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吧 关注:3,731贴子:37,487

江苏 。泰州。兴化。顾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顾逖、施耐庵的赠答诗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浅谈顾逖、施耐庵的赠答诗
[摘要]
顾逖与施耐庵同是元末明初兴化人,其身份、经历在时间、空间上一致,足以证明二人确系“旧同寅”。由顾氏家族传承史分析,二人赠答诗真实可信。
[关键词] 顾逖 施耐庵 武陵溪 赠答
顾逖《赠施耐庵》: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答顾逖》: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一、顾逖、施耐庵赠答诗的由来
民国初年,顾逖的后裔顾硕(1859—1925年)从其高祖顾九苞(1738—1781年)的遗稿中发现了上述两首诗,遂交邑人金逸园(1870—1924年),发表在兴化《楚阳杂志》(十日刊)上。
《楚阳杂志》(十日刊)系金逸园主办。金逸园名兆三,字益斋,号逸园。其人于晚清曾任上海《神州日报》、烟台《东亚日报》的记者。《楚阳杂志》(十日刊)于宣统三年(1910年)农历五月初一日在兴化创刊,先后办刊二、三年,于民国二、三年间(1913—1914年)停刊。其刊有“艺事”,分“文苑”、“杂俎”、“诗丛”、“词丛”、“实业”、“时评”、“小说”等栏目。多为地方见闻和地方人士稿件,内容丰富,颇有影响。
1953年,兴化刘仲书先生回忆起这两首诗,并云见于40年前(约民国二年,1913年)《楚阳杂志》(十日刊)的“艺事”中。
遗憾的是,当年丁正华、赵振宜、范俊达等人多次寻觅《楚阳杂志》及相关人的旧稿时,发现因战争等原因,杂志及旧稿多不存。丁正华同志当时尚望“期以时日,或有希望”,惜乎经过十年浩劫,这种希望就十分地渺茫了。因无原刊原稿,遂被人怀疑,甚至怀疑顾逖是否实有其人。


1楼2014-06-09 00:16回复
    二、顾逖其人
    顾逖,字均仁,号思邈,元末明初兴化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木刻本《顾氏族谱》中“迁兴起首五世系”载:“四世,逖,字均仁,号思邈。至正进士,封奉政大夫,松江府同知,迁浙江转运司副使。娶常氏,封宜人,生一子师闵。”
    又据明、清诸本县志及康熙《松江府志》载,顾逖于“至正兵后”任松江府同知。因政绩卓著,“迁嘉兴路同知”,“士民追送,舳舻不绝者数十里”。
    “至正兵后”是一种很隐晦的提法,乃指至正十一年(1351年)南方红巾军起义和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起兵以后。万历《兴化县志》则很具体地说顾逖“至正十六年至二十二年同知松江府”。
    张士诚于至正十四年在高邮称诚王,改是年为大周天佑元年(1354年)。击败脱脱后,于天佑二年传檄江南,天佑三年(1356年)三月迁都平江(今苏州)。时江浙东部(含松江府)皆成其割据范围。定都平江后即着手进行政权建设,立省、院、六部官司及行省、路、府、州、县职官。天佑三年即是顾逖任职松江的至正十六年(1356年),顾逖便于同年被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委任为首任松江府同知。
    明嘉靖《兴化县志》在表彰顾逖任职松江“固城守,申化条,劳徕抚循”的政绩前,特别指出“时祸难甫解,群情未固”,说得很含蓄。所谓“祸难”,实际上是指张士诚的部队攻占松江一带的的战“祸”。“甫解”,也就是刚刚占领,硝烟未散,人心慌慌,“群情未固”。就在这种情况下,顾逖奉札到任,大刀阔斧,施展才能。
    可见,顾逖所任之松江同知以及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后所任之嘉兴路同知、浙江转运司副使,都是做的张士诚的属官。他既是张士诚的同乡,也是张士诚的部属,更是张士诚举兵割据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一点上,恰与施耐庵“会元季兵起,播浙”(《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的经历惊人地相同。且任职浙江转运副使,又恰与施耐庵“官钱塘二载”(王道生《施耐庵墓志铭》)地点相同。这些都表明了顾逖与施耐庵是的的确确的“旧同寅”。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后,兴化有相当一批知识分子参加了张士诚起义。如兴化栾凤任职张士诚属下的诸暨知州,因方国珍袭城而死于王事;陆复任张士诚之湖州武康丞,升任昆山知州,直至至正廿七年(1367年),明兵攻破昆山而“弃官归”;陆谦则任“杭州路治中”的一般官吏,不受张士诚重用,“明兵破浙右”后投降了徐达。
    因此,施耐庵与顾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卷入这场政治旋涡,当过张士诚的属官,又先后弃官归里,是再正常不过的。


