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吧 关注:221,151贴子:5,738,502
  • 1回复贴,共1

一张图改变整个世界:美国在中国的北面,而不是东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换个角度看世界

美国在中国的什么方向?东边?错,是北边。
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什么洋?太平洋?错,是北冰洋。
这是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给出的新答案,而且这个答案被中国军方认可了。
这两个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人印象当中的常识误区,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长期使用的地图有关国内发布的世界地图都是横版的,这样看起来从中国飞往美国确实需要跨越太平洋。事实上,一些参与军工科研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误区。
郝晓光破除这个误区的方式,说起来很简单画一个竖版的世界地图。近日,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了郝所主编的《竖版世界地图》。
郝晓光告诉壹读记者,在《竖版世界地图》公开发行之前,其实这份地图已经在多个单位作为国防科研用图内部使用。中国军方开发北斗卫星系统时,采用的就是这份地图,才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失误:一旦有来自美国方向的导弹来袭,挂在太平洋上空的卫星,肯定要比挂在北极附近的卫星更晚看到。


1楼2014-07-21 17:13回复
    《竖版世界地图》改变国家计划
    “这明显有问题”。
    2006年10月,在一次测绘行业的学术年会现场,一名发言专家正在台上介绍北斗卫星系统的布局方案。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开发的类似于GPS的全球定位系统,军事意义重大。
    郝晓光向壹读记者回忆道,当时这位专家说,由于卫星发射和运行成本问题,北斗二号优先选择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太平洋被重点考虑,卫星覆盖范围也将越过中国国界向东延伸达5000千米,因为这关系到“中美军事较量”。而向北延伸覆盖,只涉及覆盖到中国版图的最北端。
    郝晓光当时急了,也顾不上专家的面子,站起来就予以反驳。一下子,全场鸦雀无声。
    这次会议聚集了200多位领域内的专家,郝晓光被安排在第四个发言。在等待发言的一个小时里,他临时修改PPT,将演讲内容改为《<北半球版世界地图>的军事意义》。“方案严重忽略了北冰洋的重要性”,郝晓光在专家报告后第一个提问,“美国在中国的北面,而不是东面”。
    在郝晓光看来,北斗二代覆盖范围的决策主要依据传统横版世界地图展现的中美地理位置。在横版地图上,中美两国位于太平洋两岸,连接两国的最短线路要跨越太平洋。事实上,两国之间的最短线路要横穿北极。
    所以郝的建议是,北斗系统应该向北覆盖面积更大的信号,而不是将更多的卫星挂在太平洋上空在传统的横版地图上,由于北半球被拉成一条长长的细线,北极地区被切断,那条最短的线无法在地图上呈现。
    与横版地图以经线切割地球的方式不同,郝晓光编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以北纬15度为切线,投影到平面上的北冰洋被完整保留。从地图上看,原本是世界边缘的北冰洋成为被欧、美洲国家包围的“地中海”。
    本着距离最近原则,这条线路很可能被用做战时的导弹飞行路线。郝晓光在论文中提到,北斗二代是为了战时当美国GPS系统对我国失效时用于我军战略武器的导航,所以北斗二代覆盖范围向北扩展,关系到国家安全。


    2楼2014-07-21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