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水,发源于汉中市留坝县紫柏山南麓黄花坪,初名正河,汇入八庙河和冷峪河,西南流至勉县张家河后称黑河;再向南流至略阳黑河坝,接纳西源白河后始称沮水。继续东南流,至沮水新铺坝汇于汉江(古称漾水,发源自宁强县嶓冢山。《尚书·禹贡》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之说)。
沮水是略阳县东部地区最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曾被作为汉水的古北源,发源于东浪谷,又称为沔水。《汉书·地理志》载:“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说文解字》曰:“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水经注》载:“沔水一名沮水”。关于其名称问题,清代段玉裁对此详细解释曰:“析言之沮、沔各为一水,浑言之,则或统呼沮,或统呼沔”。由此看来,沮水和沔水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名称而已。 关于“沮水”一词的意思,《诗·魏风·汾沮洳》云:“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疏:“沮洳,润泽之处”。由此推测,可能是沮水所流之处,为低湿之地的缘故,这和“沔”字的意思也很接近。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加强对陇右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在沮水边置沮县,属益州武都郡,辖今勉县西部及略阳的东部地区。其故址在今勉县西北30公里茶店镇北,沮水河北岸的沮水坝,西距略阳一百余里。《略阳县志》载:“沮县故基,在县东一百一十里沮水河侧”。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氐人杨盛废沮县,在此地设护军,二十年(395)复置沮县。义熙五年(409),废益州武都郡及沮县,置武兴县,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州、郡、县治都在今略阳县城处,以后在原沮县所在处设沮水戍,作为武兴郡的东部防守重地。
沿着沮水,有一条古道,称为沮水道,详情参见:http://user.qzone.qq.com/420696085/blog/1404641593
沮水是略阳县东部地区最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曾被作为汉水的古北源,发源于东浪谷,又称为沔水。《汉书·地理志》载:“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说文解字》曰:“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水经注》载:“沔水一名沮水”。关于其名称问题,清代段玉裁对此详细解释曰:“析言之沮、沔各为一水,浑言之,则或统呼沮,或统呼沔”。由此看来,沮水和沔水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名称而已。 关于“沮水”一词的意思,《诗·魏风·汾沮洳》云:“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疏:“沮洳,润泽之处”。由此推测,可能是沮水所流之处,为低湿之地的缘故,这和“沔”字的意思也很接近。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加强对陇右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在沮水边置沮县,属益州武都郡,辖今勉县西部及略阳的东部地区。其故址在今勉县西北30公里茶店镇北,沮水河北岸的沮水坝,西距略阳一百余里。《略阳县志》载:“沮县故基,在县东一百一十里沮水河侧”。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氐人杨盛废沮县,在此地设护军,二十年(395)复置沮县。义熙五年(409),废益州武都郡及沮县,置武兴县,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州、郡、县治都在今略阳县城处,以后在原沮县所在处设沮水戍,作为武兴郡的东部防守重地。
沿着沮水,有一条古道,称为沮水道,详情参见:http://user.qzone.qq.com/420696085/blog/140464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