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吧 关注:206贴子:867
  • 9回复贴,共1

圣云书卷八·秦亡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下对于秦政、秦法、秦始皇的评价,往往会是两个极端的评价,崇尚秦,就会说他是最强盛的时代,非议他,就会说他是最黑暗的时代。而那些黑秦的人在反驳尚秦者的观点的时候,就经常会说:“秦朝只存十二年,是古今之世,未有如此短命之政府,无非暴政所致。”帝国只十二年而天下动乱,乱三年而猝亡。是帝国猝亡之根源,却是两千余年未有定论,又岂能断然以暴政为论。
两千余年,对帝国猝亡而有论断者,不胜枚举。而有一点,却是他们没有考虑在内的,就是帝国是从多个中国到一个中国的一个过渡。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这是天下没有人会有异议的。自秦以前,三皇五帝尚为部落时代,夏、商时期,中华大地都有数千国家,西周之时,周武王也是封有七十一个诸侯国的。在这三朝时期,地方政府都要定期向中央政府汇报工作,而中央政府是没有权利干预地方诸侯的内政的,不过军队是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中的,地方诸侯是必须要经过中央政府的许可,才可以调动军队。所以在这三朝时期,中华大地就会相对稳定,而在丰镐之乱以后,周天子手上没有军队,于是地方诸侯不听天子之命,天下也就大乱了。而在帝国之后,中国乱世是有很多的,在这许多乱世中,地方割据势力也是很普遍的。但是无论地方割据如何严重,中国只有一个,这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


1楼2013-07-09 17:15回复
    一支军队以武力平息国家的内乱,给国家带来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戴的。一个国家以武力击败敌国的军队,消灭敌国的政府,将敌国的版图划归在本国版图之下,将敌国的人民归于自己统治,那么虽然是消除了战乱,却是会令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民对自己恨入骨髓的。同样是以武力消除战乱,不同的情况所引发的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中国历代的内乱中,那些以武力消除战乱,为国家带来一个稳定社会的政权就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而帝国以武力消除战乱,为国家带来一个稳定社会,却使得六国人民对帝国恨入骨髓。
    国家攻占别国的土地,消灭了他们的政治主权,统治了他们的人们,却令他们对本国恨入骨髓。那么在这个时候,是对他们施以任何的恩惠都很难让他们消除这种仇恨的。国家一次性占领的土地、人口较少,那么即使他们怀有仇恨心理,政府也是可以控制住的,但这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还是处理它会好些的。而国家一次性占领的土地、人口过多,甚至于远超过本国原有土地、人口,那么政府若是不能尽早处理这种仇恨心理,那后果就会很严重了。
    国家攻占了这个国家以后,该国人们没有仇恨心理,那是有两种可能了:该国原政府极为残暴,人们怨声载道,而本国在占领他们以后,又对那里的人们非常优待。另有就是该国的国民很没有骨气了,国家已经灭亡了,却还不懂得要仇恨侵略者。而在战国时代,虽然天下动荡大争,没有哪一年没有打仗,没有哪一国没有打仗,但各国的内政还是不会太昏的,因为内政太昏的已经不存在了。而且那个时代的各国人们的骨气还都是很硬的。所以在秦灭六国以后,六国人们对秦恨入骨髓就是不容置疑的了。
    在现存的史料中,了解秦史的首选史书,就是《史记》了。司马迁是有着“秉笔直书”的美名的,而且是被世人誉为“史圣”,所以就很少会有人对《史记》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在赵圣云读《史记》的时候,那时还年轻,也并没有对《史记》有太多怀疑,而在圣云读过《商君书》逐渐了解法治思想精髓要义之后,是才明白《史记》的可信度是太低了,至少它对秦史的记述的可信度是太低了。所以去读《史记》,并将《史记》中对秦史的记载都当做事实的话,帝国确是很黑暗了,而只要将《史记》中那些黑秦的成分全部去除,那就会明白,帝国是很强盛的


