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吧 关注:435贴子:27,422

潜艇防空之缘起——详解比斯开湾海空对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43年3月,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德国海军U-333号潜艇正利用夜色掩护通过比斯开湾前往北大西洋作战,途中突然遭遇一架英国皇家空军“威灵顿”式轰炸机。潜艇一时间无法下潜,仓促之中值得利用甲板上的防空炮对空射击,不久便将后者一举击落。无独有偶,当月通过比斯开湾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德国海军U-338号潜艇在相近的地点再次击落一架“哈立法克斯”反潜机。当时的人们多半认为这只是有一两次独立的事件,因为大战爆发后也有几次潜艇遭遇飞机的战例,结果也是互有损伤。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28 08:18回复
    首开对空战绩的U-333号潜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28 08:19
    收起回复
      2025-08-15 09:5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是不久,好运再次降临到德国人的头上,4月里,U-191号潜艇面对一架“解放者”式轰炸机奋起还击,将对方击伤后成功逃逸。当月还有另外两架“威灵顿”式反潜机被德国海军潜艇击落。
        这一连串潜艇对空作战的成功引起了德军和盟军双方的注意。盟军开始收紧扼住通过比斯开湾的德国潜艇的绞索,而德国人也在思考如何给予盟军空中反潜力量更沉重而有效的打击。一场比斯开湾海空力量大对决就此即将拉开序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28 08:20
      回复
        “反击命令”的由来
          比斯开湾位于北大西洋东北部,东临法国,南靠西班牙,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715米,最大深度5120米。比斯开湾的战略地位对于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不言而喻,以比斯开湾各港口为基地,德军潜艇可大大缩短往返作战海域与基地之间的时间,使得潜艇在海上活动的时间大为增加,又可节约潜艇返回本土基地维护的时间,从而提高潜艇在航率,并能使德国本土的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新潜艇。战时共有超过75%的德国潜艇利用比斯开湾进出大西洋海域作战。丘吉尔曾言:大西洋战役是整个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无论在陆地、海上或空中发生的一切,最终都取决于大西洋战役的结局。毫无疑问,一切对于比斯开湾的海空封锁都令德军无法容忍。但自1942年起,情况开始对德军变的不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28 08:21
        回复
          比斯开湾潜艇基地与盟军反潜飞机的猎杀航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28 08:21
          回复
              首先来看看1941到1943年春季间德国潜艇作战战绩统计情况:
              1941年:击沉432艘,总吨位共计2171540吨;
              1942年:击沉1160艘,总吨位共计6266215吨;
              1943年5月:击沉314艘,总吨位共计1782628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28 08:21
            回复
              安装在“解放者”上的ASV雷达套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28 08:22
              回复
                  由此可见德国潜艇的战绩自1942年至1943年初有明显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盟军ASV雷达探测装备的出现,德军虽很快研制和装备了“梅托克斯”雷达接收机,改善了潜艇夜间水面航行通过比斯开湾的成功率。回到本文开头,U-333号潜艇虽成功击落来袭飞机,但那一时期一系列类似的未有任何实现警报而突然在夜间准确出现在潜艇上空的盟军飞机引起了德军的注意,德军判断盟军可能装备了“梅托克斯”无法接收到的厘米波雷达信号,“利”式探照灯的出现也是原因之一。看来新的厘米波雷达接收机的研制势在必行,而潜艇出入比斯开湾的问题则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5-28 08:23
                回复
                  2025-08-15 09:4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安装在指挥塔顶部的“梅托克斯”雷达接收机天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5-28 08:24
                  回复
                    “利”式探照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28 08:25
                    回复
                      U艇被“利”式探照灯锁定的情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28 08:25
                      回复
                          1943年5月1日,一项针对通过比斯开湾的德军潜艇的命令正式生效,该命令由海军上将邓尼茨亲自制订。这条被称作“第483号作战命令”便是“反击”命令,它的内容包括:当遭遇敌机(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下潜到安全深度)时,潜艇必须保持水面航行并尽力实施反击而不是通常策略下的紧急下潜。但同时也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夜间潜航通过比斯开湾。“反击命令”命令的下达,一方面是在新的雷达接收机设备装备部队前的权宜之策,一方面也是受了前文提到的潜艇对空作战成功战例的影响和鼓舞。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28 08:26
                        回复
                            而实际上,最受这道命令鼓舞的并非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而是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的司令、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他认为,潜艇能够停留在水面对他而言最好不过,只要能击沉一艘潜艇损失一架飞机也值得,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手上的飞机比邓尼茨的潜艇多的多。
                            德国人则表现出一贯的信心和勇气,在潜艇船坞和码头里,大批VIIC潜艇加装了装甲炮台,并安装了20毫米和37毫米防空炮,组成潜艇新的强大对空攻击体系。德国人对潜艇的防空改装始于1942年8月,最早大量加装防空武器的潜艇是U-256号,该艇曾在1942年7月28日由基尔前往洛里昂途中被一架“惠特利”重创。而改装的目的在于引诱盟军飞机对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实施攻击,然后出其不意地倾泻对空火力将其击落。“反击命令”发布后,包括U-441、U-621、U-953号艇在内的多艘潜艇则被彻底改装成了防空潜艇,U-441号潜艇更是安装了新的37毫米自动防空炮、双联装和4联装20毫米火炮!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鱼雷的携带量减少到5枚。德国人相信具备强大防空火力的潜艇将有能力击退任何来自空中的攻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28 08:29
                          回复
                            防空火力空前强大的VII潜艇,下方就是U-441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28 08:31
                            回复
                              2025-08-15 09:41: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德国潜艇防空武器与盟军飞机反潜力量对比分析
                              盟军飞机的反潜力量
                                盟军对利用岸基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等空中力量进行反潜巡逻向来重视,针对通过比斯开湾的德国潜艇则制订了针锋相对的反潜作战计划,具体空中巡逻作战行动由岸基航空兵司令部统一指挥。而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包括“哈利法克斯”、B-24“解放者”、“惠特利”等轰炸机和反潜巡逻机,其主要性能和武器装备情况见下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5-28 0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