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功效:既可以语言般地传情达意,又可以用超越语言的表现方式抒发情感,有言道"言之不竭则咏之,咏之不竭则手舞足蹈".即使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甚至完全没有学习过音乐知识,人类也会本能地从音乐中领悟到其表达的意境,比如丰收锣鼓的欢快和喜悦;宗教音乐的神圣;丧葬音乐的哀伤等.连襁褓中的婴儿也听得懂妈妈通过摇篮曲传达出的爱.因而音乐逐渐成为人们传达丰富细腻感情信息的载体和相互沟通的途径.如果经过训练,积淀和升华,音乐技能或表达手法达到了一定的高深境界,那就需要知音了.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音乐家叫俞伯牙,他的琴艺非常精湛,但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不多.俞伯牙遇到一位叫钟子期的人,便弹曲给他听,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两人于是成为生死之交.后来钟子期故去,俞伯牙毅然摔琴谢知音,这已是众人皆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