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虫要点 以下内容为本人收藏近年来几位前辈发表在蟋蟀网上的经典论述,对初学者大有裨益,发出来以飨虫友。一、36 不选
1,色不纯,五色俱全,杂。
2,虫有四起;起油,起光,起滑,起色(早秋此类非嫩即废)。
3,色重叠(解释部分没听清)。
4,色昏,暗,肚子白而胖,多为大棚虫。
5,笼型过小
6,头小且不起角,项不套头,牙再大不选。
7,头大项宽,短身尾尖,一触即败(宁阳此类最多)。
8,斗丝歪曲。
9,粗细斗丝,废虫多(宁津乐陵较多)。
10,顶门脑盖对半开(应该3/7开,2/8开最好)。
11,耳大(指斗丝长度一般或超短,比耳朵短了许多)。
12,脸红(白牙,淡黄牙尤忌)。
13,眼角低(须也必低)
14,光皮项。
15,项宽不长,项眼大而深(项要长,宽短无用)。
16,牙色不干净,无光(牙以有光为好特别忌讳白牙根)。
17,须细而软弱(牙必弱)。
18,…?他漏讲了
19,前抱爪铺不开(弱相之典型表现)。
20,起翅摩嚓无力(与叫声大小无关,是力弱的表现)。
21,起叫不露虫背(底板差,即使大翅也要起翅高)。
22,膏药迹过显。
23,肉节粗(与肉色无关)。
24,落翅后翅尖不贴尾背(大翅最忌)。
25,尾粗黑而翘
26,大腿扁薄且敞(扁薄长腿已经不选,更别说敞腿)
27,…?漏讲<br>28,翅不皱,翅纹不流畅,小三角不密(也是底板差)。
29,早秋过分“老相”(伏虫)。
30,整体无突出处,倒有几处欠缺(与平出平生有别)。
31,白肋又粗又短(细长可选)。
32,猪肝牙(红而无黑筋)。
33,斗丝过长,冲顶(不受口)。
34,下草张牙,六爪忙乱毫无步法,抓不住,铺不开。
35,酱色虫,顶门,脑搭,脑盖分不清。
36,样样好,一样缺(老潘很强调这个,明显一个缺陷就不行)。
二、18可选
1,整皮一色(整皮正色最好,太难得)。从头到尾一色,毫无间色。此类耐心养到当令。2,头角分明。小头起角分明可选,头大,圆而无角不选,凶不足。
3,项厚为贵。青虫必须青项(象纯篮墨水),深色黄虫配火盆底项, 深色紫虫配全篮项,
白紫配半截篮项,黑虫项皮在强光手电照射下要隐映蓝光。
4,肉身细糯白透如蚕。此类少见,力大而耐斗。 例外情况有,黄虫配骾肉身,夹力大。
5,,起翅高,近80度为准。这是力大得表现。特别是翅子类,也要求起翅高, 并且收翅要好,贴肉。(关键是,起翅高再加摩嚓有力,光是起翅高还不够)
6,膏药迹要淡而近无。这一点很容易被疏忽,纵观历代虫王大将,绝无此类。
7,六爪抓地有力,铺身好。蛇行慢步为最佳,乃三秋大将。势如奔马者,斗时性急,抢口,但不如前者。
8,尖翅紧包扎。翅长尖贴肉,最好是长衣。落口沉重。
9,鸣如劈竹。此种恶叫声极少,极凶。
10,拖肚。不是真的肚大拖地,而是身材匀称,多为柜台型,行走时肚腹离地很近,斗时 肚腹贴地发力,好比多出一只脚(老潘称7只脚),这也是“暗相”之一。
11,牙硬为王。何谓牙硬,配正之虫,牙必硬。此外,各地有各色硬牙,比如,宁津虫出 “枣红牙”,白虫配带红光的黄板钳,等等。干结起光的牙,硬度都高。
12,“五长”。头,项,身,尾,牙皆比一般长,此类虫初看不起眼,笼型见小。
13,“五短”。大方头显短,项宽显短,身宽显短,方屁股不出翅梢显短.
14,沧州虫阔一草。只要牙色干净,肉细(北虫南相),必为良将。
15,保定石家庄平相虫。虫质与沧州虫相似,笼型更小。所以,只要色正相平就出将。
16,红令门。令门泛红光,中秋更显,宜斗早中秋。
17,油青。杭虫油青为早秋大将。
18,飞翅。宁津乐陵常出大头阔项的飞翅,身轻善飞者力大底板好,待养到飞翅自落可斗。(注意,大肚膘肥者无用,最好是大头阔项披袍)
怎样选宁阳虫
1,色要干结,鲜艳者出身大棚为多。
2,项色淡于翅色,必为嫩虫。(要诀;宁津收头,宁阳收项。宁阳虫项欠缺既无出斗资格)
3,四平相有分量。有太多的人专收大头阔项尖屁梢的,称为笼型大。其实,多为空架子。
(明杰注:去年吴定材讲课时讲到,他当年不懂山东虫,后结识天津行家获指教,
要诀是,在宁阳要收宁津虫,在宁津要收宁阳虫。大妙。)
此类虫的外在表现有; 相比大不大,比小不小,头起角,项达标,六爪够用。再次强调,宁阳虫没有分量不选。
宁阳六大精品
1,红牙白 北方叫血青白麻头。多数生白牙,黄板钳。一旦配上淡红牙,定为将军。
提醒,配黑老红牙,“钨钢牙”,根本不斗。 斗丝特征为粗白浮斗丝。白中决不能带一点点灰色。此为宁阳第一大将。
2,真红 通体血红色,配红牙为王,黄钳为将。此类虫很少有3正以上的,不可因小而弃之。
3,真黑 关键是强光下看项皮,泛出蓝光为正。身型要求大头一条棍,肉身圆壮,配白牙者斗降后,配红牙者斗寒露。
4,茄皮紫<br> 色烙就像上海本地茄子色,要一眼望去头翅一色,短红隐斗丝,此为三秋大将,斗期长。
最好配淡红牙。补充;紫虫在养的过程中,很容易翻爪花。
5,竹叶青 一眼看去,虫身泛出一层“绿色”。一定要配大红牙,半截篮项。此类相貌不大,文行武斗,往往一蹭即胜。
6,正黄<br> 要黄中带点红光。不带红光者低一挡。一定要生大方头,两腮鼓出,麻头开花。六爪粗壮起腊光。以黄肉身为准,白肉略差。最好再配短翅,叫声不太大。
说明,宁阳黄虫与乐陵的黄虫有本质的区别。
以上六种实属宁阳精品,共同的特征就是整皮一色。
宁 津 收 虫 要 点
一, 为什么要到宁津收虫
宁津地处黄河以北,气候极干,且当地农民基本不用农药。地下水含碱(钙?)量大,对牙的硬度有关键作用。
宁津虫看似牙小,实则牙根粗壮。相比较,宁阳虫牙大,但牙根比不上宁津虫,薄。
宁津乐陵虫多数虫色稳定,较少越变越坏。宁阳虫很多情况下,走色明显,养了20多天,变成混色虫。
