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时代吧 关注:11贴子:370
  • 4回复贴,共1

百年孤独——吸血鬼的美丽忧伤(BY若若lulu)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们孤独了不止百年。 

“我们属于地狱。”

“如果地狱不收容我们呢?” 

李斯特的脸上始终带着似笑非笑的嘲讽,看着在挣扎中溃不成军的路易。他们蜷缩在阴暗肮脏的角落里,为着刚刚被自己烧毁的家园凭吊或是惋惜,无处可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渐渐触摸到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被无数艺术作品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孤独母题,在这里通过几个游离忧伤的非人类灵魂再现。在那个没有生也没有死的人间天堂地狱边缘地带,在那些永远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吸血鬼身上,在一个时代叠着一个时代的永生的恐惧里,孤独是这样有着被压抑的咆哮的力量的。李斯特的语气带着满不在乎的调侃,或者还未意识到这种身份架空带来的游离感,又或者早已被孤独抽空了灵魂。 

《夜访吸血鬼》和恐怖无缘。 

正如路易描述他刚变成吸血鬼时的感受,为夜色令人惊艳的美丽而泣。无论黑夜或者鲜血,无论邪恶的眼神或者苍白的肤色在影片中都被镀上了诗一样的美好与忧伤,宛如一朵静静盛开水中的蓝色莲花,有着易碎的诱惑与温柔的邪恶。我分不清注视着他们有些阴柔邪恶的眼神时心中更多的是对嗜血的恐惧还是真诚的感伤,有时甚至很不人道地觉得,那些死在他们尖牙利齿下的无辜人们(多数是相貌俊美的男女)临别人间时有着何等飘飘欲仙的柔情与快乐。缓慢地失血地死,渐渐地从温热而至冰冷,充分感受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在时光里,于是夺人性命和失去性命的,一起在快感里颤抖。 

影片以吸血鬼及鬼域生活为着力点,传递的却是充满矛盾挣扎与哲学意味的人性世界,对影片来说,吸血鬼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被艺术选中所认为是合适的载体(当然,这个主要是小说的功劳,是莱丝的灵光创意,不过这里暂且只说电影),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因为他们的边缘生活,因为他们的生命从这个世纪延续到那个世纪,所以他们能感人所不能感,知人所不易知,而孤独这样一份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又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我相信每个吸血鬼都会读心术,唯存活时间长短而使资历略有差别而已,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经验整合能力及此能力得以不断完善和发挥的环境优势。他们嗜血、冷漠、残酷;他们同样忧伤、寂寞、恐惧,影片完成的是一段童话式的交织着悔恨与深情的呓语,让我们看到一种比生命本身更有震撼力的体验。 

阿曼德说自己是一个活了四百年的吸血鬼,自己已经无法从周围的吸血鬼身上看到新鲜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反应,他们和他一样,日复一日地活着,不断地告别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失去。看到这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两个星期前看到的LAIN写的《永生之恐惧》,当时还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未想是吸血鬼绝望的永生让我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受。是的,活到生命里充满了恐惧,活到自己完全厌倦,活到周围没有一个自己熟悉的爱人,活到没有一张脸认识自己……甚至不知道,此时真实的是自己周围的环境,还是自己。那句台词甚好: 

“没有你我会死。”

“你已经死了,你只是借我重生。” 

路易拒绝了阿曼德,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个早已成为虚幻的存在的阿曼德。其实路易自己亦明了,被李斯特变成吸血鬼的那一天他已经从一个真实的存在变成一个虚幻的存在,克罗蒂亚让他的灵魂和感情一起重生,然而阿曼德的优柔寡断却害死了她。 

孤独是时间和空间,肉体和灵魂的双重体验,故事从孤独开始,到孤独结束,当被情节吸引的好奇感渐渐退去,影片弥漫的孤独意味却令人窒息地压上来。周国平在他的哲学随笔中曾说,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低限度的绝对孤独的时刻,那便是睡眠。然而影片中所酝酿的孤独却更甚于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归属,睡眠如此短暂,吸血鬼的孤独,却无穷无尽,无依无靠,终年游荡,变成催折每一个灵魂的酷刑。他们是被抛弃的一群,像路易说的,被抛弃在生与死的边缘。结局最后的孤独是路易自己选择的,他几乎用了毁灭吸血鬼世界的方式,他也没有留在衰弱的李斯特身边。 



