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空缺的十四日·窗
奇怪的标题,神奇的小黑点儿。看到这个可以将任何内容连缀的小黑点儿,不由想起了初中作文大杀器,小标题。七八百字的文章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一气呵成写好到底有点儿麻烦。但是有了小标题,便可以将文章硬生生割裂成几部分,甚至是毫无关系的几部分,然后你所要做的便是写两三篇主题一致的两三百字小片段。近乎作弊的为文方式,却总能讨得高分。
几年过去了,不再需要为了作文分数斤斤计较,工具式的写作套路也被丢至身后。插一句话,无意间看眼电脑剩余电量,百分之四十四,很亲切的感觉,只是因为高中用了三年的学号就是四十四。随之一串数字蹦进脑海,17,27,25,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号。那段可以用数字标记的岁月,有点儿怀念,或许是很怀念。言归正传,当丢弃了陈旧的工具,悲哀的是,又拾起新的工具。学生会,团委,科协,各种志愿活动,乃至于班委竞选,一件又一件不同规格的工具摆放在你面前,拾起它们,前进的道路将更加平坦,有人如是说。原来不变的是背上的重量,改变的只是填充物。不愿这样,哪怕走得头破血流。
五月十四日,很普通的一天,如果不是想到了窗户。虽然不断鞭策自己要尽早完成作业,却还是遭遇了第二天交作业而作业一字未动的窘境。从十二点开始写,途中遭遇台灯没电只能借着电脑屏幕的光,当电脑电量告罄,舍友终于从作业苦海超脱送来救命灯光,磕磕绊绊,四点钟终于睡下,捞个学霸称号,讽刺得很。一觉醒来已是十一点,看眼手机,却发现公牛已被活活烧死,不由联想到湖人早已默默离去,心情难免几分沉重。吃饭,上课,写作业,一天结束。普通的一天。
普通的一天,除了窗户。下午早早到了教室,只为了占一个靠窗的座位。能否照到阳光、能否吹到凉风倒不是关键,只要是靠窗的座位,哪怕阴影中紧闭的窗户。对于窗户有一种天生的迷恋。就好像异性相吸一般,虽然不知道窗户君是否对我产生这一种迷恋。坐公车的时候,最喜欢末排靠窗的位置。薄薄的一层窗户,将喧闹与宁静划清界限,将运动与静止完美地融合。倚靠在窗户,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恍惚间已不知是我如过客在永恒的世界打马而过,还是飞速变化的世界如列车从眼前瞬息而逝。
理想中的房屋一定是拥有巨大的天窗和落地窗,向上看得见繁星与流云,远眺看得见滚滚红尘。墙壁可以将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彻底将你从世界中攫取出来,而窗户的奇妙之处便是在于营造一个既属于却又超脱纷扰世界的独立小空间。如造物主一般静静看着外界一点点变化,或许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满足感吧。
有的时候,窗户又是一面镜子,倒映出淡淡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映照出灵魂一般。看着玻璃中模糊的自己,忽然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似乎对面那个驻足阳光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而玻璃后这个有血有肉的躯壳不过是臆想而已。灵魂如烛光在风中摇曳瑟瑟发抖,只得虚构出超脱世俗的饱满的身躯,算是一种慰藉吗?
当窗户将室内与室外隔绝,恍惚间,空间的隔绝造成了时间的错乱。此时此刻,透过对面的窗户,望着屋外的飞絮在略显刺目的阳光下无目的飘荡,一下子想到了十四日,十三日,乃至更久以前,同样飞絮漫天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实对于屋内的人来说,那阳光飞絮与十四日又有什么区别?有时候,变化的只是自己而已。
风吹进屋内,燥热的气息,是夏天的味道。
午安。
——当我走路时,我会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