上次讲到在宁津收宁阳虫,还有一层意思,指这些年有不少宁津的捕手,坐车到济南后,一路往北抓虫到宁津。所以他们的虫既不是宁阳的(但头大身大很像宁阳虫),也不是宁津的。若有头项出众者,且包扎紧有分量且干老的,常常出将。
二, 宁津,乐陵的典型将军
宁津将军
1, 宁津红牙青。
宁津最好的是红牙青。深色的第一,淡色的次之。最可贵的是“枣红牙”,如果再挂黑筋,为牙中第一。白牙,黄板牙也可以。所谓黑老红牙,钨钢牙基本无用。上次讲“宁阳收项”,这次强调“宁津收头”。
宁津虫多数头不大,要是有了大头,特别是大头大笼型天生吊呸,出将多。
宁津虫的项皮总体上比宁阳虫好,表现为“厚,老”。所以要注意收头。
从多年收虫效果看,在宁津只要收到大头大笼型,配干老枣红牙的,必是无敌将军。
问题是,真正的“枣红牙很少,配在深色青虫的就极为少见了。
2, 真白。
宁阳真白为第一,宁津排在第二。配小半截蓝项,红牙最好,黄板牙也行。
(老潘关于白虫没有多讲,只是让我们看他的照片,就是发在网上的大王“红牙白”)。
3, 茄皮紫。
一言带过,指深色紫虫,要养到寒露开毛。
宁津虫的“三不动”
1,色不动。
宁津虫早秋看,色不出众,但养了几十天,色没有大的变化,或者根本不变。
2,体形不动。
宁津虫多干老,不像宁阳虫体形变化大。常常是养到开斗,体形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好像没有收身。
3,食量不动。
宁津虫食量相对稳定。
以上三方面反映宁津虫的底板远远好于宁阳虫。所以,寒露左右,宁津虫的“硬”就有充分发挥。
还要说一遍,宁津虫的色,色从肉生。看翅色,要不油不滑。粗看,跟早秋一样,没变。实为“嫩里老”。(注,28号发给gagami的到此为止)
一般讲,宁津虫笼型都很小,但是,要是看到一身骨头的宁津虫(头,项,六爪全大),必是大将。关键是要能辨别真宁津还是假宁津。
乐陵将军
1,乐陵真黄
乐陵真黄的色并不是金黄色,而是黄里带灰,看上去有点“脏”。不懂的人会认为是混色虫。真正乐陵黄一定是到秋分后才开始慢慢变。黄,经常是黄中带白。特别要注意的是,变成金黄色时已经离老死不远了。
乐陵黄一定要配枣红牙,配正为王。配其他牙要差许多。97年出过一条,柜台型,配黄板钳,虫色为黄中带白,当年无敌。此前还出过一条,为阿八头与另外两人所有。当年老潘出了一条白披,令敌闻风而逃。但最后一场碰到那条乐陵黄,斗了31分钟,无叫判负。半小时后用来替其他人开毛,结果一口一条连胜两条。不过,回家第二天死了。那条乐陵黄后来又胜好几场。所以,乐陵真黄太难得。
2,乐陵的深色面青虫,紫虫也较好,但是长得再好也不能称王。乐陵虫的牙比宁津虫大一点。乐陵的青紫等色虫,只要寒露后令性好,神好,也凶。看起来平平无奇,其他地方的虫还经常输给此类。
大家特别注意,我今天跟大家说,到宁津,乐陵,不要去买披和督,具体原因下次再讲。当然了,对真看的懂的,可以买来早斗。其中披子长得好的,尤其是色好的,可以晚斗。
宁津虫,乐陵虫,秋分收身,缩食的,不能用。以下讲了些宁津乐陵虫的收虫地点,时间。平时养虫不要轻易动荤,因为场子里没有荤。
督和披袍相法2004/5.29 紫禁城
引言;不懂披,督,不能算大养户.宋兴保(盆迷师父,外号宋鸡)于40年代称雄上海滩早秋斗场,靠的就是披与督.秋分前出斗,成绩最好.他还用生毛豆喂虫,把笼型做的很大,前秋没有对手.但是,这种养法寒露后就不行了.
阿八头早年跟宋住的近(宋在上海住在南市),经常讨教,得其部分真传.我爱披督始于50年代起.
1953年,上海出了一条黄督5正3,红花牙超大,出口特快,经常是监板还没来得及叫”交口”,敌虫已败,引起不少争议.62年杭州人送来一条”白披”,15元(当时的高价),特征是生的规矩,半截篮项.此虫霜降开毛,马前无三口之将.当年杨浦决战,火光汉做监板,对手是一条钨钢牙,两重夹后,敌败,无草,白披断了半根须.此虫到立冬还茸嫩如初.从此,我养虫偏爱披督.
披袍,督銮识别要诀
收虫时间:
山东披督一定要在8/20左右出土的才好.干旱年份晚几天,雨水多则早几天.实践证明太早出土的无用的多.立秋前出土的多数无用,而且大棚虫多。
从我的经验来说,古法说披督10不出一,应该是100里出一.
下面谈谈督銮:
1,收督,也要求整皮一色,头看起来小点没关系,只要出角.所谓随身头出角可用.另外,深色督,斗丝一定要开阔.
牙的要求是,本牙就可以,应为督本身是大笼型,看起来是本牙,其实并不比对方牙小,已经够用了。
问题是,对督的开钳要看清.督是早斗虫,属于进攻型打法,所以牙不求太大,但牙型要好,最好是小饭板,快起快落.若是大牙配大饭板,钳形不好的,弃。
牙色以红花牙为第一.白花牙也可以.有很多人只知道要大牙,还一定要牙色好,其实,翅子类,配红花牙最好了.
督的龙形大于披。寒露后不斗,披可以斗晚。
(问,红花牙早秋怎么看)?
答:刚出土没有光,但到出斗时要起光,上面是黑斑紫斑都可以.花牙别的虫不取,翅子类不忌,黄督配红花牙最好。
经常有人说督不会盘斗,我的看法是,督本来就是早斗,靠的是出口快和猛,几口不能解决,要他干吗?
要是碰到黄督配红牙,红花牙,更是早斗的正配.
至于重青,淡青,配白牙,黄板也可以,钨钢牙配山东虫不好.
所以,督的牙色牙型不好,绝无取胜可能.
督的牙齿硬度取决于:
1, 出虫地区环境,土质。
2, 虫色是否与牙色相配
3, 钳形好坏
关于督的包扎,至关重要.督的包扎越紧,质量约好.但是,市场上看得最多的是包扎很松的.关键是看:
1,要露出令门.收虫的时候基本都不露的,空肚子的原因。只要能够贴铃就行(有人就用这个办法,方三位进去看贴铃再买)
2,翅梢小三角一定要紧贴尾背,一点点松和翘起都不行.有松的现象就不凶。
(这一点老潘反复强调,有不少虫粗看翅尖贴肉,细看翘起,不凶,他的形容是,翅梢一定要像钻进肉里去的感觉)
3,翅衣过皱,药迹过显都没用.
4,翅衣纹路过粗也无用
关于听叫声起翅落翅――――――披督难挑在于翅.
1,起叫一定要看到背肉.
