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孤独了不止百年。
“我们属于地狱。”
“如果地狱不收容我们呢?”
李斯特的脸上始终带着似笑非笑的嘲讽,看着在挣扎中溃不成军的路易。他们蜷缩在阴暗肮脏的角落里,为着刚刚被自己烧毁的家园凭吊或是惋惜,无处可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渐渐触摸到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被无数艺术作品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孤独母题,在这里通过几个游离忧伤的非人类灵魂再现。在那个没有生也没有死的人间天堂地狱边缘地带,在那些永远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吸血鬼身上,在一个时代叠着一个时代的永生的恐惧里,孤独是这样有着被压抑的咆哮的力量的。李斯特的语气带着满不在乎的调侃,或者还未意识到这种身份架空带来的游离感,又或者早已被孤独抽空了灵魂。
《夜访吸血鬼》和恐怖无缘。
正如路易描述他刚变成吸血鬼时的感受,为夜色令人惊艳的美丽而泣。无论黑夜或者鲜血,无论邪恶的眼神或者苍白的肤色在影片中都被镀上了诗一样的美好与忧伤,宛如一朵静静盛开水中的蓝色莲花,有着易碎的诱惑与温柔的邪恶。我分不清注视着他们有些阴柔邪恶的眼神时心中更多的是对嗜血的恐惧还是真诚的感伤,有时甚至很不人道地觉得,那些死在他们尖牙利齿下的无辜人们(多数是相貌俊美的男女)临别人间时有着何等飘飘欲仙的柔情与快乐。缓慢地失血地死,渐渐地从温热而至冰冷,充分感受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在时光里,于是夺人性命和失去性命的,一起在快感里颤抖。
影片以吸血鬼及鬼域生活为着力点,传递的却是充满矛盾挣扎与哲学意味的人性世界,对影片来说,吸血鬼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被艺术选中所认为是合适的载体(当然,这个主要是小说的功劳,是莱丝的灵光创意,不过这里暂且只说电影),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因为他们的边缘生活,因为他们的生命从这个世纪延续到那个世纪,所以他们能感人所不能感,知人所不易知,而孤独这样一份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又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我相信每个吸血鬼都会读心术,唯存活时间长短而使资历略有差别而已,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经验整合能力及此能力得以不断完善和发挥的环境优势。他们嗜血、冷漠、残酷;他们同样忧伤、寂寞、恐惧,影片完成的是一段童话式的交织着悔恨与深情的呓语,让我们看到一种比生命本身更有震撼力的体验。
阿曼德说自己是一个活了四百年的吸血鬼,自己已经无法从周围的吸血鬼身上看到新鲜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反应,他们和他一样,日复一日地活着,不断地告别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失去。看到这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两个星期前看到的LAIN写的《永生之恐惧》,当时还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未想是吸血鬼绝望的永生让我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受。是的,活到生命里充满了恐惧,活到自己完全厌倦,活到周围没有一个自己熟悉的爱人,活到没有一张脸认识自己……甚至不知道,此时真实的是自己周围的环境,还是自己。那句台词甚好:
“没有你我会死。”
“你已经死了,你只是借我重生。”
路易拒绝了阿曼德,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个早已成为虚幻的存在的阿曼德。其实路易自己亦明了,被李斯特变成吸血鬼的那一天他已经从一个真实的存在变成一个虚幻的存在,克罗蒂亚让他的灵魂和感情一起重生,然而阿曼德的优柔寡断却害死了她。
孤独是时间和空间,肉体和灵魂的双重体验,故事从孤独开始,到孤独结束,当被情节吸引的好奇感渐渐退去,影片弥漫的孤独意味却令人窒息地压上来。周国平在他的哲学随笔中曾说,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低限度的绝对孤独的时刻,那便是睡眠。然而影片中所酝酿的孤独却更甚于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归属,睡眠如此短暂,吸血鬼的孤独,却无穷无尽,无依无靠,终年游荡,变成催折每一个灵魂的酷刑。他们是被抛弃的一群,像路易说的,被抛弃在生与死的边缘。结局最后的孤独是路易自己选择的,他几乎用了毁灭吸血鬼世界的方式,他也没有留在衰弱的李斯特身边。
“我们属于地狱。”
“如果地狱不收容我们呢?”
