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公元469—521年),字思纂,南朝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西赵古台村)人。沈丘自秦至隋一直称项县。南朝时,项县治所在今槐店镇西郊赵古台。当时槐店称槐坊店,赵古台称赵台,“古”字为后人所加。
周兴嗣出身世家,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他的曾祖父周凝曾任晋西府参军、宜都太守等职。周兴嗣祖居赵台,西晋“永嘉之乱”后,迁移到江南姑熟(今安徽当涂市)。笔者认为,应该是南朝宋时公元五世纪80年代初,周兴嗣十多岁时。也就是说,周兴嗣生在赵台,并在赵台度过了少年时期。周兴嗣虽然在十多岁时离开了赵台,但他对家乡赵台还是很有感情的。在他流传下来的诗中,曾提到赵台。例如《答吴均诗》开头两句:“明灯照暗室,边韶对赵台。”边,边境,边塞。韶,舜乐名,这里是指诗歌。周兴嗣从十三岁开始离开家乡赵台,只身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常与江南名士唱和,以其文采飞扬,“才学迈进”而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