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水赵氏吧 关注:31贴子:86
  • 4回复贴,共1

【赵】三祖后裔相聚蒙阴共商家族大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笼水赵氏始祖赵平兄弟三人。兄长赵品的后人居住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现已发展成蒙阴西部、新泰一带的赵氏望族;赵平的后人在博山也发展成赵氏望族,文化世家;三弟赵三公的后人居住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现已发展成蒙阴东部一带的赵氏望族。
2014年5月10日上午,东蒙赵氏在蒙山养心园大酒店组织召开了本支系第二次联谊会暨三兄弟后裔代表第一次联席会。浓浓的亲情弥漫着整个会场,每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脸部凝固成笑的表情,紧握的手迟迟不愿松开。640多年的分别,今天终于相见了。相见恨晚!相见不晚!还想相见!
本次大会由东蒙赵氏联谊会赵红文会长发起,东蒙赵氏联谊会组织,养心园大酒店董事长赵元亮承办。
参会人员48人,其中赵品后裔代表赵洪伦、赵元功、赵元平,赵平后裔代表赵树军、赵捍东,其他为赵三公后裔各分支代表。
会议主要议题是部署商讨东蒙赵氏续谱事宜,三祖后裔商讨今后如何共同联谊事宜,会期半天。


IP属地:山东1楼2014-05-11 11:24回复

    东蒙赵氏联谊会会长、副会长




    IP属地:山东2楼2014-05-11 11:29
    回复
      2025-08-22 15:12: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左起:赵元平、赵捍东、赵传道、赵红文、赵树军、赵洪伦、赵元功、赵尊义



      IP属地:山东3楼2014-05-11 14:07
      回复

        三公后裔赵红文(右)与赵平后裔赵树军(左)亲切交谈




        IP属地:山东5楼2014-05-11 14:11
        回复
          蒙阴薄板台赵氏、蒙阴北楼赵氏与笼水赵氏的关系
          目前蒙阴薄板台赵氏(现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村)、蒙阴北楼赵氏(现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笼水赵氏(现博山区)都已完成续谱,一致认为三支赵氏的始祖是兄弟关系,即蒙阴薄板台赵氏的始祖赵品是老大,笼水赵氏的始祖赵平是老二,蒙阴北楼赵氏的始祖是老三。
          民国三年(1914年)蒙阴北楼赵氏十四世孙赵家琛在《续修谱叙》中记载“按明初洪武之世,迁山西之民于山东青兖诸邑,十室而九,吾赵氏祖,创居蒙之北楼村,适于其时意者,来之洪洞之说,理或然欤。相传偕行者兄弟三人,伯仲复去,而之邑城西之薄板台与益都县之颜神镇,宅此者乃叔也。”十六世孙赵九令在《续修谱跋》中记载“我赵氏天水一系,汉族无两宗。自有宋南迁,处北地者,以受宗室之影响,每不敢显标其姓氏,上世已莫得其祥。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外省来蒙有兄弟三人,长居邑西乡,次迁博山,三居北楼村,即我始祖,立有谱碑志之。迨明中叶,有海龙寨之难,世传都付焚如,仅遗叔侄二人,均在童年,不绝如缕矣。延及清初,文字之狱大兴,博山秋谷老人牵在长生殿案内,传闻风鹤,恐演族祸,遂仆谱碑以灭迹,而文献乃都以无征。”
          乾隆五年(1740年)蒙阴薄板台赵氏立有谱碑,始祖为赵品,下传8世。谱碑上有“迁居博山县始祖赵平至六世发科”,但赵平未列入行辈中,不能断定与赵品的关系。
          嘉靖壬午年(1522年)笼水赵氏六世祖赵仁写的《赵氏宗派记》中记载“赵氏之宗派,派赵氏之宗也。 赵氏之先,其来已远,愚不及闻其详,固不敢妄爲臆说。至我始祖,自洪武初,由蒙阴县避乱颜神镇,遂家焉。始祖讳平,娶许氏,故元都绣衣之孙女也。生二子:长彦礼、次彦名。”光绪三年(1877年)笼水赵氏十八世孙赵以文在谱序中记载“家之有谱,上溯渊源,下祥世系,所关岂浅鲜哉,我始祖自洪武初由枣强迁于蒙阴县,后避乱于益都之颜神镇,遂家焉。”
          在家谱中对始迁祖赵平的记载为“一世始祖平,明洪武初由枣强迁居蒙阴薄板台,以避乱迁于益都颜神镇,墓在城东,北岭有碑。配许氏,元都绣衣之孙女,子二。”
          三支赵氏在谱碑、家谱中都有相互记载,但通过分析,还是存在较大疑点。仅凭现有资料,还无法确定薄板台始祖赵品即北楼谱序中的老大,博山始祖赵平即北楼谱序中的老二。
          三支赵氏现存最早的一块碑是蒙阴北楼的圆头碑,是明朝正德辛巳年(1521年)为赵三公而立,奉祀男:潭、济,仅下传1世。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最初从山西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假如圆头碑记载的赵三公即为洪武初北楼始迁祖,151年的时间仅下传1世,不合理。很有可能圆头碑记载的赵三公不是蒙阴北楼谱序中记载的老三。
          笼水赵氏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赵氏宗派记》自始祖赵平下传8世,假如赵平也是洪武三年(1370年)迁入蒙阴,后迁入博山,152年的时间下传8世,比较合理。
          乾隆五年(1740年)蒙阴薄板台赵氏立有谱碑,自始祖赵品下传8世,假如赵品也是洪武三年(1370年)迁入蒙阴,370年的时间下传8世,不合理。可见赵品不是洪武初迁入蒙阴的,也不是蒙阴北楼谱序中记载的老大,乾隆五年(1740年)赵品才下传了8世,而嘉靖壬午年(1522)年赵平就下传了8世,同样下传8世,两人相差218年,可见赵品和赵平也不是兄弟关系。
          乾隆八年(1743年)蒙阴北家泉谱碑记载,从北家泉迁出6支:迁居博山始祖赵平,迁居薄板台庄始祖赵品,迁居本县洞仙乡召子庄始祖赵时,迁居本县三庄始祖赵万章,迁居本县南晏子庄始祖赵子仲,迁居北乡张庄赵永兴。
          从上述族谱、谱碑等记载,可以推断洪武初兄弟三人最先应该是迁入北楼,老大从北楼迁到北家泉,老二从北楼迁到博山,老三留在北楼。赵平、赵品应该是老大的后代,赵平从北家泉迁到了博山(可能是投靠老二,或者老二无嗣,过继过来),后来赵品从北家泉又迁到了薄板台。从赵品的传承上推算,假如1740年传了8代,每代按20岁计算,应该在1580年左右迁入薄板台,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赵平应该比赵品大几辈,根据笼水赵氏和薄板台赵氏新修族谱也可以看出,笼水赵氏与薄板台赵氏相差10世左右。
          北家泉谱碑最先记载迁出的就是赵平,应该是按迁出时间顺序记载的,薄板台谱碑中也未将赵平与赵品平行排列,或按长幼排序,也可以看出,当时薄板台立碑时只知道与赵平是同宗,但不知道相差多少辈。


          IP属地:江苏6楼2024-11-22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