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吧 关注:278,936贴子:6,178,473

【申精】中国象棋中,马和炮谁的威力更大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象棋中,马和炮谁的威力更大些?


IP属地:浙江1楼2014-07-19 12:34回复
    一、首先,从子力的攻击与防守方面来说
    马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攻击8个交叉点,与其他三种进攻的棋子走法都不一样。车、炮、兵(卒)都走横直线,而马走的是斜线,可见马的走法比较特殊,是攻击强子车的理想伙伴,也是实施捉双、抽将的理想角色。马能独立进攻,而炮不能。炮是必须依靠炮架攻击对方,也就是隔子打子,说明炮的攻击是有前提的。在开局阶段,炮在后为先,炮如果轻发,则会显得软弱而无力。到了中局后期,进入残局后,这又成了致命的弱点,炮架越来越少,炮的威力也越来越小,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简化一下棋盘,帅马对将炮虽然也是和棋,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将炮永远是被动受攻的一方。如果双方加入一枚车,有马的一方会大优。
    从防守方面来说,也是马的作用强于炮。马可以防守8个点位,在开局一步上马就可以防住两个弱兵,对方的炮也只能蓄势待发。同样,炮最多只能防住4个点位,开局炮基本上防不住兵(双方不会走炮进一),还是要靠马来防守。炮的强防(扁担炮)也会大幅削弱炮的攻击性。在实战对局中,不管是跳边马还是三路七路马,都可以防住对方的二路八路车下底攻击。
    二、其次,从棋局的进程来说
    马初期在兵线压制的时候是防守要子。开局最常见的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反宫马都可以看出在炮主攻,马主防的能力方面是不相上下的。开局双方争夺的是一个子力活动的空间优势。但炮不能轻发,马也切忌轻渡河口。所以说有些人讲的开局炮优于马其实是个误区,双方的司职不一样。到了中局残局,马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就像高手一般都不显山落水,等到真正给你一击的时候,你才明白其中的厉害。中残局子力少,马腿灵活,马从防守转入进攻。卧槽马、挂角马、钓鱼马、八角马、拔簧马、白马现蹄、双马饮泉等等,马可以说是八面玲珑。而此时炮受制于炮架减少效力大幅降低。马此时是捉双抽子的有力武器,可以说是残局一马胜半车。一个象棋高手,往往取决于中残局的功底,而中残局的往往是用好一个马。常常可以看到,象棋大师对马的运用颇有心得,而新手喜欢炮的直来直往。
    三、最后,从子力间的配合来说常见的子力配合有,马炮残局,车马炮残局,车马残局,车炮残局,马兵残局等,有些是围绕对方的缺士缺相展开对应的攻击。象棋子力间是互相联系的,所以说是独子难成势。马在这时往是打开局面者。因为马特殊的走子方式,可以使对方的将走到不舒服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我方的攻击。炮此时司职于局面控制者,在进攻方面要稍弱于马。到棋局最后胜负取决于一个兵的时候,马兵局面优于炮兵局面。


    IP属地:浙江2楼2014-07-19 12:35
    收起回复
      2025-08-30 03:1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众所周知,炮的移动速度、移动距离,以及攻击覆盖面都远远大于马。而马因为有蹩脚规则,很容易被困,有句老话“马逢边必亡”就很形象地指出了马的弊端。如果设计一种马炮对抗棋: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一方有十六颗马,另一方有十六颗炮,绝对是炮方获胜——说明炮的实力确实在马之上。
        其次,从中国象棋的整体设计来分析。棋盘上的双士、双象、五兵就是为了炮而设计的——有了这些天然的炮台,炮的威力必然能发挥得更加充分!反之,双士、双象、五兵的设计,正好削弱马的力量,让马处处受阻。这在开局、中局阶段更加明显。所以开局时一般是不愿意用炮去兑换马。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到了残局,马的力量不就可以充分发挥了吗?话虽这么说,但残局占全局的比例能有多少呢?我相信绝大部分爱好者都是更加重视开局和中局吧。此外,由于象棋的整体设计偏向于助炮压马,所以,先用马去兑子也比先用炮来兑子占的比例要高。大家为什么更倾向先损失马而不是先损失炮?这足以说明炮比马价值高。
        再次,从对局统计的角度来分析。201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可说是代表着当今最高水平。在这次比赛的众多对局中,最后由炮和其它棋子合作(不包括马)将死对方的对局共有19盘,而最后由马和其它棋子合作(不包括炮)将死对方的对局只有14盘。当然,还有23盘对局是既有马又有炮的将杀局面。这说明,马和炮是有机整体,可以而且也需要互相配合。但很明显,19比14,再次说明炮的作用比马略高。也许你会质疑统计数量不够,那么2012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是11比6,其它年份也如此,都显示出炮比马略强。


