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热吧 关注:317贴子:5,389

埃尔热与《蓝莲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比利时画家埃尔热(Hergé)以他这个二十二岁年轻人的画笔,塑造了名为丁丁(TINTIN)的小记者,开始以每周一版的连载方式,发表在比利时《二十世纪报》上。从此丁丁遍游全球,上天入海,展示给我们二十四个不同风格,意趣浓烈的故事。比利时是一个连环画王国,世界上每三个成名的连环画家中,就有一个是比利时人,而埃尔热为比利时连环画之父,开创了二十世纪连环画的一代画风。《丁丁历险记》中的故事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严谨而幽默,真实而富想像力,画面简朴生动,为此埃尔热和他的丁丁七十三年来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至今为止,是西欧连环画中最引人津津乐道的。

  说起埃尔热的创作风格,得从《蓝莲花》谈起,因为《蓝莲花》是转变埃尔热创作态度的关键。一九三三年年底,埃尔热在《二十世纪报》上发表到《法老的雪茄》之尾声时告诉读者,丁丁的下一个游历地将是远东。不久,他收到了一封签名为戈赛神父的信,戈赛是鲁汶大学的指导神父,他在信中对埃尔热说:“你如果要将丁丁派往中国,得先认识中国,不要伤害中国人,不要得罪我的中国学生……”埃尔热重视这个劝导,请他介绍一位中国学生,戈赛挑选了我的父亲张充仁,一个当年二十六岁、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攻读高级油画与雕塑的中国留学生。戈赛挑选我父亲绝非偶然,在此之前,张充仁已有多项艺术创作获奖,刊载于比利时《大晚报》和《晚报画刊》上,他有极好的法文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张充仁是一个正直的爱国主义者,深爱中华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有深厚的中文古文基础。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当张充仁登上法国邮轮去马赛再转布鲁塞尔留学时,他没有想到这一天就是以后令全民族难忘的“九一八事件”日。几天之后,轮船驶入印度洋,他才从无线电中听到这一消息。他独自伏在船舷上洒泪捶胸,立志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可是学艺术如何能报效祖国?他只得立足于日常学习。于是,他白天于皇家美院勤奋钻研,争取每项考试榜首必有中国人的名字;晚上去学化学和生物学,希望有机会能科学救国——三十年代初,好多中国有志青年的追求。我最近在整理我父亲的文史档案时,看到好几本厚厚的化学笔记,上面是出自画家之手的工工整整的化学公式、操作过程、化学量具的图形等。

  所以当埃尔热向张充仁说明创作“丁丁在远东”的计划时,我父亲在一九三四年五月一日的“留学日记”中这样记载:“HERGE为《二十世纪报》绘星期画报,欲取中国材料,索余帮助”,“余欲尽心而为……”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与同龄、同行、同报界出身的比利时人埃尔热合作。两个青年志趣相投,很快成了好朋友,约定每星期天下午一起工作。

  当时欧洲民众大多数都不了解中国,却受义和团运动后西方舆论的影响,非但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且误认为中国人“开化晚”、“野蛮”、“好斗”;男人留长辫子、长指甲,女人缠小脚;常年发大水;吃燕窝多残酷(把燕窝直译成“NIDD'HIRONDELLE”:燕子的巢,将小燕雏燕全杀尽……);喜欢吃笋(BAMBOU,也可泽成“竹”,看!能咬竹的牙该多厉害……)。埃尔热睁圆了眼睛问我父亲该怎么介绍中国?我父亲顿时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他在一九九零年出版的法文版《张在蓝莲花的故乡》一书中这样说:“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

  张充仁送了埃尔热一本《芥子园画谱》,告诉他中国儿童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优美的毛笔基本功;翻译给他听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名诗绝句;像老师讲解给学生听似的,耐心地向埃尔热介绍中国——这个辽阔美丽的国家,她文化悠久源长,人民勤劳而勇敢,耐苦而热情:中国人不“好斗”,中国文字里的“武”字由两部分组成:“止弋为武”。能在几千年前就留下脍炙人口的绝句的文化,能合理合情、细腻地表达哲理的人,会是“晚开化”的吗?会野蛮吗?