2,落翅一定要六爪不动,翅衣不晃.(老潘强调这是看翅子力量,底板的要点)
3关于令门:一定要小令门,微露出翅梢.空令虫只要上背就可以,一令一换雌.有不少督,就是因为贴令问题,看起来很好,斗起来不行,
令很重要.另外,令门细小本身说明是细肉身.善斗.
4关于六爪:抱爪一定要撑开,大腿一定要紧夹.此外.大腿上的毛,要象刺一样,要粗要硬,说明有重口.
总之,督要各部位生好了,为早秋将军.因为督早熟,所以落雌要早,8月底9月初,虫呼雌就落,因其早斗.
披袍特点:
披袍是虫中佳品,能盘能夹,早中晚都有.从级别上讲,与柜台型,海狮型是同级或更高.
此型的特点是包扎更紧,翅尖贴肉.若得到整皮正色,一定为将为王.从地区来讲,乐陵黄披,宁津青披最好.
选披的总诀是,”阔中见长”.说穿了,就是大四平象.要是头型出角,尖翅贴肉,北方叫做”虎头尖翅”,为将军虫王.
牙:黄披配红牙,夹单.若配黄板,定要配小半截篮项.
青披配红牙可以寒露后斗.还有,红牙有时候看起来”薄”,其实不影响发力.但钳型一定要好,牙够用就行.
翅:披的叫翅除了一定要高,还要求摩嚓有力.(叫声大小另当别论)此类虫要求大
腿爪花过尾尖,表示大腿超长.
披与督的区别,一是斗期,二是贴令.督都是早斗的,披有三种斗期,看具体生像。
督贴铃难,披没有问题。督不能盘打,披可以盘打。鸡:
南方古有小头鸡之说,头小身大,现在看来吊打不适.经常看到三正龙形,五正分量,前小后大的“鸡”,出将率太低。
但有些优良品种斗晚秋还是可以的,问题是,因为翅太大,贴令难.
长衣:
此类虫与常虫差不多,与披的差别在于包扎紧与不紧.从实践看,长衣尖翅就出的多,好。特别是深色面长衣尖翅,出将率高 ,极好。
收虫时,只要其他部位生的可以,就收.
总结以上四种大翅虫,关键是”翅上做文章”
补充:
青披,
三尖头最好,圆头也可以。
1,白斗丝间距要开阔细长透顶;
2,深色青虫配整青项;
3,淡色青虫配半截青项。
黄披.
开盖就看到头色如一团黄金.粗斗丝开花.
正黄配火盆底项,方头为好.
白黄配小半截篮项。
关于黄虫肉身,从古到今,都说细白肉身好,其实,黄虫是猛虫,配黄肉更好,略粗无妨,夹口硬。
过细的白肉,没有硬夹。
紫披.
此类出将比前两种少.紫披对包扎要求高一点,最好是”项套头”,砂皮篮项
(手电照射下泛蓝光)最好配淡黄板牙,红牙也行.紫披不是大将.
白紫披.
山东此类最少,属后秋大王.
这种披只要生就四平相,3正大小就不错了,大的没有.生淡红牙即为王,白牙也行.我的经验是,白紫披霜降开毛为好。
这种虫最怕“灰”,带灰就不出.万物都是受大自然的培育,通过日月之精华,天地之气化的洗礼,以微细胞胚胎进化寅变而来。每一物种都有它的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特性、特征,和形态。就蟋蟀而言,因为它碰到同类有明显的互相打斗的特征,而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一直相传至今。故蟋蟀的特性是天生好斗,它是二代不见面的昆虫之一。它的父母同类没有教它们打斗的机会,为什么蟋蟀碰到同类就会参加天生的打斗呢,并代代相传?其原因是特有的打斗功能的遗传因子在作怪,产生特异功能,导向它天生好斗。其好斗的强度远比其他生物,如:豺狼虎豹食肉类动物还强。由于蟋蟀不是观赏性和以鸣叫优美声取材,而是围绕单纯的以格斗强弱的角度来审视蟋蟀的品位。
蟋蟀的挑选将坯要从色与形两大方面着手。树立起色与形二者不同观念的基本理论。蟋蟀的色尤为重要,往往一只超级异品蟋蟀仅映在虫的颜色上。因色的根源是遗传基因的优秀组合,而形是先天的壮籽和后天大自然的适应小环境的生长条件优越,健康成长的结果。同是两条外五形相仿的虫,色好的一条其战斗力要强于对手几倍。色与形,相对来说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尤以色更为上。蟋蟀选将的学问之深,内涵之广,是学到老学不了的。就是行家里手难免有失误之处。
以下谈本人在识虫选将方面的个人观点,首先谈有几种现象,包括虫色,形态形象是可以排除先天不足和潮嫩之虫的:
1、六足粗壮有力,大腿圆长夹身。芒刺密长,后爪双钩特大,间距特宽者。
2、双须粗活,扫动有力者。
3、虫身特高厚者。
4、虫身特宽阔者。
5、动步有力,势如奔马者。
6、虫体生相弓背反船形者。
7、翅衣纹路特别细密规则者。
8、虫的总体颜色较淡者。
9、脸黑项色深浓,铺满毛丁者。
10、蟹脐粗壮,肚腹生蜡光,配紫绒肉身者。
下面谈各品种初选要点:
《紫色虫要点》:
1、紫色虫一定要生大圆头为上。
2、紫虫翅衣较其他类虫更重要,如紫虫翅衣纹路细密,后小三角处纹细密,高突,再色浓项生沙,必是无敌大将。
3、紫虫如体态头项一般性到位,但主斗丝是隐沉大红血斗丝细直贯顶,无空白点,其虫必是三秋大将。
4、紫虫整体色浓黑,项深如铁砂,翅衣暗透隐红色,六足关节红斑显眼,六足微透淡红色,此虫定霸口,大将之材。
5、紫虫全身淡白,六足细糯白净,头色起白光,翅衣紧贴虫身,纹路细密透白光,主斗丝色白粗浮且短,或生羊角短斗丝,鸣声洪亮,动态文静,整体有鲜丽娇嫩之美感,此白紫也。与虫王齐名。
6、紫虫全身浓黑,其形呈弓背反船形体型,其头型定不是大圆头,而是生三尖头,扁圆头等,且生扣脸,力大性猛为早秋将材。如虫身阔厚能成大将。
7、紫虫一身浓黑,项背起钢铁发蓝光或老蜈蚣背之颜色。如整体形到位,定是中晚秋超品。如头生熟樱桃色深红头皮,再配鲜血红牙者系虫王级别,与紫黄齐名。
以上举例之虫,在日常很难见到,但紫虫总的要求是以下几个主要要点:
1、紫虫头型必须生大圆头为最。
2、紫虫翅衣尤为重要,如翅衣生得细密,后小三角部分纹路更要紧密清晰,其效果远比其它品种类蟋蟀战斗力更为突出。
3、紫虫必须是力量型的,要性猛势烈。
4、紫虫要以色为最的要求审视,凡紫虫定要色浓重,项生沙为准。
《黄色虫要点》:
