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练习吧 关注:48贴子:716

(论语)每天学一条论语那么积累下来的知识就是很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学而》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13 23:30回复
    【原文】
    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13 23:34
    回复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13 23:38
      回复
        插一个
        ◢ ████ ◣
        █ >_ <█
        ╰—┰—╯
        ┕█┙
        ‖ ‖
        @( ̄- ̄)@我是萌萌的小尾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14 06:39
        回复
          好晕


          7楼2014-07-14 16:38
          回复
            【原文】
            3。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16 14:53
            回复
              【原文】
              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7-16 14:56
              回复
                挺好的
                ▌╭(⊙o⊙)╮这间屋子据说有鬼哎~
                ▌(づ ̄3 ̄)づ 什么嘛,根本什么都没有嘛
                ▌∑(っ °Д °;)っ嗯?阿嘞!怎么回事!?
                ▌っ °Д °;)っ喂…喂!别拉我啊!
                ▌°Д °;)っ啊啊啊,有鬼!救命啊!
                ▌≤)o 有人吗 救我呀!
                ▌o 救…
                ▌……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16 19:52
                回复
                  我先收藏着
                   ╭══╮ ┌═════┐
                  ╭╯让路║═║水军专用车║
                  └══⊙═⊙═~----╰⊙═⊙╯
                   ╭══╮ ┌═════┐
                  ╭╯让路║═║挽尊专用车║
                  └══⊙═⊙═~----╰⊙═⊙╯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16 19:52
                  回复
                    毕竟这么多记下来不容易……
                     ╭══╮ ┌═════┐
                    ╭╯让路║═║水军专用车║
                    └══⊙═⊙═~----╰⊙═⊙╯
                     ╭══╮ ┌═════┐
                    ╭╯让路║═║挽尊专用车║
                    └══⊙═⊙═~----╰⊙═⊙╯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16 19:53
                    回复
                      【原文】
                      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16 20:37
                      回复
                        【原文】
                        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7-16 20:39
                        回复
                          【原文】
                          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7-16 20:40
                          回复
                            【原文】
                            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7-16 20:41
                            回复
                              【原文】
                              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7-16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