      IP属地:浙江3楼2014-07-19 12:36
      回复
        中国象棋中马是一枚较难运用的子力,但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独特的小斜线走法,脚踩八方。从开局的步步为营,到后来的惊心动魄,杀敌致胜。反观平炮,开局貌似灵活,随着棋局进展,受制于炮架减少,能力下降成不争事实。
        然而炮移动速度快、灵活,攻守兼备,在进攻方面,中象的抽将得子主要由炮完成,利用炮的闷宫战术闪击得子在对局中常常出现,还有中象最常出现的杀法铁门铨由炮参与;在防守方面,关键时刻、局面威急时在前方的炮可以一步棋退回底线和次底线防守,常能使己方转危为安!相同情况下前方的马鞭长莫及,要花几步棋才能回来防守,在这情况下已经来不及了!俗称远水救不了近火!明显炮的作用强于马。


        IP属地:浙江4楼2014-07-19 12:39
        回复
          炮退回底线是防车的下底进攻,炮退回次底线是防马的卧槽。说明这两枚子力具有极强的攻击力,事实也正是如此。单马卧槽就产生极大攻击力,不要说车马配合,将马配合。马的叫将攻击能够彻底破坏对方的防守阵型,或逼对方出将,又或上将从而轻易夺士。单炮的话,能进攻,但很难破坏对方的防守阵型,这一点上炮确实不如马。铁门栓是车炮配合,需形成架中炮,底线叫将的特定阵型。而车马配合更加灵活,马挂士角,卧槽,钓鱼马。马的进攻能力相比炮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对局过程中炮比马更能破坏对方阵型,为了应付炮参与的抽将,对方基本就是支士或出将帅。本人认为车炮配合更灵活,车炮都是远程攻击棋子,纵横千里,对局过程常能形成电闪雷击之势,而马移动速度慢,配合过程中往往跟不上车的节奏。故车马配合远比不上车炮配合。炮的攻击十分精彩,重炮、天地炮、夹车炮、炮碾丹砂。防守能力炮比马高一档次,大部分的防守残局如果是马基本要输棋,如果把马换成炮则多数和局。综上所述,炮比马强!


          IP属地:浙江5楼2014-07-19 12:40
          回复
            现在我从全方面客观比较马炮价值问题:
            移动速度比较:炮系长距离、远程线性射击兵种,马系中距离、点壮兵种,炮的移动速度明显比马快,兵贵神速,进攻速度决定棋局形势,从这点比较炮优于马。
            控制点比较:炮最多可控制15点,马最多控制8点,明显炮控制的点球比马多。
            缺陷比较:炮进攻需要炮架,马有蹩脚的限制,但中象的士象兵就是炮天然的炮架,甚至将帅都可以做炮架,而马被蹩脚时动弹不得,对局过程中马就是被攻击的目标,可以看出马缺陷比炮严重。
            防守比较:炮的防守力比马高几个档次,举例说明,单车例和炮双士,但单车例胜马双士,车高兵例和炮士象全,单车高兵例胜马士象全,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必一一例举。
            进攻比较:炮在对局过程中经常出现闪击、抽将、牵制、闷宫的进攻手段,在残局有士象的情况下,炮士能胜双士,而马不能胜,炮士能胜单象,而马不能胜,对方辩友总是纠结于马能胜单士而炮不能胜,但总是忽视有士象配合的情况下炮的攻击力比马大,对局实例中毕竟没士象残局的比例很小。
            开局、中局比较:开局阶段炮灵炮活多变,进攻手段多样,当头炮,巡河炮,有“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之说,而马出动困难,经常被车攻击压制,无奈之下只好屯边或者窝心,有“马入中宫,老将发晕”之说,中局阶段,由于炮灵活、速度快,炮可以选择中路、底线,肋线进攻,或者占据防守要点,而马速度慢,加上蹩脚限制,攻击力没得到充分发挥,明显炮的开、中局作用明显比马好。