基本要求也,以色为主,形为副的要求,黄虫辨色较基色类(其它色类)简单些,不论外行与内行一眼看去,蟋蟀整体有金黄颜色之感。再辨认斗丝,鸣声及动步神态,肉身是不是黄虫特性。最后以尾锋绒毛是不是金黄色为准,以此法确定无误。
黄虫色的要求是整皮整色为佳,,黄虫翅衣纹路的细密程度要求不像紫虫显得那么重要,只要翅有形,长有度,色苍秀即可。诸色黄虫牙是都配,惟有白牙次之,若配紫花钳其品高于一般。淡色黄虫如配紫花钳,其品更佳。
黄虫体型与形态:三大原则。
1、骨相雄伟为主。
2、虫体阔方为基础。
万物都是受大自然的培育,通过日月之精华,天地之气化的洗礼,以微细胞胚胎进化寅变而来。每一物种都有它的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特性、特征,和形态。就蟋蟀而言,因为它碰到同类有明显的互相打斗的特征,而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一直相传至今。故蟋蟀的特性是天生好斗,它是二代不见面的昆虫之一。它的父母同类没有教它们打斗的机会,为什么蟋蟀碰到同类就会参加天生的打斗呢,并代代相传?其原因是特有的打斗功能的遗传因子在作怪,产生特异功能,导向它天生好斗。其好斗的强度远比其他生物,如:豺狼虎豹食肉类动物还强。由于蟋蟀不是观赏性和以鸣叫优美声取材,而是围绕单纯的以格斗强弱的角度来审视蟋蟀的品位。
蟋蟀的挑选将坯要从色与形两大方面着手。树立起色与形二者不同观念的基本理论。蟋蟀的色尤为重要,往往一只超级异品蟋蟀仅映在虫的颜色上。因色的根源是遗传基因的优秀组合,而形是先天的壮籽和后天大自然的适应小环境的生长条件优越,健康成长的结果。同是两条外五形相仿的虫,色好的一条其战斗力要强于对手几倍。色与形,相对来说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尤以色更为上。蟋蟀选将的学问之深,内涵之广,是学到老学不了的。就是行家里手难免有失误之处。
以下谈本人在识虫选将方面的个人观点,首先谈有几种现象,包括虫色,形态形象是可以排除先天不足和潮嫩之虫的:
1、六足粗壮有力,大腿圆长夹身。芒刺密长,后爪双钩特大,间距特宽者。
2、双须粗活,扫动有力者。
3、虫身特高厚者。
4、虫身特宽阔者。
5、动步有力,势如奔马者。
6、虫体生相弓背反船形者。
7、翅衣纹路特别细密规则者。
8、虫的总体颜色较淡者。
9、脸黑项色深浓,铺满毛丁者。
10、蟹脐粗壮,肚腹生蜡光,配紫绒肉身者。
蟋蟀的翅边蟋蟀的翅边,即1的部位;翅边与翅面的中间,有一凹槽,即2的部位;
1. 翅边,是翅面与翅侧面的夹角;
2、凹槽,是夹角与翅面的连接部;
3、通过这两个地方,虫,已经若隐若现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发育状况;
翅边,颜色越深越好;墨黑一线的翅边,最上品;与翅色同一色的翅边,入格;翅边浅于翅色,嫩相;白嫩、粗酥、色脏的翅边,不足取;
深色虫,翅色乌黑一片,要求翅边与翅色统一,深于翅色最好,至少与翅色一致且无明显色差;若深色虫淡色翅边甚至白嫩翅边,嫩皮;
淡色虫,若翅边墨黑,与翅色形成强烈反差,形相上无大缺点的,可收用不疑;若翅边与翅色同为淡色,但色泽统一,且翅边光彩晶莹不显嫩相的,仍为可取;
凹槽,发育优良者,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平整、宽阔,如雪练一般光彩晶莹;二是凹槽内层层叠叠,如无数互相交叉、鼓起的翅脉交错编织成的一般;白嫩、僵直、色脏者不足取;;凹槽内颜色,与翅色同一色且无明显深浅变化,最上品;与翅色同一色而略浅,入格;
深色虫,凹槽要求比较严;色泽统一的前提下,可略淡于翅色,但不可显白嫩,否则不妙;
淡色虫,凹槽要求仍是与翅色统一,也可略淡于翅色,但必须以光彩晶莹为上,不可白嫩;
翅边墨黑一线、色差明显的虫,牙钳硬度非比寻常;凹槽明净、宽阔,色泽统一、晶莹的虫,口力非比寻常;
这里多讲一句题外话:请注意,牙钳的硬度,口力的强弱,我个人的观点,二者是要分开看的;
牙硬,口力弱,多表现为推推搡搡,未见合口,来虫溃败;虫,是最懂虫的,一搭嘴,太硬咬不动,自己又耸,撤了;属于小鬼抡大刀;牙不硬,口力强,多表现为薄皮快刀;皮薄的虫,牙多不硬,老皮壳除外;口力强,合钳力大,对方又不吃痛,也撤了;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牙硬,口力强,才能有擦擦即走、收口即赢、吃夹还夹等等表现。工薪阶层收虫策略工薪阶层资力不足,一般下乡带两千到五千,大户财大气粗,收百元上千元一条虫不稀奇,坐包车到处跑二道返子送虫,下面一帮朋友收虫,能跟他们拼吗?所以,工薪族的朋友要量力而行,寻找窍门,掌握最佳信息,把握最夹收虫时期,吃苦耐劳精打细算,这样不枉三秋虫兴。
首先要掌握收虫去向信息,那里市场小,收虫人员稀少或打听到新开辟地方,就往那里钻,这些地方价格便宜,虫质又好,如果很难掌握到兖州下车后,虚心向二轮机动车主打听,只要诚恳和他们交谈,他们是很愿意为您提供消息.就目前山东汶上地区,每年新开辟的市场不少,虫质又不差,可以一试。
把握最佳收虫时期,这是一年收虫关键,我建议避开收虫高峰期<8月15到25日>到处署以后动身,这时期早下乡的人虫收得差不多了,钱也化尽逐步返程了,虫价也下降了,前期几百元一条虫,这时几十元都能买到,再说根据我的经验,宁阳一带,在处署前后必下一场雨,雨一下停后一晒一闷,大部分早虫劣虫都起油光,好似一条分界线,这时你下乡,正好赶上好时光,第二批虫子又从地下冒出来,大翅也大量上市,这时你收到皮色苍老,不起油的中期虫,新锐变的嫩虫,必有意料不到收获。
那么如果看虫?当你掀开小杯盖,好似古代新娘出嫁,掀开头盖纱巾一般,一自了然第一眼就能定此虫留舍,凡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不必去多看:
