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二全面战争吧 关注:358贴子:2,022
  • 2回复贴,共1

【资料】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7月1日至3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


1楼2013-11-02 14:28回复
    西克尔斯的前出阵地从皮奇果园一直延伸到一片裸露的岩层,他的左翼就紧紧依托这片被恰当地称为“鬼穴”的岩石断层上。为了攻下这一相当坚固,但却暴露的前出阵地,朗斯特里特最终(大约下午4时)动用了1.2万人。他的2个师从赫尔岭出发后成一路纵队前进,前卫由麦克劳斯的师担任。麦克劳斯的师行至皮奇果园的当面后,便向左展开,让胡德的师从它的后面赶上,与它的右翼相接。这次战斗,特别是“鬼穴”一带的战斗,打得格外激烈,足足持续了2个多小时。渐渐地,联邦军被赶出了阵地,他们一面后撤,一面英勇还击。
      就在朗斯特里特发动进攻之前,米德曾骑马来见西克尔斯,并表示他不赞同这位将军将部队朝前部署的决定。他一眼就看出西克尔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是守不住这一突出部的。而现在,鉴于南军的压力很大,他便策马离去,命令赛克斯的第5军前来增援,并派他的工兵指挥官沃伦准将观察并向他报告左翼似乎正在出现的危险情况。此举引发了此次战役中第四个决定这次战役结局的,出人预料的事件。沃伦为确保小圆顶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小圆顶失守,米德的左翼将被包抄,并受到南军火力的纵向打击。
      米德的左翼虽然得以免遭攻击,但危险并没有过去,因为联邦军防线中部出现了多处缺口,而从右翼调来的部队只堵住了部分缺口。这为尤厄尔提供了卷击被削弱了的北军右翼的机会。尤厄尔得到的命令是协同朗斯特里特发动进攻。他的行动构成了对此次战役进程具有极大影响的五大因素中的最后一个因素。他在第一次进攻中没有与朗斯特里特协调行动,发动得实在太晚了,而第二次进攻又被取消了。就这样,他从此永远失去了卷击联邦军右翼的大好时机,因为当天夜里,米德就把调走的几个团又调回到卡尔普山地区。
      第二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天,双方士兵都英勇作战,但指挥官却多次失误。南军在右翼占领了一些阵地,双方都蒙受了重大伤亡,但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在7月2日至3日夜间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米德决定继续进行防御作战。但是,李却斗志昂扬,乐观向上,他一门心思地想实施进攻作战。现在,李又得到了3个旅(皮克特的师已经赶到),斯图尔特的骑兵也终于回来了,李还在米德的两翼各得到了一个立足点(尽管这两个立足点都很不稳固)。
      李没有采纳朗斯特里特提出的实施翼侧进攻的建议,决定对敌中部防线(现在北军的中部防线比两翼都要脆弱)实施正面攻击,并派他的骑兵在联邦军的东侧和后方巡逻,以袭扰撤退的北军。这一天,双方进行了直接交锋,不象前两天那样机动迂回很多,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皮克特师发起的场面壮观,但效果不大的冲锋。
       7月3日凌晨,尤厄尔在卡尔普山的前沿部队遭到联邦军第12军的攻击,战斗从凌晨4时一直进行到上午11时,结果尤厄尔的部队被击败,因此,他们对当日南军发动的主攻已经起不到多大支援作用了。南军的主攻是下午1时打响的,南军的138门大炮发出了雷鸣般的吼声。下午2时40分炮击停止后,朗斯特里特命令皮克特师发起进攻。1.1万名南军士兵(包括皮克特师以及安布罗斯·希尔军所有3个师的部分人员)跨过河谷,问公墓岭的敌军,向着他们的“地狱之门”冲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的数百名士兵在炮弹和枪弹的打击下象割草机下的杂草一样纷纷倒下,但仍未决出胜负。到黄昏时分,皮克特只得发出撤退的信号,那时,他的冲锋部队的伤亡率已高达67%。葛底斯堡战役就此结束。米德没有进行反击。第二天(7月4日)傍晚,李开始有秩序地向南方撤退。
      几乎就在皮克特的部队蒙受巨大伤亡的同时,在战场东面大约3英里的地方发生了另一次作战行动。大约8000名联邦军骑兵迫使斯图尔特离开阵地,在非他选择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战斗。这是一次用传统方式打的大规模战斗,持续了大约3个小时。因此,斯图尔特只得远离战场,无法对南军步兵实施增援。
      在一篇论述这次战役的文章的结尾部分,温斯顿·邱吉尔这样写道:“他(指李将军)与他的伤兵和战俘走在一起。他损失了两门大炮,也输掉了这场战争。”。有些人争辩说,维克斯堡之役才是这场漫长而残酷的南北战争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可是,如果李在葛底斯堡消灭了米德的军队,南方很可能获得(即便是暂时的)独立。反之,由于李在这次战役中元气大伤,他再也无力入侵北方,无力凭借北弗吉尼亚军团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了。I


    3楼2013-11-02 14:29
    回复


      I


      4楼2013-11-02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