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吧 关注:2,792贴子:187,217

【人文历史】唐代的东宫组织机构及太子监国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宫是教育储君,并为储君服务的组织机构。唐代东宫官制承隋而来,其制相当完备。大体来说,可分三大部分:太子师、傅、保三太三少,左右春坊、詹事府;以及三寺、诸监和太子左右卫、诸率府。这三部分设置在职能上基本是比照天子之三公、诸省及诸寺、监、台、衙府而来的,其规模稍小而已。据《旧唐书职官志》及《大唐六典》唐宫吏定员数,唐前期的东宫官吏,著于令者约为二千二百五十员左右。I


IP属地:天津1楼2013-11-03 23:35回复
    **东宫组织机构**
    1、师傅与宾客
    隋唐东宫置太子师傅6人:太子太师、太了太傅、太子太保各1人,唐为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1人,唐为从二品。掌辅导太子,“官不必备,唯其人,无其人则阕。”以上诸职位崇高,但并不执掌具体政务,故常用以安置罢退大臣。
    2、詹事府
    设太子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1人,正四品上。相当于尚书令与仆射之职。凡敕令及尚书省、左右春坊符碟下东宫诸司者,均由詹事府转发。詹事府所属还有太子司直2人,职比侍御史,掌弹劾宫府僚佐及率府之兵,正七品上。
    3、左右春坊
    隋因北齐之制,置门下坊与典书坊,唐初沿置,其制比拟门下、中书两省。
    隋制门下坊设左庶子2人,内舍人4人,录事2人,主事令史4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司经局置洗马4人,校书6人,正字2人。宫门局置大夫2人。内直局置监、副监各2人,监殿舍人4人。典膳局、药藏局均置监、垂各2人。药藏局又有侍医4人。斋帅置斋帅4人,掌铺设洒扫之事。唐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制比门下省。设左庶子2人,正四品上;中允2人,正五品下。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司议郎2人,正六品上,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以上诸职相当于门下省的侍中、门下侍郎与给事中。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左谕善大夫5人,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郡王。以上二职相当于门下省左散骑常侍与左谏议大夫。下辖崇文馆及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崇文馆相当于门下省的弘文馆,设学士2人,掌图书经籍,教授学生;校书郎2人,从九品下,掌校理书籍。司经局相当于秘书省,有洗马2人,从五品下,掌东宫图书;文学2人,正六品下,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校书4人,正九品下;正字2人,从九品上,掌校刊经史。典膳以下四局,大致相当于殿中省的职掌。典膳局相当于尚食局,掌进膳、尝食;药藏局相当于尚药局,掌医药诊候;内直局相当于尚衣局与尚辇局兼符玺郎(隋为符玺局,属门下省),掌衣服、伞扇、符玺;典设局相当于尚舍局,掌汤沐、铺设、洒扫;宫门局相当于城门郎(隋为城门局,属门下省)掌东宫诸门管钥。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五局各设郎2至4人,从六品下;丞2人,正八品上至正八品下。
    隋制典书坊设右庶子2人,舍人、通事舍人各8人,录事2人,主事令史4人,内坊典内及承各2人,承直4人,录事1人。内厩置尉2人,掌内车舆之事。唐改典书坊为右春坊,制比中书省。设右庶子2人,正四品下:中舍人2人,正五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以上二职分别相当于中书令与中书侍郎。太子舍人4人,正六品下上,掌行令书、表启。通事舍人8人,掌导宫臣辞见,承令劳问。以上二职分别相当于中书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右谕德1人,右赞善大夫1人,其职掌、品秩与左谕德、左赞善大夫同。以上二职分别相当于右散骑常侍与右谏议大夫。
    4、三寺、十率府
    东宫三寺为家令寺、率更寺、仆寺,比拟九寺五监。
    隋制,家令寺掌刑法、食膳、仓库、什物、奴婢等事。置家令、寺承、录事各2人。下辖食官、典仓、司藏三署。各署令1人,丞1至3人。唐制,家令寺掌饮食仓储。置太子家令1人,从四品上;丞2人,从七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下辖三署:食官署,掌饮食酒醴;典仓署,掌衣粮、器皿出纳;司藏署掌财货出纳与营缮。每署各设令及丞,品秩分别为从八品下与从九品下。本寺制比光禄、司农、太府三寺。
    隋制,率更寺掌伎乐漏刻。设率更令、寺丞、录事各1人。唐制,率更寺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设太子率更令1人,从四品上;丞1人,从七品上;主簿1人,正九品下。本寺制比宗正、太常、大理三寺及司天台。
    隋制,仆寺掌宗族亲疏,车舆骑乘。置太子仆、寺丞录事各l人。下辖厩钦令1人。唐制仆寺掌车舆、乘车舆、乘骑、仪仗、丧葬。设太子仆1人,从四品上;丞1人,从七品上;主簿1人,正九品下。下辖厩牧署,掌车马、闲厩、牧畜,置令1人,从八品下,承2人,从九品下。本寺之职,相当于太仆寺兼殿中省尚乘局及卫尉、鸿胪寺部分职掌。
    太子十率府为东宫护卫机构,其机构如下:太子左右卫率,正四品上,各1人,掌兵仗、仪卫,并统领亲、勋、翊府兵;太子左右司御率,正四品上,各1人,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并统领外府旅贲番上者。太子左右清道率,正四品上,各1人,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事,并统领外府直荡番上者。太子左右监门率,正四品上,各1人,拿东宫诸门禁卫。太子左右内率,正四品上,各l人,掌东宫千牛供奉之事。其中前六率各领3-5折冲府,后四率只领内府兵。
    **太子监国制度**
    太子监国制度是唐代东宫制度的重要内容。唐代的太子监国制度,即太子代理国政。当皇帝因某种原因(巡行、疾病、政变等)暂时不能或不能亲自主持政务时,便下一诏授权皇太子理政,代表皇帝决断军国大事。建置上,唐太子监国制度是以太子东宫官系统为主体,遇有监国事,皇太子便坐镇东宫,动用东宫官员处理全国政事。太子左、右春坊和太子詹事府,则是监国时东宫主要的职能部门。
    唐太子监国制度,其行政是建立在东宫官体制之上的,遇有监国事,便要使用东宫官吏,以东宫系统行文格式向全国发文,由詹事府、左、右春坊取代中央三省主持全国政务。三省长官则以兼摄方式临时转到东宫体制上来以协调两宫联系。东宫主持政务时唐全国的行政运转方式,基本上仍相同于中央正常的三省六部制时期。监国期间詹事府要与尚书省共主执行,是监国时唐行政运转的一个特别之处。
    唐代的东宫机构比前代更加完备,规模有所扩大,人员有所增多。所可强调的一点是,高宗之后伴随着太子地位的降低,东宫组织的作用也降低了。
    ——选自贾如银《唐代东宫制度研究》I