1,看到虫在杯中不停往外爬,此虫大部分是央子虫底版差。
2,发现一批虫中有数只虫有红铃锈肩<项翅交接处两旁有黄点或白点>说明捉虫者选择地块不好。
3,杯中糖底泥中有发霉不洁食物,称隔夜食,说明这批虫好几天卖不出去。
4,杯中的虫身上有泥灰者不取,说明这批虫不知多少人看过。
5,如杯中泥颜色是沙泥或灰泥这些虫质地不好,因为一般老乡捉到虫就地往杯中放泥,如果事先放泥二三小时过后,杯中泥脱底会压坏虫,一般黑土深黄土捉出虫较好。
1,色不纯,五色俱全,杂。
2,虫有四起;起油,起光,起滑,起色(早秋此类非嫩即废)。
3,色重叠(解释部分没听清)。
4,色昏,暗,肚子白而胖,多为大棚虫。
5,笼型过小
6,头小且不起角,项不套头,牙再大不选。
7,头大项宽,短身尾尖,一触即败(宁阳此类最多)。
8,斗丝歪曲。
9,粗细斗丝,废虫多(宁津乐陵较多)。
10,顶门脑盖对半开(应该3/7开,2/8开最好)。
11,耳大(指斗丝长度一般或超短,比耳朵短了许多)。
12,脸红(白牙,淡黄牙尤忌)。
13,眼角低(须也必低)
14,光皮项。
15,项宽不长,项眼大而深(项要长,宽短无用)。
16,牙色不干净,无光(牙以有光为好特别忌讳白牙根)。
17,须细而软弱(牙必弱)。
18,…?他漏讲了
19,前抱爪铺不开(弱相之典型表现)。
20,起翅摩嚓无力(与叫声大小无关,是力弱的表现)。
21,起叫不露虫背(底板差,即使大翅也要起翅高)。
22,膏药迹过显。
23,肉节粗(与肉色无关)。
24,落翅后翅尖不贴尾背(大翅最忌)。
25,尾粗黑而翘
26,大腿扁薄且敞(扁薄长腿已经不选,更别说敞腿)
27,…?漏讲<br>28,翅不皱,翅纹不流畅,小三角不密(也是底板差)。
29,早秋过分“老相”(伏虫)。
30,整体无突出处,倒有几处欠缺(与平出平生有别)。
31,白肋又粗又短(细长可选)。
32,猪肝牙(红而无黑筋)。
33,斗丝过长,冲顶(不受口)。
34,下草张牙,六爪忙乱毫无步法,抓不住,铺不开。
35,酱色虫,顶门,脑搭,脑盖分不清。
36,样样好,一样缺(老潘很强调这个,明显一个缺陷就不行)。
二、18可选
1,整皮一色(整皮正色最好,太难得)。从头到尾一色,毫无间色。此类耐心养到当令。2,头角分明。小头起角分明可选,头大,圆而无角不选,凶不足。
3,项厚为贵。青虫必须青项(象纯篮墨水),深色黄虫配火盆底项, 深色紫虫配全篮项,
白紫配半截篮项,黑虫项皮在强光手电照射下要隐映蓝光。
4,肉身细糯白透如蚕。此类少见,力大而耐斗。 例外情况有,黄虫配骾肉身,夹力大。
5,,起翅高,近80度为准。这是力大得表现。特别是翅子类,也要求起翅高, 并且收翅要好,贴肉。(关键是,起翅高再加摩嚓有力,光是起翅高还不够)
6,膏药迹要淡而近无。这一点很容易被疏忽,纵观历代虫王大将,绝无此类。
7,六爪抓地有力,铺身好。蛇行慢步为最佳,乃三秋大将。势如奔马者,斗时性急,抢口,但不如前者。
8,尖翅紧包扎。翅长尖贴肉,最好是长衣。落口沉重。
9,鸣如劈竹。此种恶叫声极少,极凶。
10,拖肚。不是真的肚大拖地,而是身材匀称,多为柜台型,行走时肚腹离地很近,斗时 肚腹贴地发力,好比多出一只脚(老潘称7只脚),这也是“暗相”之一。
11,牙硬为王。何谓牙硬,配正之虫,牙必硬。此外,各地有各色硬牙,比如,宁津虫出 “枣红牙”,白虫配带红光的黄板钳,等等。干结起光的牙,硬度都高。
12,“五长”。头,项,身,尾,牙皆比一般长,此类虫初看不起眼,笼型见小。
13,“五短”。大方头显短,项宽显短,身宽显短,方屁股不出翅梢显短.
14,沧州虫阔一草。只要牙色干净,肉细(北虫南相),必为良将。
15,保定石家庄平相虫。虫质与沧州虫相似,笼型更小。所以,只要色正相平就出将。
16,红令门。令门泛红光,中秋更显,宜斗早中秋。
17,油青。杭虫油青为早秋大将。
18,飞翅。宁津乐陵常出大头阔项的飞翅,身轻善飞者力大底板好,待养到飞翅自落可斗。(注意,大肚膘肥者无用,最好是大头阔项披袍)
怎样选宁阳虫
1,色要干结,鲜艳者出身大棚为多。
2,项色淡于翅色,必为嫩虫。(要诀;宁津收头,宁阳收项。宁阳虫项欠缺既无出斗资格)
3,四平相有分量。有太多的人专收大头阔项尖屁梢的,称为笼型大。其实,多为空架子。
(明杰注:去年吴定材讲课时讲到,他当年不懂山东虫,后结识天津行家获指教,
要诀是,在宁阳要收宁津虫,在宁津要收宁阳虫。大妙。)
此类虫的外在表现有; 相比大不大,比小不小,头起角,项达标,六爪够用。再次强调,宁阳虫没有分量不选。
宁阳六大精品
1,红牙白 北方叫血青白麻头。多数生白牙,黄板钳。一旦配上淡红牙,定为将军。
提醒,配黑老红牙,“钨钢牙”,根本不斗。 斗丝特征为粗白浮斗丝。白中决不能带一点点灰色。此为宁阳第一大将。
2,真红 通体血红色,配红牙为王,黄钳为将。此类虫很少有3正以上的,不可因小而弃之。
3,真黑 关键是强光下看项皮,泛出蓝光为正。身型要求大头一条棍,肉身圆壮,配白牙者斗降后,配红牙者斗寒露。
4,茄皮紫<br> 色烙就像上海本地茄子色,要一眼望去头翅一色,短红隐斗丝,此为三秋大将,斗期长。
最好配淡红牙。补充;紫虫在养的过程中,很容易翻爪花。
5,竹叶青 一眼看去,虫身泛出一层“绿色”。一定要配大红牙,半截篮项。此类相貌不大,文行武斗,往往一蹭即胜。
6,正黄<br> 要黄中带点红光。不带红光者低一挡。一定要生大方头,两腮鼓出,麻头开花。六爪粗壮起腊光。以黄肉身为准,白肉略差。最好再配短翅,叫声不太大。
说明,宁阳黄虫与乐陵的黄虫有本质的区别。
以上六种实属宁阳精品,共同的特征就是整皮一色。
宁 津 收 虫 要 点
一, 为什么要到宁津收虫
宁津地处黄河以北,气候极干,且当地农民基本不用农药。地下水含碱(钙?)量大,对牙的硬度有关键作用。
宁津虫看似牙小,实则牙根粗壮。相比较,宁阳虫牙大,但牙根比不上宁津虫,薄。
宁津乐陵虫多数虫色稳定,较少越变越坏。宁阳虫很多情况下,走色明显,养了20多天,变成混色虫。