李斯特的脸上始终带着似笑非笑的嘲讽,看着在挣扎中溃不成军的路易。他们蜷缩在阴暗肮脏的角落里,为着刚刚被自己烧毁的家园凭吊或是惋惜,无处可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渐渐触摸到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被无数艺术作品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孤独母题,在这里通过几个游离忧伤的非人类灵魂再现。在那个没有生也没有死的人间天堂地狱边缘地带,在那些永远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吸血鬼身上,在一个时代叠着一个时代的永生的恐惧里,孤独是这样有着被压抑的咆哮的力量的。李斯特的语气带着满不在乎的调侃,或者还未意识到这种身份架空带来的游离感,又或者早已被孤独抽空了灵魂。
《夜访吸血鬼》和恐怖无缘。
正如路易描述他刚变成吸血鬼时的感受,为夜色令人惊艳的美丽而泣。无论黑夜或者鲜血,无论邪恶的眼神或者苍白的肤色在影片中都被镀上了诗一样的美好与忧伤,宛如一朵静静盛开水中的蓝色莲花,有着易碎的诱惑与温柔的邪恶。我分不清注视着他们有些阴柔邪恶的眼神时心中更多的是对嗜血的恐惧还是真诚的感伤,有时甚至很不人道地觉得,那些死在他们尖牙利齿下的无辜人们(多数是相貌俊美的男女)临别人间时有着何等飘飘欲仙的柔情与快乐。缓慢地失血地死,渐渐地从温热而至冰冷,充分感受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在时光里,于是夺人性命和失去性命的,一起在快感里颤抖。
影片以吸血鬼及鬼域生活为着力点,传递的却是充满矛盾挣扎与哲学意味的人性世界,对影片来说,吸血鬼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被艺术选中所认为是合适的载体(当然,这个主要是小说的功劳,是莱丝的灵光创意,不过这里暂且只说电影),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因为他们的边缘生活,因为他们的生命从这个世纪延续到那个世纪,所以他们能感人所不能感,知人所不易知,而孤独这样一份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又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我相信每个吸血鬼都会读心术,唯存活时间长短而使资历略有差别而已,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经验整合能力及此能力得以不断完善和发挥的环境优势。他们嗜血、冷漠、残酷;他们同样忧伤、寂寞、恐惧,影片完成的是一段童话式的交织着悔恨与深情的呓语,让我们看到一种比生命本身更有震撼力的体验。
阿曼德说自己是一个活了四百年的吸血鬼,自己已经无法从周围的吸血鬼身上看到新鲜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反应,他们和他一样,日复一日地活着,不断地告别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失去。看到这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两个星期前看到的LAIN写的《永生之恐惧》,当时还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未想是吸血鬼绝望的永生让我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受。是的,活到生命里充满了恐惧,活到自己完全厌倦,活到周围没有一个自己熟悉的爱人,活到没有一张脸认识自己……甚至不知道,此时真实的是自己周围的环境,还是自己。那句台词甚好:
“没有你我会死。”
“你已经死了,你只是借我重生。”
路易拒绝了阿曼德,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个早已成为虚幻的存在的阿曼德。其实路易自己亦明了,被李斯特变成吸血鬼的那一天他已经从一个真实的存在变成一个虚幻的存在,克罗蒂亚让他的灵魂和感情一起重生,然而阿曼德的优柔寡断却害死了她。
孤独是时间和空间,肉体和灵魂的双重体验,故事从孤独开始,到孤独结束,当被情节吸引的好奇感渐渐退去,影片弥漫的孤独意味却令人窒息地压上来。周国平在他的哲学随笔中曾说,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低限度的绝对孤独的时刻,那便是睡眠。然而影片中所酝酿的孤独却更甚于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归属,睡眠如此短暂,吸血鬼的孤独,却无穷无尽,无依无靠,终年游荡,变成催折每一个灵魂的酷刑。他们是被抛弃的一群,像路易说的,被抛弃在生与死的边缘。结局最后的孤独是路易自己选择的,他几乎用了毁灭吸血鬼世界的方式,他也没有留在衰弱的李斯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