    2楼2013-07-09 17:15
    回复
      从《史记·陈涉世家》中,是还可以找到多出记载以佐证这个论断的。陈涉在造反之前是有占卜过,大吉。而在占卜后又用了很多装神弄鬼的伎俩来增加自己的威信。既是法逼民反,不反就会死,那却为何还要占卜,且去装神弄鬼,难道占卜不吉就不造反,乖乖等死?既然用了这许多的伎俩,那就绝对不会是在必然要死的情况下才造反的。在陈涉造反,稍微有些声势以后,是与陈县的望族商计大事,商计的结果,则是打着“复楚”的旗号,既是苛政暴发,逼民造反,却又为何不以“反秦”为号,却以“复楚”为旗。在二世时期,天下大乱,而那些造反的叛军,却都是打着“复国”的旗号的,也就是说,二世时期的大动乱,实际上是六国贵族的一次复辟战争。
      “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涉造反时说的,在《史记》中,这句话是出现过多次的。而正因为出现过多次,就更显现出这是司马迁捏造出来的一句话了。纵然是当时天下之人确是苦秦久矣,那么不同的人也是会有不同的说法的。例如即使是普通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每个人也是会有不同的介绍方式的。所以,天下之人苦秦久矣,那陈涉会说“天下苦秦久矣”,而换他人,或许会说“秦害天下者久矣”、“天下之人,久受秦之害也”、“天下受秦之害而欲反者久矣”,凡此种种,少说也有几十种说法。而《史记》中,无论是谁,都只是一句“天下苦秦久矣”,那这就是有问题的了。
      倘若天下苦秦久矣,却在始皇时期,未有一人敢公然反秦,而在二世元年,天下共反。既然是始皇暴政,而未有人在始皇时期造反,却都在二世时期造反。二世元年,是二世初值国政,仅数月时间,是很难断定二世是明君或是昏君的,即使二世所实政策,确是损民害民,那从二世在中央施政,再到全国各地百姓亲身感受到这些政策对自己的迫害,再到萌生反意,再到直接实施造反行动。这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的,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会恶化到如此地步的。天下苦秦久矣,却未在始皇时期造反,二世执政仅几月,不可能会恶化的如此迅速,而天下不在始皇时期造反,不在秦三世、四世造反,不在二世数年之后造反,却是在二世元年造反,这个时间也是很值得商榷的。


      3楼2013-07-09 17:15
      回复



        4楼2013-07-09 17:16
        回复
          二世继位之时是只有一十二岁,是天下人都知道二世的能力是不可能会在始皇之上了。于是二世元年,天下反秦,就是必然了。首有楚人陈涉,联合众人造反,并于大泽乡密谋。陈涉造反,或是亡国之恨所致,或是知道天下必然会乱,于是最先下手,好谋些前程。因为此次造反,政府是没有任何过失,而且成功的几率很小,所以陈涉占卜吉凶,并用装神弄鬼的微末伎俩来为自己增加些支持。在攻回陈县之恨,又与当地望族商议,打着复国的旗号来增加支持。
          陈涉一呼而天下响应,是六国百姓都看到了复国的希望,所以纷纷响应陈涉。帝国数百年基业,始皇数十年心血,打下的大秦帝国是在陈涉一呼之后,原六国故地纷纷倒向叛军这边。春秋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国家要从别国攻下一座城池,都是要花很大代价的。而在二世时期,只陈涉一呼,原六国城池就纷纷投降叛军了。这就是国民所具有的一种国家归属感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虽乱,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国家的,所以当别国军队打来的时候,就是会拼死抵抗了。始皇剪灭六国,是六国之民恨秦入骨,所以只要有一个与秦作对的力量来招降他们,他们就会很容易投降了。在楚汉之乱的那几年里,投降是很常见的。
          而原六国之民可以如此迅速的造反附逆,就是帝国用人失误的缘故了。政府用人是有两种情况的:用人以亲,用人以贤。在政府地位不是很稳固的时候,是应该用人以亲的。在政府地位已经很稳固的时候,就应该用人以贤了。始皇虽灭六国,而六国之民因亡国之恨而恨秦入骨,是帝国的根基很不稳固的,所以始皇是应该用人以亲才对,也就是帝国各地的官员都是由秦人来担任的。而六国人们担任的官职只是那些轻微的掌握不了权利,但在实行中央政策的时候,是由他们对天下的百姓直接交涉的。六国百姓对秦恨入骨髓,对秦政也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是对中央实行政策很不利的,所以由六国官员与百姓直接交涉,就会使这种抵触情况缓和很多。