上次讲到在宁津收宁阳虫,还有一层意思,指这些年有不少宁津的捕手,坐车到济南后,一路往北抓虫到宁津。所以他们的虫既不是宁阳的(但头大身大很像宁阳虫),也不是宁津的。若有头项出众者,且包扎紧有分量且干老的,常常出将。
二, 宁津,乐陵的典型将军
宁津将军
1, 宁津红牙青。
宁津最好的是红牙青。深色的第一,淡色的次之。最可贵的是“枣红牙”,如果再挂黑筋,为牙中第一。白牙,黄板牙也可以。所谓黑老红牙,钨钢牙基本无用。上次讲“宁阳收项”,这次强调“宁津收头”。
宁津虫多数头不大,要是有了大头,特别是大头大笼型天生吊呸,出将多。
宁津虫的项皮总体上比宁阳虫好,表现为“厚,老”。所以要注意收头。
从多年收虫效果看,在宁津只要收到大头大笼型,配干老枣红牙的,必是无敌将军。
问题是,真正的“枣红牙很少,配在深色青虫的就极为少见了。
2, 真白。
宁阳真白为第一,宁津排在第二。配小半截蓝项,红牙最好,黄板牙也行。
(老潘关于白虫没有多讲,只是让我们看他的照片,就是发在网上的大王“红牙白”)。
3, 茄皮紫。
一言带过,指深色紫虫,要养到寒露开毛。
宁津虫的“三不动”
1,色不动。
宁津虫早秋看,色不出众,但养了几十天,色没有大的变化,或者根本不变。
2,体形不动。
宁津虫多干老,不像宁阳虫体形变化大。常常是养到开斗,体形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好像没有收身。
3,食量不动。
宁津虫食量相对稳定。
以上三方面反映宁津虫的底板远远好于宁阳虫。所以,寒露左右,宁津虫的“硬”就有充分发挥。
还要说一遍,宁津虫的色,色从肉生。看翅色,要不油不滑。粗看,跟早秋一样,没变。实为“嫩里老”。(注,28号发给gagami的到此为止)
一般讲,宁津虫笼型都很小,但是,要是看到一身骨头的宁津虫(头,项,六爪全大),必是大将。关键是要能辨别真宁津还是假宁津。
乐陵将军
1,乐陵真黄
乐陵真黄的色并不是金黄色,而是黄里带灰,看上去有点“脏”。不懂的人会认为是混色虫。真正乐陵黄一定是到秋分后才开始慢慢变。黄,经常是黄中带白。特别要注意的是,变成金黄色时已经离老死不远了。
乐陵黄一定要配枣红牙,配正为王。配其他牙要差许多。97年出过一条,柜台型,配黄板钳,虫色为黄中带白,当年无敌。此前还出过一条,为阿八头与另外两人所有。当年老潘出了一条白披,令敌闻风而逃。但最后一场碰到那条乐陵黄,斗了31分钟,无叫判负。半小时后用来替其他人开毛,结果一口一条连胜两条。不过,回家第二天死了。那条乐陵黄后来又胜好几场。所以,乐陵真黄太难得。
2,乐陵的深色面青虫,紫虫也较好,但是长得再好也不能称王。乐陵虫的牙比宁津虫大一点。乐陵的青紫等色虫,只要寒露后令性好,神好,也凶。看起来平平无奇,其他地方的虫还经常输给此类。
大家特别注意,我今天跟大家说,到宁津,乐陵,不要去买披和督,具体原因下次再讲。当然了,对真看的懂的,可以买来早斗。其中披子长得好的,尤其是色好的,可以晚斗。
宁津虫,乐陵虫,秋分收身,缩食的,不能用。以下讲了些宁津乐陵虫的收虫地点,时间。平时养虫不要轻易动荤,因为场子里没有荤。
督和披袍相法2004/5.29 紫禁城
引言;不懂披,督,不能算大养户.宋兴保(盆迷师父,外号宋鸡)于40年代称雄上海滩早秋斗场,靠的就是披与督.秋分前出斗,成绩最好.他还用生毛豆喂虫,把笼型做的很大,前秋没有对手.但是,这种养法寒露后就不行了.
阿八头早年跟宋住的近(宋在上海住在南市),经常讨教,得其部分真传.我爱披督始于50年代起.
1953年,上海出了一条黄督5正3,红花牙超大,出口特快,经常是监板还没来得及叫”交口”,敌虫已败,引起不少争议.62年杭州人送来一条”白披”,15元(当时的高价),特征是生的规矩,半截篮项.此虫霜降开毛,马前无三口之将.当年杨浦决战,火光汉做监板,对手是一条钨钢牙,两重夹后,敌败,无草,白披断了半根须.此虫到立冬还茸嫩如初.从此,我养虫偏爱披督.
披袍,督銮识别要诀
收虫时间:
山东披督一定要在8/20左右出土的才好.干旱年份晚几天,雨水多则早几天.实践证明太早出土的无用的多.立秋前出土的多数无用,而且大棚虫多。
从我的经验来说,古法说披督10不出一,应该是100里出一.
下面谈谈督銮:
1,收督,也要求整皮一色,头看起来小点没关系,只要出角.所谓随身头出角可用.另外,深色督,斗丝一定要开阔.
牙的要求是,本牙就可以,应为督本身是大笼型,看起来是本牙,其实并不比对方牙小,已经够用了。
问题是,对督的开钳要看清.督是早斗虫,属于进攻型打法,所以牙不求太大,但牙型要好,最好是小饭板,快起快落.若是大牙配大饭板,钳形不好的,弃。
牙色以红花牙为第一.白花牙也可以.有很多人只知道要大牙,还一定要牙色好,其实,翅子类,配红花牙最好了.
督的龙形大于披。寒露后不斗,披可以斗晚。
(问,红花牙早秋怎么看)?
答:刚出土没有光,但到出斗时要起光,上面是黑斑紫斑都可以.花牙别的虫不取,翅子类不忌,黄督配红花牙最好。
经常有人说督不会盘斗,我的看法是,督本来就是早斗,靠的是出口快和猛,几口不能解决,要他干吗?
要是碰到黄督配红牙,红花牙,更是早斗的正配.
至于重青,淡青,配白牙,黄板也可以,钨钢牙配山东虫不好.
所以,督的牙色牙型不好,绝无取胜可能.
督的牙齿硬度取决于:
1, 出虫地区环境,土质。
2, 虫色是否与牙色相配
3, 钳形好坏
关于督的包扎,至关重要.督的包扎越紧,质量约好.但是,市场上看得最多的是包扎很松的.关键是看:
1,要露出令门.收虫的时候基本都不露的,空肚子的原因。只要能够贴铃就行(有人就用这个办法,方三位进去看贴铃再买)
2,翅梢小三角一定要紧贴尾背,一点点松和翘起都不行.有松的现象就不凶。
(这一点老潘反复强调,有不少虫粗看翅尖贴肉,细看翘起,不凶,他的形容是,翅梢一定要像钻进肉里去的感觉)
3,翅衣过皱,药迹过显都没用.
4,翅衣纹路过粗也无用
关于听叫声起翅落翅――――――披督难挑在于翅.
1,起叫一定要看到背肉.
