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云迪正年轻时间:2000年11月12日
地址: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4/20001102/297370.html 李云迪正年轻单三娅

上面这张照片,刊登于2000年10月20日波兰共和国报头版头条,画面上被众人高高举起、被记者团团围住的年轻人,就是刚刚在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奖的中国选手李云迪。
正像肖邦在钢琴史上的崇高地位一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全世界钢琴类音乐比赛中以其规格之高,难度之大,权威性之强而居于榜首。不仅波兰,整个欧洲乃至国际音乐界都极其重视此项赛事,每年的决赛都是全欧现场直播。历届得过此奖的钢琴家,都是一个时期解释肖邦的权威,也都是历久不衰的国际乐坛明星,如阿什肯纳吉(1955年获第二名)、傅聪(1955年获第三名)、波里尼(1960年获金奖)、阿格里奇(1965年获金奖)、内田光子(1970年获第二名)、齐梅尔曼(1975年获金奖)……而且,在此届比赛之前的1990年和1995年两届赛事中,又由于评委认为无人可以夺冠而使金奖空缺,这就使得今年的肖邦金奖更为众人瞩目,。
李云迪这个肖邦金奖得主有几点与众不同:第一,他是这个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钢琴比赛有史以来(始于1927年)最年轻的选手,恰恰是在10月5日至23日的比赛期间,李云迪度过了他的18岁生日(10月7日),于是人们笑说他从17岁赛到18岁;第二,李云迪并不是出生于音乐世家,父母均为重庆钢铁厂的干部;第三,李云迪7岁学钢琴,也不像一般的钢琴天才那样学琴生涯始于更早。
然而李云迪却同样具有很高的音乐悟性。据他的钢琴老师但昭义介绍说,1999年,他第一次以成人身份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第五届李斯特钢琴比赛,他在比赛中演奏了李斯特那部艰深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当时任评委会主席的亚辛斯基听后赞叹说:“我很惊讶他能弹得这么好,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的感受。”但老师说,这首奏鸣曲是一部半个小时的大作品,其中包含了英雄和爱情的主题,有许多人生感触,李云迪如此年轻却能深刻地理解它,这相当不易。在这次肖邦大赛的决赛中,他又以一曲庞大而深刻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夺冠。
对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波兰人视之如肖邦那样引以为自豪。在本届22位国际大师组成的评委中,就有7名波兰人。在比赛之前,波兰评委对所有本国选手进行了强化集训,但结果前六名获奖选手来自中国、阿根廷、俄罗斯、中国(陈萨)、意大利、日本,而只有一名波兰选手入围前12名。为此,波兰国内不断发出重振波兰人在这项大赛中的地位的呼声。
年纪虽轻,李云迪却并不怵阵,充满着自信和对人事的洞察。他说,参加这样的大赛,开始根本就没想到能得奖,因为得奖的因素很多,比如评委的不同好恶以及文化的差异等等都可能对名次造成影响。虽然李云迪于1999年在三次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荷兰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美国吉娜·巴考尔青少年艺术家钢琴比赛第一名,但是这次大赛高手云集,进入第三轮的前12名全都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奖。李云迪说,最终得奖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结果:比赛期间每天苦练八、九个小时,一个月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
李云迪特别感谢深圳艺术学校给予他的机会。他说,学校几次送他参加国际大赛,去年又送他到德国和美国参加大师班,这在别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说起老师但昭义,他认为中国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细心,天天陪着你练,而国外的老师是做不到这点的。
李云迪获金奖之后,马上有人打电话将喜讯通知了在欧洲居住的钢琴家傅聪,他表示十分高兴,但同时也说,希望新闻媒体别把这位年轻的冠军宠坏了。看起来,李云迪并未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未来的音乐之路还很漫长。他说,得奖后经纪公司蜂拥而至,但他并未签署任何长期代理合同,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还不具备职业演奏的条件,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他准备高中毕业后到德国去继续深造。他要用不懈的努力不断地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2000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