1楼2005-08-16 16:13回复

    李斯特的一颦一笑都吸引我。 

    这么描述有些可笑,然而事实如此,我发现自己对此类男人相当没有抵抗力,不是他们的色,而是他们的独特的混合气质。这个男人(或者说这个吸血鬼)高贵优雅,有着狂放不羁的端庄和自信张扬的阴柔。他的眼神时而冰冷邪恶,时而俏皮活泼,他的手指可以轻灵地跳跃在琴键上,也可以瞬间扭断一个人的脖子。他暴怒时有着肆意挥洒的生命力,他温柔时有着不可抵挡的渗透力,然而他可悲,因为他的生活里没有爱。他得意霸道地操控着一切,常常流露出属于一个吸血鬼的正常的不露声色的残暴,他不可侵犯,始终昂着高高的头,他时常牵起嘴角浅笑,眼神是谐谑的意味深长。 

    他选择了在人间万念俱灰的路易为自己的伴,却发现他灵魂深处的不安与不受控制如此强烈,因为他不愿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吸血鬼,因为他无助而徒劳地背叛自己的天性。他残存的人性的悲悯和善良让他始终与正常的吸血鬼世界若即若离,而我认为这种若即若离给了李斯特恐慌。 

    前晚还和安安说笑现在影评都能评出千奇百怪的论题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突然发现我在这里也要提一个观点。《夜访吸血鬼》片中所表达的“情”的含义相当含混,很难说李斯特对路易的操控,路易对李斯特的依赖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似友非友,似亲非亲,我甚至也觉得这是一种爱情的隐喻。两个男人的气质和外貌都呈现令人惊艳的兼具两种性别的美,所以他们这一对组合似乎也暗示着两种感情,友情和爱情的共生同在。扯出去了,这个问题不说太远,就此打住,继续说我的李斯特。 

    李斯特怕失去路易,于是为了化解他的内疚,他固执地把被路易吸血而死的克罗蒂亚变成了吸血鬼得以重生和他们在一起。然而因为他的冷漠与自私,因为他对吸血鬼这一身份的狂热与忠诚,他亲手造就的两个人越来越远离他越来越远。我一直那么坚持地相信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片别人不能触摸的柔软之处,我不想为这种坚持找证据,也不试图说服任何人,我只是这么相信着,在李斯特冷漠而残忍的表现下,他有他的温柔和脆弱,他有他的始终没有被激发的爱。作为一个吸血鬼,他只是很努力很用心地生存着,在吸血鬼的世界里活得像样。他没有错,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善恶,就像大自然物竞争天择也没有善恶一样。当路易向他说出“原谅我对生命仍有敬意”时他只是冷冷地丢下一句“鸡很快会吃完的”,一个适应了的吸血鬼和一个没适应的吸血鬼的冲突与互相伤害。 

    因为坚信他的柔软,于是心痛于他的脆弱。克罗蒂亚骗他喝下死人的血,然后将虚弱中的他杀死,我一直记得那个鲜血蔓延的场面,一直蔓延到女孩子的脚下以至于她不得不让路易把她抱起来。他没死,沉入密西西比河中时鳄鱼的血救活了他,然而他面目全非。 

    那一段每次看到都心痛彻骨。他寻仇而来,可怕至极,苍老丑陋阴鹜,然而帏帐后突然传出钢琴声,李斯特在震怒中忘情而弹,颤抖而虚弱的声音在琴声中无限忧伤: 

    “路易,这手上还握着一条生命……”镜头转至在琴键上的双手,这完全是一双可怕的,腐烂的,枯瘦的,魔鬼的手,然而就在这双手上,美丽的琴声源源不绝。 

    说实话,我没有很明白那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只是又一次隐约又固执地觉得他心灵深处的伤痛与孤独。无法爱,也无法拥有爱。 

    跳出来,说说电影本身。 

    影片虽然浪漫抒情,个人觉得无论主旨还是电影叙事都非常文艺,但同时又是充满力度的。画面与情节的衔接不但自然而充满一种速度与力量带来的快感,就像我传给安安看的那段话,看美国片就是不会乏味,不会睡着。无论抒情的力度还是情节发展的力度都拿捏地恰到好处,带来充分的因为各在其位的一张一弛而引起的观看快感。 

    演员都很出色,汤姆克鲁斯富有张力的表演几乎征服我,而布莱德彼得拥有“生来温柔的双眼”,他的每一次挣扎都让人不忍。然而最令我吃惊是那个十二岁的女孩(演员名字太长,记不住),影片中一次次狂怒地爆发,一次次对人性对世界对爱的质问,很难相信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演来会是如此行云流水,让人叫绝。 

    行文至此,我也算对自己的热情有了交待。

    


    2楼2005-08-16 16:13
    回复
      2025-08-21 01:1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哪个蜘蛛侠的女友,长大了,感觉平淡了很多.


      3楼2005-08-20 17:07
      回复
        是啊,有此同感


        4楼2005-11-07 18:26
        回复
          是啊,很好看,,,,原著小说也很不错的,,建议楼主有空找来看看


          5楼2005-12-05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