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光绪吧 关注:6贴子:315
  • 3回复贴,共1

●●●●大清光绪新传●●●●正文 第六章 海军的崛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83年7月,各国的运输舰队就陆续到达,也不知道是怕耽误了交货日期而处罚违约金,还是为了早点将着1万万两白银拿到手才安心,还是为了给这个新兴的帝国留下诚实守信的印象。在大连港卸货之后,这些刚刚到达的军舰立刻被海军部接受,随即进入旅顺船坞内进行秘密改建。抽调天津机器局参与1880年建造第一艘潜水艇的全部人员联合华夏帝国科技研究院潜艇研究所进行进入联合开发。


1883年7月下旬,国防部海军司令部下达整编海军及海军基地,及帝国海军的人事任命的命令。


华夏帝国海军重要基地之附属设施:


旅顺军港:1883年5月开始扩建,完成后能停泊排水量5万吨以下战舰(当时还有人对次提出质疑,言不可能有大于5万吨的战舰,此后不到10年时间,旅顺和威海就再次改建,使其能停泊15万吨以下战舰)。港内有可以供战舰改装,修理的船坞10座,可同时对10艘5万吨以下战舰同时进行。旅顺基地沿海一侧依山地势,共筑造9座海岸炮台。以旅顺口口门为界,口东5座、口西4座,从东至西分别为:老蛎嘴后炮台、老蛎嘴炮台、摸珠礁炮台、黄金山副炮台、黄金山炮台、老虎尾炮台、威远炮台、蛮子营炮台、馒头山炮台。这9座炮台均为上下四层的大型炮台,设置炮位24座均使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其中75mm口径,9座,150m口径,7座,210mm口径,5座,305mm口径,3座。而后又环绕旅顺背后修筑陆路炮台,共计18座。同时为掩护旅顺后路,兼防金州,又在大连湾修筑海岸炮台6座,陆路炮台12座。炮台均为穹窑式,每座炮台设置炮位16座,每个炮位均能进行90度旋转,使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其中75mm口径,7座,150m口径,5座,210mm口径,3座,305mm口径,1座。


威海卫军港:1883年5月开始修建,完成后能停泊排水量5万吨以下战舰。所有配套的后勤设施如铁码头、船坞、海军医院、海军公所等同时修建。共建成威海北岸炮台9座,南岸炮台9座,刘公岛炮台18座(东泓、南嘴、迎门洞、旗顶山、公所后、黄岛6个炮台群,每个炮台群3座炮台),日岛炮台6座。又在威海卫后路修建陆路炮台6座,均为上下四层的大型炮台,每座炮台设置炮位16座,每个炮位均能进行90度旋转,使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其中75mm口径,7座,150m口径,5座,210mm口径,3座,305mm口径,1座。此外在刘公岛和日岛上还分别建造了18座能进行360度旋转的305mm口径地阱炮,其炮以水机升降,见敌则升炮击之,可以圆转自如,四面环击。燃放之后,炮身即借弹药之座力退压水汽,复还阱中,这种地阱炮射程远、威力大,排水量3000吨以下军舰一旦被其击中则必沉无疑。


天津大沽口军港:1883年2月开始改建,完成后能停泊排水量万吨以下战舰,对其进行补给,维修。主要是近海防御,反登陆,守卫津京入海口。共建成岸防炮台群9座,每个炮台群设炮台3座,每座炮台设炮位16座,上下四层,每座炮台设置炮位16座,每个炮位均能进行90度旋转,使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其中75mm口径,7座,150m口径,5座,210mm口径,3座,305mm口径,1座。此外还分别建造了36座能360度旋转的305mm口径地阱炮,其炮以水机升降,见敌则升炮击之,可以圆转自如,四面环击。燃放之后,炮身即借弹药之座力退压水汽,复还阱中,这种地阱炮射程远、威力大,排水量3000吨以下军舰一旦被其击中则必沉无疑。


福州马尾军港:1883年2月开始改建,完成后能停泊排水量3万吨以下军舰。于闽江南北两岸,琅岐岛,分别建成岸防炮台3座,每座炮台设炮位16座,上下四层,每座炮台设置炮位16座,每个炮位均能进行90度旋转,使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其中75mm口径,7座,150m口径,5座,210mm口径,3座,305mm口径,1座。此外还分别建造了24座能360度旋转的305mm口径地阱炮分列南北江岸,其炮以水机升降,见敌则升炮击之,可以圆转自如,四面环击。燃放之后,炮身即借弹药之座力退压水汽,复还阱中,这种地阱炮射程远、威力大,排水量3000吨以下军舰一旦被其击中则必沉无疑。