          5楼2013-07-09 17:16
          回复
            帝国用人是多用六国的官员,用六国的官员来治理六国,而帝国派往天下各地的官员多是法官,又不派军队驻扎在天下各地。所以陈涉一呼而天下响应,那些叛贼杀死帝国派往各地的法官,而官员本身就是六国之人,所以各地的权力就很容易又被他们给夺去了。所以就有了《史记》的那句“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云梦县出土的秦简的墓主人喜的运气是很好了,是在始皇晚年逝世的,于是他才可以寿终正寝,并归于黄土。所以世人看到的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帝国法官,不然也只是一个为叛贼刑杀的帝国酷吏而已。


            6楼2013-07-09 17:16
            回复
              大秦帝国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少会有人轻视的。在帝国混乱的时候,是有太多人认为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那就是很荒谬的了。帝国正规军队八十万,五十万留驻百越,三十万驻守长城。而在帝国混乱的时候,是只有章邯率领的由二十万工匠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这支军队战斗力就是显然不能与正规军相比较的。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消灭的天下多处的叛乱。而百越的那五十万正规军,是在帝国混乱的时候,其统帅赵佗竟割据自立。至于长城的三十万正规军,却是只有十万回军平叛,而他们的行军速度也是太慢了,也没怎么打就投降的叛军。也就是说,在帝国最危难的时候,去平叛的,只有二十万临时组装的军队,正规军是没有参与。帝国以赵佗为帅,这就是帝国的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了。帝国是在灵渠修建完工之后才动用的军队,这个时候百越是已经没有太大抵抗的力量了,所以帝国是只需要一个能力一般的将领也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况且帝国又不缺将领,又何必要用赵佗?赵佗在帝国危难之时,做出此等事来,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王离如此做法,就实难原谅了。王离的祖父、父亲是都受过帝国的厚恩,而且帝国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但在帝国危难的时候,王离率领大军竟行军缓慢,不尽力平叛,还最终投降叛军,这就是很难原谅的了。
              帝国虽称以法治国,但帝国时期的法治,是已经有很严重的问题了,或许是始皇还没有明白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赵高、李斯是都有犯过死罪,却也都没有受到处罚。帝国各地又有许多的盗贼草寇,一个法治国家是不应该会有盗贼草寇的。而刘邦多次犯罪,都被萧何救了下来,可见帝国的法治是已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了。所以赵高擅权掌政,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法治国家,是任何人犯罪,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而赵高不仅擅权掌政,且将帝国直接推向了地狱。


              7楼2013-07-09 17:16
              回复
                而天下之所谓暴政者,无非是汉儒胡说八道而已,汉王朝为了为自己正名,就必须要污蔑帝国,帝国残暴,自己造他的反,才会合理,不然,就是反贼草寇了。而两千余年,一直以为帝国为暴政,这就是儒家当道的缘故了。儒生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可以作为国家的主流思想,就会用尽心思将帝国黑到最黑的地步,帝国是用法治,帝国残暴,法治就残酷,法治残酷,儒家思想才会是正统、才会被天下人所传颂。


                8楼2013-07-09 17:17
                回复
                  高见


                  9楼2015-12-29 15:00
                  回复
                    太对了


                    10楼2015-12-29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