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软尾车吧 关注:6贴子:52
  • 7回复贴,共1

软尾车转点类型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单连杆系统
主要结构:单连杆系统是目前最常见的前后避震系统类型。这种系统的运杆只借助一个轴承与车架的连结,它的上轴承的位置决定了车款的骑乘性能。像越野车,轴承多处于中齿盘左右的高度;自由骑车款的轴承位置则相对高一些,偏前一些。


1楼2014-06-19 16:20回复
    优点:重量轻、价格便宜且易保养。
    缺点:较易晃动,易受传动系统干扰。
    技术:单连杆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折衷的作法,因此建议用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


    2楼2014-06-19 16:21
    回复
      2025-08-23 18:0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是新开的吧啊,顶了先


      4楼2014-06-19 16:27
      回复
        优点:刚性佳,无单侧避震器荷重不均的问题。
        缺点:因轴承较多,容易晃动。
        技术:若采用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可使其性能大幅提升。


        6楼2014-06-19 17:59
        回复
          优点:作动极灵活,无传动系统干扰。
          缺点:有由个轴承,略嫌过重。
          技术:由于没有传动系统干扰,因此不需要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支撑系统,或者只用较轻型者即可。


          8楼2014-06-19 18:28
          回复
            优点:无晃动,即使立姿骑乘亦稳定。
            缺点:需做精确调校,舒适度会受影响。
            技术:不需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因为此—避震系统早已做好防晃动措施。


            10楼2014-06-19 19:09
            回复
              6.虚拟式连杆转点(VPP)系统
              主结构:此虚拟式连杆转点系统是由两支回转杆带动整个后轮,利用其缓卫行程做一个S型转弯运动。如此一来,避震器在踩踏时即会自动定位于与传动系统无干扰的位置。
              优点:踩踏时无明显晃动。
              缺点:需要细心调校,灵活度不什么高,有轻微脚踏回击现象。
              技术:不很需要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只能改善其立姿骑行功能


              12楼2014-06-19 19: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