发现他们不适合南方的气候和地形。 
         第三, 曹操在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遭此大败,有些心灰意冷。 

         从曹操后来的部署来看,他还是准备积蓄力量后再发动进攻的。根据军事地理学的观点,如果要进攻江东(即长江下游地区),则必须占据荆州的江陵。因为占据江陵,长江天险就不再是下游独有的,而是共有的。而且自江陵顺流而下对下游地区占据地利的优势,这是下游地区所不能容忍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曹仁坚守江陵一年多,而周瑜则一直不停地进攻之原因。 
         其实,这也是后来孙权偷袭关羽的最根本原因:当刘备很弱小时,关羽占据江陵不构成对江东孙权集团的威胁;当刘备占领了四川,具有了与孙权相当的实力时,这种威胁就显现出来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的学者不理解孙权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偷袭关羽,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军事地理学。(决不是因为不娶女儿、抢了一些粮食这等小事,以孙权的胸怀是不会因这些小事与刘备翻脸的)。 
         在曹操决定放弃江陵北撤后,就等于暂时放弃了继续进攻江东的想法。因为襄阳是保卫中原的第一道防线,但不是进攻长江以南地区的理想基地。周瑜在夺取江陵后也不再继续进攻——因为对江东的威胁基本解除了。 
         唯一的疑问:曹操的北路军当时干什么去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曹操的北路军是与西路军协调好的,准备同时到达江夏。由于周瑜军是迎上前来,结果西路军先开始了作战,而北路军还在汉水一带向南开进途中。 
         不过,即使北路军在赤壁,估计曹军也无法赢得胜利,只能是增加部队的损失,因为北路军的水军更弱。而在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水军不行,就等于失去了作战的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了


        IP属地:四川7楼2008-02-01 16:38
        回复
          最后的总结是: 

           整个荆州战役曹军动用了12.5万人的兵力,即: 
           西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2.5万(新降军); 
           北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1万(新降军); 
           荆州防御及后勤部队:2万人; 
           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个方向,1.5万人; 
           (荆州新投降陆军:3.5万,在进行整编中,没有参加作战的迹象,其陆军大将蒯越也不在任何一支部队中,而是被曹操升官调到朝中去了。) 

           整个荆州战役孙刘联军动用了7.5万人的兵力,即: 
           周瑜军团;3万人,其中精锐水军1.5万人以上(用于直接迎战曹操西线兵团); 
           刘氏兵团1.5万人,其中水军近1万人(用于防守曹军沿汉水的进攻); 
           孙权的支援部队2万人(战役预备队); 
           东线防御部队1万多人(分别抵抗曹军的三路牵制性进攻部队)。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参战兵力是西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新投降的荆州水军2.5万人。孙刘联军为周瑜军3万人,刘备军没有参战(仅在曹军撤退时才投入追击)。 

           而得出这一结论的最关键一点,就是曹操带到赤壁的直接领兵的将领太少。只要比较了解军队的指挥体系,就不难明白这一道理。其实,有一些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即曹操带到赤壁的将领(军长、师长)很少,但是由于不太了解军队的指挥体系,还是认为曹操亲自带领到赤壁的是20万多大军。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但仅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役。它只是在一场实力基本相当的战斗中,状态更好的一方击败了另一方而已


          IP属地:四川8楼2008-02-01 16:38
          回复
            不过十五六万 好大的口


            删除|11楼2008-06-21 12:14
            回复
              • 218.75.178.*
              非也,曹军之所以败是因为水土不服和军士染有血吸虫病,绝不是十五六


              12楼2008-09-08 21:36
              回复
                • 60.0.138.*
                好也,说对了


                13楼2009-06-13 2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