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表演,大约分三派:
一派是所谓「进入角色」,
苏联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就是说一个演员研究角色之后,如何来诠释那个角色。
中国最好的演员,大概首推「石挥」,他写了一本《石挥谈艺综》,
他可以说演什么像什么,而不表面化;
演《秋海棠》一剧中唱青衣的男主角,却是在女人味中,令人不觉恶心;
演文天祥,正气凛然,
演理发匠更是惟妙惟肖,
他的演戏技巧曾流传欧美。
美国有一个工作坊,培养演员的,就是受了他的影响;像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都在那里出身。
可说是流传久远。
另一派是反对入角色,
以布莱希德为首,他倡议观众不要入戏,最好一面看一面批评,
而这一派只能在学术上成立,因为观众不爱看,太深了,
所以这个在德国兴起的流派,虽然也曾流传到美国,却也不受观众欢迎。
可是在学术界很受重视,因为一些学者们很喜欢他的表现方式,而且他也能讲出很多道理。
布氏曾来访中国,看过国剧,大受倾倒认为这才是真正与观众隔离,
其实他根本不懂,国剧迷们是很入戏的。
其他一派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意思是不受角色和导演左右,演员看剧本之后,自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