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准备
1)实验场地:
锑星大学 钐学研究所 超酸科技实验室(鸣谢)
2)实验用具:
装满氯化氢气体的干燥管一支、装满100%纯硫酸的干燥管一支、装满氢氧化钠的干燥管一支、装满碳酸氢钠的干燥管一支
《PH=5.6 忧郁天气小调》唱片 纯锑播放器 明毅牌锑场发生器(鸣谢)
3.实验记录
众所周知,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引起介质振动,由此得以传播声音。“酸性音乐”所必须的三大条件已知为:锑场、酸性音乐、含氢元素介质。故进行实验如下。
(1)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钅杜蒸汽的玻璃罩中,玻璃罐上方由导管与装满氢氧化钠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另一侧放入少许纯金粉末,打开锑场发生器,开启播放器。音乐开始播放后,可以明显看到干燥管中的氢氧化钠迅速熔化并放出浅蓝紫色耀眼光芒。金粉迅速溶解,与干燥管中的氢氧化钠剧烈反应。同时另一侧钅杜蒸汽开始与氢氧化钠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黑烟,很快使得播放器短路,实验停止。将所得样品溶于水,得到黑色沉淀与可浮于水上的不溶性棕色粉末。分别收集后,发现其化学式分别为Db(NaO)5与Au(NaO)3。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氢气,但由于温度未达到燃点,因此没有发生爆炸。该实验完全颠覆了以往超理学界对于钠不能成酸的认识。
(2)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氯化氢气体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内放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以看到氯化氢气体发出辉光,与金粉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粉末。将所得粉末溶于水,发现溶解度较大,经研究发现为三氯化金。
(3)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纯硫酸的干燥管连接,纯硫酸内放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见两者剧烈反应,完全化合为一种红色粉末状化合物,光谱分析证明是硫酸金(II)。
(4)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碳酸氢钠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内混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见金粉与碳酸氢钠剧烈反应,生成棕黑色的粉末,光谱衍射分析证明为碳酸金(I)钠。同时伴随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与氢气。
4.结论:
“酸性音乐”效应的确很强大,它可以使一切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中所有的氢原子电离成为H+,即使为NaOH这样的碱性物质也不例外。此外,理论计算表明金与氨基钠在“酸性音乐”条件下反应生成氮钠酸金(II)AuNaN与氢气。可见“酸性音乐”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可以使得氢离子电离。
5.分析:
“酸性音乐”往往具有频率高到变态的乐谱结构,可以促使介质快速振动。在这种条件下,只300zmy的锑场就足以使其振动频率达到每飞秒2.5*10^38次的振动。此外,氢原子在锑场下会倾向于失去一个电子与其他原子脱离,这也正是NaOH无法在强锑场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原因。快速振动的介质促使了这一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因此可以使得氢离子从原物质完全电离。
1)实验场地:
锑星大学 钐学研究所 超酸科技实验室(鸣谢)
2)实验用具:
装满氯化氢气体的干燥管一支、装满100%纯硫酸的干燥管一支、装满氢氧化钠的干燥管一支、装满碳酸氢钠的干燥管一支
《PH=5.6 忧郁天气小调》唱片 纯锑播放器 明毅牌锑场发生器(鸣谢)
3.实验记录
众所周知,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引起介质振动,由此得以传播声音。“酸性音乐”所必须的三大条件已知为:锑场、酸性音乐、含氢元素介质。故进行实验如下。
(1)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钅杜蒸汽的玻璃罩中,玻璃罐上方由导管与装满氢氧化钠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另一侧放入少许纯金粉末,打开锑场发生器,开启播放器。音乐开始播放后,可以明显看到干燥管中的氢氧化钠迅速熔化并放出浅蓝紫色耀眼光芒。金粉迅速溶解,与干燥管中的氢氧化钠剧烈反应。同时另一侧钅杜蒸汽开始与氢氧化钠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黑烟,很快使得播放器短路,实验停止。将所得样品溶于水,得到黑色沉淀与可浮于水上的不溶性棕色粉末。分别收集后,发现其化学式分别为Db(NaO)5与Au(NaO)3。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氢气,但由于温度未达到燃点,因此没有发生爆炸。该实验完全颠覆了以往超理学界对于钠不能成酸的认识。
(2)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氯化氢气体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内放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以看到氯化氢气体发出辉光,与金粉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粉末。将所得粉末溶于水,发现溶解度较大,经研究发现为三氯化金。
(3)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纯硫酸的干燥管连接,纯硫酸内放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见两者剧烈反应,完全化合为一种红色粉末状化合物,光谱分析证明是硫酸金(II)。
(4)其他条件不变,把装载了唱片的播放器放进充满了氡气的玻璃罩中,玻璃罩上方由导管与装满碳酸氢钠的干燥管连接,干燥管内混入少许纯金粉末,开启播放器。可见金粉与碳酸氢钠剧烈反应,生成棕黑色的粉末,光谱衍射分析证明为碳酸金(I)钠。同时伴随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与氢气。
4.结论:
“酸性音乐”效应的确很强大,它可以使一切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中所有的氢原子电离成为H+,即使为NaOH这样的碱性物质也不例外。此外,理论计算表明金与氨基钠在“酸性音乐”条件下反应生成氮钠酸金(II)AuNaN与氢气。可见“酸性音乐”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可以使得氢离子电离。
5.分析:
“酸性音乐”往往具有频率高到变态的乐谱结构,可以促使介质快速振动。在这种条件下,只300zmy的锑场就足以使其振动频率达到每飞秒2.5*10^38次的振动。此外,氢原子在锑场下会倾向于失去一个电子与其他原子脱离,这也正是NaOH无法在强锑场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原因。快速振动的介质促使了这一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因此可以使得氢离子从原物质完全电离。