1楼2005-08-01 20:14回复


    沿海各省从1883年3月开始,根据海防需要均开始建立海防炮台,简易码头等等。防守官兵为海军海防司令部下设各省海防司令部直接管理。


    以上各基地,以奇迹般的速度于1883年10月前相续完成。炮台等共耗费白银7000余万两之巨,仅旅顺,威海卫2地就花费4000余万两。


    由威海,旅顺,大沽3地构成的渤海津京防御圈,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完善,最坚固的防御体系之一。


    华夏帝国海军水上军舰等级划分及命名规则:


    “清”级:排水量500吨以下舰只。


    “明”级:排水量500-2000吨舰只。


    “元”级:排水量2000-5000吨舰只。


    “宋”级:排水量5000-10000吨舰只。


    “唐”级:排水量10000-20000吨舰只。


    “隋”级:排水量20000-30000吨舰只。


    “晋”级:排水量30000-50000吨舰只。


    “汉”级:排水量50000-100000吨舰只。


    “秦”级:排水量100000-150000吨舰只。


    战列舰(航空母舰,当时世界未发明)为“龙”字舰,巡洋舰为“狮”字舰,驱逐舰(炮舰)为“虎”字舰,鱼雷艇为“豹”字舰,潜艇为“狼”字舰,辅助舰(运输,补给等)为“马”字舰。


    同级舰艇一般按天威惊神,金银赤血,炎黄福兴,腾飞苍海顺序命名。(超出部分又直属舰队长官命名。


    战舰称呼方式为“所属级别”+“舰编名”+”舰类别。例:“宋”级战列舰“天 龙”号,既称其为“宋级天龙号”战列舰。


    华夏帝国海军总司令:光绪皇帝兼任。划分为3个舰队:华夏帝国皇家舰队(司令:,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辅助船只未列出,仅主力新式战舰总排水量120655吨,即12.0655万吨)


    华夏帝国皇家舰队(总司令:丁汝昌,兼任华夏帝国皇家主力舰队司令)分为下列2部分:


    华夏帝国皇家主力舰队共15艘,总排水量82900吨(均为铁质),旗舰为“宋级天龙号战列舰”,驻地威海和旅顺,包括如下舰艇:(下列数据为旅顺船坞改造后的数据,主要为改造原舰动力设施,提高航速,优化火力配备。)


    “宋”级战列舰共7艘:


    “天 龙”号(原“定远”,舰长刘步蟾),“威 龙”号(原“镇远”,舰长林泰曾),“惊 龙”号(1883年购买于英国,舰长邓世昌),“神 龙”号(1883年购买于法国,舰长林永升),“金 龙”号(1883年购买于德国,舰长杨用霖),“银 龙”号(1883年购买于俄国,舰长叶祖珪),“赤 龙”号(1883年购买于俄国,舰长陈金揆)。经旅顺改造后,正常排水量7500吨、满载排水量8000吨、航速18节,续航能力6000海里/12节。主要武器:克虏伯305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4座,150mm口径双联装副舰炮4座,75mm舢板炮8门,7.92mm神机炮16门,鱼雷发射管4具,每舰载鱼雷艇4艘(威龙甲,威龙乙,威龙丙,威龙丁等等),排水量25吨,航速23节。主要装备: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元”级巡洋舰共8艘:


    “天 狮”号(原“南琛”,舰长林履中),“威 狮”号(原“南瑞”,舰长邱宝仁),“惊 狮”号(原“开济”,舰长蔡廷干),“神 狮”号(1883年购买于英国,舰长程璧光),“金 狮”号(1883年购买于法国,舰长李和),“银 狮”号(1883年购买于德国,舰长林国祥),“赤 狮”号(1883年购买于美国,舰长黄祖莲),“血 狮”号(1883年购买于美国,舰长李鼎新)。经旅顺改造后,排水量3800吨,航速21节,续航能力7000海里/12节。主要武器:克虏伯210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2座,150mm口径双联装副舰炮6座,7.92mm神机炮8门,鱼雷发射管8具。


    华夏帝国皇家护卫舰队共15艘(司令:萨镇冰兼任旗舰舰长),总排水量4880吨(均为铁质),旗舰为“明级天狮号巡洋舰”,驻地天津大沽口,包括如下舰艇: 


    “明”级巡洋舰共1艘:


    “天 狮”号(原“扬威”),排水量1800吨,航速18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主要武器:克虏伯150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2座,75mm口径副舰炮4座,7.92mm神机炮6门。舰载鱼雷艇2艘,“天狮甲,天狮乙”,排水量25吨,航速18节。主要装备: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2楼2005-08-01 20:14
    回复
      2025-08-28 01:36: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级驱逐舰(炮舰)共六艘:


