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与邻为壑的海港双城日照和连云港,这两个距离如此之近的港口城市,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经济圈,进而又被划入不同的发展轨迹中。
2006年,日照成为全国第9个、山东第2个年吞吐量过亿吨的大港。日照以邹兖滕煤矿外运为契机而崛起,仅仅依靠一条兖石铁路,而逐渐成就今天的成绩。日照的发展速度着实让人惊叹。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出炉的时候,日照自然也成为8个成员城市之一。在山东半岛星罗棋布的港口群中,日照虽为重型生产资料输运港,城市生态环境却同样绝佳。积极融入半岛城市群,对接青岛,这是日照最核心的发展思路。但更需要注意的是,日照的崛起实际上是整个鲁南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日照港的建设首先解决了鲁南煤炭外运的问题,为鲁南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出海口,从此鲁南不必依靠青岛或连云港。随着临沂物流基地的日益成熟,日照有理由成为临沂的最佳海运物流窗口,临沂和日照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合理的分工,将实现两者的双赢。
而对于发展现状让人忧心忡忡的枣庄来说,已经立项的枣临铁路和枣临高速公路建成后,枣庄与临沂和日照的联系将更为方便。枣庄将更好的享用日照港以出口煤炭等能源产品,也便于引进资金发展能源、建材等产业;日照则不但加强了与枣庄的联系,而且通过枣庄连接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等腹地南北向干线交通,方便了与淮海经济区内陆地区的联系,将非常有利于其扩大腹地范围。
连云港处于齐鲁文化圈和江淮文化圈的过渡带,本与长江没有多少关系。但连云港归属江苏省,而江苏省的苏南地区则是长三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连云港也被拉进来,成为长三角的成员。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最终确定了上海+江苏+浙江这两省一市的规划范围(安徽则以"泛长三角"的身份加入),由此,整个江苏省都被纳入长三角的范围。长三角地区将规划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和连云港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其中连云港与上海、南京、宁波、温州为沿海综合运输枢纽,杭州、徐州为内陆综合运输枢纽。连云港与徐州不仅真正在长三角中有了自己的名分,而且在区域大交通体系中都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是连云港乃至整个苏北振兴的又一大契机。连云港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与徐州这个苏北最大工业城市展开更广泛有效的合作,并以此带动整个徐连城市带的发展。另外需要关注的就是与淮安和盐城的合作,首先交通通道的建设非常重要。沿海铁路的建成,将使连云港向北经日照而接通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向南经盐城可接通南通、上海及整个长三角。
(传统的长三角16市并没有连云港)
4、鲁南苏北的角力山东从不讳言江苏的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山东的执政者喜欢以江苏为直接的追赶目标甚至是假想敌,展开自己的经济战略部署。坊间流传的济南盯南京、青岛盯苏州、烟台盯无锡、济宁盯徐州等多种版本的"一对一盯人战术",描述的就是山东省的这种战略。虽然早在2004年山东的GDP就已经超过了江苏而排名全国第二,但山东很清楚,山东比江苏面积大5万平方公里,人口多1500万人,同为沿海大省,所以山东GDP超江苏并不稀奇,但经济发展层次和人民生活水平比江苏还有明显差距。
在苏鲁竞争之中,鲁南和苏北同为各自省份中相对落后的地区,不过也同样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因此鲁南和苏北的竞争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鲁南和苏北的竞争同样是以苏北的相对优势开始的,鲁南人民至今仍然对苏北的徐州和连云港两个城市有很深的感情,因为那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鲁南人民外出旅游的最便捷目的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换乘地。但是现在再看鲁南苏北的竞争态势,一个新的现象是,鲁南已经在某些方面占据了优势,发展速度也更快,苏北则遭受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停滞。
20年前人们肯定不会相信,日照这个比连云港低了好几个档次的县城,今天会在港口吞吐量和GDP上全面超越连云港。而临沂物流业的迅猛崛起,则使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10年前徐州的批发业在淮海经济区首屈一指。而同期苏北的发展成绩,恐怕只有突进的宿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在很多方面,苏北的优势地位依然无可动摇,单看中心城市的发展,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地位依然稳固,并以此规划成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而一直希望与徐州一较高下的济宁最大的问题是城市规模偏小,无奈只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县域经济上做文章,希望通过济宁、曲阜、邹城、兖州的一体化来做大城市规模。而日照虽然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上已经占据了一些优势,但就城市规模来说,与连云港仍然差距明显。
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南北差距,而山东则是东西差距。所以鲁南和苏北的竞争其实在各自省份中处于不同的语境。苏北要获得江苏省的支持和苏南的辐射,要更为困难。苏南、苏北长期的交通不畅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除了长江的阻隔之外,就是安徽与江苏省界的犬牙交错所导致的交通网络混乱,从而使苏南对苏北的辐射极为有限,近年来随着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跨江通道的相继通车才逐渐得以改善。另外一个微妙的问题就是从文化圈上讲苏北在江苏的边缘化。江苏给外省人的第一反映向来是苏州的小桥流水,而与徐州、连云港没有多少关系。我曾在火车上听到一个浙江人大谈"徐州是山东省省会",可见苏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北方的概念融合起来,而脱离了江苏的主流叙事。
单就连云港的发展前景来说,目前的宏观大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上至国务院,中到江苏省,下到连云港市,都对这一发展契机非常明确,并且拿出了自己的行动。但连云港到底是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地方,目前还没有答案。连云港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都处于重要的地位,但其自身沦陷的原因实在让人费解。但总体来说,江苏作为一个富庶的沿海大省,不能让连云港实现发展,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就目前来看,在淮海经济区内,还没有一个沿海城市能够真正对连云港的地位形成威胁。日照的快速崛起当然让连云港脸面无光,但日照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市,目前还没有发展成综合性的具有复合经济结构的港口城市的能力,只是在港口吞吐量、城市生态环境等某些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而连云港正可以在观察日照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制定错位发展的战略。连云港完全有可能成为青岛和上海之间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综合性滨海城市,发展商贸、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重化工业等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等轻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