    IP属地:天津2楼2013-11-03 23:38
    回复
      2025-08-20 18:4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太有用了!这是个好东西,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1-04 06:34
      回复
        也许我们可以照着东宫的政治组织机构,看看史书里还有哪些官职无人认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1-04 17:55
        收起回复
          最后一句话让人看得好心酸。。。。要说异母兄弟还能理解,一母同胞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另一个人的血脉和自己同宗同源是件多走运的事啊。说天家无父子,好容易有那么好的哥哥怎么就下的去手割裂这样的温暖。。李二及后人登上皇位背负的血腥杀戮反目真是业报!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11-05 14:44
          收起回复
            东宫九牧监(唐代马政系统的一部分,给太子养马的机构)
              丞二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掌牧养马牛,以供皇太子之用。有录事史各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初,监有监、副监、丞、主簿、录事各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四人,掌固二人。自监以下,品同下牧监。又有马牧使,有丞以下官。


            IP属地:天津7楼2014-08-16 20:58
            回复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虞候,各开府一人,掌斥候非违,职拟左、右金吾将军;炀帝改为左、右虞候率,又各置副率二人。皇朝因之。。。)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左、右清道率府率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以戒不虞,凡绛邑等三府皆属焉;副率为之贰。凡皇太子出入,则领其属以清游队为之先,以后拒队为之殿,其余依卤簿之法以从。凡仗卫之出入,置细引以导之,兼为之纠正。(凡五十人,用左、右率之亲、勋、翊卫为之,分为五番,每番有主帅及中郎或左、右郎将一人领焉。)每月,绛邑等三府之直荡应番上者,配于所职。
               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司阶各一人,从六品上;中候各二人,从七品下;司戈各二人,从八品下;执戟各三人,从九品下。长史掌判诸曹及绛邑等三府之贰,余如左、右率府。


              IP属地:天津12楼2015-06-21 15:14
              回复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监门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诸门禁,职拟左、右监门将军,各有直长十人。炀帝改为左、右宫门将,降为正五品。皇朝复改为监门率。。。)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左、右监门率府率掌东宫诸门禁卫之法;副率为之贰。凡东宫诸司应以籍入于宫殿者,皆本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牒门司,门司送于监门,监门之主与判曹印署,复送于门司;门司会之,同则听入。凡东宫内、外门之守者,并司其出入。凡财物、器用之出入于宫禁者,皆以籍傍为据,左、右监门以出入之。若皇太子出入;则依卤簿之法,率其属于牙门之左右,以为捍守。
                  长史各一人,从七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务一人,正九品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隋置左、右监门率,有长史以下等员,无仓曹,以兵曹兼掌其事,皇朝因之。)
                  长史掌判诸门禁卫之贰。录事参军事掌印,兼勾稽失。兵曹兼仓曹之职,余皆如左、右率府。其诸司籍傍判于监门者,检其官爵、姓名、年貌,监其器物,检其名数;月终,诸门之籍傍归于府者,则会其出入之数。胄曹掌器械及公私马、驴、杂畜;土木缮造之事。凡诸府直马配于左、右监门之巡探者,则请其料,归于马主,禁其隐没弃遗者。