1楼2007-10-06 17:03回复

      埃尔热是个珍惜友谊的艺术家,他找张充仁找了四十五年,四十五年间找遍了比利时所有的中国饭店,问来自中国各省市的人有谁认识“TCHAUG TCHONG JON”。他将张充仁的名字发音成“张仲仁”,没有人回答说是。他没有碰到过西藏人,于是他想张充仁可能会在西藏高原。《丁丁在西藏》是另一本动人的故事,友谊的力量力透纸背,讲人类的美德——人与人的尊重与友情和友谊的珍贵。有人根据他的发音在《丁丁在西藏》中的山岩上刻下别名“张仲仁”,这个笔误却让我深思,越过文字的界限,人类的情感没有国界,只要是真诚和正义的,不管你的名字如何拼写,你的人格是不会错位的。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九日,埃尔热与张充仁终于重逢了。在布鲁塞尔机场,在摄像机、照相机的包围中,出现了令西欧人难忘的一幕:两位艺术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埃尔热激动得热泪盈眶,讲不出说。记者们问张:“你们分别了四十多年?”张忍住抽泣,说:“半个世纪……”接下来,比利时、法国、瑞士等国的各家报纸从这天起开始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跟踪报道。比利时皇后法比奥拉专程去埃尔热画室看望两位艺术家,并兴致勃勃地交谈了数小时。比利时国家电视台举办了长达四小时的专题电视晚会。人们说:往年这儿的春天是从三月二十一日开始的,今年在三月十九日就到来了。

      在民间,欢迎张充仁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从各地赶到张充仁的各个访问点,为的是亲眼看一看这位《丁丁历险记》中惟一的一位真实人物。为了满足大众的购书需要,卡斯特曼图书出版公司新安装了印刷机,命名为“张”,日夜赶印《蓝莲花》;《蓝莲花》几天内便销售一空。要求签名的《蓝莲花》几麻袋几麻袋地寄来,堆满了埃尔热画室的走道。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写信来,要求见一见“张”,以实现她几十年的愿望。张充仁专程去看望了她,老太太坐在轮椅里拉着张充仁的手,激动地说:“《蓝莲花》教我知道了友谊,知道了在遥远的地方有个迷人的中国,知道了什么是殖民主义。《蓝莲花》是我送给子女、小辈的第一本读物。”

      张充仁成了西欧家喻户晓的名人。难怪在中国举行的首版中文版《丁丁历险记》新闻发布会上,比利时外长路易·米歇尔先生诙谐地这样开始他的致辞:“尊敬的大使先生,请您不要嫉妒,中比文化的大使是张充仁先生……”


    


    3楼2007-10-06 17:03
    回复
      世纪友谊,
      值得


      4楼2008-02-19 22:57
      回复
        • 138.75.1.*
        为两位艺术家的事迹所感动


        5楼2008-03-09 09:46
        回复
          D~!


          6楼2008-03-10 04:06
          回复
            .


            8楼2008-04-27 11:54
            回复
              申精


              9楼2008-04-29 18:41
              回复
                蓝莲花封面的灵感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08-07-03 21:48
                回复
                  白金龙香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08-07-03 21:49
                  回复
                    丁丁的枷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08-07-03 21:50
                    回复
                      上海的街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08-07-03 21:51
                      回复
                        以上图片属于丁丁历险记吧,MILOU吧,埃尔热吧 共享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08-07-03 21:52
                        回复
                          挺有意思的!!


                          16楼2008-07-29 14:33
                          回复
                            • 221.11.38.*
                            写的太好了


                            17楼2009-04-26 16:20
                            回复
                              最伟大的漫画家!


                              18楼2009-08-27 0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