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吧 关注:280,319贴子:2,840,404

粤语的文读与白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雄根 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的附录五〈怎样处理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字形、字音的问题〉一文中「字音方面,指出教师应要求学生分别清楚「读音」和「语音」。这里所说的「读音」和「语音」,即本文所说的「文读」与「白读」。所谓文读与白读,是说一个字有文言音和白话音的不同,有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读法。文读与白读在习惯上各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大体而言,文读是用在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里,或读书识字时用,白读则用在口语里。粤语也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一类主要表现在声母或韵母读音出现变化。这类文白异读情况大致如下: 



1楼2007-12-11 11:59回复
    (一) 部分字文读念去声,不送气;白读念上声,送气,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伴     ~侣,伙~     有~ 
       荡     游~,浩~    ~泻 (「荡」音tong5 ) * 
       断   ~章取义,武~   ~绝,拗~ 
       坐     ~坐,连~   ~低,排排~ 
       重     ~要,沉~   ~量,轻~ 
       近     ~来,附~     远~


    2楼2007-12-11 11: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 部分字以唇齿音为文读,双唇音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浮    ~沉      ~面,~头 (「浮」音pou4,今作「蒲」 
         拂   ~拭,吹~     ~扇,~蚊 (「拂」音put3 ) 
         伏    ~法,埋~     ~匿匿 (buk6 nei1 nei1 )


      3楼2007-12-11 12:00
      回复
        (三) 部分字念j-声母的为文读,念ng-声母的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吟    ~咏,呻~     ~噆 (ngam4 cam4) 
           逆    ~流,~风    忤~,爬~水 (「逆」音ngaak6) 
           仰    ~慕,俯~     ~高头 (「仰」音ngong5) 
           研    ~究,科~     ~碎 (「研」音ngaan4)


        4楼2007-12-11 12:00
        回复
          (五) 部分字以-ing为文读,-eng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轻    ~易,~松    ~飘飘,好~ 
             青    ~山,~出于蓝    面~~ 
             惊    ~慌,~奇      ~青 
             领    ~袖,带~     衫~ 
             醒    ~目,清~      ~ 
             听    ~命,~政      ~话 
             精    ~明,~确      ~叻


          7楼2007-12-11 12:01
          回复
            (六) 部分字以-ik为文读,-ek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席    ~地而坐       草~ 
               惜     珍~        爱~ (「惜」音「锡」) 
               赤    ~壁,面红耳~    ~脚 
               壁     墙~      烂泥扶唔上~


            8楼2007-12-11 12:01
            回复
              以上的文白异读,除少数字如「远近」的「近」、「赤壁」的「赤」、「轻重」的「轻」,本港中学生或会将白读混入文读外,其余多不相混


              9楼2007-12-11 12:01
              回复
                  本调与变调的异读,也是文读与白读的一种。一般而言,念本调的是文读,念变调的是白读,在粤语表,变调很多是属于习惯变调,不易找出原因。不过部分变调却有规律可寻,常见的规律列举如下:


                10楼2007-12-11 12:0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 数量词之后的名词多读变调,如: 

                     一盘棋  一篇文  一修鱼 一层楼 
                     一幅画  一条绳  一笔钱  一个梨


                  11楼2007-12-11 12:02
                  回复
                    (二) 部分兼具名词、量词词性的字,作量词时念本调,作名词时念变调,如: 
                       例字     量词 (本调)     名词 (变调) 
                       件       一件衫       零件 
                       架       一架车       书架 
                       片       一片叶       药片 
                       盒       一盒饼       饼盒 
                       队      一队兵       排队 
                       碟       一碟菜       杯碟


                    12楼2007-12-11 12:02
                    回复
                      (三) 一字具文白异读的,在古语词中念本调,在今常用词中或念变调,如: 
                         例字     古语词 (本调)   常用词 (变调) 
                         门       旁门左道      横门 
                         园      亭园,颐和园    花园,公园 
                         肠       羊肠小径      腊肠 
                         棋       棋逢敌手      象棋 
                         钱       一钱不位      钱银 
                         蝶       狂蜂浪蝶      蝴蝶 
                         话       话不投机      电话


                      13楼2007-12-11 12:02
                      回复
                        (五) 对一般称呼,若在姓氏之前冠以前缀「老」、「阿」,或在姓氏之后补上后缀「仔」,姓氏通常会念变调。又亲属的称谓,如属叠音的,也会出现变调读法。至于称呼的名字是叠音的,后一字也会有变调的现象。现一并举例如下: 
                           例字      变调 (有下线的字读变调) 
                           何 (姓氏)     老何 (「何」读阴上声) 
                           陈 (姓氏)    阿陈 (「陈」读阴上声) 
                           黄 (姓氏)     黄仔 (「黄」读阴上声) 
                           妈 (亲属称谓)   妈妈 (「妈」读阳平声) 
                           哥 (亲属称谓)   哥哥 (「哥」读阳平声) 
                           婆 (亲属称谓)   婆婆 (「婆」可变调读阴平或阴上声) 
                           玲 (名字)     玲玲 (「玲」读阴上声) 
                           圆 (名字)     圆圆 (「圆」读阴上声)


                        15楼2007-12-11 12:03
                        回复
                            以上各种变调例子,当中不少字并无本调读法,如「书架」的「架」、「腊肠」的「肠」、「鸡蛋」的「蛋」、「排队」的「队」、「电话」的「话」等,它们在特定的词例中只能读变调,因此在书面语里不必将它们读成本调。然而,如「公园」的「园」、「南洋」的「洋」、「中文」的「文」、「白鹤」的「鹤」等字,兼有本调和变调两种读法,则在书面语中宜读作本调。又如亲属称谓「妈妈」、「哥哥」、「婆婆」等,既有本调、变调二读,则在书面语中当读本调。至于文言色彩较浓的古语调,如「旁门左道」的「门」、「羊肠小径」的「肠」,必须维持本调的读法,不能改读变调。 

                            明白以上文白异读的规律,那么,何时该念文读,何时该念白读,也许会较有把握了。 

                          参考书目: 
                          1. 李新魁、黄家教等:《广州方言研究》。韶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字表编写小组:《粤语拼音字表》。香港:香港语言学学会,1997年。 
                          3.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香港:香港政府印务局,1990年。 
                          4. 张励妍:〈广州话高升变调规律初探〉。《语文杂志》第13期,页41-48,1986年。 
                          5. 陈雄根、何杏枫:〈香港中学生粤语发音问题研究〉,《教育学报》第二十九卷第一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页71-96,2001年。 

                          *本文粤语标音根据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


                          16楼2007-12-11 12:03
                          回复
                            • 218.204.243.*
                            对学粤语既人有帮


                            17楼2007-12-13 17: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8楼2008-03-07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