                IP属地:天津14楼2015-06-21 15:20
                回复
                  2025-08-20 18:3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太子左、右内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内率。副率。领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职拟千牛将军。其备身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六人,掌供奉弓箭;备身二十人,掌宿卫侍从。炀帝降内率为正五品,皇朝因加至四品上。。。)左、右内率府率之职,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而主其兵仗,总其府事;而副率为之贰。以千牛执细刀、弓箭,以备身宿卫、侍从,以主仗守戎服、器物。凡皇太子坐朝,则领千牛、备身之属升殿。若射于射宫,则率领其属以从,位定,千牛、备身奉细弓及矢,立于东阶上,西面;率奉弓,副率奉矢及决拾,北面张弓,左执付,右执箫以进副率以巾拂矢而进,进讫,各退立于位。及射,左、右内率启其矢中及不中,既事,受亦如之。
                    长史各一人,从七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隋置右、右内率,有长史以下等员,无兵曹,皇朝置之。)长史掌判诸曹官吏及千牛、备身之贰,余如左、右率府。录事参军事掌印,兼勾簿书及其勋阶、考课稽失。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备身之簿书,及其勋阶、考课、假使、禄俸之事。胄曹掌细引仗及羽仪之物,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之。


                  IP属地:天津15楼2015-06-21 15:22
                  收起回复
                    很多都是兼职吧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11-24 23:29
                    收起回复
                      另外在唐人墓志中还发现了上述官职体系以外的东宫官,例如东朝掾徐慈政,上护军牛游。薛万彻政变时为副护军。难道当时东宫除了十率府还额外设置了护军体系?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11-25 04:41
                      回复
                        有人会问,太子手下这么多文武官员政变后都去了哪里?一般来讲,太子身殒或者被废,整个东宫也就废了,原来的僚属或被诛、或降职外放、或革职除名。新立的太子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建立自己的班底,是不可能全盘接收前任的官僚体系的,故废太子在政治上影响之深波及之广常谓之动摇国本,指可致社稷倾危的巨大内耗。
                        以隋唐时期同类情况为例:
                        《旧唐书•唐临》:“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太子为杨勇)
                        《隋书•杨暕》:“元德太子左右二万余人悉隶于暕”。(太子为杨昭)
                        《旧唐书•贺德仁》:“及齐王获谴,府僚皆被诛责,唯德仁以忠谨免罪。”(齐王为杨暕,王府的情况也差不多)
                        《旧唐书•赵弘智》:“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太子为李承乾)
                        玄武门政变后的情况也不例外:
                        《张弼墓志》:“贞观之始,情理云毕,前宫寮属,例从降授。”
                        《旧唐书•魏征》:“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降职)
                        《旧唐书•冯立》:“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外放)
                        《旧唐书•唐临》:“寻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宫殿废,出为万泉丞。”(外放)
                        《旧唐书•李纲》:“武德初,授太子舍人,寻迁中舍人,又加中散大夫。九年,除主客郎中。”(降职)
                        《张楚贤墓志》:“以武德七年授东宫左率府录事参军。贞观元年,转洺州录事参军。”(外放)
                        《两唐书•任瑰》:“隐太子之诛也,瑰弟璨,时为典膳监”,“太子废,璨得罪”。(获罪)
                        《王大礼墓志》:“武德元年,迁太子左千牛,转右卫率府亲府队正。寻以宫废去职。”(革职)
                        《徐师谟墓志》:“寻迁太子舍人。出入宫闱,廊廉资其辉曜;陪侍阶陛,左右藉其光华。贞观三年,除晋州都督府司马。……经邦之术无展,论道之用莫宣。”
                        《徐慈政墓志》:“及储闱之选僚侍,拜公太子右千牛,转尚辇直长。又迁右率郎将,再历东朝宫掾而黜,其非命乎。……太宗意其前宫近侍,赏待之而不能用,其非命乎。”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11-25 07:32
                        回复
                          看图说话:
                          东宫是皇太子的处所,起居在后面的承恩殿等,平日办公在丽政殿,举办宴会在弘教殿(后改崇教殿),接见群臣、举办重大政治活动在显德殿(后改明德殿)。显德殿左右为宫臣的办公场所,东宫兵将应该驻扎在禁苑,长林门驻扎的左右长林门不知在何处。
                          关于东宫,贞观年间于志宁曾对太子承乾说:“今东宫乃隋所营,当时号为侈丽……”说明殿宇还算比较奢华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11-25 07:59
                          回复
                            据《通典》第三十四 职官十六记载:武德元年詔,以軍頭為驃騎將軍,軍副為車騎將軍。又詔太子諸率府,各置驃騎將軍五員,車騎將軍十員。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8-01-06 08:20
                            收起回复
                              2025-08-20 18:30: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相关链接:
                              东宫可考人物汇总
                              http://tieba.baidu.com/p/4777400697
                              太子建成交游考
                              http://tieba.baidu.com/p/2222096378
                              东宫及齐王府人马 (检索版)
                              http://tieba.baidu.com/p/3124355042
                              《唐六典》中的礼制http://tieba.baidu.com/p/3146505510
                              隋朝是个子凭父贵的社会 http://tieba.baidu.com/p/3355061682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8-05-08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