2,落翅一定要六爪不动,翅衣不晃.(老潘强调这是看翅子力量,底板的要点)
3关于令门:一定要小令门,微露出翅梢.空令虫只要上背就可以,一令一换雌.有不少督,就是因为贴令问题,看起来很好,斗起来不行,
令很重要.另外,令门细小本身说明是细肉身.善斗.
4关于六爪:抱爪一定要撑开,大腿一定要紧夹.此外.大腿上的毛,要象刺一样,要粗要硬,说明有重口.
总之,督要各部位生好了,为早秋将军.因为督早熟,所以落雌要早,8月底9月初,虫呼雌就落,因其早斗.
披袍特点:
披袍是虫中佳品,能盘能夹,早中晚都有.从级别上讲,与柜台型,海狮型是同级或更高.
此型的特点是包扎更紧,翅尖贴肉.若得到整皮正色,一定为将为王.从地区来讲,乐陵黄披,宁津青披最好.
选披的总诀是,”阔中见长”.说穿了,就是大四平象.要是头型出角,尖翅贴肉,北方叫做”虎头尖翅”,为将军虫王.
牙:黄披配红牙,夹单.若配黄板,定要配小半截篮项.
青披配红牙可以寒露后斗.还有,红牙有时候看起来”薄”,其实不影响发力.但钳型一定要好,牙够用就行.
翅:披的叫翅除了一定要高,还要求摩嚓有力.(叫声大小另当别论)此类虫要求大
腿爪花过尾尖,表示大腿超长.
披与督的区别,一是斗期,二是贴令.督都是早斗的,披有三种斗期,看具体生像。
督贴铃难,披没有问题。督不能盘打,披可以盘打。鸡:
南方古有小头鸡之说,头小身大,现在看来吊打不适.经常看到三正龙形,五正分量,前小后大的“鸡”,出将率太低。
但有些优良品种斗晚秋还是可以的,问题是,因为翅太大,贴令难.
长衣:
此类虫与常虫差不多,与披的差别在于包扎紧与不紧.从实践看,长衣尖翅就出的多,好。特别是深色面长衣尖翅,出将率高 ,极好。
收虫时,只要其他部位生的可以,就收.
总结以上四种大翅虫,关键是”翅上做文章”
补充:
青披,
三尖头最好,圆头也可以。
1,白斗丝间距要开阔细长透顶;
2,深色青虫配整青项;
3,淡色青虫配半截青项。
黄披.
开盖就看到头色如一团黄金.粗斗丝开花.
正黄配火盆底项,方头为好.
白黄配小半截篮项。
关于黄虫肉身,从古到今,都说细白肉身好,其实,黄虫是猛虫,配黄肉更好,略粗无妨,夹口硬。
过细的白肉,没有硬夹。
紫披.
此类出将比前两种少.紫披对包扎要求高一点,最好是”项套头”,砂皮篮项
(手电照射下泛蓝光)最好配淡黄板牙,红牙也行.紫披不是大将.
白紫披.
山东此类最少,属后秋大王.
这种披只要生就四平相,3正大小就不错了,大的没有.生淡红牙即为王,白牙也行.我的经验是,白紫披霜降开毛为好。
这种虫最怕“灰”,带灰就不出.万物都是受大自然的培育,通过日月之精华,天地之气化的洗礼,以微细胞胚胎进化寅变而来。每一物种都有它的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特性、特征,和形态。就蟋蟀而言,因为它碰到同类有明显的互相打斗的特征,而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一直相传至今。故蟋蟀的特性是天生好斗,它是二代不见面的昆虫之一。它的父母同类没有教它们打斗的机会,为什么蟋蟀碰到同类就会参加天生的打斗呢,并代代相传?其原因是特有的打斗功能的遗传因子在作怪,产生特异功能,导向它天生好斗。其好斗的强度远比其他生物,如:豺狼虎豹食肉类动物还强。由于蟋蟀不是观赏性和以鸣叫优美声取材,而是围绕单纯的以格斗强弱的角度来审视蟋蟀的品位。
蟋蟀的挑选将坯要从色与形两大方面着手。树立起色与形二者不同观念的基本理论。蟋蟀的色尤为重要,往往一只超级异品蟋蟀仅映在虫的颜色上。因色的根源是遗传基因的优秀组合,而形是先天的壮籽和后天大自然的适应小环境的生长条件优越,健康成长的结果。同是两条外五形相仿的虫,色好的一条其战斗力要强于对手几倍。色与形,相对来说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尤以色更为上。蟋蟀选将的学问之深,内涵之广,是学到老学不了的。就是行家里手难免有失误之处。
以下谈本人在识虫选将方面的个人观点,首先谈有几种现象,包括虫色,形态形象是可以排除先天不足和潮嫩之虫的:
1、六足粗壮有力,大腿圆长夹身。芒刺密长,后爪双钩特大,间距特宽者。
2、双须粗活,扫动有力者。
3、虫身特高厚者。
4、虫身特宽阔者。
5、动步有力,势如奔马者。
6、虫体生相弓背反船形者。
7、翅衣纹路特别细密规则者。
8、虫的总体颜色较淡者。
9、脸黑项色深浓,铺满毛丁者。
10、蟹脐粗壮,肚腹生蜡光,配紫绒肉身者。
下面谈各品种初选要点:
《紫色虫要点》:
1、紫色虫一定要生大圆头为上。
2、紫虫翅衣较其他类虫更重要,如紫虫翅衣纹路细密,后小三角处纹细密,高突,再色浓项生沙,必是无敌大将。
3、紫虫如体态头项一般性到位,但主斗丝是隐沉大红血斗丝细直贯顶,无空白点,其虫必是三秋大将。
4、紫虫整体色浓黑,项深如铁砂,翅衣暗透隐红色,六足关节红斑显眼,六足微透淡红色,此虫定霸口,大将之材。
5、紫虫全身淡白,六足细糯白净,头色起白光,翅衣紧贴虫身,纹路细密透白光,主斗丝色白粗浮且短,或生羊角短斗丝,鸣声洪亮,动态文静,整体有鲜丽娇嫩之美感,此白紫也。与虫王齐名。
6、紫虫全身浓黑,其形呈弓背反船形体型,其头型定不是大圆头,而是生三尖头,扁圆头等,且生扣脸,力大性猛为早秋将材。如虫身阔厚能成大将。
7、紫虫一身浓黑,项背起钢铁发蓝光或老蜈蚣背之颜色。如整体形到位,定是中晚秋超品。如头生熟樱桃色深红头皮,再配鲜血红牙者系虫王级别,与紫黄齐名。
以上举例之虫,在日常很难见到,但紫虫总的要求是以下几个主要要点:
1、紫虫头型必须生大圆头为最。
2、紫虫翅衣尤为重要,如翅衣生得细密,后小三角部分纹路更要紧密清晰,其效果远比其它品种类蟋蟀战斗力更为突出。
3、紫虫必须是力量型的,要性猛势烈。
4、紫虫要以色为最的要求审视,凡紫虫定要色浓重,项生沙为准。
《黄色虫要点》:
基本要求也,以色为主,形为副的要求,黄虫辨色较基色类(其它色类)简单些,不论外行与内行一眼看去,蟋蟀整体有金黄颜色之感。再辨认斗丝,鸣声及动步神态,肉身是不是黄虫特性。最后以尾锋绒毛是不是金黄色为准,以此法确定无误。
