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看不到维基百科的吧友观看。
热带低压威尔玛,也称为低气压BOB 05,是个虚弱但长寿的热带气旋(JTWC:30W),于2013年从西北太平洋发展到北印度洋。此热带低气压于11月1日在帕劳东方形成,并于11月4日掠过菲律宾,隔天进入南中国海。该系统没有增强就于11月6日登陆越南,之后于11月7日抵达泰国湾。
11月8日穿过马来半岛并进入孟加拉湾后,以低压区形态缓慢发展,直到11月13日才增强成为低气压。系统于11月16日登陆印度并造成16人丧生,隔天减弱为低压区后抵达阿拉伯海。
形成2013年11月1日
消散2013年11月17日
最大风速
十分钟持续:
55公里/小时(35英里/小时)
三分钟持续:
45公里/小时(30英里/小时)
一分钟持续:
65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
1003百帕
伤亡16人死亡
影响地区帕劳、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也门

风暴路径图
发展过程
10月30日晚间,日本气象厅(JMA)表示有低压区在楚克附近形成,一天后此区域内有热带扰动在雅蒲岛东南方形成。11月1日晚上JMA升格帕劳东方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之后系统缺乏组织、深对流被切离到西侧,仅仅相隔6小时就减弱为低压区。就在JMA再次升格帕劳附近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不久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也发布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3小时后,JTWC升格该系统为热带低气压并编号30W,预测将在南中国海增强至一级台风,这时低层环流中心部份裸露但正与被切离至西边的深对流整合。此外,热带低气压正受北方副高脊南侧导引,微弱至中等的垂直风切变受迳向流出和发展中的极向通道影响而有所抵消。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于11月3日晚间对其认定的低压区升格至热带低气压并给予地方名Wilma(威尔玛)。

2013年11月4日在菲律宾的热带低压威尔玛
11月4日,威尔玛在04:00 UTC之前登陆菲律宾南苏里高省,JMA则在06:00 UTC以后对已经移动到保和海的热带低气压发布热带气旋报文,预期24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但PAGASA却在09:00 UTC降格威尔玛至低压区。尽管通过菲律宾时受地形摩擦影响,这个热带低气压组织仍增强少许,同时也开始加速西行。同日晚间抵达苏禄海,通过巴拉望岛后于11月5日早上抵达南中国海,JTWC甚至在中午以结构缓慢整合、德法强度推测为由升格30W至热带风暴,不过低层环流中心部份裸露且深对流被切到北边。然而30W过了6小时却变得更支离破碎,JTWC即降格30W至热带低气压,甚至后悔升格,认为30W并未在中午增强至热带风暴。
11月6日,30W愈发削弱,促使JTWC在06:00 UTC发布最终警报,JMA也在系统登陆越南藩朗-塔占市附近之前在中午停止发布热带气旋报文,但判定10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仍短暂维持在30节(55千米每小时;35英里每小时)。热带低气压于11月7日中午稍后从泰国与柬埔寨边界南端抵达泰国湾,晚间组织与涡度好转使JTWC再次关注30W的残余。11月8日凌晨,此热带低气压登陆泰国曼谷西南偏南方约200公里之地区,JMA则从06:00 UTC开始停止关注,因为该系统已离开责任区。此系统穿过马来半岛后于中午前抵达安达曼海,惟低层环流中心上方的深对流却迅速消散。

热带低气压于11月8日穿越马来半岛
到了11月9日,在缅甸仰光西南方的系统移速放慢,东侧垂直风切变增强导致部份裸露且缺乏组织,当天印度气象局(IMD)也在系统到达孟加拉湾之前注意到它并判定为低压区。IMD于11月11日升格系统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然而微波图像展示了广阔的低层环流中心、稀疏的对流,干空气也开始卷入到西侧。直至11月13日,IMD在00:00 UTC升格系统为低压区并编为BOB 05,当天北侧与东南侧发展了新雨带,使得JTWC在13:00 UTC对这组织更佳的系统再次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低层环流中心于11月14日完全裸露且清晰辨识,中等垂直风切变抵消了东侧流出并切离深对流到西北方。
JTWC于11月15日升格系统为热带气旋并持续编为30W,此时低层环流中心紧密但仍部份外露,深对流亦被切离到西侧。可是,到了11月16日,JTWC发布了30W的最终警报,认为对流迅速削弱导致强度低于发报门槛。低气压BOB 05在07:30 UTC登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隔天00:00 UTC在内陆减弱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并旋即进入阿拉伯海。从那时起,此残余再也没机会发展,持续往西飘移且面对强大的干空气。残余到了11月20日几乎停滞下来并转向西南偏西移动,最终于11月22日在也门索科特拉附近消散。

