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37,240贴子:12,665,153

【原创】明末1630年左右的越南(资料收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中叶黎朝被莫朝取代,黎朝遗君遗臣不断复辟争夺政权。战乱持续100多年。终于黎朝复辟成功。手握重权的臣子郑主阮主纷争不断,酿成分裂现实。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割据军阀,莫朝残余等各自割据。一直到明朝灭亡越南也没有真正统一。
1802年越南人口429万。1630年人口约300万。
郑主控制人口是阮主三倍。另有割据高平的莫朝,割据宣光镇的保主武德恭、武公悳。郑主统治人口约180万,阮主统治人口约60万。莫、武各控制约10万人口。占城人口约10余万。不在当时越南政府统治下的高原少数民族约10万。湄公河三角洲约10万。北越老街莱州等处边境土司人口约10万。
按绝对穷兵黩武标准来看,郑阮战争中,郑主动员正规军(御林军)加民壮不足10万,留守兵力5万左右,500头象,500条船。阮主顶天就4-5万兵力,100头象。莫氏、武氏各有兵力不到1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1-08 15:33回复

    1540年左右越南南北朝的示意图。


    2楼2014-01-08 15:35
    回复
      2025-08-30 20:3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428年,黎利赶走明军,建立黎朝。越南承平百年。1527年,莫登庸推翻黎朝,建立莫朝。越南开始战乱的一百年。黎朝遗臣不断大规模作乱抗争,1533-1592年间是南北朝和黎莫之争。1570年,后黎朝稍占上风,军阀权臣郑阮又开始纷争。
      莫氏刚刚掌握了政权,各个对立的封建集团就在光复正统朝代的招牌下在各地纷纷起兵。最后,黎朝大将阮淦聚集了所有的反莫势力,占据了清化、义安一带,另立政权,名义上“中兴黎朝”,但黎帝只是傀儡,大权掌握在阮氏手里。1545年,阮淦死后,大权又落入他的女婿郑检手中。
        莫氏统治越南的北部地区,称为“北朝”;郑氏掌握了清化以南地区,称为“南朝”。这两个敌对的封建集团之间的激烈的内战长达半个世纪以上。莫氏依靠外国势力,投降明朝,企图换取外国的“支持”。 明朝已经衰落,并陷入了与蒙古、倭寇、建奴、贵州奢安之乱、农民起义运动发生重重矛盾的困境中。明无力干涉越南。莫氏成为明朝的安南都统使司。
        自阮淦死后,南朝内部又出现了郑阮之争。郑检掌握了一切大权,阴谋剥夺阮氏的势力,建立郑氏的世袭权。阮淦之子阮潢去镇守顺化(1558年)并兼镇守广南(1570年),建立自己的割据力量。
        另有割据宣光镇的世代镇守武氏家族。
      武文渊 约1527年—? 武文密 嘉国公 约1551年前后
      武公纪 仁郡公 约1570年代或前后 武德恭 和郡公 约1590年代或前后
      武公悳 宗郡公?—1669年 武公俊 宽郡公 1669年—1689年
      武氏家族原本为后黎朝的官员,据武文渊所自述,其家世是“祖父迭荷国恩,兄弟席承家荫”,属于后黎朝的官僚世家。以登庸之乱,出据宣光。


      3楼2014-01-08 15:36
      回复
        1570年郑检去世,其两子郑桧、郑松内讧,最后次子郑松继位,郑桧流亡莫朝。之后20年,正莫互有攻守,1592年,郑松才再次攻占河内,处决了莫茂洽。但是莫氏的军事势力在一段时间里继续反抗郑氏,随后撤退到高平固守,一直到1670年代,冲突仍然在继续进行。次年阮潢亲自来到了朝廷,带来了钱粮兵马协助剿灭残余的莫朝军队。1598 年, 在明朝插手下, 莫氏取得后黎政权的同意, 得以固结于太原、高平。1599年郑松被后黎世宗授予“平安王”的爵位,并自封为都元帅总国政尚父。
        1599年,武德恭自称“隆平王”,派军进军太原白通州地区,收取当地的银场税。后黎朝廷再出兵征讨,武德恭军亦被击破。武德恭虽然多次对抗后黎朝,但仍得越南史籍称他和先代的武公纪一样,“并能继承先志,恪修臣职”。在他之后,武氏家族继续执掌宣光、大同一带的管治权。武公悳(?-1669年),称宗郡公,又僭称王爵,对抗黎氏朝廷。武公悳称少傅宗郡公,但他“恃其山川险远,阴蓄不臣之心,僭称王爵,伪立朝班”,又跟后黎朝的死敌莫朝余党“屡有交书往复”。武公悳虽有这些罪状,但后朝朝廷仍顾念他是“勋臣之后”,所以“未忍问罪”。