            IP属地:浙江6楼2014-07-19 12:41
            回复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马胜于炮的分析:
              进攻分析
              单兵的作战能力 “独马踩无棋”,马孤将可以胜对方单帅,而炮不可以。同样没有限制的情况下,马比炮灵活。残局常常可以看到双马兵对双炮兵,双炮方陷于防守。双马方破对方士象的能力强于炮。
              作战半径 马的作战半径为八方,相当于一个正圆。炮的作战半径为四方。马的作战面领先于炮。
              作战限制 马的作战限制为蹩马腿,炮的作战限制为必须依托于炮架。马憋一条腿少两个攻击点,炮缺一个炮架少一个攻击点,两者相当。开局马憋腿点多,炮炮架多,炮优于马。残局马憋腿点少,炮炮架减少,马优于炮,全局两者相当。
              攻击线路 炮中线底线的攻击力强于马,马士角,卧槽的攻击位强于炮,两者炮略优。
              移动速度方式 炮快于马,马诡异的小斜线的移动方式优于炮,两者相当。
              防守分析
              对其他子力的防守 受益于马的八个点状小斜线跳跃位,弱势兵种兵、士、象,将的受护面大。特别是开局兵的防守,主要是靠马完成的。而炮是进攻重子,却不是防守重子,马优于炮,特别是残局进入一兵定胜负的时候,马先期的作用显现无疑。
              对进攻子力的防守 防守中炮,防守三路七路炮,防守二路八路车,防守巡河肋车。马都可以通过运子完成。马的防守作用优于炮
              防守体系的形成 屏风马,反攻马,拐角马。防守体系多数是通过马完成的。
              棋局的防守 开局马进攻能力弱于防守能力,残局马进攻能力强于防守能力。炮正好相反,全局两者相当。
              棋局的进程分析
              开局兵线压制,炮台多,炮好使,而炮台对于马来说是碍子,马通常跳不动。所以说马在此时主防。对兵线的防守,对对方强子攻击路线的防守。开局炮强于马
              中局兵线打开,马参与到进攻,马炮两者相当
              残局棋盘空旷,“残局马胜炮”,可见在残局中,马会比炮好。一般来说马比炮灵活,比如:一方是马双兵士象全,另一方是炮双卒士象全;这样的情形肯定是有马的一方占优。
              综合以上分析,马略优于炮好


              IP属地:浙江7楼2014-07-19 12:42
              收起回复
                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19 12:43
                回复
                  2025-08-30 03:0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贴完美收关!!


                  IP属地:浙江9楼2014-07-19 12:44
                  收起回复
                    申精!!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7-19 12:46
                    回复
                      炮马争雄三百年,平分秋色楚河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19 13:43
                      收起回复
                        炮的防守不比马弱,如车和炮双士(马不能),车和炮双象(马很难守和),马炮胜马士象全(炮和),车兵和炮士象全(马难和)......还有不少此类残局,以马易炮不能赛季的例子


                        13楼2014-07-19 14:08
                        回复
                          总得来说前期炮,后期马,具体还得看情况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19 14:18
                          收起回复
                            太长。。


                            IP属地:河南17楼2014-07-19 14:21
                            回复
                              2025-08-30 02:5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太长不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7-19 1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