      “天 虎”号(原“镇东”)、“威 虎”号(原“镇南”)、“惊 虎”号(原“镇西”)、“神 虎”号(原“镇北”)、“金 虎”号(原“镇中”)、“银 虎”号(原“镇东”),排水量480吨,航速15节。主要武器:克虏伯305mm口径主舰炮1座,75mm口径副舰炮2座,7.92mm神机炮2门。


      “清”级鱼雷艇共8艘:


      “天 豹”号(原“雷乾”),“威 豹”(原“雷坤”)、“惊 豹”(原“雷离”)、“神 豹”(原“雷坎”),“金 豹”(原“雷震”)、“银 豹”(原“雷良”)、“赤 豹”(原“雷巽”)、“血 豹”(原“雷兑”),排水量25吨、航速23节。主要武器: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东海舰队共10艘(司令:林颖启,兼旗舰舰长),总排水量11880吨,旗舰为“明级威狮号巡洋舰”,驻地为上海。


      “明”级巡洋舰共1艘:


      “威 狮”号(原“扬武”),排水量1680吨,航速16节,主要武器:克虏伯210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1座,75mm口径副舰炮4座,7.92mm神机炮6门。


      “明”级驱逐舰(炮舰)共7艘:


      “天 虎”号(原“飞云”),“威 虎”号(原“元凯”),“惊 虎”号(原“伏波”)、“神 虎”号(原“安澜”),“金 虎”号(原“威靖”),“银 虎”号(原“登瀛洲”),“赤 虎”号(原“泰 安”),排水量1450吨,航速15节。主要武器: 克虏伯150mm口径主舰炮1门,75mm口径副舰炮4炮,7.92mm神机炮6门。


      “清”级鱼雷艇共2艘:


      “炎 豹”号(原“干一”)、“黄 豹”号(原“干二”),排水量25吨,航速23节。主要武器: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南海舰队共17艘,总排水量25875吨(司令:黄建勋,兼旗舰舰长),旗舰为“明级惊狮号巡洋舰”,驻地为福州马尾。


      “明”级巡洋舰共1艘:


      “惊 狮”号(原“超勇”),排水量1800吨,航速18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主要武器:克虏伯150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2座,75mm口径副舰炮4座,7.92mm神机炮6门。舰载鱼雷艇2艘,“惊狮甲,惊狮乙”,排水量18吨,航速23节。主要装备: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元”级驱逐舰(炮舰)共2艘:


      “天 虎”号(原“海安”),“威 虎”号(原“驭远”),排水量2800吨,航速15节,主要武器:克虏伯150mm口径双联装主舰炮1座,75mm口径副舰炮16门,7.92mm神机炮2门。


      “明”级驱逐舰(炮舰)共4艘:


      “血 虎”号(原“澄清”),“炎 虎”号(原“澄庆”),“黄 虎”号(原“济安”)、“福 虎”号(原“超武”),排水量1450吨,航速15节。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口径主舰炮1门,150mm口径副舰炮2炮,75mm口径舰炮4炮,7.92mm神机炮2门。


      “明”级运输舰(炮舰)共7艘:


      “天 马”号(原“永保”),“威 马”号(原“琛航”),“惊 马”号(原“大雅”),“神 马”号(原“海镜”),“天 马”号(原“江安”),“天 马”号(原“澄波”),“天 马”号(原“万年清”),排水量1800吨,航速15节。主要武器:克虏伯150mm口径主舰炮4门,75mm口径副舰炮12门。


      “清”级鱼雷艇共3艘:


      “福 豹”号(原“雷龙”)、“兴 豹”号(原“雷虎”)、“腾 豹”号(原“雷中”),排水量25吨,航速23节。主要武器:7.92mm神机炮1门,鱼雷发射管2具。


      除上述3大舰队外,华夏帝国将剩余600吨以下木制船只“海镜清”“振威”“靖远”“靖海”“惠吉”“测海”“镇海”“艺新”“长胜”“金瓯”“海东雄”“策电”“飞霆”“龙骧”“虎威”“镇涛”“绥靖”“执中”“福星”“祥麟”“海长清”“缉西““福胜”“建胜”“钧和”“靖安”“靖海”“横海”“宣威”“扬武”“海东云”“祥云”“镇东”“广安”“神机”“静波”“澄波”“肇安”“南图”“威凤”分配到各省海关编成了10个缉私舰 队。


      1883年8月,经过旅顺军港改造完成的主力舰艇,按照华夏帝国海军部的要求开始紧急训练,以期早日形成战斗力。日后,威震世界的华夏帝国皇家舰队也从这里开始了他们那漫长的征程。


      东海,南海舰队虽然吨位较小,但是其经过旅顺改装后,战斗力强大,完全可以适用近海防御的需要。 
      


      3楼2005-08-01 20:14
      回复
        • 60.7.216.*
        1


        4楼2007-10-14 1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