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1985)
1964年
9月12日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递《关于设立长丰、固镇、利辛三县的报告》。
10月31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8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安徽省长丰、固镇、利辛三个县的决定》,决定以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个县各划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利辛县行政区域,治所设于利辛集。
1965年
2月27日 利辛县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武志贤,副主任委员许乃胜、赵建章,委员陈欣南、许英、薛洪林、胡兴桂。
3月18日 筹备委员会建立临时党支部,有党员15人,武志贤、许乃胜、薛洪林、杨桂林为支部委员。
4月5日 城市规划小组开始城市规划。 4月26日 筹备委员会按照新的行政区划清理财务帐目,另立新帐。
4月28日 中共阜阳地委通知:白镜清任中共利辛县委书记,赵建章、许乃胜任副书记;武志贤任利辛县县长,陈欣南、杜默、刘碧轩任副县长。
5月1日 利辛县正式成立,开始办公。析阜阳县王人、王市、胡集、马店4个区、20个公社、191个生产大队、2986个生产队;析涡阳县张村、阎集、江集3个区、20个公社、170个生产大队、2008生产队;析蒙城县望疃区6个公社、49个生产大队、715个生产队;析凤台县阚疃、展沟2个区、8个公社、58个生产大队、1026个生产队,组成利辛县行政区域。
5月21日 中共利辛县委在张村召开首次三级干部会议。
6月9日 中共阜阳地委决定:中共利辛县委由白镜清、武志贤、赵建章、许乃胜、杜默、许英6人组成。
7月20日 中共利辛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布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案。编制总额1054人,其中行政编制360人、企业编制338人、事业编制356人。
8月19日 成立利辛县福利委员会。
9月3日 利辛电厂动工兴建,10月1日向县城供电。1971年7月停产。
9月6日 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10日发出《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11月制定了《利辛县市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0月1日 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历时3天。
11月3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征兵和冬季生产,历时6天。
11月6日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
11月8日 中共利辛县委保密委员会成立。
11月9日 李明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2月10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省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检查总结1965年工作经验教训,部署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和冬季生产。历时7天。
12月29日 召开利辛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345人,列席47人。会议选举县长武志贤,副县长杜默、孙嘉法、刘碧轩,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
是年,省人民委员会奖励江集区纪伦寨解放牌汽车1辆。
1966年
2月 越冬农作物枯黄,受害面积达102.8万亩。
3月9日 阜阳专员公署批准兴建利辛县农业机械修配厂,1967年建成投产。
5月15日 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690人出席,历时5天。
6月13日 县委召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随之机关、工厂、学校出现大字报。
6月 利辛县印刷厂开始兴建,11月15日建成投产。
是月下旬,从阜阳转来县委书记白镜清的大字报,贴在县委招待所小礼堂内。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有组织地去看大字报,群众中引起强烈舆论。
7月6日 县委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办公室。
7月18日 县委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舍己为人献出生命的英雄战士刘英俊学习。
7月 阎集铁木业社开始生产直柄麻花钻头,畅销省内外。8月,改名红旗工具厂。
8月1日 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干部组成“文化革命工作组”分赴阚疃中学、张村中学和中小学校教师集中点利辛、马店、王市、江集,帮助开展“文化大革命”。
是月下旬,全县各中、小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
9月27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县以下农村开展“文化大革命”的5条规定。
8—10月 全县“红卫兵”开始在县内串联。
10月3日 各中学“红卫兵”派代表赴北京接受检阅。
10月19日 武志贤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1月 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5—11月 夏秋连旱。5月2日至6月15日,仅降
1964年
9月12日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递《关于设立长丰、固镇、利辛三县的报告》。
10月31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8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安徽省长丰、固镇、利辛三个县的决定》,决定以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个县各划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利辛县行政区域,治所设于利辛集。
1965年
2月27日 利辛县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武志贤,副主任委员许乃胜、赵建章,委员陈欣南、许英、薛洪林、胡兴桂。
3月18日 筹备委员会建立临时党支部,有党员15人,武志贤、许乃胜、薛洪林、杨桂林为支部委员。
4月5日 城市规划小组开始城市规划。 4月26日 筹备委员会按照新的行政区划清理财务帐目,另立新帐。
4月28日 中共阜阳地委通知:白镜清任中共利辛县委书记,赵建章、许乃胜任副书记;武志贤任利辛县县长,陈欣南、杜默、刘碧轩任副县长。
5月1日 利辛县正式成立,开始办公。析阜阳县王人、王市、胡集、马店4个区、20个公社、191个生产大队、2986个生产队;析涡阳县张村、阎集、江集3个区、20个公社、170个生产大队、2008生产队;析蒙城县望疃区6个公社、49个生产大队、715个生产队;析凤台县阚疃、展沟2个区、8个公社、58个生产大队、1026个生产队,组成利辛县行政区域。
5月21日 中共利辛县委在张村召开首次三级干部会议。
6月9日 中共阜阳地委决定:中共利辛县委由白镜清、武志贤、赵建章、许乃胜、杜默、许英6人组成。
7月20日 中共利辛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布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案。编制总额1054人,其中行政编制360人、企业编制338人、事业编制356人。
8月19日 成立利辛县福利委员会。
9月3日 利辛电厂动工兴建,10月1日向县城供电。1971年7月停产。
9月6日 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10日发出《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11月制定了《利辛县市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0月1日 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历时3天。
11月3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征兵和冬季生产,历时6天。
11月6日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
11月8日 中共利辛县委保密委员会成立。
11月9日 李明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2月10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省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检查总结1965年工作经验教训,部署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和冬季生产。历时7天。
12月29日 召开利辛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345人,列席47人。会议选举县长武志贤,副县长杜默、孙嘉法、刘碧轩,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
是年,省人民委员会奖励江集区纪伦寨解放牌汽车1辆。
1966年
2月 越冬农作物枯黄,受害面积达102.8万亩。
3月9日 阜阳专员公署批准兴建利辛县农业机械修配厂,1967年建成投产。
5月15日 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690人出席,历时5天。
6月13日 县委召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随之机关、工厂、学校出现大字报。
6月 利辛县印刷厂开始兴建,11月15日建成投产。
是月下旬,从阜阳转来县委书记白镜清的大字报,贴在县委招待所小礼堂内。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有组织地去看大字报,群众中引起强烈舆论。
7月6日 县委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办公室。
7月18日 县委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舍己为人献出生命的英雄战士刘英俊学习。
7月 阎集铁木业社开始生产直柄麻花钻头,畅销省内外。8月,改名红旗工具厂。
8月1日 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干部组成“文化革命工作组”分赴阚疃中学、张村中学和中小学校教师集中点利辛、马店、王市、江集,帮助开展“文化大革命”。
是月下旬,全县各中、小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
9月27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县以下农村开展“文化大革命”的5条规定。
8—10月 全县“红卫兵”开始在县内串联。
10月3日 各中学“红卫兵”派代表赴北京接受检阅。
10月19日 武志贤任中共利辛县委副书记。
11月 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5—11月 夏秋连旱。5月2日至6月15日,仅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