11月15日在斯里兰卡附近的低气压BOB 05
影响
菲律宾
热带低压威尔玛强度不高,因此菲律宾并未传出死伤灾情,但仍造成洪灾和民宅受损。保和省有83户民宅和1座木桥毁损,数座城镇也淹水;巴拉望省撤离了146户家庭,有2座桥梁遭水灾损毁,也有2座省级桥梁无法通行。威尔玛登陆时有4,355名旅客困在米沙鄢群岛海港,另外352名旅客也被迫停留在马尼拉。就在威尔玛离开菲律宾3天后,台风海燕也登陆该地,成为菲律宾现代史上最致命台风。
印度
低气压BOB 05带来豪雨造成泰米尔纳德邦16人死亡,其中2人被洪水溺毙、1名妇女被倒塌的围墙压死。在纳加帕蒂南,上百棵树木被连根拔起,许多香蕉园也因此受损,不过豪雨亦为当地水库、湖泊等饮用水源带来丰沛水量。在西尔卡利,电线杆受损使得大部分地区停止供电,强风也吹翻了1所校舍的屋顶。特兰奎巴附近的渔货拍卖所因强风受损,有1万多位渔民因恶劣海象及多处涨潮暂停下海渔捞。
备注
英文原名Wilma,是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提供的地方名。日本气象厅(JMA)不对热带风暴强度以下的风暴命名。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系统在西北太平洋编为热带低气压30W、在北印度洋编为热带气旋30W。
热带低压威尔玛,也称为低气压BOB 05,是个虚弱但长寿的热带气旋(JTWC:30W),于2013年从西北太平洋发展到北印度洋。此热带低气压于11月1日在帕劳东方形成,并于11月4日掠过菲律宾,隔天进入南中国海。该系统没有增强就于11月6日登陆越南,之后于11月7日抵达泰国湾。
11月8日穿过马来半岛并进入孟加拉湾后,以低压区形态缓慢发展,直到11月13日才增强成为低气压。系统于11月16日登陆印度并造成16人丧生,隔天减弱为低压区后抵达阿拉伯海。
形成2013年11月1日
消散2013年11月17日
最大风速
十分钟持续:
55公里/小时(35英里/小时)
三分钟持续:
45公里/小时(30英里/小时)
一分钟持续:
65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
1003百帕
伤亡16人死亡
影响地区帕劳、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也门

风暴路径图
发展过程
10月30日晚间,日本气象厅(JMA)表示有低压区在楚克附近形成,一天后此区域内有热带扰动在雅蒲岛东南方形成。11月1日晚上JMA升格帕劳东方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之后系统缺乏组织、深对流被切离到西侧,仅仅相隔6小时就减弱为低压区。就在JMA再次升格帕劳附近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不久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也发布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3小时后,JTWC升格该系统为热带低气压并编号30W,预测将在南中国海增强至一级台风,这时低层环流中心部份裸露但正与被切离至西边的深对流整合。此外,热带低气压正受北方副高脊南侧导引,微弱至中等的垂直风切变受迳向流出和发展中的极向通道影响而有所抵消。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于11月3日晚间对其认定的低压区升格至热带低气压并给予地方名Wilma(威尔玛)。