    2楼2014-06-09 00:36
    回复
      2025-05-11 05:57:54
      广告
      三、顾氏一族
      据兴化《顾氏族谱》记载,顾氏迁兴(化)始祖顾六三系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省元(乡试第一名)。六三系其行号,字之中,正名隐去,不详。于南宋德佑二年(实为南宋景炎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三月在元兵追杀下,携妻及子顾成自苏州盘门仓促渡江北上,逃至兴化。而兴化已于上年(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十一月为元朝的伯颜大军所破,并由忽必烈的养子詹士龙任县尹。兴化成为战争的后方,相对平静。
      顾六三举家逃隐兴化后,先居于城西(阳山附近),至元十八年(1281年),也就是第五年上,迁至西北乡吴公湖畔一座荒村上,村名“湖土仑”,改称“缸顾”。遂世代家居,成兴化宋元“顾陆时陈”四大望族之一。
      二世顾成,元大德进士,官任肃政廉访司副使;四世顾逖,元至正进士,先后任张士诚的松江府、嘉兴路同知及浙江转运副使;五世顾师鲁,助徐达平定江淮,因功被朱元璋赐以36户羹汤。
      其后明清两朝人物济济,有“冠楚廉能”顾士奇,“诗画名家”顾符真、顾言、顾于观等。
      至清中期,第十七世顾九苞(1738—1781年)、十八世顾凤毛(1762—1788年)皆成名动天下的乾嘉学者(扬州学派)。顾九苞,字文子,一字芍南,曾为四库馆校录,与任大椿同乡同事,被誉为“学冠东南”。乾隆四十六年(1871年)中进士后,因颈疽发作,卒于返兴途中的天津驿馆。“著作宏富,殒于逆旅中,稿多散佚”(咸丰《兴化县志》),幸存的部分遗稿便由其后代传藏。
      顾九苞长子顾凤毛早逝,次子顾麟瑞为诗人、剧作家、常州黄景仁(仲则)之婿。生顾继春,诗人。顾继春生顾騄,以举人大挑一等出任陕西白河、凤翔知县,有《顾凤翔遗集》。顾騄长子即顾硕(1859—1925年),字石孙,为顾氏迁兴化第二十一世。与国学大师李详(字审言,1859—1931年)成莫逆,皆爱藏书,结为儿女亲家。顾硕曾出任河南兰封知县,因辛亥革命爆发而弃官归里。1943年《续修兴化县志》记他“善诗赋”,特别记其“古稿存于家”。因此,他作为顾九苞的嫡传子孙,传藏先祖的“古稿”,并于民国初年弃官赋闲时期,结识金逸园,提供先祖顾逖与施耐庵的赠答诗,载于《楚阳杂志》(十日刊)上,当是可信的,也是符合情理的。


      3楼2014-06-09 00:37
      回复
        五、寻得阳山好住家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兵破平江,张士诚败灭。在这之前,顾逖已经辞官归里,隐于桃花源般的缸顾庄中。不久,施耐庵也自江南回到兴化,“寻得阳山好住家”。
        “阳山”既是兴化的别称,也是实指。位于城西,有土阜隆然,相传为楚令尹昭阳的安葬处。当时,山下溪流环绕,山上树木葱笼,构有祠庙。山脚下有顾氏初迁兴化时的老宅。
        顾逖与施耐庵,这两位昔日曾同在张士诚麾下为官的“旧同寅”故乡相遇,悲喜交切。“相逢一笑”既是辛酸的、苦涩的、不堪回首的,也是情深意切的。
        顾逖那首仅有4句的《赠施耐庵》,3句直接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首句的“问津”,三、四两句中的“桃源”和“避秦”都出自《桃花源记》。我们似乎看到顾逖在向施耐庵讲述其始祖顾六三避兵迁兴的历史,介绍兴化武陵溪尽头桃花掩映下的缸顾庄。又似乎看到顾逖在力劝施耐庵哪儿也别去了,兴化就是你最好的安身之处。
        如果说,缸顾庄曾是顾氏苦心经营的桃花源,那么,整个兴化就是一座放大了的桃源仙境。古时的兴化有五湖、七溪、五十二河、六十四莲花荡,到处“深港水汊、芦苇草荡”,且地处大运河东侧沿海,历来不为兵家所重,“自古昭阳好避兵”。因此诗人李恢在《闻昔行》中说:“吾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作桃花源,万钱争租一间屋。”
        施耐庵在《答顾逖》中慨叹:“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决心隐居兴化,躬耕陇亩,闭门著述。只盼望天下从此太平,不再重复“年荒世乱走天涯”的痛苦经历。
        “李生黄瓜,民皆无家”是元末流传的童谣。传为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天降灾异,彰德李树结实如黄瓜,引起天下大乱。施耐庵以当时的童谣入诗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从两首诗的内容看,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各自的经历,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更符合当时兴化的环境。尽管找不到两诗的原稿和原刊,但从顾氏家族传承史来分析,刘仲书先生1953年所提供的两首诗和诗源线索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事实的。


        5楼2014-06-09 00:38
        回复
          一是顾氏郡望为“武陵”(指今湖南常德一带),家族堂号为“武陵堂”。
          ------顾氏郡望为“武陵"应该是“顾野王父顾烜,曾隐居的武陵溪",即现在的吴江芦墟,与今湖南常德无涉。


          7楼2014-06-10 09:30
          回复
            谁有兴化缸顾庄顾氏家谱的,电子版


            IP属地:江苏8楼2014-09-16 09:03
            回复
              楼主是兴化的吗


              IP属地:江苏9楼2014-12-09 02:01
              回复
                恰,我爷爷就是垛田的,


                IP属地:西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2-09 09:22
                回复
                  2025-05-11 05:51:54
                  广告
                  我是姜堰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1-06 18:53
                  回复
                    兴化昭阳镇阳山村位于城西 姓顾的大概10几户人家 从小就听说过 古时候我的祖先是个当官的.难道就是顾逖


                    IP属地:江苏12楼2015-01-20 16:11
                    回复
                      我的祖先就缸顾的去祭过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6-28 21:37
                      收起回复
                        我是兴化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6-29 11:27
                        回复
                          现在顾氏家谱保留在谁家怎样联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23 12: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