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客家吧 关注:442贴子:14,672
  • 37回复贴,共1

惠来县葵潭镇客家话(盐坑派黄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听说葵潭镇黄氏大多数是客家盐坑派黄氏,不过很多被潮语同化,不会讲客家了。
青坑村私家祭祖说客家话
视频来自:优酷


1楼2014-05-25 23:05回复
    青坑村官方色彩祭祖时不能说客家话?要说潮语?
    视频来自:56视频


    2楼2014-05-25 23:08
    收起回复
      2025-08-26 13:45: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广东惠来黄氏盐坑派寻迁成都叔祖黄虎臣公后裔
      http://www.hakkaonline.com/thread-68466-1-1.html
      另:据老一辈讲,虎臣公(讲客家话)当年是我们当地的一方富绅,他是有能力在四川买大片田地的,我也相信叔祖这一支在四川必定兴盛,因为他带了九个儿子入川,300多年下来,子孙一定不少!!
      据网上查得成都东山区是客家人聚居区,不知叔祖这支是否在此发展?


      3楼2014-05-25 23:10
      收起回复
        江夏世家吧欢迎您,请关注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6-01 13:23
        回复
          同盐坑派,我展字辈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6-01 13:25
          收起回复
            @cskjr 这位族兄也是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6-01 13:29
            收起回复
              视频来自:优酷

              黄姓:惠来盐坑派崇德堂重光庆典


              7楼2014-06-01 22:28
              收起回复
                惠来县客家古村落---葵潭镇圆墩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圆墩村村民讲的方言是客家话,村里现存古建筑——客家大院、成德公祠等将客家和潮汕建筑风格融为一体,颇具特色。其中,成德公祠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大革命时期曾遭敌人破坏,唯有门楼完好保存,后村民将公祠重建,门楼保持原貌。门楼前二个石鼓静静守护着这座古建筑,门楼上雕梁画栋,花卉、虫鸟、走兽和戏曲人物等石刻、木雕图案精美
                据《惠来县地名志》载:圆墩村,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张、谢等姓在此定居,因村前平地有一圆土墩,故名“圆墩”。墩村暗控口有瓷土资源,明成化七年(1472)创建碗窑,曾扩建到七条窑。明嘉靖年间,黄姓从福建盐坑派分居迁移至此。逐步扩建村居,形成“黄”姓一族,仍称旧名。
                1.圆墩村得名于这一圆形土墩

                2.成德公祠

                纪念碑


                8楼2014-06-01 23:08
                收起回复
                  2025-08-26 13:39: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崇文重教圆墩村
                  圆墩村人杰地灵,《黄氏族谱》记载着勤政为民的先贤。
                  http://www.jynews.net/Item/474873.aspx


                  9楼2014-06-01 23:11
                  回复
                    调子跟我的有点区别。


                    IP属地:广东10楼2014-06-02 19:09
                    回复
                      “青坑省”的由来
                      惠来县志有载,青坑曾有一度被称为“青坑省”。其原由是跟远祖万户公黄远登有关。
                      远登公,能勤俭持家,年未到而立,便家资巨万,良田连片。虽为富户,但他为人忠厚善良,因此美名远播,德高望重。人们从不直呼他的名讳,都尊称他为万户公。他还是一位饱学多才、开明之士,他很注重培育人材,亲自在村里创办山房(即学堂)教学。
                      当时有秀才彭燕池,海丰东溪人氏。因家境贫寒,上京赴考时,投亲不遇,流落异乡,来到青坑。远登公遇见彭燕池,见他虽落魄潦倒,但举止稳重,口吐珠玑,就问他为何不上京赴考,而流落于此?燕池尴尬地从实相告:“京师路遥,投亲不遇,身无分文,那能到京畿呢!”远登公听后,深表同情,吩咐家人,取出数十两银子,奉给燕池,叫他立即上京,休错过考期。燕池双手颤抖地接过银子,千恩万谢,拜别上路……
                      燕池胸怀韬略,满腹经纶,果然金榜提名,出任省一级官员(官衔无考究),他看到身上袍带,不忘昔日远登公之大恩大德,特登门拜谢,并邀恩公一同赴任。远登公年事已高,况家道殷裕,不愁吃穿,便谢绝了燕池的盛意。但燕池受了大恩未报,负疚在心,一再表示要为恩公做点事,以表寸心,远登公见燕池一片真情,也盛情难却,便荐其早日门生吟春湘,望燕池提拔。春湘也是个饱学多才之人,在燕池的引荐下,平步青云,后来官至两广总督,官衔比燕池更高。春湘得官之后,也念念不忘远登公荐已之恩!他们都侍机以报恩人之大德。(远登公之孙黄云阶就是在他们的提携之下,位列朝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时由省级主考的功名是贡生,春湘与燕池把贡生的文凭交给远登公,并给全省读书人都发了告示,规定凡是要考取贡生的人,都要到青坑去。每个贡生银元五十,要贡生填名于空文凭上。这样,省里面贡生大门就关闭了,要贡生的人都必须到青坑来。于是全省的读书人纷纷到青坑来考贡生。当然,说是考,事实上是买,故那时也叫“买贡”。
                      自此时起,青坑热闹非凡,青坑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叫为比惠来县更高级别的“青坑省”了。
                      (本文根据黄坤池的《海角甘泉》及村中老人讲述整理,有待深究。)


                      13楼2014-06-02 22:13
                      回复
                        惠来葵潭镇螃蟹村“追远堂”进祠庆典(袁氏)
                        螃蟹村袁氏宗祠“追远堂”后裔子孙修祠;怀念先祖。“追远堂”袁氏子孙行善天下,家丁兴旺,为了让后代子孙不忘记先祖的以“善者为之,天下得之”的为人之道

                        1分15秒用客家话读祭文,有大神听的懂吗?


                        14楼2014-06-10 09:13
                        收起回复

                          黄僚,字海虎


                          17楼2014-06-21 00: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5-04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