        4楼2014-01-08 15:37
        回复
          自制地图


          6楼2014-01-08 15:40
          回复
            后续作战
            1633年第二次郑阮之战爆发,郑王约阮福源第三子阮福渶为内应,岂料,阮福源对阮福渶起疑,不许他镇守边境广平。郑梉挟持黎神宗,亲率御林军再次南下,水路并进,屯兵日丽海口。郑军苦等十余日,未能得到阮福渶的响应,只好怏怏而退,途中还遭到阮军的追击。郑军还发动了一场两栖突击,企图迂回阮氏的城防工事试图迂回包抄长育垒,在日丽海战中被阮美胜、阮有镒大败,被迫转入守势。事后,阮福渶遭到清算,被判罪处死。
            1633年,在出仕阮主九年之后,陶维慈因病逝世了。谥号协同谋德军师,特进金紫荣禄大夫。陶维慈死后,阮有镒继续修筑加固柴垒和长德垒以防御郑军。
            1635年,阮福源病重,遗命立阮福澜为嗣,托孤于义兴郡王阮福溪。阮福源死后,被追尊为瑞阳王。被葬于长衍陵。阮福澜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继续建筑巨大的防御工事以抵御郑主的进攻。阮福澜将城墙延伸到了南方的真腊、占城地区。阮福澜自称为王,号“功上王”。臣民称之为“上主”。
            大约1635年左右,郑氏仿效阮氏转而寻求欧洲人的军事援助。郑梉招募了荷兰人,为其御林军制造火炮与船舰。
            1638 年, 莫敬宽卒, 其子莫敬宇称王, 年号顺德。后黎闻言, 派军队进攻高平, 被击败。
            1640年,耶稣会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来到阮氏朝廷的所在地富春进行传教,并建立了教堂。但六年之后,阮福澜向郑梉一样,意识到天主教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取缔了天主教。罗德被控以死罪,最后被判处流放。罗德虽然被驱逐出国,但越南的天主教依然在秘密传播。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1-08 15:44
            回复
              在1642年与1643年间,郑氏再度挟神宗南征,对阮氏的城防工事发动攻击;时值夏季,北兵在炎暑之下纷纷病倒,南阮的城垒屡攻不下,在荷兰人火炮的帮助下,郑军虽然攻破了第一道城墙,但在攻击第二道防线时失败收场。在海上,尽管有荷舰奇威(Kievit)、纳雪嘉勒(Nachtegaels)、威肯德·布克(Woekende Book)助战,郑军依然败给阮氏的舰队与葡萄牙船舰。第三次南征无功而还。
              1644 年, 后黎再派军队重重打击高平政权, 但仍不能消灭莫氏政权, 史书评价说: “迄明之世, 二姓之分, 终不能归一。”
              郑梉于1648年计划了另一场攻势,郑梉派遣黎文晓(一说为郑梼或韩进)南下,水陆两栖伐阮。;然而在长德战役中,御林军为阮氏所痛击。阮福澜遣世子阮福濒(1620年-1687年)率军御敌,阮有进追随从军。兵至广平时,阮福濒派阮有进以大象一百头为先驱,在五更时刻冲击郑营,步兵继之,郑军不敌后撤。另一方面派水师埋伏在锦罗江,切断郑军退路。此次战役中阮军大获全胜,擒将数人、兵三千名。阮有进的战绩得到了阮福濒的赞赏。此战郑军损失惨重,被生俘的士兵就达3000余人。1648年3月19日,阮福澜病死阵中。其子阮福濒嗣位,自称阳郡公,臣下称之为“贤主”。刚即位的黎真宗维佑死于此时前后,或许肇因于这场败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1-08 15:45
              回复
                来自维基百科 1650年前后的越南


                11楼2014-01-08 15:46
                回复
                  2025-08-30 20:25: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760年的印度支那
                  西山阮的掘起及郑阮纷争的结束
                  郑阮经过百多年的南北对峙,两个政权都日趋腐败。公元1771年,南方广南阮岳、阮惠和阮吕三兄弟于西山邑起兵,故称为西山阮。至1776年,广南阮氏全面被西山阮氏击溃,广南阮氏灭亡。1786年,西山大军北伐直捣河内,一统分裂多年的越南,后来更废掉黎朝国王,自立为王,建立西山朝。郑阮纷争也在西山朝建立后结束。


                  14楼2014-01-08 15:49
                  回复
                    (三)“到税”与“回税”
                      阮氏对国外商舶按船籍征收商税,分“到税”与“回税”。到税即进口税,回税即出口税。阮府很重视这项税收的征用,以60%入国库,40%作为薪饷,以给官吏、军人。黎贵敦《抚边杂录》称:
                      其到税、回税,定例有差。岁收通并得钱若干,以六分抽充港税,存四分军官、吏民,军民各照多少均分。如有艚风飘到,无有货物,难受税例,艚长单呈,即传守海门□衙并屯守,着□许买柴米,留二三日驱逐出洋,不许入港,以免生事。然亦作为漂到暂住,潜搬货物上庯,而后乞受少税者,法外之奸,固无可尽防也[47]。
                      关于各地船只课税例钱,《抚边杂录》与《大南寔录》所记略同,但《大南寔录》没有把旧港(Cuu Cang)船、河仙船、山都客(Son Do)船列入。从两书记载可知,会安贸易关税“到税”与高于“回税”,税额最高是西洋船,其次为玛羔(澳门)船和日本船,中国上海(浙江)船、广东(广府)船又次之,中国福建船税额与暹罗船、吕宋船相等,河仙船、山都客船最低。


                    黎贵敦《抚边杂录》所载会安“到税”、“回税”
                    顺、广地区“征榷之利甚厚”。景兴末年,山泽关市税钱共76467贯2陌40文,而广南之税钱占六成,顺化只有11222贯2陌54文[48]。显然,广南税钱主要来自贸易税收。
                      阮氏初年,外贸税收最多达到38000余贯,在广南财政税收中占重要地位。如辛卯年(1771),到会安的各处商船有16艘,税钱38000贯;壬辰年(1772),到会安的各处商船有12艘,税钱14300贯;癸己年(1777),各处商船有8艘,税钱3200贯[49]。


                    21楼2014-01-08 15:56
                    回复
                      日本九州大学文系合同图书室所藏的《世界人物图卷》(1714年)上的越南(东京)人。


                      24楼2014-01-08 16:02
                      收起回复
                        @bingyinwuhen


                        25楼2014-01-08 16:23
                        回复
                          @国殇1644


                          26楼2014-01-08 16:23
                          回复
                            @莫名夏风


                            27楼2014-01-08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