2013年11月4日在菲律宾的热带低压威尔玛
11月4日,威尔玛在04:00 UTC之前登陆菲律宾南苏里高省,JMA则在06:00 UTC以后对已经移动到保和海的热带低气压发布热带气旋报文,预期24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但PAGASA却在09:00 UTC降格威尔玛至低压区。尽管通过菲律宾时受地形摩擦影响,这个热带低气压组织仍增强少许,同时也开始加速西行。同日晚间抵达苏禄海,通过巴拉望岛后于11月5日早上抵达南中国海,JTWC甚至在中午以结构缓慢整合、德法强度推测为由升格30W至热带风暴,不过低层环流中心部份裸露且深对流被切到北边。然而30W过了6小时却变得更支离破碎,JTWC即降格30W至热带低气压,甚至后悔升格,认为30W并未在中午增强至热带风暴。
11月6日,30W愈发削弱,促使JTWC在06:00 UTC发布最终警报,JMA也在系统登陆越南藩朗-塔占市附近之前在中午停止发布热带气旋报文,但判定10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仍短暂维持在30节(55千米每小时;35英里每小时)。热带低气压于11月7日中午稍后从泰国与柬埔寨边界南端抵达泰国湾,晚间组织与涡度好转使JTWC再次关注30W的残余。11月8日凌晨,此热带低气压登陆泰国曼谷西南偏南方约200公里之地区,JMA则从06:00 UTC开始停止关注,因为该系统已离开责任区。此系统穿过马来半岛后于中午前抵达安达曼海,惟低层环流中心上方的深对流却迅速消散。

热带低气压于11月8日穿越马来半岛
到了11月9日,在缅甸仰光西南方的系统移速放慢,东侧垂直风切变增强导致部份裸露且缺乏组织,当天印度气象局(IMD)也在系统到达孟加拉湾之前注意到它并判定为低压区。IMD于11月11日升格系统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然而微波图像展示了广阔的低层环流中心、稀疏的对流,干空气也开始卷入到西侧。直至11月13日,IMD在00:00 UTC升格系统为低压区并编为BOB 05,当天北侧与东南侧发展了新雨带,使得JTWC在13:00 UTC对这组织更佳的系统再次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低层环流中心于11月14日完全裸露且清晰辨识,中等垂直风切变抵消了东侧流出并切离深对流到西北方。
JTWC于11月15日升格系统为热带气旋并持续编为30W,此时低层环流中心紧密但仍部份外露,深对流亦被切离到西侧。可是,到了11月16日,JTWC发布了30W的最终警报,认为对流迅速削弱导致强度低于发报门槛。低气压BOB 05在07:30 UTC登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隔天00:00 UTC在内陆减弱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并旋即进入阿拉伯海。从那时起,此残余再也没机会发展,持续往西飘移且面对强大的干空气。残余到了11月20日几乎停滞下来并转向西南偏西移动,最终于11月22日在也门索科特拉附近消散。

11月15日在斯里兰卡附近的低气压BOB 05
影响
菲律宾
热带低压威尔玛强度不高,因此菲律宾并未传出死伤灾情,但仍造成洪灾和民宅受损。保和省有83户民宅和1座木桥毁损,数座城镇也淹水;巴拉望省撤离了146户家庭,有2座桥梁遭水灾损毁,也有2座省级桥梁无法通行。威尔玛登陆时有4,355名旅客困在米沙鄢群岛海港,另外352名旅客也被迫停留在马尼拉。就在威尔玛离开菲律宾3天后,台风海燕也登陆该地,成为菲律宾现代史上最致命台风。
印度
低气压BOB 05带来豪雨造成泰米尔纳德邦16人死亡,其中2人被洪水溺毙、1名妇女被倒塌的围墙压死。在纳加帕蒂南,上百棵树木被连根拔起,许多香蕉园也因此受损,不过豪雨亦为当地水库、湖泊等饮用水源带来丰沛水量。在西尔卡利,电线杆受损使得大部分地区停止供电,强风也吹翻了1所校舍的屋顶。特兰奎巴附近的渔货拍卖所因强风受损,有1万多位渔民因恶劣海象及多处涨潮暂停下海渔捞。
备注
英文原名Wilma,是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提供的地方名。日本气象厅(JMA)不对热带风暴强度以下的风暴命名。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系统在西北太平洋编为热带低气压30W、在北印度洋编为热带气旋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