黄虫色的要求是整皮整色为佳,,黄虫翅衣纹路的细密程度要求不像紫虫显得那么重要,只要翅有形,长有度,色苍秀即可。诸色黄虫牙是都配,惟有白牙次之,若配紫花钳其品高于一般。淡色黄虫如配紫花钳,其品更佳。
黄虫体型与形态:三大原则。
1、骨相雄伟为主。
2、虫体阔方为基础。
万物都是受大自然的培育,通过日月之精华,天地之气化的洗礼,以微细胞胚胎进化寅变而来。每一物种都有它的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特性、特征,和形态。就蟋蟀而言,因为它碰到同类有明显的互相打斗的特征,而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一直相传至今。故蟋蟀的特性是天生好斗,它是二代不见面的昆虫之一。它的父母同类没有教它们打斗的机会,为什么蟋蟀碰到同类就会参加天生的打斗呢,并代代相传?其原因是特有的打斗功能的遗传因子在作怪,产生特异功能,导向它天生好斗。其好斗的强度远比其他生物,如:豺狼虎豹食肉类动物还强。由于蟋蟀不是观赏性和以鸣叫优美声取材,而是围绕单纯的以格斗强弱的角度来审视蟋蟀的品位。
蟋蟀的挑选将坯要从色与形两大方面着手。树立起色与形二者不同观念的基本理论。蟋蟀的色尤为重要,往往一只超级异品蟋蟀仅映在虫的颜色上。因色的根源是遗传基因的优秀组合,而形是先天的壮籽和后天大自然的适应小环境的生长条件优越,健康成长的结果。同是两条外五形相仿的虫,色好的一条其战斗力要强于对手几倍。色与形,相对来说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尤以色更为上。蟋蟀选将的学问之深,内涵之广,是学到老学不了的。就是行家里手难免有失误之处。
以下谈本人在识虫选将方面的个人观点,首先谈有几种现象,包括虫色,形态形象是可以排除先天不足和潮嫩之虫的:
1、六足粗壮有力,大腿圆长夹身。芒刺密长,后爪双钩特大,间距特宽者。
2、双须粗活,扫动有力者。
3、虫身特高厚者。
4、虫身特宽阔者。
5、动步有力,势如奔马者。
6、虫体生相弓背反船形者。
7、翅衣纹路特别细密规则者。
8、虫的总体颜色较淡者。
9、脸黑项色深浓,铺满毛丁者。
10、蟹脐粗壮,肚腹生蜡光,配紫绒肉身者。
蟋蟀的翅边蟋蟀的翅边,即1的部位;翅边与翅面的中间,有一凹槽,即2的部位;
1. 翅边,是翅面与翅侧面的夹角;
2、凹槽,是夹角与翅面的连接部;
3、通过这两个地方,虫,已经若隐若现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发育状况;
翅边,颜色越深越好;墨黑一线的翅边,最上品;与翅色同一色的翅边,入格;翅边浅于翅色,嫩相;白嫩、粗酥、色脏的翅边,不足取;
深色虫,翅色乌黑一片,要求翅边与翅色统一,深于翅色最好,至少与翅色一致且无明显色差;若深色虫淡色翅边甚至白嫩翅边,嫩皮;
淡色虫,若翅边墨黑,与翅色形成强烈反差,形相上无大缺点的,可收用不疑;若翅边与翅色同为淡色,但色泽统一,且翅边光彩晶莹不显嫩相的,仍为可取;
凹槽,发育优良者,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平整、宽阔,如雪练一般光彩晶莹;二是凹槽内层层叠叠,如无数互相交叉、鼓起的翅脉交错编织成的一般;白嫩、僵直、色脏者不足取;;凹槽内颜色,与翅色同一色且无明显深浅变化,最上品;与翅色同一色而略浅,入格;
深色虫,凹槽要求比较严;色泽统一的前提下,可略淡于翅色,但不可显白嫩,否则不妙;
淡色虫,凹槽要求仍是与翅色统一,也可略淡于翅色,但必须以光彩晶莹为上,不可白嫩;
翅边墨黑一线、色差明显的虫,牙钳硬度非比寻常;凹槽明净、宽阔,色泽统一、晶莹的虫,口力非比寻常;
这里多讲一句题外话:请注意,牙钳的硬度,口力的强弱,我个人的观点,二者是要分开看的;
牙硬,口力弱,多表现为推推搡搡,未见合口,来虫溃败;虫,是最懂虫的,一搭嘴,太硬咬不动,自己又耸,撤了;属于小鬼抡大刀;牙不硬,口力强,多表现为薄皮快刀;皮薄的虫,牙多不硬,老皮壳除外;口力强,合钳力大,对方又不吃痛,也撤了;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牙硬,口力强,才能有擦擦即走、收口即赢、吃夹还夹等等表现。工薪阶层收虫策略工薪阶层资力不足,一般下乡带两千到五千,大户财大气粗,收百元上千元一条虫不稀奇,坐包车到处跑二道返子送虫,下面一帮朋友收虫,能跟他们拼吗?所以,工薪族的朋友要量力而行,寻找窍门,掌握最佳信息,把握最夹收虫时期,吃苦耐劳精打细算,这样不枉三秋虫兴。
首先要掌握收虫去向信息,那里市场小,收虫人员稀少或打听到新开辟地方,就往那里钻,这些地方价格便宜,虫质又好,如果很难掌握到兖州下车后,虚心向二轮机动车主打听,只要诚恳和他们交谈,他们是很愿意为您提供消息.就目前山东汶上地区,每年新开辟的市场不少,虫质又不差,可以一试。
把握最佳收虫时期,这是一年收虫关键,我建议避开收虫高峰期<8月15到25日>到处署以后动身,这时期早下乡的人虫收得差不多了,钱也化尽逐步返程了,虫价也下降了,前期几百元一条虫,这时几十元都能买到,再说根据我的经验,宁阳一带,在处署前后必下一场雨,雨一下停后一晒一闷,大部分早虫劣虫都起油光,好似一条分界线,这时你下乡,正好赶上好时光,第二批虫子又从地下冒出来,大翅也大量上市,这时你收到皮色苍老,不起油的中期虫,新锐变的嫩虫,必有意料不到收获。
那么如果看虫?当你掀开小杯盖,好似古代新娘出嫁,掀开头盖纱巾一般,一自了然第一眼就能定此虫留舍,凡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不必去多看:
1,看到虫在杯中不停往外爬,此虫大部分是央子虫底版差。
2,发现一批虫中有数只虫有红铃锈肩<项翅交接处两旁有黄点或白点>说明捉虫者选择地块不好。
3,杯中糖底泥中有发霉不洁食物,称隔夜食,说明这批虫好几天卖不出去。
4,杯中的虫身上有泥灰者不取,说明这批虫不知多少人看过。
5,如杯中泥颜色是沙泥或灰泥这些虫质地不好,因为一般老乡捉到虫就地往杯中放泥,如果事先放泥二三小时过后,杯中泥脱底会压坏虫,一般黑土深黄土捉出虫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